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前途
❶ 大學生畢業後的出路選擇有哪些
1、工作畢業後可以直接選擇就業。2、要是覺得自己對所學的專業比較感興版趣,自權己還想繼續對其進行研究的話可以選擇考研。3、創業隨著就業難的問題出現,有很多畢業生都選擇了創業。
❷ 大學生畢業有哪幾種去向
目前,大學生畢業時主要面臨三種選擇:就業、繼續上學(包括在國內和國外上研究生)或不就業。調查數據顯示,打算就業的畢業生佔大多數,決定繼續深造的學生也占據相當的份額,在做出這種選擇前途的決策時,畢業生的父母及其家庭的情況對其選擇會有一定影響。父母的職業等級越高,畢業生往往選擇繼續學習而不急於就業。也就是說,積累了一定社會資本的家庭,有能力為子女繼續求學提供穩定的經濟資助。
調查小組同時發現,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畢業生,不願意選擇去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而更加偏好去企業單位。其中,父母職業等級和收入的影響作用相當顯著,而母親的學歷和職業對畢業生這一選擇的影響比父親更為突出。可見,家庭狀況較好的學生比較偏好去機制相對靈活的企業單位求發展,而家庭狀況越差即擁有的社會資本越少的學生,選擇去穩定的黨政機關單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就業意向關繫到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所持有的價值判斷標准和心理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畢業生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響,而社會資本是開拓信息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競爭實力,增加求職的「砝碼」。調查小組在研究中發現,有%的學生認為社會資本是獲取就業信息的重要途徑,僅次於招聘會(%)和網路媒體(%);%的學生認為社會資本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僅次於招聘會(%),排在第二位;認為社會資本是自身競爭優勢的學生占%,而%的學生可能由於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而意識到社會資本是自己在求職競爭中的不利因素。
❸ 普通大學出來的大學生的出路是什麼
如果你是普通大學畢業的,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你已經比別人失去了更多的優勢。
你為什麼要對自己這么不自信呢?你們老師給你們灌輸的想法就是學歷大於一切?他們沒有告訴你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嗎?
就算現在大學生多如牛毛,就算找不到工作的一大把,就算清華北大畢業的又如何?那照你這么理解,那些上了普通大學的學生就得回家種地嗎?
若在你之前,所有人都認為你們普大畢業的不去回家賣紅薯,那你就要為他們正名,改寫普大畢業生的命運,你除了種紅薯,還要把紅薯做成產業,什麼紅薯條,紅薯粉條,紅薯粉條機,烤紅薯,紅薯餅,還要銷往全世界。
既然你這么看不起普大的孩子,你當初怎麼就不努力一把考個家裡蹲呢,這樣不就更容易賣紅薯了?
雖然我不知道你的學歷,但我想告訴你,你的出路不在於學歷,因為沒有幾個老闆喜歡偷懶的,不學好的,不謙虛的,脾氣大的,沒能力的員工,請問這些可以讓你有出路的東西和你的學歷有關系嗎?
學校培養你的成績,但沒有告訴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有能力的人。那些有高文憑,高學歷的名牌大學畢業的就一定混的好了?
這個社會的競爭是公平的,不拼爹拼媽,拼誰的爹媽把娃教育得好。你呢,不要杞人憂天了,這個社會給你留了無數個飯碗,就看你能不能搶到那個你最想要的了。
也許你沒有別人學歷高,但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之類老生常談的勵志名言就有用武之地了,好好把握機會,莫要挑三揀四,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你肯定能成功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自信,你若把自己輕視,機會又如何會重視你?
❹ 普通大學生的出路在哪裡
如果說找工作是一場戰役,需要畢業生付出相當大的心血和代價,那麼對於出身寒微的大專生們來說則無異於一場殘酷的近身肉搏戰。,我查閱了一些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統計數據,根據個人的經驗,認為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數據比較接近真實(許多部門的統計數據經常是相互矛盾且令人生疑的),該數據顯示:2001年有50%的專科生沒有找到婆家;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未就業的專科生未就業的共有34.8萬人,2003年,全國高校的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率跌破最低點,僅有30%暫時成功就業。可見,在如此慘烈的戰役中,能僥倖存活的大專生還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兩年後還沒就業。遠的不說,以我所畢業的那個專科班為例,三十多個專科生,他(她)們絕大部分來自農村,三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到現在只有三四個人的就業情況比較好,其他人多半暫時就業且不斷地換工作,生活也基本都處於糊口階段,掙的錢只夠自己日常開銷和租房費用,存的錢只夠再找份工作。在求職市場飽受令人寒心的冷遇,專科生畢業找工作的起點已經是相當的低,個人將來的發展自然很成問題。我對大學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初衷和動機的良好表示理解,但對其所走向的方向很是懷疑。本科注重的應該是培養理論型研究人才,而專科注重培養應用型的技術人才,這是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從人才的類型來看,這應該是一個金字塔式的平台,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位於塔尖,然後是專科生,高職生,中專生等則在下面,越往上走人數應該越少,社會普遍需要的是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因為不可能有那麼多的人才都來搞研究。從我國大專生招生人數與本科生招生人數所成比例來看,本科生和大專生比例嚴重失調,本科生和專科生的人數幾乎對等,而在其他很多國家,專科生的比例遠大於本科生,甚至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我國大專生的就業形勢怎麼樣呢?一個又一個例子說明,專科生就業率不僅不能與本科生相提並論,相反畢業就失業的大專生隨處可見。另外的一個既成事實是很多追求高學歷的人不是用來搞研究,而僅僅是為了增加找工作時的籌碼,這對國家的教育資源、人力資源都是一種極大的浪費。還有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在我國大學畢業生當中,專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究竟有多大的區別?專家解釋大專生就業難的慣常說法就是,專科畢業生既缺乏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又缺乏熟練的專業技能。我不否認,但這只是現象,而不是根本原因,我要問的是,什麼造成了專科生缺乏知識的深度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呢?在教育產業化的今天,不少大學都在不斷地擴招,卻並沒有認真考慮專科和本科的根本區別所在,在培養模式上專科往往只是本科專業在內容和學時上的簡單壓縮。很多大學里同專業專科生和本科生前兩年半開設的課程和教材完全一樣,平時也都是在一起上專業課和公共課,甚至考卷也相同,惟一不同的是本科生畢業前半年增加三到四門課程,時間上比專科生多學五個月。所謂的知識廣度就在這里吧,但知識深度值得懷疑,稍有學習常識的人都知道,五個月學三四門課程並不是件容易事。在大學呆過的人也都知道,大學老師講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串講,而串講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將課程中的重點(也是考試重點)挑出來講講,然後大家自己回去看,到時參加考試就行。可見,專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相差其實並不大,但就是這短短的五個月,造成了本科生和專科生在找工作時所受待遇的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