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創業經典案例

大學生創業經典案例

發布時間: 2024-10-30 09:08:10

㈠ 最讓人羨慕的6個大學生創業致富經典案例

最讓人羨慕的6個大學生創業致富經典案例

大學生創業一直都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又是一年畢業季,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的大學畢業生們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該如何選擇?下面我為大家搜集了最讓人羨慕的6個大學生創業致富經典案例,望能對正在異鄉闖盪的大學畢業生們有所幫助。

重慶大學生賣手抓餅,年收入250萬!

7月24日,禹化普製作的金黃的台灣手抓餅

90後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2年來連鎖加盟店已開遍大學城

你曾經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過台灣手抓餅嗎?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闆竟是一位剛剛畢業的90後大學生。禹化普大三時就當上手抓餅小老闆,在兩年時間里發展了4家直營店、1個加工廠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達250萬元。

每天下午4點,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門口,已經有五六個白領在排隊。放面團、煎雞蛋、配作料……三分鍾後,兩個手抓餅新鮮出爐遞給了前面的顧客。和傳統烙餅不太一樣,這個餅千層百疊,面絲千連,外層是淡淡的金黃色,內層柔軟白嫩。

每天能賣400個餅

這么多人包圍著店,為什麼還有顧客加入呢?「這五六個客人是活招牌。顧客也許不知道我們,但看著這人氣,就會吸引他們來嘗鮮。」禹化普說,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氣旺,排隊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們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個餅。」禹化普說,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時這個快捷的方式並沒有贏來顧客青睞。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發現類似的小吃店老闆總是保持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即便店外已經排起長龍,也不慌。而前來的顧客絡繹不絕,等待著他們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慶,開始要求師傅一次只做2個餅,甚至有時候做一個餅。這個營銷方式反響很好,餅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隊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賣400個餅。

加盟店4個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兩個月前開的,雖然租金掏了1.3萬元,但是卻成了店裡的活招牌。北城店現在每月能賣1.5萬個餅,憑借這樣的人氣,禹老闆在月初迎來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說,從去年的5個加盟商情況來看,基本4個月就能盈利。加盟費收1萬元,門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價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電煤及人工費用,按每家店最差賣300個餅算,一個月的純利潤平均為8000元。

一開始,禹化普想做連鎖直營模式,但當他們擁有第三家直營店時,開始打磨品牌。想要與大品牌競爭打開這個細分市場領域,必須吸引加盟商。

「每賣一個面團給加盟商,他們賺8毛,我們只賺五毛,薄利多銷。」禹化普說,按10個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購買2500個面團,一年僅靠賣面團營業額能達到100萬元。

大學生畢業後種香菇:年產值達1000萬元

1986年出生的李正森從小在農村長大,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村裡老人擔水燒柴困難,他總是主動跑去幫忙。每當聽到大人們談論哪個村民無錢看病可憐時,他就幻想著自己將來當了大老闆,讓那些可憐的鄉鄰都能在自己的公司上班掙錢。

2009 年,李正森從安徽建築工業學院畢業,在縣城找到了一份建築工作。由於所學專業對口,加之吃苦耐勞,工作有魄力,很受公司經理喜歡。一天,李正森回老家瓦房口鎮看望父母,和同村一個15歲的少年同坐一車,這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可由於父親殘疾家裡貧困,考上重點高中就沒有上。這再次刺激了李正森的那個童年夢想:創業辦廠,帶領鄉親們一起走上致富路!

2009年秋,當地政府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村裡引進了肉雞養殖企業。在建築公司上班僅兩個月的李正森辭去工作,信心百倍地搞起了肉雞養殖,租地、貸款、建棚,他把周邊一些留守老人和殘疾朋友請來打工,連自己的父母也拉進來幫助管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購買的4000隻雞苗在路上就熱死了一半,等到賣成品雞時,收購經理說2000隻的養殖規模太小,相應的人工成本就會過高,賺不了錢還肯定要虧本。第二次購回的6000隻雞苗總算養大,可市場肉雞價格大跌,當他拿到賣雞款看著空盪盪的雞棚時,眼淚唰唰直流,賠了20多萬元,他三天三夜沒睡著覺。第四天強撐著給村民付工資時,鄉親們都知道他賠了,讓他先還銀行貸款再說,但他執意先給村民付了工資。李正森回鄉首次創業的一腔熱情就這樣被澆滅了。

