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修養的論文
Ⅰ 怎樣提高大學生自我修養論文
大學生的價值觀對於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當我們進入大二階段,面對社會的復雜性,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幫助我們堅定理想與信念,更加從容地面對現實。馬克思認為金錢是人類創造的產物,是為人類服務的工具,我們應該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這種觀點強調了勞動創造財富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金錢並非萬能,精神生活同樣重要。比如,居里夫人放棄了巨額的「鐳專利」費用,將煉鐳的技術公之於眾,並捐贈了大量鐳用於治療癌症。華羅庚也拒絕了美國的高薪聘請,毅然回國投身於國家建設。
市場經濟與教育產業化的變革對大學生的學習觀念產生了影響。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於急功近利,忽視了長遠目標和職業規劃。一個負責任的大學生應當將人類的幸福和自身的完善作為選擇職業的主要依據。這不僅能夠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也能夠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戀愛觀念方面,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對大學生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產生了沖擊。大學生應當提高自身的修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念、人生觀和價值觀,妥善處理學業與戀愛的關系。愛情是一種基於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情感,是責任和理解的體現。我們應追求志同道合的愛情,即思想道德、事業理想和生活情趣相一致的愛情,這樣的情感才能成為理想、道德、義務和事業的結合體。
總之,大學生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和戀愛觀。這些觀念將為他們的成長和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Ⅱ 大一新生思修論文3000字範文
大一學期開設思修課程,是對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和法治觀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對大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大一思修論文3000字 範文 ,希望大家喜歡!
大一思修論文3000字範文篇一:《新形勢下大學生誠信道德問題及教育對策》
摘 要:誠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成果,是中華民族最崇尚的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 文化 精華,誠信問題一直以來都被整個社會和民族重視。在當今高校如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誠信道德觀念,並找到相應的教育對策,這已經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當今社會都必須重視和解決的一個問題。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誠信道德 素質教育 教育對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圍內,誠信是人類最起碼的要求,是人類社會共有的基本准則和行為規范。是否有誠信,是否有道德,任是當今社會評價的一條重要准則。2000多年前孔子就說過:“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從那時起,誠信問題一直沿襲至今。從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澤民同志的“以德治國”,從《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領》中的“明禮誠信”到朱鎔基同志在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政府 工作 報告 中提出的“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無不充分說明,社會各個層面都在努力倡導和培植誠信道德。那麼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誠信,則這個由人組成的社會就失去了根本,作為即將擔負起建設祖國重任的當代大學生們,如何正確認識誠信道德問題已經成為“必須”。
1 大學誠信道德問題現狀及原因分析
在當今社會的大潮流中,由於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網路虛擬世界的滲透,高校擴招帶來學生整體素質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學生在誠信道德問題上同樣出現問題;有向銀行貸款不還,有盜竊他人財物,也有參與“三害”(黃、賭、毒)的,還有學風缺乏誠信,作業抄襲、考試作弊現象屢禁不止,求職材料造假等誠信缺失的現象。
1.1 助學貸款遇到的新問題
在助學貸款中,大學生能否信守貸款承諾以及成為發放貸款的最大顧慮。根據中國工商銀行長沙市嶽麓山支行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南大學2001屆 畢業 生中,有173人應還貸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貸款的還貸率僅為26%,經銀行和學校3個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沒有還貸,還貸率為64.7%。第二期貸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沒有還貸,還貸率僅為25.4%。而湖南大學2001屆畢業生中有136人應還貸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貸款的還貸率僅為42%,經3個月的催收,仍有1人沒有還貸,還貸率為86%。第二期貸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沒有還貸,還貸率僅為31%,據調查了解到,貸款學生中沒有按期還貸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還款意識不強,有的拖著故意不還,有的謊稱忘記了;二是獲得貸款的學生中,個別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學而放棄還款;三是個人無能力還貸,不是單位效益不好,就是還沒有就業;四是有些學生想還款,但又不知道還款方式;五是有的貸款學生將助學貸款當成是國家無償資助,以致貸款得到後就根本沒有償還的打算等等。總的來說,償還貸款的情況與學生的誠信道德素質、就業情況以及個人品行等因素有關。
1.2 當前人們的信用觀念和大學生的信用狀況問題
在我國,人們對於“信用”這個概念的理解是隨著信用貸款、信用消費等金融業務的開展而漸漸深入的,但由於我國信用體系的不健全,人們的信用觀念和信用意識還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水平。沒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發達的國家是寸步難行的,在那裡,人們可以沒有錢,但是絕不能沒有信用。在現代社工會中,信用意識和觀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銀行執行國家助學貸款的一大風險,所以,具備良好的信用意識確實是信用貸款賴以生存的土壤。
針對目前高校大學生申請助學貸款,從中可以發現大學生的信用現狀:主觀方面,就目前我國助學貸款的相關政策來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賴大學生的誠信度,也就是其自覺性。大學生作為高校助學貸款的主體對象,一般都具有較高素質,這一群體的道德水準及信用意識和觀念也應與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個體利用其聰明才智鑽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還款的可能性。而客觀方面,銀行及相關部門也必須考慮大學生,特別是剛畢業大學生的實際還款能力,國家助學貸款相關規定大學畢業生在校助學貸款還款期限是大學畢業生四年內就必須還清利息(除政府貼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學生畢業工作的前幾年正是他們個人打拚期,其經濟實力處於最薄弱期,沒有足夠的還款能力,已經是不得不受到重視的客觀現實問題。
1.3 社會矛盾對大學生誠信道德的影響
