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貸觀後感500字
A. 校園貸莫變校園害觀後感怎麼寫200字
讀後感、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個故事、一則報道或者看了一部電影、一個電視、一個節目後的感想。「讀」和「觀」是「感」的基礎,所以,首先就要對「讀」「觀」的內容進行簡要介紹,讓讀者明白你的「感」由何而來。然後再就其中你最關注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感想。
例子:校園貸款是具有高利貸性質。不法分子將目標對准高校,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範心理弱的劣勢,進行短期、小額的貸款活動,從表面上看這種借貸是「薄利多銷」,但實際上不法分子獲得的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肆意賺取學生的錢。
校園貸款會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高校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費,若學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時就有惡習,那麼父母提供的費用肯定不足以滿足其需求。因此,這部分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不良惡習,嚴重的可能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會採用各種手段向學生討債。一些放貸人進行放貸時會要求提供一定價值的物品進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學生的學生證、身份證復印件。
對學生個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學生不能按時還貸,放貸人可能會採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1)大學生網貸觀後感500字擴展閱讀
校園貸的特徵
校園貸雖然有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等優點,但也存在信息審核不嚴、高利率、高違約金等特點,學生在不斷膨脹的消費慾望和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連環貸」的陷阱,亟待加強監管。
校園消費貸款平台的風控措施差別較大,個別平台存在學生身份被冒用的風險。此外,部分為學生提供現金借款的平台難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導致缺乏自製力的學生過度消費。
B. 校園網貸觀後感
千萬不要相信學校里的宣傳廣告,小心為好
C. 無節制消費元兇觀後感
《無節制消費元兇》觀後感最近突然喜歡上看記錄片了,感覺紀錄片的製作水準非常高,而且特別適合有目的的消耗時間,前幾天我就看完了一個三集的紀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讓我對消費的本質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因此想寫一篇觀後感分享給大家,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在今天這種鼓勵消費的環境下推薦給大家,拒當韭菜,從我做起。
前段時間損人聽聞的裸貸,網貸自殺事件其實就是無節制消費的極端體現,在對放貸者深惡痛絕的同時,也在為那些受害者感到不值,我認為悲劇的產生是多方面原因綜合的結果,但主要原因還是自己的認識不足,獨立思考的人太少,大多數人的觀念很容易被帶偏從而發生很多可悲的事情,記得我高中的語文老師上課時給我們說過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人最悲哀的不是無知,而是不知道自己無知。因此了解消費的真相至關重要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從以下個方面給我們介紹了商家是如何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鼓勵我們的消費的:
· 電燈泡的使用壽命縮短,列印機的墨盒計數報廢,到蘋果手機的電池不可更換商家們故意將商品製成易耗品從而刺激消費。
· 改變人們的消費心理,植入商品更新換代的淘汰概念,有序製造不滿情緒,讓消費者主動選擇更新的產品,製造攀比的心理,從而產生競爭型消費
· 利用經濟學家,政治家影響人們的思想,讓人們認為消費者在自由市場中是至高無上的,讓普通人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通過媒體的渲染,讓大家認為美好的東西人人值得擁有,並產生了信用消費機制,讓人們快速滿足消費慾望,購買那些原本自己無法支付的商品
· 製造水平的發展使得商品的設計更加豐富,生命周期縮短,從而產生了一次性消費主義:如宜家的傢具,而且有些產品的更新換代本質並沒有技術的升華
· 利用消費者的恐懼心理進行營銷,對安全、美麗、健康的追求是人類的原始慾望,藉助恐懼心理,讓人們相信商品可以滿足我們的慾望,如健康產業,醫美產業
· 攀比的消費心理讓我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要比別人優秀,因此便產生了擴展到下一代的消費市場如早教市場
· 從小就開始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從兒童廣告開始,按照商家的想法培養一代代消費的消費習慣
· 給商品定義其它屬性如鑽石=美好的愛情
· 科技的進步,使消費更加便捷,增加消費者對商品的粘度
看完之後我聯想到了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以及各種消費行為,不得不感嘆商家的高明和自己的無知。
無法否仍消費能力反向促進了製造水平與科技水平的進步,但是相對與個體來講,正確的消費顯得更加重要。因為大多數個體的財富是有限的,相對與有限的財富如何使用就至關重要,如果為了商家營造的美好生活而過度消費,使得自己深陷財務危機,無法擁有更多的選擇權,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努力攢錢,剋制消費慾望,當手裡有了積攢的財富,你可以更加踏實和從容。
當你感覺現在的工作沒有前途浪費生命的時候,你可以用你攢的錢支撐你考一個含金量高的證書,或者學一門技術,轉換賽道,而不是擔心貸款還不上而繼續行屍走肉
當你家人生病的時候,你可以用攢下的錢來支付醫療的費用,而不用四處奔走借錢,這時的狼狽會將你買奢侈品時的虛榮一沖而散
所以省錢才是硬道理,不要再相信網路上的收入神話,腳踏實地努力工作賺錢,然後攢下來,積少成多,投資自己,選擇更多的收入渠道,賺更多的錢,然後擁有想要的生活。才是普通人努力的模式。
寫完這篇讀後感我徹底打消了纏繞心頭好幾天要換手機的想法,背上背包來到單位加班,希望大家也能認清消費本質,自己控制消費而不是消費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