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新常態對大學生就業

新常態對大學生就業

發布時間: 2024-11-21 21:22:41

1. 經濟新常態對大學生就業有什麼影響

新常態的經濟下,每年約700萬的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無疑,大批的大學生將成為中國經濟回增長的產業後答備軍。九年義務教育為我國提供了大批合格的農民工,而今後,大學生將成為新一代的產業「農民工」,成為中國產業升級過程中最基層的人才。所以擺正心態、看懂趨勢、合理定位、科學選擇才是將來大學生就業的正確方向。
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經濟新常態是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著眼於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經濟新常態就是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

2. 鐜板湪鐨勫ぇ瀛︾敓灝變笟鐜扮姸鎬庝箞鏍鳳紵

鐜板湪澶у︾敓灝變笟鐜扮姸

灝變笟闂棰樻槸鍏崇郴鍒版瘡涓涓瀹跺涵鐨勫ご絳夊ぇ浜嬶紝鑰屽ぇ瀛︾敓灝變笟闂棰樺垯鏄鎵鏈夊︾敓闈涓寸殑鍏卞悓闂棰樸傚ぇ瀛︾敓灝變笟闅懼凡緇忔垚涓虹ぞ浼氬叧娉ㄧ殑鐑鐐癸紝闅忕潃鎴戝浗楂樼瓑鏁欒偛鐢辯簿鑻辨暀鑲插悜澶т紬鍖栨暀鑲茬殑杞鍙橈紝姣忓勾姣曚笟澶у︾敓浜烘暟涓嶆柇鏀鍗囷紝鑰屼笖鍏朵腑鏈夌浉褰撲竴閮ㄥ垎瀛︾敓灝嗕笉鑳藉啀浜鍙楀埌鍥藉跺姪瀛﹁捶嬈俱佸栧姪瀛﹂噾銆佸嫟宸ュ姪瀛︾瓑浼樻儬鏀跨瓥錛屼嬌寰楅珮鏍℃瘯涓氱敓灝變笟褰㈠娍鏃ョ泭涓ュ郴銆傝繎騫存潵錛岃櫧鐒跺ぇ瀛︾敓灝變笟鐜囨湁鎵鎻愰珮錛屼絾灝變笟鐜囩殑鎸佺畫璧頒綆浣垮緱瓚婃潵瓚婂氱殑浜哄紑濮嬪瑰ぇ瀛︽瘯涓氱敓灝變笟琛ㄧず鎷呭咖銆

3. 中國經濟新常態對當代大學生就業有哪些影響

大學生該從那些方面去努力以適應經濟新常態
大學生該怎樣去努力適應新常態,還不如說是經濟新常態對大學生的新要求,也就是說要做新時代的大學生。
首先,在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下要求企業的機會在於創新,在於變,有變化才有機會。那麼企業被要求創新,則企業要要求人創新,也就是大學生無論以是創業、就業都會要求創新。因此,創新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首要條件。創新能力強,更適應新常態下的社會生存。
其次,現在互聯網正在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目前幾乎所有企業都已意識到這是未來的趨勢,因此人才問題也是其共同面臨的一道難題。雖然近年來,市場就業壓力不斷增大,但企業對高科技人才以及高管人才的需求反而是增加的,或者可以說是出現了「井噴」性的增長,很多企業對高級人才的需求仍然處於「飢渴」狀態。所以,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高科技人才或高管人才,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習。使自己成為專業人才,才能更好適應新常態社會。
最後,雖然經濟進入新常態,大學生就業總量壓力依然較大,但根據國家最近推出的國際經濟發展戰略,如「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亞太自由貿易區等,外語外貿類專業需求可能會有所增長。所以選好專業方向也是大學生適合經濟新常態之一的方法。
對於大學生,要適應時代發展,就要適應中國經濟的發展,根據個人特點,抓住機遇,增強信心,多方面發展自己,做新時代的大學生。

