大學生創新心理
1.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更新周期不斷加快的當代社會,各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不僅取決於人才的數量和結構,更取決於人才的質量。而人才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與創新能力緊密相關。目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成為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十一五」時期引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而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著力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造就一支適應未來挑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是新世紀賦予高等教育的重任。
那麼,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呢?
首先,大學生要明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樹立培養創新的思想。物質是意識賴以產生的基礎,意識則是人形成思想、觀念並進而升華到精神的前提。而觀念是行動的先導,人們的行動總是在一定觀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只有正確的觀念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因此,培育創新思想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並應注重大學生創新觀念的更新。
其次,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亦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大學生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否則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提高創新能力。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學術講座等方式,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不僅僅依靠教材上的知識,更要敢於問「為什麼」,敢於打破陳規,敢於在別人的基礎上提出自己新的觀點、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第三,大學生要豐富自己的想像力。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即提出新的看法、觀點,也就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想像力是創造心理活動的起點和必經的過程,是完善其創造心理品質的重要環節。想像力對於創造的作用正如哲學家康德所說的:「想像力是一股強大的創造力量,它能夠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因此,豐富自己的想像力對於大學生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來說十分必要。
第四, 要自覺營造活躍的創新校園文化氛圍。馬克思主義環境理論認為,人類在改造環境的同時,環境也在深刻地影響著人類。體現創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園文化建設本身就是一項重大的創新實踐活動,創新人才的成長需要有平等、信任、寬容、進取的氛圍,這些都可以通過有意識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現在課外活動安排、物質和精神的校園環境、學生社會實踐中,並透過這些方面對學生的創新人格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有意識的或潛移默化的持久影響。創新氛圍的營造能為創新行為提供環境支持,積極熱烈的創新場景可以使大學生本身產生創新的意識和靈感。一方面,大學生可以營建自己的創新團體,以社團和學生宿舍、班級為組織, 重點開拓和深入提高開闊視野、培養興趣、實際動手等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也要主動參與創新活動中,要積極利用好大學里的各種硬軟體方面的環境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等,這些場所通常是培育和激發創新靈感的絕佳環境;同時,還應主動走出校門,參加社會調研,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社會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實際活動中及時反饋,形成最後的成果。
最後,大學生要自覺探討有效的教學模式,並加強與老師的交流。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的,有礙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有礙於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大學應當努力探討新的教學方法,以積極的態度、運用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自身潛力,來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問題,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發掘自身潛力。同時,大學生要積極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使自身興趣獲得優先培養,個性得到充分張揚,人性得以徹底解放。此外,師生間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學生應不斷加強與老師的交流,陳述自己對教育模式的看法,以及提出改革的建議。
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民族的希望在創新,創新的希望在青年。著眼未來,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提高青年大學生創新能力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