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報告
❶ 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報告3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報告1
在如今的大學校園里,屬於大學生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了。於是,我不禁要問:大學生們在課余時間都在做些什麼?他們是如何點綴和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的?學習?工作?誑街?上網?……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營造一個活躍、向上、豐富的文化氣氛,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然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學生面臨著來自校園內外的多重壓力,課業負擔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學課余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技能,增長知識,修養身心,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圓滿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近日,針對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這個話題。了解我校同學的課余活動狀況,我展開了對我校大一大二各專業的200名學生的調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這次調查,我採取了任意抽樣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了大學生課余活動的內容。現在,結合一項專項調查結果,對我校學生課余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一、課余活動內容取向概況
根據一項專項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參加課余活動方面存在內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給出課余活動的12個選項之後,大學生作出了如下的選擇。
體育鍛煉11%校系活動和工作13%聊天、社交19%課余學習21%閱讀課外書刊報紙12.5%勤工助學5%上網、打游戲10%棋牌活動4%睡懶覺3%無所事事1%
其他0.5%
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課余學習」、「聊天、社交」、「閱讀課外書刊報紙」、 「體育鍛煉」和「上網玩游戲」五項是大學課余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而我校學生課余活動取向是以「課余學習」、「聊天、社交」、「體育鍛煉」為主要活動。
由於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余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學課餘生活取向表現出年級和性別差異
各年級大學生由於心理發展水平、對大學生的適應性以及學習任務不同,在課余活動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專項調查表明,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年級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各活動項目加權選擇率的排序不同,「課余學習」被二、三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級學生那裡卻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級主導取向有差異,二、三年級的主導取向為「課業學習」,一年級的主導取向卻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級對「課業學習」、「聊天、社交」、「上網、打游戲」、「校系活動和工作」、「勤工助學」等五項的取向有明顯的差異。
而我校大一大二學生課余活動的主導取向普遍是「課業學習」,其次為「娛樂社交」。這反映了我校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在與大一新生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大部分對大學生活充滿熱情,積極參與各種社團、交際活動。
在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緊緊抓住學習不放。反而大二學生經歷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後,感覺到那種當初洶涌澎湃的熱情有所減弱。但許多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習,同時也會積極參與一些有利於培養能力又有意義的校內外活動。
從整體看,我校大一大二學生在課余時間還是十分重視學習,特別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對於我校剛剛入學的新生們,不熟悉大學學習的方式加上還保留著高中學習的狀態,使他們主要把時間用在學習上,不允許自己落下。
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報告2
一、摘要
XX暑假已經到來,許多的學生放假在家。他們每天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參加各種補習班,或外出旅遊等等。假期本就是一個放鬆的時間,可以隨性所欲。
二、問題的提出
輕松愉快的暑假是每一個中小學生所嚮往的。那麼,在暑假期間學生們又在做些什麼呢?他們是在家復習功課,和父母出門旅遊,還是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培養自己的特長等等。中小學生的暑假還存在哪些問題?學生們的暑假究竟該怎樣度過?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對當地的中小學生的暑假生活進行了調查。