之所以在部分大學生身上出現這些與大學教育不和諧的現狀和事實,就其大學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層次的社會原因。綜觀國際國內,努力發展本國經濟,豐富錢袋子,早已成了這個商業社會里人們普遍的價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徑等方面出現破壞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商業文化發展的結果,尤其在商業文化相對活躍和發達的地區,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在這場商業文化與 傳統文化 的教育和對抗中,一方面要使人們合法地發展經濟,獲取最大的物質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讓給人們自覺地維護和堅守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念,必然會出現不和諧甚至是矛盾。而整個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不和諧和矛盾從發現到蔓延,對大學校園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從最初的勤工儉學(實際上就是以掙錢為目的的維持自己的學習生活費用)到允許並開始鼓勵在校大學生待學創辦公司,這股風越吹越烈,參與人數越來越多,讓學生過早地融入復雜的商業領域並要親身去面對和體驗商業領域里的各種險象。毫無疑問,這也是導致大學生誠信和道德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1.4 西方文化對價值觀的影響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整個社會除了在經濟方面受益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們在自身的價值領域,以及意識形態領域等方面也同樣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義的侵蝕。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時湧入,當代大學生不得不在傳統的誠信道德與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和行為的斗爭與碰撞的夾縫中尋找合適的價值觀和行為准則,如果沒有較強的個人道德底線來做選擇的話,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以致某些學生在選擇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偏差,造成錯誤價值觀的形成。
1.5 社會和學校的責任
對於當今部分學生缺乏誠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難得出,大學生缺乏誠信道德不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會和學校也存在相應責任,不僅有我國傳統體制的原因,也有現實的意識觀念的原因,這是一個長期存在也是亟需解決的系統化的社會問題,這不僅僅是學校和學生的事情,而是社會甚至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必須正視的問題。
2 提高大學生誠信道德素質的教育對策
2.1 加大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力度
誠實守信是我國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素養,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骨幹力量,其整體素質都是比較高,所以大學生在國家助學貸款過程中,高校及銀行一般都是採取無需經濟擔保的形式來辦理相關手續的。高校作為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有義務加大對大學生的信用觀念教育和信用意識的培養。中共中央於2001年9月20日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所以高校要切實依據《綱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貫徹意見和具體 措施 ,並認真組織實施。以“明禮誠信”的基本道德規范為教育核心,把誠信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到大學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為養成教育。同時在現實生活中,進一步使學生樹立良好的信用意識和觀念,培養並珍惜個人的經濟信譽,自覺形成高度信用責任感,成為具有良好的誠信意識的公民。
2.2 誠信教育應注意從基礎教育抓起
在學生高中階段,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考上大學就好,忽視了對學生做人的關注與教育。“為人”教育應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並放在首位,進一步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做人,將誠信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學生生活等方面,從小抓起,從幼兒園到中學到大學,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學生,從喊 口號 到實踐教育,讓學生從小樹立起做人要誠實,講信用的觀念,教育學生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2.3 充分挖掘和發揮學校道德教育資源
通過各種宣傳手段,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和有利於誠信道德建設的校園氣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內的一切思想文化陣地都要大力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要大力宣傳和體現時代精神的誠信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充分發揮典型榜樣示範作用,鼓勵大學生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
2.4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時代性和時效性
廣大教育者和學生管理幹部應認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臨的挑戰,研究新情況,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具有時代性和開放性的良好行為習慣。通過行之有效的工作,促進學生將外在的道德規范內化為個人的道德良心,轉換為自身的行為習慣,轉換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動人,增強學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意識和能力。眾所周知,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是培養出來的,那麼、誠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為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加以培養。另外,教師可以通過研討、座談、集體備課和教學觀摩等活動,積極研究新時代大學生道德建設的規律和有效途徑,充分發揮學校道德教育的優勢,教書育人,服務育人,使廣大教師和學生管理幹部起到帶頭的作用。
2.5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將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學生信守合同的自覺性。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 經驗 ,盡快建立個人信用征詢系統,加大學生“失信”成本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
3 結束語
誠信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國家的重視,需要高校的重視,需要全社會的重視。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下,學生管理幹部以德管人,愛崗教業,為人師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導教育學生,學生以德修身,通過接受教育和自身體驗、實踐,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文化基本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為准則,這樣培養出講誠信,負責任的大學生,才能夠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大一思修論文3000字範文篇二:《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
【摘 要】樹立崇高理想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就事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面對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本文強調了加強對大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倡導高校更加重視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意義