李正森引種香菇純屬偶然。2010夏季,李正森為了彌補養雞的虧損,就跟著一個朋友搞起了豬苓購銷。有一次,他到安康寧陝縣收購豬苓,看到當地的食用菌產業很紅火,就動了栽培食用菌的心思。他發現柞水以前都是用椴木栽培香菇木耳,隨著人們對生態環保的重視,當地椴木食用菌產量必然會越來越少,而袋料生產香菇在柞水還很有限,這應該是一個致富商機,李正森瞅准了這一項目。寧陝的一位經理了解到他的創業經歷後,被李正森憨厚耿直、富有同情的心所打動,就同意和李正森合作。

2010年底,在小嶺鎮政府的扶持下,李正森在金米村租地40多畝,注冊資金300萬元成立了陝西正森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他還注冊了「正森」綠色食品商標。2012年李正森投資建設玻璃絲骨架大棚150個,購買高效滅菌爐、自動裝袋機、電動翻料機等食用菌生產配套設備50餘台,同時配套建設了裝袋車間、菌種室、接種室、鍋爐房、倉庫、冷庫和加工包裝車間。

金米村既是板栗大村,又是核桃改良大村,每年林木科管會產生大量的樹木枝條,還有大量的植物秸稈。自從在金米村建起食用菌公司後,他就從村民手中收購這些樹木枝條、廢棄秸稈和玉米芯、麩皮、玉米糠等,讓這些往日的廢棄物變成了錢串串。李正森還在生態循環經營上多動心思,對食用菌進行專業化生產、加工、銷售,將食用菌培養基使用後又作為有機肥料還田,整個產業流程確保不給環境造成損害,公司採取「公司+協會+農戶」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帶頭作用,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統一正森品牌銷售,提高了菇農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帶動周邊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2012年3月,在陝西正森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的帶動下,金米村組建了金米食用菌產業協會,村上33戶農民加入協會,依託正森農業生態有限公司發展食用菌,僅去年村上生產食用菌150萬袋,產鮮菇1750噸,年產值達1000萬元。

㈡ 關於經典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

為緩解就業壓力,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題,黨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都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經典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關於經典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篇一

一、問題的提出

高校擴招,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大量具有專業素質的大學畢業生的同時,也增加了湧向勞動力市場的大學生數量,致使這一層面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經濟周期性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的增加,使大學生的就業境況更加不容樂觀。此外,我國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更是充分就業難以實現的梗阻性因素。在這種現實情況下,黨的十七大提出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口號,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畢業生創業的政策措施。在寬松的外部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但是怎樣選擇目標行業?如何獲得各種資源?如何避免創業失敗?通過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案例的介紹,對比分析大學生創業的優、劣勢,以期對有志於創業的大學生有所啟發。

二、大學生創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大學生創業的可行性

創業是勞動者以個人、社會的發展需要為基礎,有效整合個人資源,發現、創造機遇並選擇、開拓能夠產生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的活動過程。它需要創業者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知識儲備、創新能力、團隊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條件。大學生作為新興的創業群體,有著來自自身、外界的優勢。

1.專業素質。大學生與其他創業群體相比,具備較全面的理論知識,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具備獨特的知識資本。

2.政策支持。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員興辦科技民營企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予以大力支持,包括簡化登記注冊程序、減免各類費用、優先貸款支持、適當信用貸款、稅務減免優惠等多項扶持政策。各省市也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設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支持和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

3.時代背景。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生產的資源。大學生所具備的扎實的專業技能使他們成為主要的知識資本擁有者和營運者,他們可以憑借知識資本優勢來實現創業。

當代的大學生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面臨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大學校園為其提供了開闊視野、強化專業技能的平台;政府近幾年出台了多項政策扶持大學生創業,這些因素共同營造了有益於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性環境。

