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心裡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裡健康論文

發布時間: 2024-11-17 21:11:31

大學生應對壓力的心理健康論文

研究大學生應對壓力的策略及其特點,幫助大學生擺脫心理壓力的困擾,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使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的關鍵。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應對壓力的心理健康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應對壓力的心理健康論文篇一

《大學生心理壓力應對策略的研究》

摘 要:當代大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堪憂,研究大學生應對壓力的策略及其特點,幫助大學生擺脫心理壓力的困擾,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使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壓力 應對策略

高素質人才需要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當代大學生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激烈的社會競爭往往會產生心理壓力,如果不及時解壓就會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我們要研究大學生產生心理壓力的來源及解決的策略,幫助心理壓力大的學生走出困境,強健身心,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1 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來源

1.1 學習壓力

學習是大學生生活當中的主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將來就業和發展的基礎。學習的過程是大學生獲取專業技能、提高素質、獲取知識儲備、增加人生閱歷的過程。在大學里,由於學習環境的變化、學習內容的拓展延伸、學習方法的復雜多樣讓很多學生難以適應,他們在學習中所承受的精神負擔,往往讓他們不堪重負。學習壓力來自多方面,比如:成績的壓力;就業軟硬體的壓力;學生之間相互競爭的壓力等。

1.2 人際交往壓力

在大學里,大學生們往往感嘆“知音難覓”。他們有結交好朋友的願望,但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又沒有能力解決難以協調的矛盾,這在他們內心產生了激烈的沖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學生希望擁有朋友、獲得友情,有強烈的交往需求,但他們對於人際關系又有著深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在與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讓、尊重、互助,個別大學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導致交往困難的原因。

1.3 戀愛壓力

愛情無疑是大學生最期待、最嚮往的,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和自己心儀的對象交往,就會讓他們陷入單相思的泥潭、失戀的痛苦之中,難以自拔。大學生的生理發育已經完全成熟,對情感的需要較多,特別渴望來自異性的關愛,但心理上不夠成熟的他們,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常常發生不必要的矛盾,導致身心受到傷害,各種心理壓力也由此而生。

大學生的理想戀愛與現實戀愛存在差距。很多大學生相信有完美的愛情。但現實中並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愛情,美好的理想和現實的愛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會使他們心理產生無以名狀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終導致心理障礙。

2 大學生心理壓力應對策略

大學生心理壓力,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緩解和消除會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所以要積極引導他們勇敢地面對困難,擺脫心理壓力的困擾。

2.1 正確認識壓力

人在生活、學習、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失敗和挫折,有壓力是正常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對現實中的種種壓力我們不必痛苦、不必報怨、不要垂頭喪氣,不迴避,不逃避、要勇於面對壓力,把它當成是人生一種的歷練。

壓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負擔,對人是一種打擊、威脅。但壓力也可以是一個人成功的動力,變壓力為動力,你會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在挫折中激發你的鬥志,使你變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對人生的風雨,最終就會戰勝所有困難,擺脫壓力,成為生活和事業的強者。

2.2 正確認識自己

每個人都是有優點和弱點,長處和短處,正確認識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認自己的價值,看到自己的實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並坦然接受。從而面對困難不自卑,也不過高自我評價,這樣就會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鬱。

2.3 積極行動

面對困難,不要唉聲嘆氣,不要徘徊猶豫,要行動起來,想方法、找途徑,去解決困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使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最終解決困難,擺脫壓力。

2.4 打開心門與人溝通

大學生面對就業、戀愛等諸多壓力時不要憋在心裡,可以和父母溝通,畢竟父母是過來人,和他們聊聊你可以從他們那裡得到經驗,可以幫你找到解決的辦法,從父母那裡可以得到最無私的幫助和關愛。和朋友、同學溝通,同齡人會站在同一角度幫你分析、解決。總而言之,打開心門與人溝通,就會減少壓力,減輕負擔,幫助大學生走出困境。