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理想信念,是一個人思想政治素質的靈魂,是一個國家永葆生機的旗幟,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動力。然而當代的青年大學生由於各種原因,成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網訊的記者在一些大學畢業生的 畢業留言 冊上,十分震驚地看到了這樣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掙大錢,娶美女!”最喜歡的職業:“能掙到錢的一切職業!”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寫著:“有財富,包小蜜!” 面對當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對理想的淡漠態度,我們怎能置之不理?溫家寶在同濟大學的演講中提到:“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因而,我們必須重視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 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鄧小平1974 年3 月在談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時指出:“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說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共同理想,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原則,是全黨和全國人民都必須堅持的社會制度。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大學生受到了各種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一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也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一些大學生出現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對於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現的問題,我們不能忽視,更加不能迴避,必須採取正確的措施加以修正,因為大學生是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
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關鍵加強對大學生馬克思理論知識的教育,使其樹立馬列主義的崇高理想。大學生出現理想信念模糊多數是由於缺乏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知識及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知識的理解。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知識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和靈魂。高等學校培養的大學生,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將為大學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 方法 論,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將關繫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形成共產主義的共同理想,最終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目前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是用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當代大學生,使其堅定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信仰,樹立共產主義的共同理想,認同國家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增強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學生把個人的理想同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把個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聯系起來;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學生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和辯證的看待社會中發生的各種事情,並且可以使大學生正確面對人生中的挫折;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學生用良好的心態和科學的態度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國家之間的關系,同時增強抵禦各種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對大學生的道德品質、思想意識、政治觀念施加影響的教育活動。判斷我國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關鍵是看青年大學生是否認同與支持我們黨和國家制定的各項政治主張、政治信仰,是否將黨和國家的理想信念作為大學生個人理想的自然選擇。我黨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並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貫穿於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鄧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加強,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來抓。他曾告誡全黨同志:“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是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
總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證,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教育的,將其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承載著家庭和親人的囑托,滿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同學們在大學期間,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 社會實踐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堅定科學、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確做人的根本,這樣大學生才能健康成長和長才。鄧小平指出:“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對社會和人自身發展的期望。因此,有什麼樣的理想信念,就意味著有什麼樣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會、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標中,“有理想”是處於首位的,說明理想信念教育與做人有重要的關系。只有首先具備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走正確的道路。在大學學習期間,大學生總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如人生目標的確立、生活態度的形成、發展方向的設定、工作的選擇、以及擇友問題、戀愛問題、面對挫折問題等等。面對種種問題,大學生很容易出現煩惱和壓力,甚至產生理想信念的困惑與不解,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一個總的原則和目標,那就是開展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學時期確立了理想信念,將對大學生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克服各種不良影響,為大學生走上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勤奮學習。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學習、做人、和走社會主義道路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要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需要大學生勤奮學習,將個人的成長成才同國家的民運聯系在一起。大學生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學習的動力,同時激發同學們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自身成才而發憤學習的強烈責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設國家、服務人民的本領。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人才和知識對國家的發展呈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也是未來知識和科技創新的主體,這就更加凸顯出加強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對大學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理想、增強抵禦各種不良思潮和價值觀的侵蝕能力,才能在知識經濟時代,抵制各種誘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論文3000字範文篇三:《淺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