(二)大學生創業的必要性

2011年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7.8%,同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為660萬,即146.5萬大學畢業生面臨著一畢業就失業的境況。更為嚴峻的是,就業後的大學生還面臨著較高的流失率。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一項調研顯示,“大學生就業流失率高達70%,一半學生畢業後因不能吃苦被企業淘汰”。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業觀念問題的突出表現在於,一方面,大學生普遍不願到中西部落後地區、農村地區、基層單位去就業,另一方面,大學生普遍嚮往正規單位而不願意自我創業[1]。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自主創業非常普遍,美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高達20%-30%。而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相對偏低,2009年大學生創業比例只有1.2%[2]。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並取得成功,並以創業帶動就業,對於緩解當前就業壓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案例介紹與分析

白凱明大學專業是電子商務,2009年畢業時國內外經濟環境惡化,面對慘淡的就業前景,白凱明准備自己創業。考慮到農村老家口罩製造小有規模,從事者也都實現了發家致富,白凱明決定加入其中。白凱明用8萬元啟動資金,開始了“如雪”牌口罩的生產經營。他購置了4台機器,花費12 000元;生產的場地就是自家的廂房;僱傭的6名工人就是當地的農村婦女。經過4個月的摸索,白凱明漸漸摸出了門路,再加之甲流的蔓延,市場對口罩的需求激增,白凱明接到的訂單越來越多,工人們開始加班加點。到2009年年底,白凱明獲得7萬元的凈利潤。經過將近一年的歷練,他發現利潤最高的是最新流行款式,而跟不上潮流的樣式則是低價難銷。於是2010年白凱明將生產的重心放在了新式樣口罩上,聘請了一名學習服裝設計的在校大學生設計口罩的款式。2010年白凱明不僅保持了上一年度的高銷售額,並且由於樣式新穎的口罩利潤豐厚,他凈收入15萬元。2011年初,白凱明將口罩事業發展到了電子商務領域,將所學專業知識發揮作用。利用網路的便捷優勢,白凱明已經成為西北和東北地區多家大型口罩批發商的供貨商。考慮到生產擴張,白凱明打算租一處廠房,成立凱明口罩製造有限公司,將自己的口罩事業再上一個台階。

白凱明的自主創業是成功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行業選擇明智。成熟、熱門行業經營風險大大低於進入冷僻行業,即應選擇市場消耗頻繁或購買頻率較高的產品行業,但應注意避免盲目跟風。二是進行產業升級。白凱明率先開展款式設計,向產業鏈上游發展,獲取高附加值;利用電子商務開辟第二條銷售渠道。三是對行業前景准確預測。南方大面積雨雪災害、甲流流行時,白凱明看到商機,迅速調整銷售策略。

四、促進大學生創業的策略研究

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國家政策鼓勵下,大學生的創業意向逐漸增加,但創業成功率一直處於低水平。根據統計,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在全國各省區市當中是最高的,大概在4%左右,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在1%左右,而全世界學生的平均創業成功率是10%左右。創業成功率的提高不僅需要大學生增強自身創業能力,更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會各界為其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一)大學生加強創業能力

1.提升專業技能。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是提升專業技術應用價值的有效機制,也是引領大學教育教學層次提高的有效路徑[3]。因此,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特別是從事科技行業創業的大學生應該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實現科技成果產品化、市場化。

關於經典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篇二

走進“創業”

8月6日,《中國青年報》一則標題為“吳少武:屬於我的巔峰還未到來”的報道,文中介紹了華南理工大學吳少武畢業就做物流公司老闆,及其創業的過程,屬於典型的大學生成功創業案例,而這則新聞在有意創業的大學生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中國大學生們不單單只著眼於畢業之後出去找工作這一條發展道路了,一些大學生更熱衷於走出校園去創造自己的事業。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了比較普遍的現象了,然而如何才能成功的開辟自己的事業,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目前,國內很多大學並沒有開設大學生創業的課堂,大學生接觸到的創業平台和信息也比較的匱乏,這也是很多大學生創業者們無法邁出第一步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什麼像吳少武那樣的大學生創業者們在走出“象牙塔”後能夠迅速的開創自己的事業呢?我們通過對一些成功創業的大學生們的采訪,認為有以下六個方面。