三、正文
現在多數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時父母上班,孩子上學。可到了暑假,學生常常是自己在家。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看管,這些未成年人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嗎?處在這樣一種無組織、無規律的生活之中,學生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隱患。
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超過6成的學生在暑假期間是獨自在家,沒有父母或其他大人的照看。他們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出去玩,什麼時候參加課外的補習班盡管每個學生的暑假生活會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內容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網吧是多數學生打發假期時間最常去的地方,另外,暑假天氣炎熱,很多學生為了避暑去野浴,這都是很危險的行為。據調查,本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學生,整天泡在網吧或是游戲廳里,給孩子們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隱患,也給家長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家住本市湘北市場姓王的同學,今年14歲,暑假的第一天進游戲廳玩耍,另一個姓楊的同學上前找王要游戲幣,王不肯,楊便操起椅子向王猛砸,爾後又用木棒打其後背,將王打得鮮血直流,暈倒在地,終因搶救不及時,流血過多而死亡。又如一姓胡的孩子暑假在家無所事事,便和幾個同學去附近農村的壩里游泳,胡本來還會游幾下,但由於水草纏身,一時慌張,弄不清方向,他拚命地往深水處掙扎,終因體力不濟而活活淹死。其年近七十的奶奶突聞噩耗,一時支持不住,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而死亡。
如果這些學生有大人的照看,有人來管理他們的生活,這些慘劇或許就不會發生但既然已經發生,我么就要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時間的再次發生。
暑假的時間很長,很多家長並不放心把孩子單獨放在家裡。於是,家長為孩子報學習班,既希望能培養學生的某些特長,又能讓學生的生活有些規律,畢竟學習班裡有老師看著學生,情況會好些。
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32%的中小學生在暑期中參加了課外輔導班,但喜歡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孩子數只佔6%。數據顯示,家長在孩子學費上的支出占所有支出的65%,學習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語、計算機、數學、文藝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參加暑期活動來提高學習成績,26%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提高學習興趣。
所以在暑假期間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學生背著書包坐公交車到各各學習班上課。商家也看準這個時機,開設各類的補習班招攬生意。
作為假日經濟的一種延伸,長達兩個月的暑期成為不少商家獲得經濟效益的黃金時期。這對有些孩子而言,假期卻十分難過,他們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又會給他們報上各種各樣的學習班、特長班,對此,家長們也有自己的難處。
通過對所的數據的頻數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學生的課外時間最多,平均達到每天六小時,而大三學生的課外時間相對較少,平均每天兩小時。如圖課外時間柱狀分析圖。
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對課外生活自我安排的態度可以看出,50%同學都是稍微安排自己的課外生活,餘下的部分,約有10%是仔細安排,而大多數都是無所謂或者不安排,由此可見大學生對自己的課外生活都是沒有自主安排得,由此窺視出大學生的課外生活質量出於一個不理想的水平之上,亟待解決。
大學生的課餘生活類型以娛樂主導為主。
根據某種活動在課餘生活中的主導地位為標准,可簡單地將大學生課餘生活分為學習主導型、活動主導型、運動主導型、娛樂主導型等類型。在學生課余活動中選擇率最高的是上網,佔89%,而睡覺、玩手機、體育運動等也分別佔55%、445和35%,這說明大學生課餘生活類型是以娛樂主導為主。
對課餘生活的利用情況
大學生課餘生活脫離了社會,不利於技能和經驗的提高 在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中,做兼職、義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人很少,體現了大學生的課余活動脫離了社會,不利於大學生在個方面能力與技能的提高,也不利於大學生為走向社會做准備。
以上的種種數據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目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課餘生活的狀況,對大學生的課餘生活狀況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報告3
一、前言
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是過渡到成人的關鍵時刻、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理想場所。在這里,大學生生活、學習、成長、成才。進入象牙塔大學生群體有著充足的課余時間,據有關部門統計:除去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以每周40節課每節45分鍾計算,每周上課時間為1800分鍾,而課余時間為4920分鍾,幾乎是上課時間的3倍,那麼大學生是如何來處置這每周4920分鍾的課余時間的呢?
