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爾大學博士幾年
㈠ 我是怎樣拿下康奈爾大學的offer
下面講一下我本科期間是怎麼為研究生申請做准備的。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選擇出國。我現在都忘了最初為什麼決定畢業之後要繼續讀研究生,大概是把要好好學習的想法延續到大學了吧。一開始就沒有想要留在國內,因為覺得國內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質量和國外還是沒法兒比。也想過要去香港,但是香港的大學不能夠本科申直博,必須先讀MA或者Mphil,我和家人都覺得這樣讀下來時間好像太長了,「讀完你都多大了?」「你現在連男朋友都沒有,你還要讀那麼久!」他們搞得我也很害怕,綜合時間和花費各種因素,最後決定去美國(諷刺的是,他們後來發現我無論決定去哪兒也還是沒有男票,所以單身狗們不要擔心這個問題!)。
可是在很長時間的准備中,自己也沒有很明確地找到出國的動機,只是模糊地覺得國外的學術水平高,如果能進入好學校的話,或許回國之後也能找到不錯的教職,這可以說是很功利的想法。功利並沒有錯,畢竟讀博士要投入的精力巨大,應該仔細考慮。但是現在回頭再看,擔心太多是沒有用的,反而會妨礙自己去做真正重要的事。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呢?我覺得是找到drive你不斷鑽研的學術興趣,尋找你特別關注的問題,你的core questions.這個或者這些問題不是想一想就立刻浮現出來的,你得慢慢找,並且是一邊研究一邊找,逐漸靠近自己最關心的問題,它或者在理智上給你帶來很大的思考的樂趣,或者是在感情上強烈地觸動了你,或者兼而有之。當然這個問題是會隨著人的經歷增加而變化的,尤其是我們這種初學者,興趣的波動可能很大,但至少你在開始申請的時候腦中必須由這樣一些問題。它們讓你知道你想從研究生學習中得到什麼,就像我寫PS的時候,覺得腦子里堆積的問題要爆炸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為什麼要研究的問題,現在明白了它們的重要性,並且強烈地想把它們搞清楚,這種迫切的願望如果能夠恰當地在PS中表現出來,應該是可以打動人的,它們體現了你對未來研究生學習的commitment。.
扯了很多懸乎的東西,來說點實際。分成幾個方面來說吧:社會活動,專業學習,GT成績。
社團活動不是必需品
大家有問到我參加過哪些社團活動,學校看重成績還是社會活動經驗。根據我看到的別人的經驗,加上我自己的體會,我的看法是:學校看重的是你的研究潛力。怎麼衡量你的研究潛力呢?從硬體上來說你的成績不能太差,績點至少要3.5以上吧(很多學校說要只要3.0以上就可以了,但除非你其他方面超牛,否則還是3.5以上比較保險)。但只有成績還不夠,考試不能反映你的綜合能力,還要看你做過什麼樣的研究,也就是你思考了什麼問題,又怎麼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它們和你是否參加社團活動沒有必然的關系。以我個人來說,我大一參加了校青協(一年之後退了),大二大三在系裡的行知學會,大三大四還參加了一個假裝正經的讀書會。這其中,校青協對申請是否有用我不知道,我只是在optional的Resume里提了一下;參加行知學會是想借它的資源增加一下研究經歷,後來我稀里糊塗當了行知的會長之後才發現根本沒有資源!所以大家趁早斷絕依靠他人為自己找研究機會和研究資源的想法,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反而是無心插柳的讀書會對我的進益很大,讀書會是社科導向的,而且每周都要分享,所以那兩個學期讀書很努力。這一方面促進了我對許多問題的認識和思考,同時讓我明白坐在書齋里研究世界是多麼得naïve,這些雖然沒有直接寫在我的PS里,但卻是我自己成長脈絡中很重要的部分。總得來說,參加社團活動還是要本著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社會實踐是非常重要的專業學習