豐富的活動蛻變自己

大學生在校的第一要務就是把自己的學習搞好,之後才有資格去做其它的事情,那麼對於有意創業的大學生們應該如何分配學習之外的時間呢?從那些成功創業者的身上我們找到了一些共同點,比如說他們都喜歡有選擇的去做一些兼職或者是去參加一些具有含金量的比賽。事實上,正因為有那些豐富的活動經歷,才使他們掌握了一套嫻熟的溝通技巧、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的精神,同時也一定的程度上使他們具備了商業頭腦,甚至會遇到不錯的創業機會。吳少武在大一大二是做了很多初步創業的嘗試:兼職代理、復印廣告,雖然沒有掙太多的錢,但卻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後來,當3月拉開畢業季的帷幕,憑借著之前的工作經歷,吳少武迅速的找到了其中蘊藏著的商機—行李托運,然後立即的展開行動,經過艱辛的付出,他和他的團隊最終收到了近10萬元的貨物,這為他的創業開掘了第一桶金,同時也因為吳少武在這次活動中的出色表現,他還受到了廣州好來運速遞服務有限公司老總韋俊榮的信任,後者資助了吳少武開辦了自己的物流公司。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能夠利用的創業資源可謂是少之又少,因此如果遇到了創業交流論壇這種機會的話,就一定要積極的參加,因為這類活動不僅會讓你了解到一些創業的有效信息、學習身邊好的典範,而且還提供了一個然你結識已經成功創業者的機會,他們不僅可以會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而且還有可能為你提供實習甚至是創業的機會。吳少武與韋俊輝的結識源於大二的一堂課,當時華工工商管理學院採取專業課邀請校外專家或者是業界人士來一同參與的教學模式,韋俊輝由此注意到了吳少武,這為吳少武日後的創業提供了很大的機會。 找准方向:興趣與專業相結合

創新是成功的法寶

當前,社會的各行各業都充滿著激烈的競爭,而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創業者們除了有一腔熱血外,既沒有充足的資金,又缺乏經驗和人脈,因此,他們若想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去甚至是成功,他們就必須有所創新,依靠創新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不久前,華工的大學生創業者張健剛開了一家網上商城,雖然網購已經比較的普遍了,但是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被京東商城、當當網等一批購物網站占據著,因此,想要掙錢已經沒有以前那麼的簡單了。張健剛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他為了能購吸引到顧客,打出了“兩小時送達”的廣告語,果然,他開的網店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創造出了不凡的業績。善於發現潛在的商機,並且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這對於大學生創業者們來說是一個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寶。 創業之本 貴在堅持

目前,很多剛開始創業的大學生,懷揣著夢想,充滿了激情,但是社會經驗和人脈關系的缺乏,會讓他們的創業之路充滿困難與艱辛,時間一久,其中的一部分人便會打退堂鼓,認為自己已經失敗了,自己並不適合創業,萬事開頭難,堅持不一定會成功,但退縮一定會失敗的。王彬,現任中科遠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剛開始創業的王彬根據前期的社會調查,把自己公司的主業務定位在培訓活動上,但是跟很多的開始創業者一樣,遭遇了很大的困難,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通過廣泛的宣傳和不懈的努力,雖然承擔的業務並不多,但通過每次的培訓,都會讓自己的培訓公司積累了很好的口碑。現在身為創業青年指導和服務的導師,王彬覺得:“人生的每一步都像我現在經常跟創業青年提到的,貴在堅持,只有真正堅持下來的人,才是笑到最後的人”。正因為曾經為夢想灑下了堅持不懈的汗水,才成為王彬笑到最後的資本。

學會學習和借鑒

要學會學習和借鑒,身邊有好的例子,好的典範,要學會總結他們成功的原因,有些人會成功,有些人會失敗,只要找到了其中的規律,把自己向成功人士擁有的意志品質靠攏,才會越來越接近夢想。

大學生創業

個人體會:項目背景: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業大軍中來,有些是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有些是為能夠更好地生活,無論是哪種,對於毫無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因此,只有選擇最易成功的創業模式,才能盡量減少創業失敗的風險。為此,我們通過采訪學校成功創業校友,總結不同創業模式的成功經驗。不同的創業模式要求的素質是不

