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亞理工大學博士後
Ⅰ 麥立強的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2008年—2011年,美國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高級研究學者,合作導師內:美國科學院容院士Charles M. Lieber教授
2006年—2007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納米科學和技術中心,訪問學者、博士後,合作導師: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
2001年—2004年,武漢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材料學),導師:陳文 教授
1998年—2001年,桂林理工大學(原桂林工學院),工學碩士學位(無機材料),導師:鄒正光 教授
1994年—1998年,太原理工大學,工學學士學位(無機非金屬材料)
工作經歷
2014年—至今,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試點學院,執行院長
2011年—至今,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首席教授
2007年—2011年,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破格晉升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4年—2007年,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副教授
Ⅱ 讀碩士還是博士好,從想放棄喬治亞理工博
區別在抄於以下幾點:
1、代襲表的內容不同:
博士是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的稱呼,同樣也可用來稱呼已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在國外特指獲得過博士學位的人,中國則把博士生也稱為某某博士。
博士後是指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職務,一般是在博士後流動站或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研究的人員。
2、工作性質不同
博士後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員,不列入正式編制,工作期滿後必須流動出站,在其獲得固定工作崗位前,實際上處於流動狀態。
博士只是一種稱為,但是並不需要對於工作崗位的稱呼。
2、狀態不同
博士後是國家正式工作人員。在博士後研究期間要與其他正式職工一樣計算工齡,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優惠待遇外,還享受同本單位正式職工一樣的各種待遇。
博士還是在校學生,並不是社會工作人員,也不享受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等。
Ⅲ 喬利傑履歷
喬利傑的學術生涯始於1988年,他在此年完成了博士學位並選擇留在學校任教。隨後,他在1990年至1991年期間前往德國核技術研究院進行進一步的進修,積累了寶貴的國際經驗。
1993年至1998年,喬利傑前往加拿大,先後在Calgary、Toronto和Alberta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這段期間的研究工作為他奠定了深厚的學術基礎。2002年1月至3月,他獲得了教育部研究學者基金的資助,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
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他又獲得了香港求槎基金會的支持,以訪問教授的身份訪問香港理工大學,這無疑豐富了他的學術視野。在職業發展上,喬利傑擔任了「環境斷裂」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主任,以及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的負責人。
在學術界,他身兼多項重要職務,如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的副理事長,同時領導「氫脆及應力腐蝕專業委員會」。他還擔任了多個知名雜志的編委,包括《Materials Letters》、《Journal of Scanning Probe Micros》以及《自然科學進展》等,顯示出他在腐蝕與防護領域的廣泛影響力。
此外,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程與材料」學部的專家評審組成員,喬利傑在科研項目評審和指導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他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素養無疑使他在腐蝕與防護領域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