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董藩的博士生
『壹』 董藩被北師大開除了嗎
董藩,
是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經常有過激的言論。
目前沒有董藩被北師大開除的確切消息。
『貳』 怎樣看待專家說「農村人住在縣城,開車回村種地」
既是高估經濟能力,也是刻意附加想法,缺少實事求是的證實
#前情回顧:
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鼓勵農民進城買房,董藩認為,如果農村的生產經營不受影響,還是主張農民到縣城裡去住的。因為在縣城裡享受到的公共服務和接收到的信息等與農村的環境完全不一樣,醫療、教育、生活環境等都會有很大的改善,也享受到城市文明和現代文明。如果一些農民仍然需要在農村種地,他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開著車過去種地。
面對這樣的說辭,只能說憬願很好,但是並不是說脫貧,就是有錢有存款,不高的耕作收入和大量的家庭消費就已經余不了多少錢,並且有存款有十幾萬已是小康水平,也不需要專家的這種建議。
『叄』 中國十大臭名昭著教授
01.許憲春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
著名言論:
低收入群體可以出租閑置房或者用私家車拉活來增加收入
02.張興海
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
著名言論:
建議年輕人多進廠打工,鼓勵支持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這樣才有助於製造業的發展,不能只考慮個人收入
03.丁佐宏
月星集團董事長、全國工商聯常委、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商會副會長
著名言論:
66歲至79歲仍是中年,要鼓勵60歲以上初老群體再就業
,上班奉獻千年
04.董藩
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
著名言論:
堅決不能取消預售制,因為預售制可以減少爛尾樓
05.陳浩
經濟學家
著名言論:
國內家庭平均總資產300萬很正常,現在誰家沒個50萬現金呢
06.黃有光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講座教授
著名言論:
汽油稅應該提高十倍,高油價、限制車輛使用,可以解決城市擁堵
07.某不知名專家
著名言論:
徵收失業稅,沒工作的要交錢
08.王福重
北大博士
著名言論:
農民不要用收割機割麥子,會污染環境
09.趙燕菁
廈門大學教授
著名言論:
適當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
10.李劍閣
經濟學家
著名言論:
我們不能提高勞動者的工資,低工資是我們的優勢,老百姓工資太高了,應該降到合理水平
『肆』 董藩教授哪年出生
1967年!
『伍』 以"北師大教授警告學生:40歲沒4000萬別見我 "為論點的事實論據
我只有一個觀點,也許對你有點用,你自己看看吧
「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4月4日,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對他的學生提出如上要求。他還說:「對高學歷者來說,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
可是,沒有4000萬,為什麼不行呢?「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生存狀態固然不合時宜。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當然也需要發揮它的作用以創造財富,服務他人。然而對於高學歷者來說,成功是不是僅僅意味著擁有巨額的財富?對於高學歷者來說,貧窮是否意味著恥辱和失敗?答案是明確的:4000萬絕不是判斷學生成功與否的標准,貧窮也不是高學歷者的恥辱和失敗。
太多的高學歷者,他們不為權利折腰,不為名利迷失自我,而是選擇追隨自己的理想,紮根基層,潛心學術,過著默默無聞的生活。 他們都難以擁有4000萬,但同樣在貢獻著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參與到「三支一扶」中的熱血知識青年,在科學的冷板凳上一坐幾個十年的「季羨林」、「錢學森」們,誰能夠說他們的人生不是成功的,誰能說他們的清貧是失敗和恥辱?
相反的是另外一些高學歷者,他們或許擁有了遠超於4000萬的財富,但是他們卻沉湎於追逐和擁有的過程中,看不到國家、社會的需要,無視知識分子的使命,並沒有用從社會獲取的財富來回報社會。這樣比較而言,貧與富,有或沒有4000萬,什麼才是恥辱和失敗呢?
價值觀的多元化,使得人們對於成功的定義也紛繁復雜。不以金錢論英雄雖然是主流,但寧願坐在寶馬里邊哭的「寶馬女」和這樣一位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校訓的百年名校教授的言論都清晰地展現出部分人對金錢的執迷和痴狂。身處這樣的時代,很容易在別人的判定之中喪失自我。可是,生活的目的是什麼,是別人用金錢定義的成功或者失敗,還是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
4000萬,不是衡量高學歷者成功的標志,貧窮也不是高學歷者的恥辱和失敗,而且生活也不只有「成功」或「失敗」兩個選項。只要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服務人民、奉獻社會,沒有4000萬,高學歷者也可以活得光榮和成功。
『陸』 牛肉麵可以限價,為何房價卻如此無奈呢
宏觀調控,路在何方
2006年1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增長與穩定課題組」發布的《「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周期波動分析報告》認為,「十一五」期間,中國的潛在增長率將達到9%,房地產和汽車將拉動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另據同期英國《經濟學家》報道,2005年12月中國經濟普查數據公布後,2004中國的GDP總量比之前公布的數字實際增加了17%,約合1.9萬億美元,這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93%,約為2650億美元。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則證實新增的GDP主要來自三類,一是批發、零售、餐飲;第二類是交通運輸、倉儲、郵政和通訊;第三類是房地產。
房地產是中國最大的一塊財富,如果把它當作投資品,當外國資本大量地進入房地產市場時,不僅容易造成外國投資對中國房地產的嚴重沖擊,而且這塊財富容易為外國投資者輕而易舉地掠奪。
由此再來看房價問題。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快30年後,全國70%的人卻買不起住房,北京60%的人只在購買經濟適用房的能力范圍內,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在有太多的工作要做。而在類似北京這樣的城市當中,目前正以每兩天製造一個億萬富翁的速度,瘋狂地拉大著貧富差距,其背後所昭示的情形,足以讓人們深思……
為此,國家宏觀調控的「大棒」一直不曾束之高閣。早在2002年8月,在重申了「低利率、鼓勵個人住房信貸、增加房地產開發企業信貸」的貨幣政策不會改變之後,央行首次提到了要「防止產生房地產泡沫,防止信貸過度集中於房地產業」。2003年6月,央行出台「12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控制局部地區房地產市場過熱、防止出現房地產泡沫,加強房地產貸款管理、防範金融風險。2004年,「8.31」大限出台,改土地協議出讓為招拍掛方式出讓。2005年3月,國家七部委聯合下發文件,以「收土地、緊信貸」為主要措施在全國范圍拉開了旨在壓低高房價的房地產「新政」。而截至今年5月,央行再次祭起金融監管大旗……
究其實,面對「地荒論」也好,「開發商暴利論」也罷,抑或「供需結構不合理論」以及其他關於高房價的種種研判,各方都在試圖開出宏觀調控房價的「葯方」,但怎麼「科學把脈,葯到病除」,顯然不是「拍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事情。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董藩認為,必須要看到高房價背後的「中國特色」因素,比如人多地少、人口繼續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劇、經濟高速增長、城鄉收入差異嚴重、家庭規模小型化趨勢加快、負債消費意識全面而集中形成等,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發揮作用,導致需求膨脹,而且具有明顯的剛性。這與當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情況完全不同,這種局面的形成必然拉動房價不斷上升。「雖然我的看法可能不夠完善,但談到的觀點至少沒有錯誤。調控房價如果不先弄清這種國情背景,又怎麼可能制定出科學的調控方案呢?」他說,「遺憾恰恰在這里出現了!」
參考資料:http://spark.com.cn/cyn/0605b/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