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2014兩會大學生

2014兩會大學生

發布時間: 2024-12-16 08:50:07

㈠ 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看待「兩會」

伴隨著兩會的勝利閉幕,我們的政府工作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期。「兩會」已經成為我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時時關注。

「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每年3月份「兩會」先後召開全體會議一次,每5年稱為一屆。「兩會」是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加以了解的,因為它次次會議、條條議案都是圍繞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社會更加和諧。它時刻關注著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實際行動實踐著「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治國理念。

今年在兩會期間,我始終關注兩會的進展情況,認知學習和聽取了政府的年度工作報告,也在網上看到了委員們提出的一些寶貴的建議和想法,在新的時代大背景下,當代大學生也應當充分把握新時代的契機,緊跟新時代大潮流,志存高遠。 從而本人將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第一,要提高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性。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鄧小平理論,是黨章規定的共產黨員義務的第一條。共產黨員必須懂得: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清醒來源於理論上的堅定。有些同志在重大問題上政治不敏銳,甚至失去辨別能力,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應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理論上貧乏,政治上就不清醒。只有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永遠保持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共產主義純潔性。

第二,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一個基本原則。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學以致用。最重要的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改造主觀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為人民謀福利的自覺性。評價一個共產黨員重要的是看他做的怎麼樣,看他能不能在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下功夫,實現學於用、知與行、說與做的統一。

第三,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對社會,對經濟影響愈來愈大。所以,我們要把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提高到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高度來認識,從而增強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總的來說,我們不但要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且要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努力創造一流的成績。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形勢下更好的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新的精神指導下再樹新的人生目標,加強自我修養,勇於創造實踐,為國家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㈡ 兩會時刻 大學生最關心什麼

【導讀】對科研和文旅產業興趣濃厚的高銘遙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的大三學生。最近,一向關注時事的他,收看了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直播和代表、委員通道采訪的直播。

早在幾年前,張寒就開始關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5月22日一早,她就起床等待民法典審議的信息。「微信群都是同學、老師發來的各種信息,大家都期待早點看到民法典的相關內容。」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1606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中,89.9%的大學生表示關注全國兩會,18.8%的大學生表示非常關注今年兩會,41.2%的大學生比較關注,29.9%的大學生表示一般關注,另有10.1%表示不太關注。

就業、教育和經濟發展在大學生心裡排前三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就業(65.7%)、教育(61.4%)和經濟發展(50.2)是大學生最關注的3個議題,疫情防控(45.3%)、收入水平(40.4%)、文化(21.9%)、醫療(16.7%)、社會保障(14.7%)、脫貧攻堅(14.2%)、環境(14.2%)等議題也受到一定的關注。

福建農林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廖陽欣今年大二,除了與本專業息息相關的民生保障議題,他還特別關注就業問題,「有些擔心就業和考研的整體壓力會不會延續到明年」。他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國家政策的保駕護航,讓他對未來的就業更有信心。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在教育相關議題中,59.2%的被調查者關注研究生、專升本擴招相關新聞。其中,女生(61.2%)對升學的關注度高於男生(54.8%)。

王妞多次提到「研究生擴招」。開設她就讀專業的學校不多,招生名額也較少。「雖然競爭激烈,還是希望高校結合市場需求,對人才稀缺的專業進行擴招。」

經濟發展和就業形勢息息相關。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高銘遙一直很關注文化旅遊產業對經濟的帶動。一次在東北農村的調研經歷,讓他認識到文化旅遊產業對村民增收的促進作用。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主席黃建盛的提案讓高銘遙印象深刻。黃建盛委員的提案圍繞「抓住冬奧契機發展冰雪運動」。高銘遙說:「這和家鄉的發展息息相關。黑龍江人本來就非常熱愛冰雪運動,這里也有豐富的冰雪資源,適合發展相關的文化旅遊產業。」

