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手機依賴的調查

大學生手機依賴的調查

發布時間: 2024-12-16 06:25:58

⑴ 急求大學生手機消費調查報告,謝謝幫忙啊

大學生手機消費調查報告

一、 調查目的:了解手機在大學生中的狀況
近年來,隨著手機在校園里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園這一潛在的巨大市場。為了了解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遍情況、使用效果以及消費情況,掌握手機在大學的銷售情況和市場前景,我們決定以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對校園里的手機市場作一次調研,。
二、 調查對象:大學生
三、 調查項目和調查表:(見附件1――問卷)
四、 調查時間:2004年10月01日——2002年10月25日
五、 調查方式:網路問卷
為了使調查具有普遍性,我們放棄了傳統的書面問卷形式,而採用製作電子版問卷在網路上進行調查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1. 提高效率,減少調查工作量。我們製作的電子版調查問卷使用ASP.NET平台開發,並掛在朋友的個人主機空間上,無需印刷,無需人工分派問卷
2. 調查范圍更廣,調查對象更具隨機性。由於是在網上答卷,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回答我們答卷的大學生朋友人數在20天左右的時間內輕松突破1000人,最後達到了1237人,並且這些參加我們調查的朋友來自全國各地。這個數字是由調查頁面自動跟蹤生成的。
3. 數據統計便捷。我專門設計了一個調查數據統計頁面,對調查數據進行自動的跟蹤統計,主要有人數統計,占同類選項百分比統計等
六、 調查方法:
1. 由調查小組成員共同協商確定問卷內容,以書面文件形式確定,交由本人進行製作成電子版調查問卷。
2. 電子問卷製作完成並通過無錯測試後,我將其上傳到我朋友租用的虛擬主機空間。
3. 動員調查小組所有成員進行廣泛宣傳,宣傳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讓自己的朋友上網回答調查,二是在論壇上發布信息,讓論壇上的網友幫忙回答
4. 調查完成後,由全體小組成員對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5. 撰寫調研報告
七、 調查數據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1237人參加並且完成了問卷,來自全國16個省市67所高校,並且參加調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隨機性,保證了本次大學生手機調研具有一定普遍意義。我們主要針對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分析、學生手機族的目標確立分析5個方面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並最後給出我們小組的營銷建議。
1. 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訪者中有68%的學生擁有手機。同時26%的學生將會在近期更換手機。在沒有手機的學生中,61%學生將會在近期購買手機。從這些數據可看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在大學里已不再是新鮮事物了,已開始普及化了。大學生已經成為手機市場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者群。
2. 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質量
選擇手機時, 消費者考慮的主要因素依次為:質量21%,外型19%,價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後服務9%,廣告宣傳2%,其它方面也佔2%。其中,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最高,手機是日常的通訊工具,如果質量不好,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便。
另外,部分消費者對外觀款式要求也較高,手機廠商不斷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們的口味,由於大學生都是年輕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機者年齡的下降,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降低,而對外觀款式的要求會更高。
② 中低檔產品較受歡迎
在手機價格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消費者比較傾向於1000元至1500元的價位,其比例高達44.5%。另外,有29%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1000元以下的手機。當然,也有部分消費者購買高價位手機,其中,選1500至2000元的消費者佔15%,2000元以上的佔12%。
③ 購機地點較集中