當前,國內外各種思潮風雲激盪,意識形態的博弈波雲詭譎。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乃至高等教育領域都存在著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而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立足於文化軟實力,立足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立足於思想政治教育陣線。破解大學生群體意識墮落乃至高等教育發展瓶頸難題,不得不堅持以人為本,著手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
一、養德——揚棄的態度對待中華傳統文化
文以載道,文化的功能承載著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養以及為人處世能力的養成。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當代青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經受一系列考驗,應對成長成人的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包括中華傳統文化在內的精神文明體系,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大多數青年學生,在日常行為規范、學習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韌勁和向上的精神。伴隨著就業矛盾和社會壓力,大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凸顯,心理問題歸根究底是理想信念問題,學生保持什麼樣的價值觀和信念,往往就會產生與此相關的行為。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孝道、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都在指導著後代子孫怎麼做人,怎麼成人。儒家思想蘊含的精華智慧提倡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等等,被稱為中國古代文化奇書的《菜根譚》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學說的縮影,把修身問題追溯到心性層面上,有效彰顯了思想覺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園里迷茫的大學生可以採用揚棄態度,從浩瀚的傳統文化巨典中汲取營養,學會做人和求學問。
二、修德——學生黨建與團學工作突出新亮點
學生黨建工作是加強學生理性信念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環,一方面,大學生黨的建設需要一些成績突出業績優秀的骨幹青年;另一方面,黨組織在吸收新鮮血液的同時注重考察擬發展對象的思想政治覺悟、理想信念認識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平時學習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學,組織上可以多給與褒獎,而對於平時表現不積極,發展黨員時行動積極的要分別對待。黨組織上分配任務,本身是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驗。基層共青團、學生會和社團組織同樣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扮演著不可估量的角色,因為在學生社團中不缺乏踴躍分子,他們的工作能力得到訓練,具備了初步的自我成長與社會認知。團學工作的歷練使他們在思想認識上先人一步,服務與奉獻精神上充足有餘,在價值觀念上也會發生微妙的轉變。在基層共青團或學生會、社團組織表現優異的同學還可以被提拔成幹部或推薦為黨員。這層機制能夠有效代表組織上對於追求積極上進的同學的認可和鼓勵。學校里的團學組織由此可以成為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的輔助 渠道 ,作為鼓勵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第二課堂,其豐富多彩的活動,有效提供了大學生歷事練心的平台,這對於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乃至為人處世能力的提高帶來極大益處。
三、護德——新媒體傳播擔當重要角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這一構想是我國在信息時代條件下建設創新型大學、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當前,互聯網發展高度發達,媒體行業信息彌漫,我國的大學生群體如何突出重圍,選擇有價值的信息,整合資源並為我所用成為一項重大課題,手機、電腦終端的普及使用已經打亂了部分學生的生活作息習慣以及正常的閱讀學習習慣,值得深刻思索。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過網路新媒體傳播,可以瞬間到達每一部電子終端上。從中,大學生難免面臨一系列誘惑,包括財富、美色、名譽的干擾,以及慵懶、嗜睡、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會比作一大大染缸,那麼互聯網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網路的正能量作用難以施展,這個校園里的青年帶來不小的挑戰。大學生跳樓事件、自殺事件以及詐騙事件等負面報道層不窮,來自大學校園里的正向宣傳少之又少。青年群體獲取信息的渠道極其便利,而課堂教學未能就社會 熱點 問題展開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識淡薄的學生無法駕馭慾望誘惑,走向痛苦的深淵。新媒體擔負的重要角色,可從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眾平台上傳播窺見一斑,尤其是微信公眾平台,作為官方的發聲渠道,發揮了弘揚正能量,鼓勵向上向善的良好風氣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學生社會實踐帶來新契機
Ⅲ 談談如何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 1000字論文 急
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的希望,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歷史的責任。在校大學生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練就強健體魄的同時,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的自我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只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四有」大學生才能更好的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一直被海內外各界知名專家學者所廣泛關注。至於如何加強當今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這一直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關於「如何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等問題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教育體系。藉此,我淺談一下我個人膚淺的觀點。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當前不夠發達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也不在不斷加劇,大學生價值取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當今的大學生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基本上為80後和90後,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和參與欲,盡管他們的思想主流呈現積極向上的姿態,是有知識,有頭腦,有個性,會生活的群體,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社會意識形態認知水平偏低。