社交網路和電視成主要關注渠道 公共衛生受關注

中青校媒調查發現,大學生關注兩會使用最多的渠道是微博(70.99%),其次是電視(60.34%)、微信公眾號(60.87%)、手機新聞App(39.82%)、報紙(18.33%)、電腦端新聞網站(16.18%),還有部分大學生通過嗶哩嗶哩、抖音等新媒體平台獲取相關信息。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大學生對疫情防控、公共衛生、醫療等相關議題的關注度較高,排在各個議題中的第四位。

復旦大學大二學生童宇對疫情防控較為關注。「摘口罩的條件有哪些?」「未來還會有哪些防控措施?」都是他日常關心的話題。

上海電機學院的王寅怡提到了在校大學生醫療報銷的問題。她曾因為牙疼,著急預約醫院治療,後來找校醫院開轉院單時,才發現因就診醫院不是指定醫保醫院,治療費用不能報銷。她希望,大學生的醫療需求被更多地關注,「比如加快HPV疫苗的預約速度」。

西北政法大學的王靖梓也將自己今年的兩會關鍵詞鎖定在和HPV疫苗有關的議題。「現在了解HPV疫苗的人越來越多,國內接種途徑也在不斷完善,接種疫苗的花銷也相對減少。期待今年兩會『將HPV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計劃』的建議能被認真考慮。」王靖梓表示。

大學生參與社會事務討論積極性高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大學生關注的議題不止是學習、生活,還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脫貧攻堅議題與許多大學生密切相關。因疫情「宅」在家中的武漢大學傳播學博士生李華偉,就將目光聚焦於家鄉的脫貧攻堅工作。

「之前有人住在山上的危房。現在居民的住房有了保障,居住環境有了明顯改善。鄰居前不久還全款提了新車。」李華偉既看到了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感受到家鄉經濟發展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我的家鄉,父輩一代人外出打工的較多,家庭經濟收入有所提高,但本地的發展相對滯後。」李華偉期待在兩會中看到更多關於脫貧攻堅的措施,例如政府層面的政策扶持、資金扶持、招商引資機會等等。

因為有家人在扶貧一線掛職,浙江大學研究生蕾蕾非常關注脫貧攻堅如何啃下「硬骨頭」、完成「加試題」。蕾蕾了解到,受疫情影響,部分幫扶工作開展遇到困難。「一方面是如何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讓貧困戶順利渡過難關;另一方面是讓扶貧幹部沒有後顧之憂地投入脫貧攻堅戰。」

去年參加「三下鄉」活動時,廖陽欣負責用照片記錄當地生活。在他拍攝的照片里,一棟黃土坯搭建的老房子和一棟磚砌的二層小樓形成鮮明對比。二層小樓是當地政府幫助貧困戶建起的新房,比同樣是二層的老屋高出一倍,合金的窗框也比老屋的木窗大了兩三倍。「在那裡能體會到脫貧攻堅是怎麼落實的。」廖陽欣說。

在大學生群體中,關注住房議題的人群比例佔到29.8%,其中男生(38.0%)關注住房的程度要高於女生(26.0%)。

本科生對創業一體的關注程度隨年級增高下降,大一到大四的關注比例分別為13.3%、11.2%、11.2%、5.3%。到了研究生階段,非畢業班學生對創業的關注比例為1.8%,畢業年級則對創業議題格外關注(14.3%)。

對師德師風、信息安全等領域,大學生的關注程度基本隨年齡增長而提高。本科大一到大四學生對師德師風建設的關注程度分別為25.0%、27.9%、36.1%、30.7%,研究生非畢業和畢業年級則分別為39.3%和42.9%。信息安全的相關數據則分別為18.6%、18.1%、24.5%、25.3%、21.4%、28.6%。可見隨著學校開展教育的深入和學生社會閱歷的增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在逐漸增強。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專業研究生龍泠宇表示,他對民法典的審議工作非常關注。他曾遭遇過網路詐騙,這讓他意識到制定針對網路詐騙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性。

