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狀況
Ⅰ 本科生真的已經爛大街了嗎為何現在的本科生不被認可
其實本科生是沒有爛大街的,只不過是網上有這樣的一種說法而已,但其實我國的本科的概率可能只有20%左右,這么說的人大多數都是因為他們已經是本科的學歷或者是在本科學歷以上,所以他們會認為本科的學歷是爛大街的,比如你是屬於本科生,那麼你周圍的人也幾乎是百分之百的都屬於本科生,所以這樣的本科生學歷的人他們會認為本科生這個學歷是爛大街的,但其實是沒有的,再加上可能本科生找工作的時候可能也是有很大的阻礙的,他們的競爭壓力比較大,很多本科生都找到工作,所以就更流傳著本科生爛大街這樣的一種說法,但事實上是按數據來看是沒有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本科生的學歷不被大家所認可呢?
其次就是在社會普遍都比較注重學歷的情況下,學歷內卷會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
Ⅱ 全國有多少本科生
一個已經在大學念了快十年書的同學過來回答一下。
現在到底有多少大學生呢?我們來看一下下面的這張表這張表先是了30多年高校學生的數量。其中藍色的那條線就是所有在校大學生數量的變化趨勢。
所以現在我們學校考研人數猛增,本校的學生可能還好,外校學生考研分數都要過380、多的能考到400多分才能夠進入復試,所以競爭真的很激烈。
我認為,現在本科生/專科生人數實際上已經接近了飽和,日後很難再有明顯的增加了,剩下就是調整結構、增強教學質量,但是研究生階段的錄取人數還是有點兒太少了,大學應該考慮到現在經濟轉型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加強建設研究生教育了。
Ⅲ 本科大學生就業現狀
本科大學生就業現狀:
1. 202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應屆生單位就業比例上升、本科生求職進展不佳。畢業生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有所上升,從去年的50.4%上升到57.6%;慢就業比例也從去年的15.9%上升到18.9%。盡管如此,從比例上看,就業形勢仍然嚴峻。
2. 社會原因: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遠遠超過市場上所需的就業崗位數量。這一供需失衡的狀況仍在加劇,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3. 個人原因:一些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畢業生,剛步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期望薪資遠超現實水平,對一些薪資較低的企業崗位不屑一顧。他們對職場的理解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實際工作經驗。
4. 學校原因:近年來高校擴招,畢業生數量激增,但市場崗位供應並未同步增長,導致待就業人數累積,就業難度增加。學校在就業指導方面存在不足,目前的指導政策多停留在舉辦招聘會、雙選會、整理就業信息的層面,難以滿足就業形勢和就業制度改革的需求。
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方法:
1. 社會方面:企業應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在確保企業利益的同時,接納更多大學生。企業領導人應設身處地為大學生著想。
2. 大學生方面:大學畢業生應充分利用社會就業市場,遵循市場規律,將自己融入市場。面對就業形勢和市場,不應消極等待、依賴他人或期望好運降臨。而應保持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升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力。
3. 政策利用:利用創業擔保貸款、穩崗擴崗貸款等政策,拓寬就業渠道,挖掘崗位潛力。就業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繫到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直接影響到這些方面。
Ⅳ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這么多
現在是市場經濟的時代,供大於求,所以就產生了大學生過剩積壓成堆的現象.我認為現代大學生不能著眼與只是單純的從學校上找問題,更多的是對自身的全面素質和能力上尋找問題的根源.這是個競爭的時代,你是否做好了參與嚴酷競爭的准備呢?假如沒有適合自己的位置,難道只會怨天尤人嗎?就坐著等著啃老嗎?(奮斗)給我們說明了什麼呢?鼓勵大家自主創業謀求生路,這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
想做什麼,
首先問五個問題:我要去哪裡?我在哪裡?我有什麼?我的差距在哪裡?我要怎麼做?
以上五個問題涵蓋了目標、定位、條件、距離、計劃等諸多方面,只要在以上幾個關鍵點上加以細化和精心設計,把自身因素和社會條件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對實施過程加以控制,並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知曉趨利避害,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具有實際意義。
做好職業定位
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會定位的統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職業的基礎上才能夠給自己做准確定位。
檢視個人特質(一)慾望(Desires))
(做事的能力)在此人生階段
,你究竟要什麼?(二)能力(Ability)
你擅長什麼?(一般技術以及特別技術)(三)性格特質(氣質、性質)
(Temperament)
(氣質、性質)你是什麼類型的人?在何種情況下有最佳表現?(四)資產(Assets)
(有形與無形)你有什麼比別人占優勢的地方?