同的,准確判斷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創業模式,可以化解很多的不利因素。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只要有一個堅定的創業夢想和一雙勤勞的手,大學生創業者就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關於經典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篇三

北京易得方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由清華大學學生於2009年創建的,它是國內第一家由在校大學生創業、吸引風險投資創辦的互聯網公司。FanSo作為ICP(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公司開辟了“新聞在線”、“環球影視”、“嘯林書院”、“打開音樂”、“游戲辭海”和“我的家”等頻道,FanSo還提出了一套全新的“CampusAge中國高校電子校園解決方案”,為加速中國高校校園電子化建設進程服務。FanSo已經從一個不到10人的創業團隊發展成為擁有100餘名員工的初具規模的商業公司,2010年 再次成功融資660萬,其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250萬,在四個月內就成長為教育網內最大的站點。

就其案例自身來看,他的成功有以下幾個方面:FanSo的創業理念就是源於校園、服務學生,其業務內容跟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FanSo的創業模式和創業的切入點可以說是很有特色的:一是它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契機,互聯網是個新生事物,它是一種有效的載體和工具,理論和實踐同時表明ICP是一種重要的基於互聯網的經營模式,創業者作為在校大學生對互聯網具有靈敏的感悟,他們既能認識到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又發揮了自己的長處,是利用新經濟機遇的一種典型;二是它以學生和校園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大學為業務背景,這是創業者更主要的長項,他們本身作為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的需求和心理有著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又有年輕人特有的朝氣、靈敏果敢和想像力,同時他們利用豐富的學校資源,FanSo已經與多家高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合作;三是FanSo引進了風險投資,風險投資在我國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但對於創業初期的公司尤其是ICP公司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而推廣到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問題,想要成功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

1.創業者絕大多數採取合夥經營

大學生心中雖然有些富於“傳奇色彩”的創業者,但大家更清楚的知道,很多小企業是通過合作起步的。對於經濟實力薄弱、學習任務繁重的在校大學生來講,團隊合作成了創業的必由之路。通過合夥經營來籌集資金和人力。良好的合作關系是新企業生存的基礎。但大多數新企業中的合夥關系建立在同學的友誼之上,缺乏牢固的法律基礎,因而也存在較大的散夥的隱患。

2. 大多數創業者選擇與自己專業或特長相關的產業

在校大學生相比較社會創業者而言,缺乏足夠的資金和人力支持,不得不盡量發揮創業者自身的專長。利用自己的專長進行創業大大降低了創業成本,在創業的同時對自身技能又是一種很大的提高。這不但是在校學生創業的特點,在社會上創業行為中也較為多見。

3. 創業心理特徵勇於創新,不懼挑戰

創業,在很多大學生看來是一種富於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行為,將自己推向社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取得“第一桶金”的人。這個群體雖然人數很少,但極富影響力,因為他們是勇於創造、不畏困難的“代言人”。創業,意味著創造,需要創業者具有開拓精神,需要面對從來沒有面對過的工作內容,解決從來沒有碰到過的各類問題;創業,意味著風險,需要創業者時刻考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行業和競爭對手的狀況,努力付出也並不一定意味著成功。歐陽×的“風火輪滑”專賣店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就是他善於發現潛在的商業機會,並通過合理的手段開拓市場。要看準消費者的需求,而同為學生的他們比社會商家更有親和力,更易於交流與服務。這些都是賦予創造精神、敢於投身創造的一種表現。

4. 鍛煉為主,盈利為次

很多在校大學生的創業並不能給他們帶來豐厚的利潤,而能維持現狀並略有盈利就已經被看作成功,甚至不考慮自身精力的投入是否應計為成本之一。究其原因,絕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創業時並沒有把自己所創辦的企業作為自己追求的事業,而更看重創業過程。必須在創業過程當中更注重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提高,對於企業以後的發展和個人的資金回饋並不是考慮的重點,甚至於做好了畢業時關閉企業的准備。當然企業的經營狀況也是創業者關心的重點,是新生企業能否繼續生存的前提,是衡量創業是否成功的標尺。如果企業的發展能達到預期,也可能成為學生畢業後的事業