2.5 學校、社會共同努力

學校要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深入學生,關心幫助他們。國家,社會要積極想辦法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讓他們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 大學生應對策略的特點

當壓力來臨時,每個大學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這當然有性別上的差異、年紀高低的差異,更有居住環境的差異、是否是獨生子女的差異。也正是這些因素使他們每個人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特點。

3.1 性別差異表現出來的特點

在處理壓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現出不同。男性樂於採取積極主動的方式,當困難來臨時,他們不是一味地唉聲嘆氣,坐以待斃,而是積極主動尋找解決這種困難的方法。女性則願意採取消極避世的態度,他們遇到挫折常常畏懼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緒表現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難面前,通常通過哭泣謾罵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而男性常常忍而不發。另外,在遇到心理壓力時,相比較男性而言,女性更願意得到別人的幫助。在尋求幫助時,二者同樣存在巨大的差異。女性比較喜歡那些知書達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養的親人來幫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辦法既穩妥又沉靜,他們把誠實,有深度,有見解的毫無血緣關系的朋友同學作為自己的求助對象。之所以差異巨大,筆者認為根本原因還是社會評價造成的。世人認為,男人在遇到困難時,理應表現出強悍、堅強、果斷、審時度勢。在他們看來,常常向別人表現自己的不良情緒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現。而女性如果宣洩自己的不滿,大家卻習以為常。

3.2 年紀差異表現出來的特點

不同年級的學生面對心理壓力時,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伴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增高,他們處理問題的方法越來越成熟靈活,越來越主動多樣。他們再也不得過且過,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學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學生的心理發展飛快,而且起決定性作用。這期間,當外界各種壓力降臨在他們身上時,他們不再恐慌,而是沉著應對,採取適當的方法舒緩自己內心的不悅,調整到最佳狀態。經歷過這樣一個時期後,他們會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這些,與他們四年的大學生活磨練分不開的。四年中,他們積累的經驗與日俱增,他們的毅力更加堅韌,他們的內心更加豁達,他們的見解更加獨到,他們的心智更加成熟。

3.3 城鄉差異變現出來的特點

城市大學生和鄉村大學生在處理壓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區別的。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他們面對壓力時採取的方法還有些幼稚,他們經常獨自忍受,不向別人傾訴,不尋找發泄的方法,但是他們在處理壓力時不斷積累屬於自己的經驗教訓,而城市大學生遇到壓力時,會採用各種渠道,尋找各種方法,釋放心中的壞情緒,這也許就是他們比農村大學生的高明之處吧。之所以會這樣,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的,每個人的發展生活環境,都是一個由小逐漸變大的過程,並且逐漸彌漫擴散,而在這個環境中哪怕是一個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會給生活在其中的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影響也許來自家庭學校,交往的朋友親人,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觸的點點滴滴。由此得知,農村和城市大學生應對心理壓力不同,主要在於他們的物質基礎不同,知識廣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實的能力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以及對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面對的一系列壓力也隨之越來越大,他們要歷經無數次磨練,才能變得更加堅強。為此,只要大學生調整好心態,坦然地面對,即使心裡有一座山也會被搬走的。

參考文獻

[1] 小東,孟曉斌.工作壓力應對與管理[M].北京:航工工業出版社,2004:211-212.

[2] 托尼・巴贊.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李斯,譯.廣東:世界圖書出版社,2004:169-175.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大學生應對壓力的心理健康論文