每個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證自己持續地發展。但是各個群體定位的重點不同:定位重點在於澄清自己有什麼。過高或者過低估價自己,過於看重自己的文憑,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績,有的過於低估自己身上的潛質,所以,既需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會需求,以求定位準確。在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思路是,做你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歡做的事
找工作同做其它事情一樣,也有方法和技巧。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在找工作過程中沒有運用正確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謂技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⑴.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識、技能、性格、愛好以及身體狀況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須先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一定得知道自己能做那方面的工作,不適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找工作不能眼高手低,明明自己沒有能力做的工作卻偏要做,那結果一定是被拒之門外的。
⑵.了解你所選擇的職業和行業。了解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和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可以向親朋好友中做過相關工作的人了解有關情況,也可以向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請教,他們經驗豐富,體會深刻,能給你提供具有指導意義的信息,他們工作過程中的失敗教訓,對你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而他們的成功經驗又是你可以借鑒的。
⑶.自我推薦。在了解自己和工作的基礎上,就開始求職了。求職就是尋找和得到工作的過程,通常包括獲得用人的信息、爭取面試、談話、簽約等環節。找工作就像推銷商品一樣,要讓顧客買你的產品,你必須告訴對方,你的商品質量如何的高,價格怎樣公道,才能吸引人們來買這種商品。同樣,找工作時也要圍繞著「我真正有能力做好這份工作,而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分合理的」這樣一個中心來展開。一定要學會推銷自己,這樣別人才會認可和錄用你
最後祝早日找到稱心的工作開始美麗人生~~
Ⅳ 你的大學生活怎麼樣
在我媽他們老一輩看來,他們覺得怎麼樣都比放假在家裡躺著好,她總覺得我在學校就是在認真上課,規律飲食,正常作息,良好的運動量。他們覺得我來到大學就是來追求夢想,增長技能的。
沒進入大學前我也我是這樣想的。
但當我進入了校園,我發現一切好像不太一樣。
我原本以為校道上每個人都是拿著書背著書包著急往教室、圖書館跑的。但好像我看到的不是這樣,我每次走在校道上想享受大學氣象,但都會顯得格格不入。我看到他們無論是一個人還是成群結隊的他們手裡都是抱著手機,我真的想不出來到底有多忙,難道他們在趕路的時候還會有人一邊著急的給他們發信息嗎?反正我是沒有。
我媽一直覺得在教室裡面每個人都是在認真聽課的。但是呢其實大都是拿著手機在底下刷著,真正聽課的根本就沒幾個人。當然有時候我也是刷手機的一名,但最後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課也沒聽進去。所以一直在抵制我這種行為的發生。
還有呢,我是比較懶得那種學生。要是沒課,我大都是在宿舍躺著,別是作息規律了,就是飲食這一方面我都可以不下去吃了。一個學期下來我都沒有主動去跑過一次步,想想還有點慚愧。
但這樣晃盪下去四年就沒了,很想聽聽你們的大學生活是怎樣的?
Ⅵ 當代大學生就業趨勢如何
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改變。」尹蔚民分析說,「今後五年,城鎮勞動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將達到1300多萬,比『十一五』期間壓力更大。另一方面,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將進一步加劇,其現實表現是部分企業『招工難』與部分勞動者『就業難』問題並存,且有常態化趨勢,而隨著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推進,就業結構性矛盾將會更加復雜。不論是產業轉型升級,還是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等,都將對就業結構產生深刻影響,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勢必更加凸顯,結構性失業問題也會進一步加劇。與此同時,復雜多變的世界經濟也使就業形勢增加了更多變數。」
人社部預計,「十二五」期間應屆畢業生年平均規模將達到超過700萬人。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的原因
第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東部地區、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第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第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第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從國際上看,一個國家99.5%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勞動者65% — 80%在其中就業(包括社區與中介)。但我國中小企業太少。
日本1.25億人——中小企業 660萬個
中國13億人 ——中小企業 1100萬個
數據顯示,2010年末,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超過1100萬家,個體工商企業超過3400萬個。
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為什麼就業容易?鼓勵人人創業,中小企業多,就業相對容易。
第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我國高等院校近年來畢業生大增,但是專門人才的素質不能適應需要。據2000年《洛桑報告》稱,在我國「合格工程師可獲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術人員可獲得程度」兩項指標,在30多個國家中均屬倒數第一位。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數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的弊端。
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稱:盡管中國每年有600多萬大學畢業生,真正適合到跨國公司工作的估計在16萬人左右。大多數畢業生缺少項目實踐,或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據統計,目前因為信息不暢,導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業機會喪失152.6萬個。這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機構和媒體在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別需要強調高校、人事、勞動部門與企業的信息溝通與共享。
第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府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