4. 面對經濟新常態,大學生該怎樣應對就業

面對經濟新常態,大學生該怎樣應對?
摘要: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關鍵字:經濟新常態基本內涵、特徵 大學生就業創業啟示 一、經濟新常態的基本內涵
從我國來說,「新常態」實質上就是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從字面上看,「新」就是「有異於舊質」;「常態」就是時常發生的狀態。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要更加註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註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註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註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註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註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註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註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
二、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徵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出現了明顯不同於以往的許多特徵。不僅表現為經濟增速的放緩,更表現為增長動力的轉換、經濟結構的再平衡,面臨著復雜的系統轉型,也意味著改革開放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在這樣的重大關口,如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深刻認識新趨勢,主動適應新變化,積極抓住新機遇,在穩增長、調結構中尋找發展平衡點、選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動權,實現「新常態」下長期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尤為重要。
一般認為,新常態的主要特徵:一是中高速。從速度層面看,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8%的中高速增長,這是新常態的最基本特徵。二是優結構。從結構層面看,新常態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方面,第三產業逐步成為產業主體;需求結構方面,消費需求逐步成為需求主體;城鄉區域結構方面,城鄉區域差距將逐步縮小;收入分配結構方面,居民收入佔比上升。三是新動力。從動力層面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三、如何准確理解新常態
當前語境下的「新常態」至少應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新常態」指的是經濟增長速度將不再保持過去的高速狀態,而是將進入中高速的狀態。這種狀態是一種強調經濟增長質量的「聰明」的增長狀態,即「中高速」要對應「中高端」。在「新常態」下,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能有效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創新驅動和產業升級加快、高新技術產業與現代服務業不斷發展,企業總體上能夠穩定盈利,勞動者勞動報酬能合理、有序地增長,中等收入群體能不斷擴大。二是「新常態」指的是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日益現代化的狀態。在「新常態」下,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關系更加明晰,「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都能得到有效發揮,是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與居民個體既各司其職,又攜手合作的狀態。換句話說,「新常態」是政治更加清明、市場更加開放、社會更加和諧的狀態。
綜上所述,「新常態」要求我們正確對待當下的經濟增速下滑,著力改革攻堅,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的作用,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四、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要把握哪些新思路
一、激情不是全部。激情是一種催化劑,它能調動創業的綜合素質與各方面的潛能用於創業。但面對大學生而言,激情過多表現為創業的信誓旦旦與對創業前途持過於樂觀的態度,這種創業心態主要表現為對創業項目可行性分析不夠或不全面、不嚴謹,只從事物的一方面評價創業項目。這其中有很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者 都僅僅只是有一個想法,而沒有實現這個想法可行性高的實施方案作為保證。由於大學生基本沒有工作經驗,其在創業准備期決策所依的基本上都是個人通過書本與 各種媒體所學的知識與信息,因為大學生在未進入社會參加工作之前,在其內心還沒有建立一套個人經驗判別體系,故在考察商機與項目時,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論分析上,是故無法從各方面了解項目,在此情況下,我認為大學生應該以冷靜理性的心態面對創業機會與項目。
二、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求創業者在企業定位、戰略策劃、產權關系、市場營銷、生產組織、團隊組建、財務體系等一系列領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大學生有了好的項目或想法,只是代表「創業的長征路」剛跨出了一步,而在我們的大學生創業者中,認為憑一個好的想法與創意就代表一定能創業成功觀念的人也不少, 而在創業准備時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准備不充分或根本就沒有思考對策與設計好退出機制,對來自各方面的反面因素渾然不知,而導致一開始便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 使創業者還沒有走出多遠,即以失敗告終。所以創業者不是全才,但要著眼於全才。
三、團隊組建與協作精神。團隊精神這四個字也許是最平常最易懂的管理概念了,但由於大學生這一特定創業群體,一般為年齡在25歲以下的大學生,他們的社會與人生經驗都不足,而且處 於熱血沸騰的感情階段,個性化、自信力等都較強,所以在團隊組建、團隊分工、團隊規則制度等諸多體現「人與人合作」的工作中,大學生創業者往往會出現「一 人是龍、二人是蟲」的情形。縱觀當前時代發展趨勢,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任何創業者想依靠單打獨斗而勝利的可能性已降得很低。在實際工作中,大學生常常會出現以已為主、剛愎自用等不利於合作創業的情形。
四、堅持就是勝利。再充分的創業准備都是不完善的、再周密的商業計劃書也難免有沒有顧及的地方、再團結的創業夥伴也會發會摩擦、再厚實的資金有的周轉不靈的時候。這些都說明在瞬息萬變的創業環境中,能影響我們創業的不定因素太多了,誰都不法保障,在下一個路口我們能選對方向,所以創業過程中會遇到挫折與失 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也許有時候會覺得前途一片茫然,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無助,有時候又覺得創業太過辛苦,無法再繼續。但就如子夜到了黎明就不會遠一樣,勝利的曙光就在你最困難時刻的前面,堅持就是勝利。
五、新常態下大學生應樹立怎樣的就業觀
經濟新常態下,各行各業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畢業生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專業技能,更需要大學生具備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平和的就業心態。為此,我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要具有辛勤勞動的思想態度;二要理性看待工作待遇;三要珍惜第一份工作。大學生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轉變觀念,發揚不怕辛苦、甘於奉獻的精神,積極到基層和祖國需要的地方就業,珍惜就業機會。

新常態下,大學生認清形勢很關鍵,要調整就業心態,堅持先就業後擇業,不要期望一次就業終身就業,而應該漸進式、階梯式前進。結合自己的專業,眼光瞄向基層和一線,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就業。我們應該轉變就業觀念,認清就業形勢,勇於去基層,去最需要我們也最能讓我們發揮才幹並得到鍛煉提高的單位去。了解基層,獲得鍛煉,這對大學生今後的成長是十分必要也是很有價值的