這主要表現為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夠堅定,缺乏信仰、信念,在政治取向上存在一些功利性傾向。部分學生一方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長的客觀條件,另一方面又不想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功利傾向較明顯。例如:現在有很多大學生拚命地想盡一切辦法入黨(入黨後相對於一般人來說更容易找工作),我有一次問我的一個女學生:「你為什麼那麼想入黨啊?」。結果她很自然地說:「入黨好找工作啊!而且容易生職」(其實有很多人是這樣想的)。更有甚者,有些學生原來想盡辦法入黨,結果入了黨後卻又抱怨每年都要交黨費。像他們這樣的社會意識形態認知水平是著實令我很擔憂的,因為我不知道他們將來踏入社會後能否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價值觀傾向利益化。這主要表現為當代大學生更加註重實際利益,並把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奉獻對立起來,對奉獻與索取統一的要求不斷降低。一些大學生在實現人生追求的過程中往往重物質利益輕無私奉獻,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重等價交換而不願付出愛心,重個人利益輕國家集體利益。他們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選擇個人主義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則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他們不管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或遇到什麼樣的事,總是先為自己打算,把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之上。還有一些人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視為等價交換的關系或利益交換的籌碼和條件。他們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不變的利益。今天的的朋友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敵人,而今天的敵人也有可能在明天成為朋友,一切因利益而決定,一切由利益而改變。當代大學生在價值觀的選擇上,本應強調立足自我兼顧他人,然而一些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受到現實利益的驅使,過於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這種以保證自身利益為首要任務,忽視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是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的,也是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修養教育准則相違背的。
三.公德踐行能力較弱。現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但同時,他們的公德踐行能力也是十分弱的,對道德行為的要求和監督還不嚴格,自理自立能力差,依賴思想嚴重,勞動觀念淡薄,勞動能力差。據調查,許多大學生都曾為貧困地區、貧困學生、災區捐過款。例如,在5.12汶川大地震後,大學生捐款很踴躍。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學生就向災區主動捐款10多萬元,還主動去社區照顧孤寡老人。但他們當中有好多人經常起床不疊被子,有些同學甚至被子衣服都帶回家給父母洗,自己衛生搞不好也不注意公共衛生,在圖書館閱覽時常常損壞雜志和書刊。甚至有人借學校助學貸款不還。當被問及「是否有亂扔垃圾的行為」時,大部分的學生答「偶爾有」或「經常有」。當被問及「如果你的一個好朋友存在偷竊、考試作弊等不不良行為時,你會怎麼辦?」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了「不告發」。由此看來,他們還不能正確地理解友誼,道德的真正含義,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公德踐行能力不可能很強的結果。
四.理想信念不堅定。有些大學生在沒剛踏進大學校門之前對大學充滿了無限的嚮往之情,對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也是信心百倍。然而上了大學後,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面臨的各方面壓力也更大。於是很多人被現實的種種坎坷打敗了,認為接受高等教育也不一定有好的出路,老實安分的讀書沒有前途,所以出現厭學甚至逃避學習的行為,如:有的大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對學習毫無興趣,有的以應付老師和考試為目的,照抄照搬別人的作業,考試舞弊,把大好時光浪費在打扮、攀比、拉幫結派、早戀、追星等上面而荒廢了學業。
五.傳統美德認同度滑坡。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些學生認為「助人為樂已經過時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了」,尤其是許多家境富裕者出手闊綽,生活作風不佳。少數大學生不考慮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費,講虛榮、擺闊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檔消費,有些學生把高消費看做是一種派頭、一種個人價值的體現,從而導致思想言行出格、消費大手大腳、經常打電話向父母要錢、甚至到處借錢等不良現象的普遍存在,個別學生還走上了偷盜等違法犯罪的道路。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校大學生犯罪數量連連上升,盜竊案超九成。
六.自由散漫思想嚴重。當代大學生中還普遍存在著自由散漫的不良風氣。上課時隨意說話,遲到早退甚至曠課。這些現象的產生和蔓延,發人深思。在提倡紀律提倡誠信的今天,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約束自己的言行,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反思的事情。沒有組織性紀律性的人,會將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帶入工作學習中,這將導致與他人的合作的不協調,給他人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自身的工作效率更是大打折扣。
七.網路的負面影響較大。當代大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網路等新聞媒體,在網路普及的校園生活中,大學生接受著飛速更新的思想、知識的沖擊與感染。從書報、電視、到虛擬世界,各種媒介都將最普通的,未經篩選的信息呈現出來,而當代大學生往往毫無保留的接受,產生如沉迷於對偶像的不切實際的迷戀與幻想,深陷網路游戲與虛擬世界的泥潭無法自拔等諸多不良後果。這是一個全社會都應該普遍關注並且共同承擔的責任。
以上七點基本上概括了當代我國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完整科學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做到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並重,兩手抓。不能搞一點論。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養成,既要靠耐心細致的思想道德教育,又要靠嚴格規范的科學管理。高校要把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學校日常管理之中,使學校日常管理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發揮有效性,必須不斷探索教育和管理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內在規律,並建立長期有效的工作機制,積極引導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在嚴格的管理過程中,實施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將外在的規范性管理化做學生一種內在的自覺行動,從而達到管理的教育目的。如:在對學生的獎、懲、貸、補、助等工作中,充分利用管理的教育和導向性,使學生鼓足勤奮好學、勇於爭先的干勁、培育樂於奉獻、知恩圖報的情操、樹立誠信做人、遵紀守法的意識,將自律與他律、激勵與約束、管理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簡單的說教所不能的教育目的。
