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法治理念
⑴ 如何讓大學生樹立法治理念
依法治國需要依賴於全體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大學生是公民中先進的特殊群體,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對實施依法治國具有長遠性、根本性的意義。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具體的法律知識,更要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培養法治精神。
由於一些社會上的錯誤觀點的影響,一些人搞不清楚法治與人治的區別,因此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是也有必要的,這也有利於培育大學生守法、護法的法治精神。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需要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身處社會發展最前沿的我們,當努力學習、接受法治理念,以道德法治引領思想,用規則法律規范行為。
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點
一、是高層領導的政治決斷和信心。任何權力規范和約束都應該也只能是自上而下進行。政治家要有倡導和推行法治的決心和信念,運用足夠的政治智慧,能夠厲行法治、自我限權、帶頭守法,那麼,法治中國建設就有希望。
二、是重點規范約束公權力,將其納入法治軌道。特別要通過立法和制度建設對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權力加以更加嚴格的硬約束。由於決策權是權力的最重要形式,理應受到最嚴格的制約,因此應當盡快制定《重大決策程序條例》,科學合理界定各級政府和黨委的決策權,健全完善決策機制和程序制度
⑵ 如何讓大學生樹立法治理念
依法治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依賴於全社會法治觀念的普及與深化。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和社會進步的生力軍,其法治理念的塑造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不僅應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更應內化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維方式。在當前社會,存在一些模糊法治與人治界限的錯誤觀念,這更凸顯了在大學生中普及正確法治理念的緊迫性,這對於培養他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維護法治的積極性至關重要。
身為現代大學生,我們應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信仰者和積極實踐者。正如古語雲:「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作為社會發展的先鋒,我們應當積極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治教育,用法治理念引領思想,規范行為。
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因素包括:首先,高層領導必須展現堅定的政治決心和信心。權力的規范與約束,必須自上而下推行。領導者需要具備推行法治的決心和信念,運用智慧實現自我權力的限制和法治的實踐,從而帶領全社會走向法治。
其次,必須重點規范和約束公共權力,將其完全納入法治的軌道。尤其是通過立法和制度建設,對地方政府和黨委領導者的權力進行更為嚴格的法律限制。決策權作為權力核心,應受到嚴格的制約。因此,制定《重大決策程序條例》刻不容緩,以科學合理地界定各級政府和黨委的決策權,完善決策機制和程序。
⑶ 大學生應樹立什麼樣的法治觀念
大學生應樹立什麼樣的法治觀念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內容。這五個方面的內容,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詮釋了法治與人民、法治與正義、法治與社會、法治與政黨的關系,體現了內容與形式、手段與目的、價值與效果的辯證統一。 1.依法治國是核心內容。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建立權威的司法制度,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也是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根本要求。 依法治國,就是要使憲法和法律成為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行為規范的最高准則,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法律、信任法律、遵守法律、按法律辦事的氛圍。 依法治國,就是要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價值,充分保障公民的權利,約束國家機關的權力,防止國家權力濫用,這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建設服務型政府」,「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這些要求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要求。 依法治國,就是要建立公開、公正的程序規則,並以此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這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關鍵。為此,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黨的十七大對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進一步表明了我們黨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堅定決心。 2.執法為民是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執法為民,就是要求政法機關做到保護人民利益與維護法律權威的高度統一,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性質和價值取向。 執法為民的提出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執法為民的價值取向,表明人民是政法機關的服務對象。執法機關要端正執法態度,改進執法作風,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絕不能損害人民利益。執法為民的價值取向,表明我國的法治是人民的法治,執法必須為民,也只能為民。執法為民的價值取向,突出了「主權在民」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執法者必須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執法為民重點在「執法」,核心是「為民」,關鍵要堅持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政法隊伍加強自身建設,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寓服務於執法之中,充分體現法治的人文精神和司法的人文關懷。 3.公平正義是價值追求。公平和正義作為兩個法律概念,既相聯系,又具有不同的涵義。一般而言,公平注重於對法律形式和訴訟過程的評價,正義側重於對法律內容及實踐結果的評價;公平是正義的外在生命,正義是公平的內在靈魂;公平是前提,正義是結果,二者聯系緊密,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准則。 公平是正義的構成要素。在法律意義上,公平就是立場客觀,不偏不倚。概括來講,公平主要有三個原則。一是平等性,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特權,也禁止歧視,在同等條件下提供平等的法律服務和司法保護。二是中立性,即在執法過程中,任何人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仲裁者不能對爭議雙方有好惡偏見。三是客觀性,即反對主觀臆斷,反對感情用事,司法決定要以事實為基礎,以理性推理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這為我們更好地掌握社會主義法治的公平原則,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基本遵循。 正義蘊含公平、公正、公道、平等、自由、權利等價值內涵。通俗地講,正義有三項基本要求。一是主張創製法律時設定權利和義務的合理性。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規定公民的權利義務,權利與義務要保持一致性。二是強調是非分明、懲惡揚善,維護社會秩序。尊重合法權益,追究違法行為,是法治的基本正義。責任是法律的生命,違法必究是實現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無論是公民、法人違法,還是執法機關違法,都必須依法追究其責任,否則必然導致有法不依,損害法律的權威。三是救助弱者,重點維護弱勢群體的權益。法治應當保證全體社會成員都能享有公民的權利。十七大報告指出,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這深刻揭示了在我國社會實現正義的根本途徑。