5. 充滿自信,堅持不懈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者們都充滿自信——對自身能力、企業生存的自信。甚至創業失敗的同學也自信的認為,雖然是失敗的創業經歷,卻是一次難得創業體會和經驗積累,大大增強對於今後的創業或擇業的信心。與此同時,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年輕的創業者們表現出了不同於普通學生的堅韌與決心。像很多創業者一樣,如果不出現企業難以為繼的現象,就一定會堅持經營,一直到畢業。

㈢ 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

經典案例 ——馮侖、潘石屹【巧思妙計挖到首桶金】1991年,馮侖、王功權等人在海南成立了萬通的前身——海南農業高技術投資聯合開發總公司,之後潘石屹也加入其中,組成了「萬通六君子」班底。海南農業高技術投資聯合開發總公司,名頭不小卻囊中羞澀,賬面上只有3萬人民幣,但馮侖他們卻滿腦子干大事、發橫財的思想。當時,海南房地產市場火熱。六兄弟認為,這個生意可以往大了干。不久,他們發現一個機會:有8套別墅正在出售,如果盤下來倒騰一番能夠掙大錢。做下這個項目要2000萬左右資金。3萬塊本錢要撬2000萬的盤,絕大多數人想都不敢想,但馮侖他們卻不認為自己沒有成功的可能。一番挖空心思後,他們憋出一個壞壞的好主意——找土豪合作,並很快找到合適的對象:一家信託投資公司的老總。馮侖向先這位老闆展望了倒賣房地產的大好前景,也展現了自己和兄弟們的能力與實力,然後假裝順便地與老闆講,眼下就有個十拿九穩的別墅項目,如果有興趣我們可以帶你一起干。老闆聽得入迷,欲知詳情之際,馮侖輕描淡寫地拋出了自己早已精心謀劃的棋局:我們出1300萬牽頭做,你出500萬跟隨。聽到馮侖他們敢出1300萬,這位老闆轉身就把500萬打入了名字很唬人的海南農業高技術投資聯合開發總公司。拿著這500萬,馮侖氣宇軒昂地走進銀行辦公室,說服銀行給了他們1300萬按揭貸款,然後完成項目,掙到第一桶金。經典案例——王嘉廉【透支信用卡作為創業啟動資金】8歲隨父母從台灣移民美國的王嘉廉,是全球第一個把軟體公司做到10億美金年營收的人,也被稱為是華人軟體業中唯一能和比爾・蓋茨並肩挑戰的企業家。作為移民後代,王嘉廉很早就為將來的前途考慮。大學時,他看到《紐約時報》整整兩頁半都在電腦招聘程序員,認為這個將來有前途,於是學了程序開發。畢業後,王嘉廉進入到一家電腦公司工作,既編程又推銷,學到一身本事。不久,一個機會點燃他的創業夢:一家瑞士軟體公司正在美國尋找銷售代理。王嘉廉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好這個事情。雖然很遺憾,他沒錢去成立公司。「我可不想錯過這個機會。」王嘉廉在接受華商名人堂采訪時說。之後,他開始行動:自己沒錢,找人入伙一起湊。還不夠,他想到一個辦法:去申請能夠申請到的所有信用卡,透支出最高金額再湊起來。為節約成本,他還找了一個需要勞動力的房東,以給房東幹活兒抵消房租。「這個月收入進來,我們就把上個月的還掉,然後再透支。好幾個月,我們都這樣周轉。」因為有這段經歷,有人問成功後的王嘉廉,你和比爾・蓋茨的區別是什麼?他說:「比爾不知道飢餓的滋味。」經典案例——陳江和【您搞定關系,我干好事情】陳江和17歲創業。他從向石油公司賣零件慢慢拓展生意,一步步成為石油公司的工程承包商,後來又進入原木加工行業,創辦夾板廠。這些階段,他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做生意,掙得都是勤勞加智慧的辛苦錢。完成原始積累後,他看上一個新行業:棕櫚種植,但遇到個大障礙。印尼政治經濟環境復雜,搞大規模棕櫚種植要擺平很多關系,得有後台撐腰,而他沒有。沒有關系,陳江和決定去建立關系。他說,關系有媽生的,也有你自己去建立的,我們這樣的人,只能自己去找。多翻周折後,他找到當時在印尼後台最硬的華人——三林集團老闆林紹良。