對消費者購買手機地點的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地點較為集中,大體上分布在手機大賣場和品牌專賣店,其比例分別為56%和38%,其它的只佔6.5%。手機是高科技產品,普通消費者難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質量是否可靠,他們只好以銷售人員的信用和專業知識作為判斷標准,而手機大賣場或品牌專賣店的銷售人員素質相對較高,因而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此外手機大賣場的價格優勢也是學生朋友們考慮的重要因素。
④ 手機品牌比較復雜
在此項調查中我發現,使用諾基亞的最多,佔46.25%,其他的如摩托羅拉15.00%,愛立信6.25%,西門子6.25%,三星13.75%,菲利浦 5.00%,其他的有7.50%。
⑤ 手機用途比較統一
大學生使用手機用途較統一,在已有手機用戶中,多數用於聯系親友,佔67.7%。還有少數只是跟著大家走(受周圍人影響的)和追趕時尚的,各佔9.8%。家長方面認為,手機是用於方便和孩子聯系的,學生手機族的手機58.0%都是家長掏錢買的。同樣學生也認為有了手機可以方便與親友進行溝通,以維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 手機費用普遍較低
在學生手機族中,每月手機費用普遍較低。每月消費在50元以下的佔40%,在100元以內的佔88%。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費學生,在100―300元內的佔12%,其中200-300這一高消費段也佔6%。超過300元手機費用的基本沒有。
⑦ 充值卡成為主要服務方式,手機費用主要用於發簡訊。
在被訪者中,有近82%的是採用充值卡方式。同樣,手機費用用於簡訊服務的佔87%。這充分說明了,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限。
3. 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分析
確切地說,消費動力與消費需求是密切聯系的,當一個消費需求出現以後,為滿足這種需求的動力也就隨之產生了,對此我們不想加以詳細論述。從上面各種數據中可以看出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是處於一個較高水平的,造成這一高消費動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慾望增強。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場生命周期縮短,特別是在通信領域,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達到一周一款。手機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的縮短,使得學生消費者的消費活力被激發出來,大大強化了他們對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則進一步加強了他們消費的信心。
第二.新經濟、新文化、新觀念,學生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總體規范發生了極大變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新的經濟必然與新的文化相對應,而新的文化則必然帶來新的觀念。作為E時代的「e人類」,學生消費者大多受新經濟下新文化的影響,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費心理,在這種心理驅使下,他們會對一切感興趣的新奇事物產生強烈的消費慾望,而這種強烈的消費慾望恰恰正是消費的動力所在。
第三.信息的極大豐富化、便利化,對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動力也有影響。電視、報紙、雜志、網路、電台、店堂、車體……廣告鋪天蓋地,宣傳無處不在,各大手機廠商與廣告商們的努力,使得通信領域(主要是手機市場)的信息極大的豐富化、便利化了,在這種強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的說來,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是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上的,在這種前提下,結合他們以往在消費過程中的學習,就會導致一種或一系列消費動機的發展。
4. 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分析
經過學習過程對其消費需求的明確,消費動力的強化,學生手機族逐漸形成了具體的購買動機。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可分為以下四種:
第一.求實購買動機。據調查顯示,學生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最注重的還是質量與實用功能:39%的被調查者表示,好用與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還有9%的人認為手機的售後服務質量是關鍵的。形成這一購買動機的原因,除了受他們最基本的消費需求:工作需要與家人聯系的影響外,很大程度上還在於受他們依賴性消費的程度較大及自身缺乏經驗,購買能力弱等因素的影響。