二.要從分發揮課程教育優勢。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道德修養、形勢與政策等是進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課程,是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的行為規范、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質、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學校要發揮日常教學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方式,整合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多種方式地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大學生學習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三.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教師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教師是學生的再生父母,除了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外,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如何做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大學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其他生活習慣,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來感化學生,以免其誤入歧途。
四.學校管理要圍繞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開展。管理也是教育,是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管理的目的可以直接產生教育的效果。日常管理與思想道德教育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重思想道德教育輕學校日常管理的結果只能使管理工作難以落實,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會軟弱無力;重學校日常管理輕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就會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規章制度就會變成簡單的條條框框,日常管理就會變成單純的行政指令。只有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幹部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學生黨員、學生幹部是學生中的一員,在與同學一起學習、生活中,同學也更願意向他們敞開自己的心扉,通過學生黨員、學生幹部,我們可以比較准確地了解學生實際的思想狀況,更能全面地、切合實際地開展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般而言,學生幹部都是在德、智、體等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他們有著高度的歷史責任感、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和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對周圍的同學起著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範作用。要充分發揮學生幹部在聯系、團結、教育大學生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及在道德上的核心作用、組織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學習科研上的標兵作用。他們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得力助手和重要依靠力量。讓學生黨員、學生幹部參與學校的管理,這既能補充學校管理隊伍的不足,減輕學校管理工作中的壓力,又能使學生黨員、學生幹部在參與學校的管理中得到教育、鍛煉。
六.在社會實踐、文化活動中進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是培養人、造就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產生和發展依賴於一定的社會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必須跟上社會和時代的步伐,要針對新時期的社會發展態勢,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而不是脫離實際、僵硬的說教或就事論事的隨機教育。只有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於社會實踐、校園文化活動中,通過這一靈活、豐富、有趣、學生喜聞樂見的載體,使學生在參與中受教育、長才幹、得提高,做到知行統一,才能真正使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發揮有效性。 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於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幹、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當代大學生精力充沛、知識面寬、思想活躍,但他們卻缺乏實踐的鍛煉,缺少對社會的了解。高校要充分利用社會實踐這種教育形式,組織學生深入社會,進行社會調查,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和效果。如高校利用寒暑假開展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青年志願者服務等各類活動,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真體察民情,了解國情,感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在實踐中接受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勞動觀念等教育。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為主要形式,寓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於其中,融科技、藝術、文化和體育與一體,以活躍校園文化生活,鍛煉學生身心素質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目的群眾性活動。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導向、熏陶、激勵、娛樂、輻射的功能,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是開展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載體。
七.輔導員要充分發揮自己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輔導員隊伍作為辦學育人的重要骨幹力量,其工作定位、工作職責和素質要求以及工作水平直接影響和作用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輔導員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他們來組織實施、來引導。輔導員要緊密圍繞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指導學生黨支部和班委會建設,負責好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導和組織開展各種專題教育,培養學生黨員和學生骨幹。輔導員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要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感悟輔導學生,做好專業課程教育之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在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變化的關鍵時期,輔導員發揮著特別重要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實踐證明,輔導員素質較高,工作到位的班級,一定是非常優秀的班級。
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是大學生優秀的前提條件,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關乎國家未來建設後備人才的儲備質量。廣大高校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改革,不斷完善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制度和體系,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努力探索形式多樣,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否則,致力於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人才的目標將難以落到實處。原文鏈接地址http://3g.k.sohu.com/t/n153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