㈡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顯突出。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變得越來越模糊。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摘要:我國16%~25.4%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 編號:1674-9324(2014)24-0175-02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暴力事件、自殺事件或休學、退學現象屢見不鮮,中國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數字表明,全國16%~25.4%的大學生有焦慮不安、神經衰弱和抑鬱情緒等心理障礙[1]。因此,大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2001年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該《意見》指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據大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對大學生進行 心理 健康知識 與技能的教育及心理與行為的訓練輔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大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3]。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社會因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用人單位對人才選拔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大學生 畢業 後走向人才市場,供需見面,雙向選擇,人才的市場化機制趨向成熟[4]。這種就業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固然給大學畢業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就業途徑和機遇;另一方面,越來越激烈的人才競爭也對大學生就業提出了嚴峻挑戰,特別是當前政府機構裁員,國有企、事業單位減員增效、下崗分流,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等,使得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加大了大學生心理壓力,使大學生經常處於應激狀態之下[4]。

2.家庭因素。不當的 家庭教育 是滋生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溫床,例如:(1)父母 對子 女百依百順,過分溺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就像保護傘一樣呵護子女,使得他們沒有受過挫折,事事都有父母的保護,這樣的大學生依賴性極強,缺乏同情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製能力和自信心。(2)父母對子女行為放任不管,很少約束,這樣的大學生常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家庭教養,不懂得尊重他人,比較任性,很難適應集體生活[5]。

3.學習因素。大學生,尤其是新生,面對大學的學習滿懷嚮往與憧憬,希望能繼續保持高中時的學習優勢,一路領先,做學習中的佼佼者[6]。但是大學的學習與中學的學習無論是在學習內容還是在 學習 方法 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學生在學習遇到困難和學業受挫時不能正確面對和接受,逃避和否認現實,就會引起心理健康問題[6]。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設心理學課程與心理講座。在高校開設心理學課程和心理講座,有利於大學生更好、更全面、更廣泛地了解心理學知識,讓大學生了解自己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趨勢,在遇到困惑時能夠從容應對,而不是盲目從眾或者無端猜疑,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促進十分有益[7]。

2.開展心理咨詢。心理咨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除定時值班咨詢外,還要設立心理信箱,開通咨詢電話,使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學習、 人際交往 、戀愛、情緒、人格、性、擇業、家庭等方面的問題或心理障礙時能及時得到咨詢老師的幫助,避免心理困擾的產生或心理障礙的加重[8]。

3.建立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取決於教育隊伍的質量,因此,要積極開展對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兼職教師的業務培訓,通過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備的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重視對班主任、輔導員以及其他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幹部、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業務培訓[9]。

4.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於德育工作之中。在德育工作中除了堅持以往的政治導向和道德導向外,還必須進一步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對學生個性心理特徵進行分析研究,結合其身心發展特點,加強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增強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健康人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身心潛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10]。

5.營造良好的校園 文化 氛圍。要加強和改進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組織並引導大學生參加形式多樣、健康活潑的文體活動、社團活動、學習競賽、名家講壇等活動,陶冶大學生高尚情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加強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識,並以活動為紐帶,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讓學生在一種健康、融洽的關系中生活、學習和發展[11]。

6.開展 社會實踐 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了解現實,了解人民,有利於淡化大學生頭腦中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重新調整自我,擺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找准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有助於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和不斷進取的事業心,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12]。

參考文獻:

[1]李江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0,(8):124-125.

[2]教育部.教育部下發「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J].思想教育研究,2001,(4):13-15.

[3]鄧明星,郭念峰.咨詢心理學[M].北京: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

[4]齊雄.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改革與開放,2010,(4):120-122.

[5]溫永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探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2):48-51.

[6]張懷民,萬小華.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1):7-9.

[7]姚本先,陸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7,30(2):485-488.

[8]王運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6(1):140-142.

[9]宋穎惠,__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3(4):205-207.

[10]楊麗萍.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關系初探[J].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6):59-62.

[11]蔣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5):85-87.

[12]魏元棟.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5):41-42.