在青島大學法學專業學生張寒看來,民法典的制定不僅是法律行業的事情,更關乎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民法典草案規定了App不能違法違規過度收集、處理個人信息。在使用網路時,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著信息泄漏的風險。它關繫到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背景下,個體在新技術時代的基本權利。」張寒說。

㈢ 取消本科三批是怎麼回事 取消本科三批是真的嗎

你好!
取消本科三批次確有其事,不過是逐步落實的。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從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教育部將高校分成本科一、二、三批次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的辦法已有多年,三本院校雖然滿足了部分學生上本科的願望,但「三本」的標簽卻一直讓人不爽,三本學費比一本二本高許多,一般在10000元以上。畢業找工作時,三本院校的學生相較一本二本的學生更不容易就業。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陳麗芬就曾建議取消三本批次,將該部分計劃劃入職業教育,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而普工、技工嚴重不足的局面,並設想如果讓這部分學生直接去接受職業教育,製造業的用工荒將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在這方面,上海的步子邁得最大:2016年的高招,上海就只分本科批次和專科批次。一般採取的方法是將本科二、三批合並為本科二批。2017年繼續採用「大平行」的志願填報方式。本科一批設置6個平行志願高校,每所高校設置6個志願專業;本科二批設置10個平行志願高校,每所高校設置6個志願專業。截至2017年,河北、河南、廣東、天津、浙江、福建、等10餘個省份已經取消了本科三批。如今,越來越多的院校將本科二、三批合並為本科二批,或許預示著「三本」將要推出歷史舞台。

㈣ 兩會中提到的就業問題

共同關注弱勢群體——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問題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群體不斷擴張膨脹,就業難的一系列社會性問題更加充分暴露。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問題成了眾多媒體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這些問題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群體之列。如何看待、解決大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的就業難問題、生活難等問題應當值得黨和國家、政府的重視,也應需要整個社會、高等教育機構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解決好這個問題,既能有效促進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也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弱勢群體的現狀以及他們所面臨的一些實際性、有待關注的具體問題。文章從大學生就業現狀著手,分析了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基本現實,剖析了我國目前對大學生就業的相關社會保障制度,挖掘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和建議,以期相關職能部門做好目前大學生就業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弱勢群體 就業難 生活難 問題 對策 社會關注 人文關懷

一、關於大學生-——弱勢群體
「弱勢群體」這一概念在以前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群,但還沒有把大學生納入其列,但隨著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問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群體之列,並引發了眾多媒體和社會各界關注。這一熱點和焦點性問題,不但引起了人們對這一現狀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學術界的思考和討論。徐州師范大學美術系楊在華教授曾在《大學生弱勢群體就業難現狀及對策分析》一文中就提到:自從200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使用「弱勢群體」這個概念以來,研究者從各個角度對「弱勢群體」予以界定。認為,大學生弱勢群體是一個相對概念,是指在高校中由於性別、經濟貧困、生理殘疾、心理障礙、競爭失敗等原因而處於不利境地、並且出現了學習、生活、就業困難等問題的大學生群體。如女大學生、貧困生、殘疾生、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容貌不佳的「丑生」等等均屬於「弱勢大學生群體」。在「畢業即失業」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為,使大學生弱視群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引發了種種社會沖突和矛盾。大學生弱勢群體就業難現狀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更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背道而馳,這種現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問題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003年212萬、2004年280萬、2005年333萬、2006年413萬、2007年495萬、2008年559萬、2008年610萬、2010年631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2009年畢業生就業率僅為35%,加之以往畢業還沒有就業的學生,可謂形勢異常嚴峻,如此龐大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群又加之到來,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仆後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干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於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群體、邊緣人群。