而椐這次回訪調查總結:絕大多數大學生課餘生活用在上網、運動、閱讀、看電影電視、外出逛街等;部分大學生開始談戀愛以滿足感情生活的需要,來充實自己的課餘生活;也有一部分選擇在學習的同時做些兼職工作,增長閱歷,豐富知識,鍛煉自己。然而,並非每位大學生都能處理好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課余時間。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如何處理、協調這些學習與生活間矛盾,幫助大學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使得學習與實踐的時間分配達到最佳化。為此,我們對這一課題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幾點建議,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作出決議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法
1、問卷
筆者通過參考有關大學生雙休日活動安排調查問卷的分析,同各年級大學生交談深入了解後,編制出《大學生課餘生活調查問卷》。該問卷旨在了解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以及對其看法與感受。問卷採用abcd等幾個選項中選擇,採用匿名記票。
問卷內容
【1】被試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第1-2小題)
【2】大學生課余時間量調查。(第3題)
【3】大學生上自習的頻率。(第16題)
【4】大學生主要課余時間(除自習以外)的基本情況。(第5題)
【5】大學生期望及興趣愛好的課余活動情況。(第4、6題)
【6】大學生主要活動時間量安排情況。(第8-11題)
【7】從大學生課余時間量、時間分布的合理性命題(第17-18)
2、抽樣
我們調查分析的總體是南昌地區高校全體四年制本科生。本次調查通過抽樣問卷調查,採取自願填寫的形式。為使樣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我們選取了不同辦學主體、不同規模、層次的三所代表性學校。在江西科技師院、南昌理工學院、江西財經大學等幾所大學校園和學生宿舍內,我們對於在這些學校就讀的xx級(大四)、xx級(大三)、xx級(大二)、xx級(大一)大學生採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課余時間安排問卷調查。樣本容量為500,調查時注意將男女比例大體控制在1:1,以方便分析、研究。
調查採用面對面的方式,調查選擇在晚6點到10點之間,分6天進行,每校兩天。調查問卷發放、回收一次完成。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91份,有效問卷486份。
;❷ 大學生假期生活社會實踐報告
假期實踐報告
從實踐中見真知——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余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後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調查對象: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其中咸陽師院20名,陝西中醫學院10名,西安外語外貿大學10名,陝西理工大學5名,西安工業大學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0名,大三學生15名。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佔40%;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20%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佔10%;現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路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22%)、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7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2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里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佔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2%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後的求職做准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有32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佔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佔了20%。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松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系。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0%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2%會選擇周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22%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於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佔12%。
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說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准。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並從群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於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 「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 「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於主導地位,決定著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著指導和制約作用。由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說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另外,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為以後的工作打基礎。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為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於鍛煉品質,提高能力。可見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抵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於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結論與建議: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對象發生某種改變的現實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的活動,而人是社會的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因此,實踐不是單個人孤立的行為,而是社會的活動。所以,實踐作為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一個階段,是在社會歷史中不斷發展演變的。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三下鄉」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期的深化發展,是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標准,社會實踐不但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自我才能,展現自我風採的舞台,也是培養和鍛煉同學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更是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演練場地。了解國情是年輕人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放眼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占人口80%以上的農民有所了解才行。