作者簡介:韋思明(1971-),男,博士後,副教授,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高等醫學教育及研究工作。

㈢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

導語: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

人類自從誕生以來,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別是當今社會處於多變革、快節奏、高信息、強競爭的情況下,重視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質,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優化心理健康途徑,預防心理疾病,糾正不良心理,促進身心健康與人格完善,都是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

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為最後形成,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難免會出現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強心理品質鍛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效地學習和工作,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的基本條件。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處於人的心理現象的更高層次,是個體主導心理活動和行為選擇的靈魂和准則。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趨向定型時期,正確的人生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喪失信心和追求,不會在身處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導致心理困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科學地對待社會、人生與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才能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環境有適度的心理反應,防止心理反應失常,促進心理健康,使自己處於一種樂觀奮發的精神狀態之中,樂觀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有利於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礙的發生。總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保持心理健康,戰勝一切心理動盪和不安的最基本條件。

二、增強心理品質鍛煉

1、善於認識自我

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確立合理的自我評價體系,找准自我評價的標准,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長而驕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養健康的人格品質,自信而不自負,謙虛而不自卑,樂觀而不盲目,克己而不過分;勇於承認錯誤,善於自我批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準,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意志品質堅強

意志是一個人支配自己行為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在人的行為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猶如汽車上的方向盤,主導著人的行為,又如制動器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剎車或減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們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種挫折,能否始終不愉地堅持目標,戰勝困難和挫折,最後成就事業,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所以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對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就不可能構建完美的個性。只有果斷堅毅、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才能促進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閱讀有關心理學書籍,從理論上提高自己。並藉助心理學書籍來認識自己,包括認識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自覺地有意識地改變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觀念、想法,用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武裝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養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終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響。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2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為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特別是對剛進入大學的大學生而言,每一個大學生所面臨的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社會期望,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們尤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於預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有利於大學生的良好品質的發展。

有兩位來自農村的孩子雙雙考上了重點大學,在所有人都期望他們能有所作為時,卻驚聞其中的一位已退學,為什麼呢?原來林同學入校後,由於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交際,因自己來自農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壓力下日漸消沉。最終,精神恍惚,成績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試中,竟有三門功課未及格。於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學。而另一位呢?辰同學性格開朗,待人大方,並且從來不因為自己是農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奮發努力,不但考試成績科科優秀,而且還榮獲了國家獎學金二等獎,成了同學、父母眼中的驕子。同樣的出身,同樣的環境,為何二人的境況會截然相反呢?我想這主要是由於兩同學的心理差異造成的。林同學由於內心自卑,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而不知化解,積壓心頭,於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學習及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最終走向了退學,可見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長有多麼的重要啊!

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誰不期望有堅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呢?然而,健康、幸福絕不是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的豐富、科學的飲食,甚至體育煅練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決於人的精神狀態,取決於人的心靈世界。現代大學生所處的環境中,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人的心理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焦慮,困惑也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也凸顯出來,所以每個大學生要想取得成功,獲得幸福,就必須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

大學生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無數事實主明,一個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擁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沒有健康,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學生一定要正視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態。

況且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准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鑄造美麗人生!

;

㈣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篇

大學生正處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心理發展不平衡,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心理矛盾沖突時有發生。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 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篇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粗緩舉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岩碧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 文化 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哪漏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繫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於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 2002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定;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後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不敢面對別人;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鬱;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學業。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篇二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 自我評價 、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熱點內容
洛陽大學跳蚤市場時間 發布:2024-11-17 23:19:11 瀏覽:843
北大學生小王 發布:2024-11-17 23:13:54 瀏覽:70
愛心捐款資助貧困大學生 發布:2024-11-17 22:55:41 瀏覽:281
宅大學專業 發布:2024-11-17 22:55:35 瀏覽:188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專業分數線 發布:2024-11-17 22:55:29 瀏覽:752
東北石油大學老師名單 發布:2024-11-17 22:51:43 瀏覽:853
銀川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發布:2024-11-17 22:51:31 瀏覽:634
浙江大學時間表 發布:2024-11-17 22:50:47 瀏覽:218
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 發布:2024-11-17 22:36:51 瀏覽:607
2015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 發布:2024-11-17 22:27:35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