三、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解決對策

1、大學生自身問題
首先,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與其自身的問題是不可分割的,其次又有社會的眾多因素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所存在的問題」這樣一個局面。
一方面許多的大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實際經驗,動手能力極差。在具體的工作中勝任不了領導交給的任務,且怨天尤;其次大學生存在錯誤的就業觀念 許多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始終以「天之驕子」身份自居,姿態過高,對自身和現實缺乏准確的評估,缺乏正確的就業心態。
這些都要求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修煉與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發展理念,要認清自身的現狀,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業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要加強社會實踐鍛煉;樹立「不等、不靠」的思想,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動尋找就業之路;要有勇於創新、勇於嘗試的精神,挖掘、開拓創業市場,轉變「靠父母」、「靠國家」、「走公務員之路」的傳統就業思想;要積極的打破思想束縛,給自己一腔激情。

2、企業存在的問題
自2009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餘波逐漸隱退,就業形式大大回暖。許多的企業雖面臨用工荒的窘態,但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經驗歧視和性別等歧視甚是嚴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缺乏培養人才、留用人才的經營理念,以至於眼睜睜的看著人才流失。
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崗位不匹配、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許多企業對畢業生總是挑三揀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業協議條款,擅自延長試用期,無償地佔有畢業生的勞動成果。國家雖在這一方面加大力度規范、調整,但企業配合不積極。如果說每個企業的薪資都和公務員、事業性單位員工基本工資相持平,並為每位員工依法辦理象公務員所享有的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切實做好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再與公務員做對比、追求公務員之路現象就會隱退,從而腳踏實地的為企業服務。
所以說作為企業應該要有長遠發展的眼光,努力營造團結和諧的企業文化,最大限度地吸收與企業發展方向相一致的大學畢業生,為企業打造長期穩定的團隊,不能因眼前小利而影響到長遠發展大局。

3、戶口與失地問題得不到解決
戶口與失地問題得不到解決是全國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未就業畢業生頭疼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大學入校前錄取通知規定「凡就讀生入校時必須辦理相關戶口轉遷手續至本校」。對於這點,就讀學生無一例外的把戶口遷入學校統一管。可是畢業後沒有穩定的工作,戶口又回不了原籍(原籍是農村,現在村裡不要),只好放在人才管理中心,成為集體戶口,這樣一拖就是五六年、甚至十多年、終生得不到解決。本來就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還要收取檔案管理費等費用。許多未就業大學生想通過自己原本僅有的一點土地生存,利用其進行種植、養殖型創業,但唯獨的、僅有的一點土地也被無形中剝奪,以至於更加貧窮、生活難,造成弱勢化、邊緣化更加嚴重。理論說來未就業學生是失地農民中最慘的部分,卻無人問津。
國家應出台相關規定,確保未就業大學生現有土地權問題,應政府協調地方鄉鎮給予這樣一個弱勢群體——未就業大學生應有的幫助,把原本生產權屬於他們的土地給予歸還,並積極引導、鼓勵他們在農村創業。

4、 大學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機制不夠完善
現在無論是對農民還是到國家幹部、公務員等不同群體都制定落實了相關保障措施:象公務員他們擁有相對較高的待遇、完善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農民也逐步推行養老保險,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並給生活困難戶發有低保補貼。而未就業大學生那?什麼都沒有,成為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群體、邊緣人群。
對此國家在以人為本的情況下也應當制定未就業大學生相關保障體系,以促進社會均衡、和諧發展、推進社會注意建設。

5、崗位緊缺,競爭壓力大
數據統計僅八年來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就在3500萬以上,而統計就業率在35%左右,加之以往未就業大學生、高校上報的虛假就業數據,可見就業率是何等的低下。要解決好這些畢業生,促進社會的團結穩定是一個相當大的難題。
這就要求無論是那個行業、那個部門都要形成一定的就業比例。政府應一方面規范、提高企業(國有、私有)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諸多職能部門也要有計劃、有需要地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加強優化人事結構、年齡、文化、綜合等問題,多給年輕人提供機會,留余足夠的空間。