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為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應該說不僅有助於他們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說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發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著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處理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活動,即人類的社會交往以及組織、管理和變革社會關系的活動。如政治活動、社會改革實踐、階級斗爭等。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實踐,使實踐與認識相結合。大學生可以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實際情況,結合所學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務社會,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二是志願者服務,將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利用專長服務社會,回報社會。三是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這是一種貫穿於日常生活當中的社會實踐形式,以小見大,以細微之處見長,是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長效機制。現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很多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到各地和很多行業去進行社會實踐和社會考察,回校後進行認真的討論總結,用他們自己的視角來理解社會,思考未來的人生道
❸ 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報告
調查背景:
在當前的大學校園中,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逐漸增多。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禁要問:大學生們在課余時間都在做些什麼?他們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豐富和點綴這些課余時光?為了了解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一次對大學生的課餘生活的調查。
調查方法:
我們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我校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問卷涵蓋了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的各個方面,包括體育鍛煉、社交、學習、閱讀、娛樂等。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我們對大學生的課餘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
調查結果:
1. 課余活動內容取向:
根據調查結果,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的主要活動包括體育鍛煉、社交、學習、閱讀和娛樂等。其中,學習仍然是大學生課余時間的主要活動,佔比達到21%。社交和閱讀分別佔比19%和12.5%,而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也占據了11%和10%。
2. 課餘生活取向的年級差異:
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課余活動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大一學生更傾向於社交活動,而大二和大三學生則將學習作為主要的課余活動。此外,對於「校系活動和工作」、「勤工助學」等活動,不同年級的學生也表現出不同的取向。
3. 課餘生活取向的性別差異:
在課餘生活取向方面,男女學生也存在差異。男生更傾向於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而女生則更注重社交和學習。這可能與性別角色的認知和社會期望有關。
建議:
1. 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合理安排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學術成績和綜合素質。
2. 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社交是大學生課余時間的重要活動,通過參與社交活動,可以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交技能。
3. 培養興趣愛好:閱讀、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是大學生課余時間的重要內容,通過培養興趣愛好,可以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的主要活動包括學習、社交、閱讀和娛樂等。不同年級和性別的學生在課余活動取向上存在差異。為了更好地利用課余時間,我們建議大學生在學習、社交和培養興趣愛好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
❹ 大學生活個人總結報告
在大學生活中,我堅持著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學生活個人總結報告,歡迎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查看。
珍貴的兩年大學已接近尾聲,感覺非常有必要總結一下大學兩年的得失,從中繼承作的好的方面改進不足的方面,使自己回顧走過的路,也更是為了看清將來的路。
學習成績不是非常好,但我卻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學習態度。在我考進大學時,腦子里想的是好好放鬆從重壓下解放出來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學仍需努力認真的學習。看到周圍的同學拚命的學習,我也打消了初衷,開始大學的學習旅程。其次是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學能力。由於大學的授課已不再像高中時填鴨式那樣,而是一節課講述很多的知識,只靠課堂上聽講是完全不夠的。這就要求在課下練習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須自己鑽研並時常去圖書館查一些相關資料。日積月累,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運用學習方法同時注重獨立思考。要想學好只埋頭苦學是不行的,要學會『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來這里的目的就是要學會『漁』,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換了好多種方法,做什麼都勤於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於請教。在學習時,以『獨立思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不忘警戒。隨著學習的進步,我不止是學到了公共基礎學科知識和很多專業知識,我的心智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能較快速的掌握一種新的技術知識,我認為這對於將來很重要。在學習知識這段時間里,我更與老師建立了濃厚的師生情誼。老師的諄諄教導,使我體會了學習的樂趣。我與身邊許多同學,也建立了良好的學習關系,互幫互助,克服難關。
我精心推薦
❺ 大學生假期生活調查報告
假期對於久在大學苦讀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樂事。但是大學生們真的能使這種樂事變得有意義嗎?我看不然!根據近一個寒假同學朋友間的調查走訪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最後驚奇的發現:大多數大學生的假期實際上是一種"不樂"的、沒有意義的生活。
為什麼這樣說呢?筆者最後經過深入總結得出一個大體結論:大學生在離校以後大多數都是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去了,但實際上這種團聚只不過可能是我們回家的理由其中一個很好的"代名詞"罷了。因為對於基本上都出生在八十年代的我們來說,打心底里想我們的確和父母溝通的太少了,兩代人之間似乎存在一種無形的鴻溝。由此這就引發出了一部分人整天過著中午睡到12點、晚上看到12點、吃到12分飽的無聊生活;還有一部分人乾脆整天不回家,三五成群的結伴左竄竄、右溜溜,沒事打牌、上網、喝酒、吸煙......
在被我問及的多數人中都是千篇一律的這樣回答:回家太無聊、太沒意思了......