社會實踐對於專業學習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我甚至覺得這是我所有申請條件中唯一一個決定性因素。大學四年的每一個暑假我都在做項目,它們不都是成功的,嚴格地來說沒有一個是讓我非常滿意的,但是每次都比之前有一些提高。做好一個項目是很難的,需要不斷練習和積累經驗,才能從選題、方法、資料收集、資料分析、論文撰寫這些方面綜合把握一個題目。大一的暑假我和班裡的另一個同學一起做了一個消費社會學的社會調查,用一個暑假發了200份問卷,做了20多個訪談。其文獻回顧之不全面、方法之不嚴謹、資料分析手段之稚拙,現在看來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但回想起來卻是對我影響至深的一次經驗:至少在發問卷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social world是很復雜的,作為一個社會學學徒你不僅要會讀書,也要有social skills;至少知道執行一個完整的研究會出現怎樣的問題,以後如何避免這些問題,這是最大的收獲;第一次體會到分析資料的樂趣,這是最大的鼓勵。第一次實踐為以後的研究鋪墊了很多知識、心理和社會技能上的基礎。大二的時候我自己又申請了一個學生科研項目,是一個關於擇偶觀的定量內容分析。現在看來,其實當時自己哪種方法也hold不住——既不懂定量也不懂內容分析,似乎只有文獻綜述過得去。但這種嘗試是很有益處的,至少促進了自己對各種研究方法的了解,也訓練了自己在某一個問題上的社會學思維。低年級的這兩次實踐經歷都是對初學者的操練,最後的研究結論並不重要,它們的意義是讓你了解做一個完整的研究要經歷怎樣的過程,掌握一些基本的能力,比如回顧文獻,基礎的資料收集手段,資料分析還有寫作,這些都為以後做一個像樣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到了大三,我焦慮地發現自己手上居然還沒有拿得出手的研究,要知道我大二暑假查詢Yale的社會學系錄取條件時,他們可是要兩篇writing sample!好大的口氣!所以我開始認認真真地籌劃自己的項目了。很慶幸地是當時發現了有田野營這么一個活動,於是大三暑假我就在雲南建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獨立的田野調查,做的是舊城改造中的一個拆遷案例,研究地方居民是如何和當地政府抗爭並成功的(這篇論文可以在田野營的網上查到)。由於我在此之前從沒有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里做過田野調查,我的社交恐懼症爆發了!這直接導致田野時間過去了快一半,我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研究主題,每天看著小(神)伙(經)伴(病)們活蹦亂跳地出門做研究了我就焦慮爆棚。我想說的是,跨出舒適區不是那麼簡單,大家盡早開始鍛煉,克服社交恐懼症!後來硬著頭皮下田野,很幸運地發現了一些線索,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終於完成了資料收集。從雲南回來以後我開始了漫長而痛苦的寫作過程。雖然在雲南對於寫作方向有了大概的想法,但是真正梳理資料並形成一套完整的論證卻是另一回事兒,而且中間還發現很多重要的資料還是被遺漏了,從八月底一直寫到十月份才完成,盡管如此也還是不很滿意,可又沒有辦法改得更好了,就暫時放在那裡。不過這次研究倒是讓我對城市化的問題有了濃厚的興趣。
接下來就迎來了大四。我很早就預計要把畢業論文作為一篇WS,正因為如此才做出了gap year的決定,所以打算專心致志做好畢業論文。綜合自己當時的研究資源和興趣,最後決定做針對城市流動農民的調查,仍然是一個小型的質性研究。我家樓下就有一戶來自山東某村的家庭在賣煎餅,本來也比較熟,我又用了一個寒假的時間和他們建立關系,也是他們帶我進入田野大門,陸續給我介紹了很多老鄉。通過滾雪球的方式我一共找到了二十二戶家庭,都來自同一個村莊,全都做煎餅生意。研究對象的這些特點讓我的研究主題逐漸從很寬泛的社會適應上轉向了他們的經營行為,我本來想做一個文化社會學的研究,最後跑到了自己完全沒經驗的經濟社會學范疇(感覺自己一路都在跑偏)。在這個過程中讀了許多關於農民農業的研究,例如斯科特的《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恰亞諾夫的《農民經濟組織》,黃宗智關於中國小農經濟的論述等等,補充了大量的知識,也發現自己對於農村的知識之匱乏是驚人的。研究中有了許多有趣的發現,但後來看書才意識到多半是前人說過的東西,例如邊際效益什麼的,只是我因為經濟學知識的嚴重不足所以「重新造了車輪」。
因為我知識儲備上的缺陷,這篇論文寫得很不順——冗長,而且無法形成一個邏輯上完整的論述。但也是這個研究真正觸動到我的感情,讓我開始反思自身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主要是階層中的位置,它使我看到同一種戶口和經濟體制下,有另一種我完全不熟悉的生存狀態,我覺得自己的感官被打開了,接觸到了自己常規生活之外很多在我看來異常的、令人難受的經驗。但也正是這些經驗讓我覺得好像醒了,從一個真空中走出來,產生了強烈地想要了解另一個世界的願望,那時候我決定gap year一定要到農村去。大概時這個時候,我發現了友成基金會的間隔年項目「小鷹計劃」,很幸運地入選並來到了我現在的實習地點——信陽郝堂村。這個項目為期一年,我已經待了半年,現在仍在村裡做口述史的項目,這一年我不打算立刻聚焦某一個問題,而是想盡量廣泛地從各個方面增長一些關於農村以及城市化的常識。通過這兩個項目我開始能夠在一個議題上進行持續的探索,它們形成了一個真正連貫的脈絡,我把這個脈絡中關於自己感情上的觸動和知識上發出的疑問都寫進了PS。這也幫我把很多在雲南沒有想明白的問題想清楚了,我最後用的WS仍是雲南調查的論文,但是做了大改動,整個結論部分幾乎是重新寫了一遍,我當時的筆記里寫著:「翻譯自己去年寫的田野營的論文,一邊譯一邊改,寫到最後基本上推翻了原來得出的結論~~o(>_<)o ~~,驚奇自己原來的想像力怎麼可以脫離地面這么遠……然後現在得到一篇carefully situated的,格局緊窄的小論文。」