6、提供農村創業平台
十七大報告提出全民創新,把創新、創業納入了全民經濟發展戰略,要求全民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投身於自主創業。對於大學生來說,尤其是未就業大學生面臨許多機遇與挑戰。隨著城市經濟的日益崛起,商業競爭日顯激烈,許多創業者選擇城市創業,卻忽視了農村這片創業樂土。其實對於創業者來說,農村創業環境有著不可預測的發展潛力,農村有著市場競爭力小、環境寬松、風險小等優勢。
黨和政府應當積極號召、鼓勵有志青年去農村創業,多為大學生提供一些農村創業平台。鼓勵高校畢業生去農村發展種植、養殖,新型科技產業等,爭取利用自身力量帶動、形成一個新型的就業群。

7、創新、自主創業機制不夠完善。
據調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都有著自行創業的激情,但絕大部分都被這樣那樣的困難所限制。國家、政府雖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優撫。但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政策上還存在程序復雜化等多方面問題。
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國家、政府應當加大創業資金投放,政策優撫等。應從政策上支持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為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搭建創業平台,提供創業培訓、幫助其融資並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切實解決創業資金、技術等問題。
針對大學生創業資金優撫方面,尤其在發放貸款上:國家、政府應建立起相應的、有所區別的信貸機制,應具有針對性,爭取程序的簡單化,促進創業進展。對於必須找公務員擔保、拿工資作抵押方可貸款這一項制度,國家、政府應加大改革、爭取更加利於學生創業資金信貸的便捷途徑。因為一提到創業資金信貸問題,相關部門就拿找公務員擔保作為條件,許多的創業者找不到合適的擔保人,這就形成了間接限制,形成了創業屏障。年輕有志的創業青年雖有創業的激情、熱情,但沒有了平台,得不到發揮。在無息款發放擔保上能否試著嘗試:畢業證抵押+多戶聯保+實體等相結合,或採取一些其它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為大學生創業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實,起到真正的效果。

8、學歷繼續教育問題
在與全日制大學教育的同時,學歷繼續教育應得到承認,以便形成良好的互補。
現在在國家、地方招考中有很大一部分職位限制學歷,學歷繼續教育所頒發的畢業證不予於承認,但在進入工作單後卻可以憑著學歷繼續教育的畢業證加工資、晉升。這樣的矛盾無疑是對應考者的不公平、增加就業難度、提高就業門檻。國家、政府應建立完善的、一致的政策法規。要麼統一不認可,要麼統一認可。
筆者認為學歷繼續教育應獲得認可,因為既然國家允許這些辦學機構存在,就是有道理的,這樣一方面能形成學歷教育再深造,提升個人學習目標,提高個人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又能及時有效的解決、滿足一定的人才供需。

9、加大查處學校虛假就業信息,加強就業信息管理,保障學生合法權益
通過調查、諸多學生反映,我們了解到:近年來,在中國的高校就業率統計信息上報工作中,學校虛假就業、強制就業行為猖獗。也許是處於社會壓力太大,各個高校也都在為了應對教育部,人力資源部,社會保障部的檢查想盡了各種手段吹捧就業率,因為每個學校的連續就業率都會影響到下年的招生計劃,而高校就業率的統計往往是拿教育部下發的就業協議的簽訂做一統計,每年畢業前兩個月左右,教育部都會根據就業率為高校制定下年招生計劃,而許多高校為了自己的生源,尤其是一些知名度不大的高校就想盡千方百計,手段、花樣百出的拿就業做文章。許多的省份,高校甚至出現學生不簽訂就業協議就不予辦理教師資格證,不開具黨關系證明,暫不頒發畢業證書等行為。這一行為的出現不是個別,而是普遍,這一統計方式更是導致了國家對就業人群和畢業生就業信息的失真。
經對某高校連續幾年的深入調查,有60%的就業狀態都存在及其驚人的虛假性,甚至開玩笑的說(其實也是現實)致使社會上高校旁的一些商業經營者都有了一碗輕松飯吃:辦一個某某公司的印章,往就業協議上一蓋,十元或二十元的手續費。這些現象,我們希望我們的媒體和監管機構可以在每年的高校畢業之際做一認真調查,報道。
從上面的情況來看(在這里要更強調一下是真實情況),不但學校失去了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標准,也不難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政府的監管力度還不夠,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國家每年只是對就業做一統計,但對其真實性的回訪、調查是否做到真正的認真落實,這就成了一個問題。這點就要求政府對每年的就業做一認真回訪。另外,國家法律法規應對高校畢業生負起就業責任,對弄虛作假的高校進行嚴格查處,對政府監管機構做出必要的處罰,責任追究到人,以真正做到保護學生就業,真正服務學生,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㈤ 大學生兩會思想匯報範文1500字