對於大學生們喊寒假無聊、沒意思的這一客觀事實,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們深思。其一,大學生們因為假期的到來,某種程度上達到極度興奮以致自製力減弱過度放縱。其二,大學生們抱著在學校吃夠了苦頭,回家則要好好享享清福的念頭,整天只顧自己清閑而忽略了多幫父母分擔點家。其三,我們大學生不注意與父母溝通,由此常常造成兩代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近乎形成"冷戰"。其四,大學生們缺少社會實踐,往往安靜的呆在家裡而不敢或不想出去風風火火地闖一闖。
為了能使我們大學生假期生活的有意義,最後我提幾個"如果"來供大家參考。如果你想假期回家好好復習一下你的功課,那麼你放假後在家裡要制定一個學習計劃,並且一定要堅持實施;如果你回家想好好幫父母分擔點家務,那麼你就要做到四體通勤老實表現;如果你回家想和父母溝通溝通,那麼你就要多和父母多談心裡的想法,不要顧慮;如果你假期想好好鍛煉一下,那麼你就多參加些社會實踐,做到敢想敢幹......假期里的"如果"真的很多,但無論你朝哪一方走你都要切記一定要按計劃扎實地走好每一步,切不可讓放縱、懶散、無知沖昏了頭。最後我也希望學校為不想回家的同學多聯系些能夠參加社會實踐的場所
❻ 大學生活調查報告怎麼寫
大學生調查報告
近期周圍的同學們的生活方式突然間有了很大的轉變!許多原來只想著玩游戲的同學,現在爭先恐後的去起了圖書館。我主要調查目標是對我班全體同學在大學期間的生活調查。目的是進行階段性總結,並對最後1學年的生活根據報告進行規劃。該調查填寫問卷人數??人。占班級的??的同學,可粗略表現我班的整體狀況。
一 學習期盼
二:費用來源
三.戀愛觀
四:課余時間安排
五:網路
六:健康問題
大學生通常是社會上最具時代精神的一群。無論是歷史上的北大還是現代中國的一所三流大學,這種精神都能長盛不衰。從對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到流行的服飾,他們都有一種與生俱來敏銳與關注。他們是一幫企圖以最「前衛」的思想影響最廣泛人群的物質最貧乏的群體。
對於這份報告。是我針對我們班全體同學的調查,希望這份報告在大家看過之後能對自己有所啟發。
❼ 關於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報告
在如今的大學校園里,屬於大學生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了。於是,我不禁要問:大學生們在課余時間都在做些什麼?他們是如何點綴和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的?學習?工作?誑街?上網?……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營造一個活躍、向上、豐富的文化氣氛,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然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學生面臨著來自校園內外的多重壓力,課業負擔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學課余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技能,增長知識,修養身心,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圓滿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近日,針對大學生課余時間活動這個話題。了解我校同學的課余活動狀況,我展開了對我校大一大二各專業的200名學生的調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這次調查,我採取了任意抽樣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了大學生課余活動的內容。現在,結合一項專項調查結果,對我校學生課余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一、課余活動內容取向概況
根據一項專項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參加課余活動方面存在內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給出課余活動的12個選項之後,大學生作出了如下的選擇。
體育鍛煉 11%校系活動和工作 13%聊天、社交 19% 課余學習 21% 閱讀課外書刊報紙 12.5% 勤工助學 5% 上網、打游戲 10% 棋牌活動 4% 睡懶覺 3% 無所事事1%
其他 0.5%
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課余學習」、「聊天、社交」、「閱讀課外書刊報紙」、 「體育鍛煉」和「上網玩游戲」五項是大學課余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而我校學生課余活動取向是以「課余學習」、「聊天、社交」、「體育鍛煉」為主要活動。由於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余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學課餘生活取向表現出年級和性別差異
各年級大學生由於心理發展水平、對大學生的適應性以及學習任務不同,在課余活動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專項調查表明,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年級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各活動項目加權選擇率的排序不同,「課余學習」被二、三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級學生那裡卻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級主導取向有差異,二、三年級的主導取向為「課業學習」,一年級的主導取向卻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級對「課業學習」、「聊天、社交」、「上網、打游戲」、「校系活動和工作」、「勤工助學」等五項的取向有明顯的差異。而我校大一大二學生課余活動的主導取向普遍是「課業學習」,其次為「娛樂社交」。這反映了我校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在與大一新生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大部分對大學生活充滿熱情,積極參與各種社團、交際活動。在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緊緊抓住學習不放。反而大二學生經歷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後,感覺到那種當初洶涌澎湃的熱情有所減弱。但許多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習,同時也會積極參與一些有利於培養能力又有意義的校內外活動。
從整體看,我校大一大二學生在課余時間還是十分重視學習,特別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對於我校剛剛入學的新生們,不熟悉大學學習的方式加上還保留著高中學習的狀態,使他們主要把時間用在學習上,不允許自己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