第二.求新購買動機。學生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在質量保證的前提下,首先考慮手機的外觀設計,如形狀、大小、厚薄、材料、顏色等。同時,有61%的學生希望擁有為「大學生量身訂做的手機」。其次考慮手機的內部功能,如是否支持中文輸入、是否支持WAP、是否支持語音撥號、是否具備免提功能等。且多數被調查者均明確表示,選購時會優先考慮質量可靠、設計輕巧、款式新穎、色彩時尚、功能夠炫的手機。學生手機族這一購買動機的產生,與學生消費者特殊的消費心理是分不開的。由於學生消費群的成員大多處於18-23歲,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躍、最善變的黃金青春期,熱情、開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個性,現代社會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觀念、思潮的風起雲涌,賦予了他們強烈的冒險精神與實踐精神,對於新事物、新觀念的關注與學習,逐漸形成了他們求新、求異的消費心理,而這種消費心理直接影響到了他們求新購買動機的產生。
第三.求便購買動機。根據前面對學生手機族的分析,得知大多數學生消費者購買手機的真正目的在於方便與家人、朋友、用人單位聯系。對於購買手機與家人聯系這一目的,據調查顯示,多數學生手機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態度,而這種態度對學生手機族購買動機的產生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另外,還有部分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怕漏過任何招聘信息的壓力,也推動了此種購買動機的產生。
第四.求廉購買動機。大多數學生手機族所能承受的手機價格在1000-1500元之間。也就是說,他們需要的是中低檔的手機。總的說來,此動機的產生與我國綜合國力不強,人均消費水平偏低有著密切聯系。這種經濟現狀直接制約了仍處於依賴性消費階段的學生手機族的消費能力,從而導致了他們在選擇手機時通常會把眼光放在中低價格的機型上。另外,為了達到經濟實用的目的,他們通常還會選擇免月租或月租較低的充值卡來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種求廉的購買動機並非只是一味的追求低價,以省錢為目的,更多時候只要價格達到了學生手機族心中「合理」的低價時,動機就產生了。
一般情況下,學生手機族的這四種消費動機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織,共同推動他們的消費行為進一步的發生。實際上,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動機的產生才意味著消費手段、消費目標等一系列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發生,這對於學生手機族來說也不例外。因此,學生手機族四種相互交織的消費動機在得到發展以後,緊接著結合在動機上行動希望得到的結果,就會發展出一系列滿足消費動機的目標,從而最終做出購買決定。
5. 學生手機族的目標確立分析
在這一階段,學生手機族所做的大部分工作在於評價與選擇。在學生手機族的購買動機產生之後,為了進一步滿足需求,他們會開始收集與購買有關的信息。在調查中發現,37.5%的學生是通過網上獲得與手機相關信息的。但一般情況下,所收集到的產品信息會出現重復、相異、相反或抵觸的情況(例如,同檔次同功能不同品牌手機之間的重復,同款手機不同商家的不同定價,印象中的手機信息與實際了解到的信息不符),這樣,就可能形成多種可供選擇的購買方案。因此,學生手機族就需要對這些方案進行比較,要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分析,綜合評價各款手機的各種要素(如性能、價格、質量、款式等),去偽存真,去弱存強,篩選出購買符合自己需求的手機時所要考慮的主要要素,評價擇優,確定出具體目標,包括具體商品的品牌、規格、性能、價格等因素在內。一般地,這一目標可以是具體的最終目標,也可以是抽象的最終目標,也就是說,他們購買手機的目的可以是真正地為了保持與他人的聯系,也可以是為了炫耀或得到某一參照群的認可。另外,可以肯定的是,最終目標的確立不是直接一步實現的,最為常見地,是建立一系列子目標,逐步導致最終目標的實現。
6. 營銷建議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學生消費者的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群體,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特殊的消費群體越來越表現出其巨大的消費潛力。因此,提高對他們的注意,加緊開發這片新市場,對於各大手機廠商脫離困境,打破瓶頸,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就此,我們提出幾條營銷建議以供參考:
第一.繼續推行中低檔手機路線,專為學生消費者開發、設計功能不是很全,但具備一些學生消費群體較喜歡的基本功能並且款式、造型、顏色等方面能夠吸引學生的手機,這對抓住學生消費者無疑是很好的辦法。
第二.對手機銷售商來說,在銷售地點選擇上,主要將手機放在離學校較近的手機大賣場和自己的品牌專賣店上銷售;在促銷上,選擇贈送學生喜歡的禮物的方式;在定價上,則選擇中低檔價格。
第三.對品牌的廣告代理商來說,強調品牌的情感因素而淡化品牌的功能區別因素,請那些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明星作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賦予手機充滿青春活力、積極向上的品牌特徵。
第四.在廣告宣傳渠道上,要力爭做到范圍廣,傳播面全。特別要重視的是,隨著網路的發展,特別是在大學生里,上網己開始普及化了,這一宣傳渠道絕不容忽視。
第五.在銷售渠道的競爭方面,廠商應尋求與零售商「背靠背」的戰略夥伴關系。抓緊強而有力的大經銷商,給予有利的支持,使其戰鬥力更上一個檔次,在此基礎上,將分銷預算向零售商尤其是手機專賣點重點投放,並推行各項讓利策略及鼓勵措施,加深廠商與零售商的凝聚力,以便零售商對廠商產品的推廣。