5. 經濟發展新常態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

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系統闡述了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具體內涵,提出了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就是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日前在寧波舉辦的「中國金融論壇(加個點)第一屆青年論壇」上,眾多與會專家對新常態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讀。 關注「三個結構」 把握底線思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落幕,會上對新常態進行了分析。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表示,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變化。首先,從目前的經濟形勢和未來一段時間的走勢看,經濟運行的結構性很可能壓倒總量性。穩增長,將不再追求持續的高速的經濟增長,而要關注如何應對當前經濟運行當中的結構性矛盾。 陸磊指出,其中有三個結構需要積極關註:一是地域上的結構性,如「一帶一路」以及自貿區的發展問題。二是產業結構問題。中國經濟從現在開始到未來一段時間,將從「地產時代」走向「非地產時代」或者叫「後地產時代」,資源應該如何控制和分配值得關注。三是人口結構問題。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經濟長期增長意味著什麼?也許意味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貿易的提升和技術的增長。陸磊同時表示,這些新的結構性特點,為未來的金融研究提供了課題和角度。 在談到2015年經濟發展如何開局時,與會專家紛紛提到了「堅持底線思維」的觀點。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從經濟工作思路來看,根據市場對於經濟工作會議報告的解讀,我們認為2015年可能會更加強調一個經濟工作的底線思維。這個底線思維可能會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於經濟增速,是要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增長。在外部條件比較有利的情況下,可能會繼續推動內部的一些結構調整,但是整體的增速仍然會努力保持在7%以上。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範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精神來看,明年可能會在增量和存量上做更加明顯的區分對待。重點是在控制新增增量的風險,包括對於地方政府債務的處置等;對於存量則可能會通過一些推進其他金融改革的方案來進行調整。 以全球視野推進 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常態,新常態包括三個角度的調整,即速度、經濟發展階段和動力調整。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經濟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化,一是中國在未來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二是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凈資本輸出國。三是人民幣可能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國際收支正在趨於平衡。」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全球視野推進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與會專家表示,全球背景下,我國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需要練好內功、內外兼修:首先,要加快由全球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的轉變,培育出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大企業或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有特色的中小企業,實現中國的企業轉型升級。其次,要積極關注規則,主動參與或主導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的重建,搶占未來全球競爭的重要制高點。再次,要堅持以本幣為主導的對外開放。第四,要進一步提高中國金融機構的全球服務能力。中國要崛起,中國要發展,就必須要有金融機構的支持,金融機構要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走出去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尋求自身的快速發展。 互聯網金融發展引關注 本次論壇上,「互聯網」成為關注度極高的一個詞。專家們總結指出,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已經走到全球前列,互聯網金融的盈利模式已超出傳統行業的想像,互聯網對金融業態的改變不容忽視。互聯網時代無論是線下的商業銀行,還是金融產業,都需要深刻理解互聯網本質和模式演變的趨勢,否則容易導致金融供給和金融深化不足。商業銀行應「跳出銀行」看互聯網金融、跳出技術看規則。 與會專家還表示,互聯網理論和互聯網實踐已經出現了脫節局面,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論探討和研究十分必要。 陸磊在論壇上還就互聯網金融相關研究課題進行了總結。「當前互聯網跨界已經不少見,互聯網在金融領域崛起值得關注。互聯網時代的青年一代,大量的掌門人是80後和90後,他們沒有經歷過完整的經濟周期,但他們帶來一個全新的理念的變化。互聯網是以用戶為中心。以往客戶為中心的特點是我享受服務、我付費;而用戶為中心則是我享受服務、其他人為我付費。那麼,金融業能不能做到這樣?這是不是天方夜譚?這些問題缺乏研究。」陸磊表示。 論壇上,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前面也會充滿風險,並非坦途。但是作為在傳統金融體系外的新金融創新,既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支持,成為服務小微企業、「三農」的有效實現形式,也在與傳統金融的競爭中得到發展,同時也促進傳統金融的創新發展和外延拓展,銀行正在由銀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銀行快速變革。未來,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融合發展將是一個既定的方向,相關的實踐和理論探討都需緊跟時代。

熱點內容
福建編導專業的大學 發布:2024-11-22 02:01:49 瀏覽:365
重慶大學建築宿舍條件 發布:2024-11-22 02:01:40 瀏覽:433
浙江師范大學高玉教授 發布:2024-11-22 01:41:26 瀏覽:922
重慶大學城龍湖u城2015 發布:2024-11-22 01:39:54 瀏覽:197
復旦大學戰功博士 發布:2024-11-22 01:36:07 瀏覽:391
東華大學博士論文發表要求 發布:2024-11-22 01:24:00 瀏覽:167
牛津大學教授年薪 發布:2024-11-22 01:06:01 瀏覽:8
東北大學的建校時間 發布:2024-11-22 01:05:22 瀏覽:709
英國博士導師回復 發布:2024-11-22 00:37:11 瀏覽:251
大學宿舍古典吉他 發布:2024-11-22 00:32:17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