敬愛的黨組織:

作為一名在校的大學生,尤其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應該積極的在思想,本領,作風上找差距,爭取能夠早日達到一名合格黨員所要求的標准。每年的兩會都應該是我們關注的焦點,通過每年舉行的兩會,可以使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准確的認識到黨和國家的發展要求和工作方向,是我們及時調整,准確修正自身工作方向的正確指導。通過學習兩會精神,從而了解國際國內形勢,認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對立場,堅決擁護黨中央和國家所做出的科學決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中自覺踐行兩會精神,自覺履行學生幹部應盡的義務,積極帶動同學參與到兩會精神的學習、討論和實踐中去。

今年3月,偉大的祖國隆重召開了全國兩會,共商國事,關注民生,深謀發展,不斷開創美好的未來。「兩會」上,「改革創新」是代表委員們談論最多的主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著力抓好9項工作,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這些目標的實現,都必須勇於探索,不斷改革創新。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代表委員們有著深刻而又清醒的認識: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要讓中國這艘巨輪沿著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航道前進,持之以恆的改革創新是推動巨輪前行的不竭動力。改革創新為發展注入前進動力,發展反過來又「點燃」新一輪改革創新的「火花」。這樣一對作用力顯現在社會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市的過程中,要想技術創新,首先必須制度創新。張兆安代表用「四不」總結了在營造良好改革創新氛圍時必須進一步完善的方面:操作層面不清晰、微觀層面不支撐、體制機制不協調、多層目標不統籌。要改現狀,必須從制度創新入手。「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跟不上,自主創新的效果將大打折扣。」馬興瑞委員也提到,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機構的競爭力,從國外的經驗看,政府對支柱產業的支持很大。現在我國自主創新的政策很好,但是難以落實,需要通過政府體制的改革推進自主創新。代表委員們疾呼,時不我待,必須加快改革步伐,探索更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機制與體系。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出台,可視作政府營造良好改革創新氛圍邁出的第一步創新要有堅韌不拔的勇氣。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邁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也是一場堅韌的長跑,需要我們堅定信念,將改革創新貫穿於始終。不停頓的改革創新,需要不停頓地解放思想。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深刻的變革,當代中國也在發生廣泛而又深刻的變革,不適應這種變革的需要,挑戰面前不解放思想、 1 2 ;

熱點內容
山西大學中國史考研 發布:2024-12-16 11:52:37 瀏覽:651
重慶大學機械博士 發布:2024-12-16 11:43:59 瀏覽:490
大學教師副教授評職述職 發布:2024-12-16 11:43:22 瀏覽:459
煙台大學二本專業排名 發布:2024-12-16 11:24:28 瀏覽:802
上大學還挺好 發布:2024-12-16 11:13:33 瀏覽:50
合肥工業大學電路考研 發布:2024-12-16 11:09:07 瀏覽:206
聖馬丁大學美國 發布:2024-12-16 10:59:58 瀏覽:572
福州大學考研結構力學 發布:2024-12-16 10:38:14 瀏覽:114
研究生導師沒項目我該怎麼辦沒事做啊 發布:2024-12-16 10:35:13 瀏覽:860
南京農業大學專業目錄 發布:2024-12-16 10:35:09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