⑵ 怎樣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情況及原因

首先要非常明確調查目的,很多調研在開始前往往沒有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就開始盲目調查,導致最後調查出來 沒有辦法達到自己目的,最好能把調查目的延伸成一個個事先假設。

其次根據目的來確定需要調查哪些內容,也就是你需要通過哪些內容來支撐達到你的目的,這一步需要你查閱各種文獻資料來列出需要調查的內容大綱,

第三將內容細化成一個個問題,並設置答案。設置答案主要有選擇題式或者量表式,一般量表式能夠做的分析比較復雜。問題設置要盡量客觀,不要帶有引導性的或者反問性的問題

第四進行試測以修訂問卷,先進行一個試調查,看問卷是否有歧義或者不易理解不易回答的

⑶ 手機對大學生的影響調查報告,1500字左右。

手機是現代社會一種重要的傳播媒介,它集通話、簡訊、上網功能於一體,不斷豐富著現代人的社會生活。手機進入3G時代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更是空前巨大,相當於口袋裡的手機成了連接互聯網的終端,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手機上網。大學生在學校里是集體生活,配備手機是大學生的普遍現象。手機成了大學生對外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大學生活的重要內容。那麼手機功能日益多元化對大學生有哪些重要影響呢?本文將做一分析。
一、 手機的通話功能擴大了大學生的交往空間
傳播學者麥克盧漢說,媒介是人的延伸。手機的通話、簡訊功能是人的嘴巴和耳朵的延伸。通過手機這一媒介,人和人之間相隔千里也可以交流,是擴大了的人際傳播。大學生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他們從祖國各地匯聚到學校里學習,遠離親人朋友,通過打電話、發簡訊的方式可以告知父母學校學習生活情況,近期思想動態,或者對學習生活中的麻煩尋求幫助。據了解和父母通話是大學生每周生活的重要內容。和在其他學校的同學通話,發簡訊,了解互通各自的大學學習生活情況,也能擴大交往空間。與人交往是每個社會人的實際需求。交往空間的擴大使得大學生社會性特徵顯現出來,從而排除孤獨感等不良心理情緒。
學校對學生正常的管理工作也越來越依賴手機的通話和簡訊功能。每個輔導員所帶學生人數少則一百,多則數百。輔導員給學生通知事情,往往要藉助手機和班長聯系,給班長先通電話告知通知內容,再由班長通知班上的同學,或者通
重磅推薦:網路閱讀APP,免費看書神器!
1/3
過動飛信功能將通知內容以簡訊內容以群發方式發送到每一個同學手機里。手機這項功能的拓展,給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帶來很大便利,可以在第一時間,及時、准確、公平地使每位同學接收到通知內容,避免了班長通知的間接性,或者通知時有人有事沒在的特殊性。學校也要做好簡訊交流平台的建設工作,通過學校簡訊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實現以手機簡訊方式進行的心理健康咨詢以及各類教育資訊、學校信息、工作通知等資源的共享,建立一個學生和老師真正及時溝通的交流平台。①
在年節里,同學之間溝通情況,電話簡訊祝福也有利於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畢業生找工作,簡歷上都要留下准確的手機號碼,可以使用人單位及時和畢業生溝通聯系。同學們通過媒體手機報,還可以了解全球新聞信息,掌握最新全球資訊,擴大視野。
二、 手機的上網功能滿足了大學生的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是每個社會人的天然需求。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擁有群體性需求,孤立,信息不暢,是非社會性的特徵。信息能夠消除人們的不確定性。傳播學中有一種「使用與滿足」理論。「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是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②報紙、廣播、電視媒體每天報道大量的時事新聞,使人們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能夠消除人們信息的不確定性。手機上網,將信息整合使人們隨身攜帶的手機成了互聯網的終端機,手機與電腦相比,具有體積小、便於攜帶、價格便宜等優點,而且手機上網與電腦上網相比有著移動性的優勢,這些優勢使得使用手機上網的人越來越多。③從而能夠迅速、及時得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大學生普遍使用手機。手機信息載體比報紙、廣播、電視信息載體在信息傳遞上更方便、直接。尤其是3G手機,其強大的上網功能相當於一台移動的智能化電腦。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後備力量,他們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其知識面應該更寬更廣,更關注社會的發展動態,其信息需求更強烈。手機上網可以使他們更及時更方便掌握世界范圍內發生的動態消息。同時,可以使大學生享受上網帶來的其他功能,如小說閱讀、分享博客、論壇等。
三、 手機是把「雙刃劍」,大學生要利用好它為自己服務
手機是一種交流工具,信息接收工具。它的工具特性決定了他是把「雙刃劍」,本身無好壞之分。主要看使用它的人是如何利用它的積極作用為自己服務。現實中不乏有同學無限擴大手機QQ聊天功能,上網功能,游戲功能,MP3功能,也有同學上課發簡訊不認真聽講,沉迷在手機的娛樂功能里。以至考試不及格學業受到影響。有些同學還利用手機簡訊作弊,這種行為使大學生的誠信形象大打折扣。
2/3
嚴重影響了考場正常秩序。
大學生要正確認識手機的各種功能,發揮它的正面作用。通過它與親人朋友交流,通過它獲取信息知識,不斷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從而打造一個擁有全面的綜合素質的合格人才。作為高等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盡快轉變教育理念,正確把握手機上網給大學生教育帶來的新機遇,主動迎接新挑戰,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和管理,充分發揮手機上網對大學生帶來的積極作用,盡量消除其不利影響。④
技術進步推動社會進步。手機功能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標志著社會進步。因此,手機在推動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學生要積極利用手機的各種功能,不斷豐富自己

⑷ 大學生「手機依賴」該如何看待

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一份中國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日均使用手機超5小時,18點以後是大學生使用手機的高峰期。此外,79%的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

如同前些年的「網癮」一詞,「手機依賴」近年來也成為一個熱詞,並且根據相關調查結果的「佐證」,呼籲警惕「手機依賴」的聲音也似乎越來越大。這種呼籲的初衷不難理解,但「手機依賴」真的有那麼可怖,值得如此憂心忡忡嗎?

