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誠信狀況
❶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淺談大學生誠信缺失
一 誠信的意義在中國傳統道德中,誠信是具有基礎性地位的道德范疇。古代先哲們認為「無誠則無德,無誠則事難成」,「誠乃立身之道」。在現代社會中,誠信更是人際交往中的美德,是維持正常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法則。
二 大學生誠信缺失現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呈現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從總體上看,大學生誠信狀況是積極向上的,但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誠信缺失問題。
1.考試作弊嚴重
多年來,考試作弊已成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問題。一些學生平時對學習不重視,考試時以作弊的方式索取個人成績,這種現象屢禁不止,成為大學里司空見慣的行為之一。在普通的校內考試中,一些學生夾帶資料,交頭接耳抄襲別人答案,甚至傳遞答案。此外,隨著電子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作弊手段也越來越先進。針對有屏蔽設施的考點,個別大學生購買專門的反屏蔽設備,如此高科技的作弊手段絕對難以被發現。一些學生不僅在平時的考試中作弊,甚至在國家統一組織的大型考試中,採取各種手段作弊,此外,找「槍手」替考,考前考中買賣答案等已不再是新鮮話題。
2.學術態度不端正
大學生自主學習佔主導地位,不再像中學受教師的監督管理,因此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表現出更自由的特點。一些大學生自我監督和管理的能力不強,將大好的學習時間浪費在網路游戲、逛街購物上,平時不翻課本,更不主動學習,等到交作業時相互抄襲,或者直接上網搜索現成答案,敷衍了事。還有一些學生對待畢業論文時也抱著不端正的態度,上網抄襲,甚至直接找代寫機構。此外,一些學生在人數較多的公共課上,不按時出勤,編造各種理由請假,如到醫務室開病假條,這種現象在各種節假日前後尤為明顯。
3.求職材料作假
由於近年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就業壓力重。因此,一些大學生為了迎合單位的需要,獲得更好的實習或就業機會,修改在校考試成績,偽造各類證書,虛構在校期間的任職情況和社會實踐經歷。個別大學生甚至提前為此做准備,通過和輔導員、班幹部處好關系以及其他不正當競爭手段入黨、評選各類榮譽稱號,使自己的求職材料「脫穎而出」。此外,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在辦學評估中加重砝碼以及多招學生,要求畢業生必須在《就業協議書》上蓋單位公章,於是學生為了順利拿到畢業證,絞盡腦汁弄虛作假。
三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1.大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個特殊群體,是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是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因此,他們對自身要求與期望都較高,當目標與現實有差距時,不免會作出一些不誠信的行為。此外,大學生自身修養也與誠信缺失密切相關,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趨向於實用主義,缺乏奉獻精神,當他們養成了只講索取、不懂奉獻的習慣時,誠信不佳的情況便會出現。
2.市場經濟的影響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勞動創造性與積極性增強。然而,一些人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常常採取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甚至不顧道德與良知的約束。經濟領域的不誠信向社會其他領域蔓延,也勢必對大學生誠信意識造成沖擊,產生負面影響。此外,在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一些人行為嚴重背離了誠信道德,投機取巧、矇混過關,這種思維必然會影響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甚至造成誠信喪失。
3.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受人們的關注,它是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因此擔負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父母對孩子自由放任,不聞不問;有的家長將「老實人吃虧,能投機取巧才聰明」的錯誤思想灌輸給孩子;有的家長只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成績,重才輕德,忽視了對子女的誠信道德教育。長期以來,一些家長把家庭教育狹隘地理解為智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智力高,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學生受家長在道德上的錯誤導向的影響,必然會在日常生活以及學習工作中表現出不誠信的行為。
4.學校教育的影響
學校德育的實效性一直是學校教育追求的目標,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重灌輸、輕實踐、重量化,沒有真正走向現實生活,這導致學校德育功能缺乏。因此,學生心目中的德育往往「應試化」,成了標准答案和政治 口號 。此外,大學階段管理相對鬆散,部分教師在教學管理上態度不端正,一些大學生在這種相對寬松的環境下難以認真鑽研學問,甚至抱著混文憑的態度,於是考試作弊、弄虛作假等現象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 大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
思想道德素質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而誠信作為思想道德修養的一部分,對大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將大學生誠信品質培養與高校德育融為一體,才能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高校的培養目標才能實現,高校才能更加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杜理才.試論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J].當代教育論壇,2010
[2]沈麗.大學生誠信理念缺失與教育對策的想法[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2
[3]張艷.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影響因素分析[J].學理論,2010
〔責任編輯:李錦雯〕
❷ 當代大學生誠信品質的現狀及其原因
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近些年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政治領域的腐敗現象,人際交往領域的互不信任,誠信頻頻出現「危機」,「拜金」意識在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在校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也在逐漸弱化,個別人誠信缺失。比如,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甚至僱用「槍手」代考,完全忘記了學生的本分;惡意拖欠學費,申請政府助學貸款卻不按時償還,嚴重損害了大學生的信用;在網路上謾罵、攻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竊取他人信息等,引發一系列道德甚至法律問題。誠信危機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具有許多現實原因。 誠信危機形成的原因 在校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弱化,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大學生道德品質下降,這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 社會轉型期的負面影響使學生誠信意識弱化。我國正處於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初期,大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也深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帶來的新觀念、新文化的影響。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當中,使他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這些新變化使大學生在行為認知、道德評價中產生錯位,不誠信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甚至是獲得利益的一種途徑。這對大學生心靈的腐蝕是不可忽視的。 教育本身原因促使學生誠信意識弱化。教育乃「百年大計」,但如今社會上出現的「重物質、輕信譽」的現象已逐漸蔓延到教育領域。教師個人的誠信素養、教育價值觀、職業道德、專業水平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誠信表現。學校在具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的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和不誠信,也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的誠信意識產生了負面影響。 大學生自身對誠信道德認同的矛盾心理。「誠信」作為一種德性,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但是當前社會對於大學生誠信度的評價並不高,而大學生對於本群體誠信道德的認同度也較低。有資料顯示,76.6%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僅有3.8%的學生明確承認自己不是誠實守信的人,有19.6%的學生認為自己「不完全是」誠實守信的人。可見,大學生在對於所屬群體和個體的誠信道德的認同上出現了矛盾的心理。 如何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誠信既是思想觀念的認知過程,又是行為習慣的養成和積累過程;既有內在修養,又要求外在約束和規范;既是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因此,高校應從多方面加強誠信教育。 教書育人,注重誠信。誠信是道德修養、成才做事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書育人一定要抓住誠信教育這個根本,時時事事處處突出誠信教育。首先,教師要作表率和楷模,作到「言必信,行必果」,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於學生。其次,課堂教學要隨時注重誠信教育。再次,發揮校園網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網路道德,開發健康積極的信息資源,使網路成為高校一個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陣地。 自我管理,引導誠信。隨著高校素質教育的逐步推行,學生的自立意識、自主意識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能力提高。要引導學生自覺認識誠信和誠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引導學生幹部、學生黨團員以身作則,作誠實守信的模範,發動和組織同學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把誠信認識化為誠信情感,變為誠信行為;引導學生建立誠信自律制度和相應的考評體系,讓學生創作誠信格言而自勉自律。 實踐教育,突出誠信。現階段學校的誠信教育必須加強大學生的誠信實踐環節。學校可與企事業單位等建立誠信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感受誠信行為的機會;在專業見習與實習階段重視對學生誠信實踐的指導;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各種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在服務、勞動、調查、參觀、宣傳中傳播誠信文化,宣講誠信思想,學習誠信事例,實踐誠信原則,塑造誠信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