4.服務大局是重要使命。法律作為社會關系的調節器,對公民權益的實現以及社會秩序的形成具有直接影響。為國家大局服務,是法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法治的基本使命。 法治要顧及全局、把握大局,就是要服從服務於國家的中心工作。服務大局是檢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政法工作成效的重要准則。當前的大局,就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要正確處理三對關系。一是依法履行職責與服務大局的關系。服務大局是政法戰線的重大政治責任,要將立足本職工作與服務大局結合起來。二是嚴格執法與服務大局的關系。要著眼於大局,准確地適用法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運用法律手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三是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要堅持法律正義與社會正義的統一、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5.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法治模式,是與該國的國情特別是政治制度相適應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正是有了黨的堅強領導,才有當代中國的法治化進程。離開了黨的領導,中國的法治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失去其社會主義性質,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經驗。 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體現在依法治國的整個過程之中,就是黨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要把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統一起來,把依法治國與黨依法執政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在黨的領導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局面。
⑷ 大學生應該具備怎麼樣的法治思維
1、牢固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新時期大學生法治素養的關鍵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國家治理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更加明確了「堅持依法國家治理」的基本原則當代大學生必須明確社會主義法治的理念。
2、完善的社會主義法治知識,是新時期大學生法治素養的重要內容
法治知識概念比法律知識概念內涵更深,外延更廣。 因此,要培養和造就新時期大學生的核心法治素養,必須對大學生進行普通法和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更新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拓展法治知識的儲備,豐富法治知識的結構。
3、健全的法治意識是新時期大學生法治素養的精神要素
法、尊重法律的法治意識,樹立憲法至上的法治觀念,增強規則意識,明確守法是所有法治國家公民的基本意識,增強三個過程意識, 必須明確「過程是法律的生命」,學會依靠過程工作,按照過程的要求,形成過程觀念; 必須提高四平等意識,自覺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上沒有特權」,堅持公平正義。 五要強化權利意識,依法維護權利,尊重保障他人權利,維護自身權利,以法律為武器自覺與一切侵害和不法行為作斗爭。
4、嚴格的法治思維,是新時期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思維能力要求
法治思維是現代國家治理必須確立的基本思維模式。 大學生是新時期國家建設的核心力量學習和運用法治思維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法治思維模式是指運用法律的思維,是基於法治自身固有的運行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大學生建立法治思維,就是要建立依法的權力思維、理性平等的權利思維、依法辦事的程序思維、自主的法律責任思維,提高對法治的實踐能力和運用能力。
⑸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應該如何學好民法典踐行法治理念
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等途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從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習慣。
大學生應該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樹立,既有賴於國家的努力,也有賴於公民個人的努力,大學生應當通過各種方式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努力樹立法律信仰,一個人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會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大學生應當通過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深入理解法律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從而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良好風尚。
(5)大學生法治理念擴展閱讀:
《民法典》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因為它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在生活中遇到高空拋物、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給了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相關的點點滴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堅持問題導向。而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自然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的體現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夠真正用來解決和調解現實生活中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回應社會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