不過,他並不是像大多數生意人那樣,帶上厚禮,或者送上一大筆去請林紹良幫忙,而是借機把林紹良變成了自己人。他拍著胸脯告訴林紹良,我沒有關系,但我能幹。我用我的勤奮和頭腦,你用你的關系,我們合作,一起把它做大,賺了一起分,賠了算我的。同樣是白手起家的林紹良覺得後生可畏,爽快地答應了。在林紹良的保駕護航下,他們的棕櫚油項目創造了印尼種植業的奇跡,短短5、6年間,就賺到了10多億美金。入選華商名人堂並接受我們獨家專訪的那年,陳江和成功問鼎印尼首富寶座。當初的那10多億美金利潤,正是支撐他後來站上如此高位的重要基礎。經典案例——包玉剛【借錢出海 成為世界船王】包玉剛是20世紀香港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他的創業也是徒手開始的。他先向朋友借錢買了一條破船,然後用這條破船抵押去銀行貸款買下第二條船。依此類推,靠著朋友們不需要抵押的借款,他一步步壯大了自己的生意。到後來,他甚至可以運作到不用抵押也能從銀行貸款買到新船。他通過三步做到這一點:第一,和造船廠簽訂造船的定單。第二,拿著造船定單加上自己的信用,和貨運公司簽訂把船租給對方的出租合同。最後,他找到銀行:我訂購了一艘價值100萬的新船,也和一家貨運公司簽好協議,船造好後他們就會租下這條船並且擔保租金不會有問題。我想請貴行支持讓我造好這條船。船造好後租金有保障,對銀行而言就是本錢和利息有保障,自然就痛快放款給他。經典案例——陳正財【你的熱情和氣力,就是你的財富和關系】陳正財是馬來西亞陳大金屬桶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也是馬來西亞白手起家獲得成功的華人企業家,是很多世界級大公司的金屬包裝品供應商。陳正財的父親育有11個孩子,他排行第七。少時,一家人的生活都來自一間小雜貨店,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剛出來做事時,陳正財東拼西湊才買了台小貨車,跑個體運輸生意。有抱負的他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努力往上鑽。沒有錢,沒有關系,如何做更大的生意?陳先生的辦法是,用力氣和真誠去建立關系,用關系去找錢找生意。他在接受華商名人堂采訪時回憶,當時,一些學校、社團、商會、工會經常招募義工,這些機構的領導都是有關系和財力的人。他一有機會就去義務勞動,還經常開著車貼時間、貼油費幫忙運東西等等。時間一長,很多人都認識了陳正財,喜歡上了陳正財,繼而有人給他生意,有人給他借錢,有人介紹更厲害的人給他認識,讓他路越走越寬廣,生意越越做大。「年輕人一定要記住,只要你有一顆上進的心,無論什麼出身,你都不是一無所有。你有力氣,有智慧。但你要先奉獻。奉獻出來你的心,你的能力,讓人家認識你,了解你,然後給你機會。」陳正財說。「寸金難買寸光陰,年輕人,要思考如何讓光陰變黃金。

熱點內容
大學生抓人 發布:2024-11-27 08:26:03 瀏覽:512
中南大學考研參考書 發布:2024-11-27 08:25:59 瀏覽:14
大學生批評於自我批評 發布:2024-11-27 08:25:16 瀏覽:662
2015中國葯科大學博士名單 發布:2024-11-27 08:04:10 瀏覽:910
考研微電子專業大學排名 發布:2024-11-27 07:58:13 瀏覽:9
河北省選聘大學生村官 發布:2024-11-27 07:48:49 瀏覽:925
南昌大學陳建華教授 發布:2024-11-27 07:46:17 瀏覽:508
大學有哪些專業課程 發布:2024-11-27 07:43:21 瀏覽:210
感恩研究生導師的成語 發布:2024-11-27 07:41:02 瀏覽:569
南京大學文學院影視教授 發布:2024-11-27 07:39:43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