關於GT成績
根據我的經驗,GRE還是大二開始准備比較好,這時候時間還比較充裕,到了高年級因為要做研究,所以時間不是很多。我的GRE考試一直拖到大三才開始准備,但總是被研究計劃打斷,所以一共刷了四次,一直到申請季開始後的十月份才考完最後一次,而且成績還是不很滿意(Verbal:150,Quantitative:161,AW:3.5)。數學雖然簡單,但是要想在規定時間做全對還是很難的,要足夠細心和耐心;語文的話單詞量是必過的一關,我一直到最後一次考試才差不多把單詞認全了,AW更不用說,是所有部分中最最難的一部分,不僅要文法好,而且確實要求對其中的問題做過認真的思考。所以大家早早開始准備和練習吧。另外,我覺得很少有人能夠一次刷出理想的分數,為了給自己的准備增加動力,也為了給自己練習的機會,可以多報名幾次考試。
托福對我來說相對容易,這個不用考太早,因為只能管兩年,早考早過期……我2013年12月試著考了一次,當時近乎脫產地准備了三個月,考了110,想著這下可以一勞永逸了。後來發現自己真是高興早了,因為我的申請是2015年12月,算一算剛好過期啊!沒辦法只有大四畢業後的7月份又考了一次,這次只有107……關於托福的准備方法我就不在這里細說了,各大留學論壇上有豐富的經驗貼,大家可以自己去找。而且沒有一種方法是可以照搬的,一定要總結經驗,找到適合你的學習方式。托福各項中我最拿手的是聽力部分,准備中也有很多心得,下面是我總結的tips:
補充
美國的博士一般錄取之後都是full-funding,不用自己掏錢。但其他國家的情況我就不清楚了,英國似乎是不給錢的。MA學位則要根據每個學校的項目來確定。
要不要找中介呢?我的看法是不用。本來社會學就是個小眾學科,雖然近幾年出國的人多了,但還是沒辦法和熱門專業比,所以中介也沒什麼經驗,准備材料也不會比自己更用心。所以大家還是提前做好時間規劃,自己DIY吧,但是可以找人幫忙給PS和WS提提意見。自己准備申請除開更用心之外,另一個重要意義是增加對自身的了解。無論是選學校還是寫文書,都是對research skills的鍛煉,甚至連投遞成績這些事情也是可以提升能力的,反正出國以後你也是要自己處理這些事務的。
請不要問申請步驟是怎樣的這種基礎問題。DIY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不要做伸手黨,論壇上的資源那麼多,學校網站上的指南那麼多,請自己學習,謝謝。
關於跨專業申請的問題,很抱歉,因為我一直在社會學專業讀,所以對這方面的情況也不了解。
㈡ 康奈爾大學的博士怎麼申請
1、參加出國考試(TOEFL,GRE或GMAT)
2、選校定專業
3、申請文書寫作
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推薦信 c)簡歷 d)論文
4、資金准備
信用卡
網上申請和寄送GT成績的時候會用到,最好提早辦理。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等都有相應的國際信用卡,建議辦理VISA卡。
經濟擔保
經濟擔保證明包括的經濟來源:個人/家庭存款、不動產證明、獎學金、助學金等。在申請的過程中一般不需要提供原始的單據,資金的歷史越久越好。
5、正式申請、寄送申請材料
網上申請
將申請材料,信用卡等准備齊全,就可以在學校的相關網頁上建立帳戶,進行申請,同時跟蹤學校審理進度。
將所有申請材料連同申請費一起提交你所選定的學校。
GT成績寄送
6、套詞面試
可以在申請前以及申請後與教授進行套詞。一所學校選取2至3名教授或副教授。學校也會安排相關電話面試。面試時可以充分利用書面材料。
7、收到offer
收到錄取又收到獎學金的同學隨即會收到學校寄來的I-20表。
(2)康奈爾大學博士幾年擴展閱讀:
申請條件:
1、語言要求
TOEFL/IELTS成績要求: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僅接受TOEFL成績或ILETS成績,TOEFL單項成績要求寫作不低於20分,聽力不低於15分,閱讀不低於20分,口語不低於22分;雅思總分不低於7.0。
2、gre要求
GRE/GMAT要求:大多數研究生項目需要提交GRE成績。商學院多以GMAT為主,酒店管理和房地產專業以GMAT為主,管理、產業與勞工關系、政策分析及管理兩者皆可。
