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責任培養
『壹』 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關系深遠,需從健康人格塑造、自我管理、多樣教育形式以及健康輿論導向入手。健康人格是社會責任感的基石,大學德育教育應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形成正確價值觀,以心理品質、法律意識、國情教育為核心,針對性培養。
強化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是增強社會責任感的根基。應根據學生興趣、特長安排集體服務活動,使其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學會職責,恪守職責,責任意識隨之增強。同時,應培養學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對社會盡義務、盡責任,努力做好符合社會規范的工作。
多樣化教育形式是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大學生處於身心成長轉折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穩定,是社會責任感確立、鞏固、提升的關鍵時期。教育方式應從灌輸式轉變為啟發分析式,通過活動、娛樂、社會實踐等情境式教育,讓學生在社會關系和社會實踐中,親身體驗人與人之間利益相關,理解相互尊重、協調的必要性,切實感受到責任,萌生責任動機,履行責任,並增強履行能力。
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導向是增強社會責任感的必要因素。正確的輿論導向能培養人的巨大教育力量,通過正面評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榜樣力量巨大,對學生性格形成過程影響極大。教師應對集體成員言行作出及時的褒貶評價,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也是培養高度責任感的強大動力。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關乎國家興衰、社會和諧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成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面臨不確定性,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強調自我意識。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實現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
『貳』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1. 理想信念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基礎。通過正確的理論引導學生,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提高分析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
2. 愛國主義教育是激發大學生積極向上、報效祖國熱情的關鍵。通過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青少年認識到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肩負歷史使命,將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結合,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3. 文化建設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中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優秀的文化熏陶,利用各種媒體和青少年活動場所,弘揚傳統文化,創新現代文化,引導青少年正確處理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關系,增強主人翁意識。
4. 社會實踐活動是磨礪大學生意志的重要途徑。鼓勵青少年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直接接觸和了解社會,回報社會,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5. 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社會現象和發展本質,幫助他們站在時代高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社會問題,使其在社會實踐中具備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會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從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6. 思政課教師在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中起到關鍵作用。教師需要具備政治覺悟、家國情懷、創新思維、廣闊視野、自律精神和高尚人格,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有吸引力、值得尊敬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