其實,到底何謂「手機依賴」,從來就缺乏一種准確的定義。像這次調查所指的超八成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其判斷依據,似乎就是被調查的大學生日均使用手機超過5小時。而早在2013年,就有相關調查顯示,「八成白領泡手機成癮,北京白領日均使用近7小時居首」。那麼5小時和7小時的差別到底在哪?是否由此就能說明大學生的「手機依賴」比白領低?這顯然是個問題。

說到底,手機只是一款工具,如果承認這種工具在現實生活中的必要性,談「依賴」也就未嘗不是個偽命題。在今天這樣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的功能日益強大,像支付、打車、社交、工作、信息接收等等,遠不只是過去單純的通訊作用那麼簡單,手機對日常生活的介入越來越深,與人的緊密性越來越強。所以,有調侃稱「手機已成為人的一個器官」,一定程度上看其實不算誇張,大部分人確實已經越來越難離開手機。就這個角度而言,可以說整個社會都對手機產生了依賴。那麼,僅以使用手機的時間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形成了對手機的「依賴」,就難言科學,就像不會有人談「洗衣機依賴」、「冰箱依賴」一樣。

當然,當「手機依賴」被作為一種問題看待時,它往往被默認為是一種需要干預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機在一些人那裡成了下意識的行為,空閑時間被完全用手機來打發。這種傾向倒確實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要防「沉迷」。它對應的可能是時間的浪費,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際交往的「異化」。

應該說,現實生活真的到了完全「沉迷」於手機狀態的人,終究只是少數極端,大部分人雖然用手機的時間長,要麼可能與工作需要有關,要麼或者是帶有娛樂休閑目的的,從行為結果看,並不具有明顯的外部傷害性,總體還是能夠維持在理性范疇。這起調查就顯示,雖然每名大學生每天玩手機的平均時間達到5.2小時,但18點以後,也即課程基本上結束了的時間段,才是他們使用手機的高峰期。這說明,對於何時用手機,大學生們還是有著相對的時間區分的,並非如「手機依賴」所形容的那般非理性模樣。

幾乎任何一種工具的產生和運用,都會帶來相應生活方式的重塑乃至社會文化的改變。在電視機興起的時代,也有人把那些拿著遙控器,蜷在沙發上,跟著電視節目轉的人稱為「沙發土豆」。但現在來看,「沙發土豆」並沒有成為一個具有高度辨識性的群體,或者說,電視並沒有對他們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因此,就這個「前車之鑒」而言,我們似乎也沒有必要對「手機依賴」抱以過多的擔憂。

至少在看得見的未來,手機對生活的介入或只是越來越強,對此的最好態度,與其說是杞人憂天般的「懷疑」,不如思考到底怎樣才是比較科學的、理想的與手機打交道的方式。所以,一方面,不必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所謂的「手機依賴」,特別是像學校對於學生使用手機,不能只拿著「手機依賴」這樣的大詞,將學生玩手機當成洪水猛獸,進行過度干預。另一方面,較之於泛泛而談的討論「手機依賴」,確立和完善一些手機使用的「規則」,如學生在課堂上到底能不能使用手機,如果能使用,又該如何使用之類,或許更為重要和必要。

熱點內容
2014兩會大學生 發布:2024-12-16 08:50:07 瀏覽:799
長安大學復試名單 發布:2024-12-16 08:50:06 瀏覽:546
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走後門的多嗎 發布:2024-12-16 08:39:12 瀏覽:389
武漢大學山西籍教授 發布:2024-12-16 08:34:21 瀏覽:141
大學宿舍如何裝聯通寬頻 發布:2024-12-16 08:11:27 瀏覽:729
南京林業大學美女老師 發布:2024-12-16 08:05:54 瀏覽:13
同濟大學考研復試總分 發布:2024-12-16 08:02:17 瀏覽:659
中南大學土木考研難度 發布:2024-12-16 08:00:44 瀏覽:584
大學教授愛上學生離婚的小說 發布:2024-12-16 08:00:08 瀏覽:616
清華大學教授開的餐廳 發布:2024-12-16 07:55:10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