3、背景要求
國內四年制正規本科院校畢業並獲得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及GPA成績最好不要低於3.29分。
4、綜合能力
康奈爾大學在錄取新生時,不僅看重學生極強的學術背景,也很重視學生參與學習以外的其他活動的領導能力。
申請需要准備的材料:
4年制本科所有正式成績單(official transcript from previous institution)
個人作品(Portfolios)
推薦信:3-4封
寫作樣本(Writing samples)
個人陳述(Statem)
㈢ 哈佛留學博士研究為何這么多中國留學生會抑鬱有結果了嗎
近年來,隨著海外留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多,留學生自殺的事件時有發生。就在幾天前,一名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念大四的中國留學生小田,選擇在公寓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據耶魯大學(YALE)研究人員2013年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45%在耶魯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報告自己有抑鬱症狀,29%表示自己有焦慮症狀,而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國學校在內的高校調查也收到了類似的反饋。
近日,一名在美國哈佛大學進行第八年博士學業的中國留學生海倫·高(音譯),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不少中國留學生在生活中都面臨著強大的壓力。她在文中分析了這些給大家帶來焦慮和抑鬱的壓力來源,主要歸結為四個方面:學業壓力、對父母的慚愧、害怕導師對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適的心理疏導。
D、無法向心理咨詢師求助
共同的困惑和焦慮,讓留學生們自發地結成同盟互相求助。但是,即便是對於那些最開放的學生來說,接受精神治療仍然是一個遙遠的概念。
盡管,在此前多次發生的中國留學生自殺或猝死事件後,學校在發布給全校學生的信件中總會在最後提到心理咨詢的熱線及咨詢方式等等,然而對於留學生來說,似乎仍顯得杯水車薪——
耶魯大學此前的調查中發現,盡管中國留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驚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學校中有心理健康咨詢的服務,而真正咨詢過的同學,只有4%。
而在這些進行過心理咨詢的同學們看來,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頗為雞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長和咨詢時間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語言障礙正是很多中國學生壓力的根源,所以他們很難用英語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緒。
而那些端坐在心理咨詢室的咨詢師們,可能和中國唯一的聯系就是吃過熊貓快餐(一家經營美國化中式快餐的連鎖餐廳)的外賣,所以讓他們理解中國留學生對於家裡美味飯菜的懷念,似乎並不現實。
目前,一些學校咨詢顧問領導的支持小組和外展項目,正在得到亞裔學生的支持,而海倫?高也表示,希望這些項目能夠擴展到中國留學生中,讓大學僱傭那些適應良好的中國留學生擔任社區顧問,為那些適應不好的同學提供幫助。
「中國學生在大多數美國校園中都是規模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大學管理者應該更加努力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至少像這些學生努力被大學錄取那樣的努力。」
㈣ 康奈爾大學博士發錢嗎
康奈爾大學博士發錢。
新生的獎學金經濟援助通常能夠得到保證,一直到第五年的春季學期(如果實際需要五年完成學位)。大部分的援助是以獎學金、助學金的組合形式(每年約15個)。正常的經濟援助包括一年的fellowship,必須在學習的第一年使用。一年級的獎學金使學生專注於核心課程。隨後的經濟援助通常是研究生助研和助教獎學金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