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貸款采訪
1. 大學生助學貸款政策
一、國家方面
1、國家助學貸款(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和校園地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支持的貸款對象是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校全日制本專科生。
當你拿到本、專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入學前你可以向戶籍所在地縣級學生資助管理部門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也可以在入學後向就讀高校申請校園地助學貸款。
原則上每生每學年最高申請金額不超過8000元(研究生不超過12000元)。利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法定貸款利率和國家有關利率政策執行。
貸款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國家助學貸款利息全部由財政補貼,貸款學生畢業後的前三年內只需還利息不需還本金,自畢業第四年起開始償還本金和利息,助學貸款最高年限為學制加13年。
2、國家獎助學金
(1)國家獎學金:
是指國家為了激勵普通本科,專科高校學生勤奮學習、努力進取,全面發展德、智、體、美方面,出資設立的用來獎勵特別優秀學生的獎學金。這也是當前高等學校學生能夠獲得的榮譽等級最高的國家級獎學金。獎勵對象為特別優秀的二年級及以上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專科(含高職、第二學士學位)在校生。獎勵標准為每生每年為8000元。
(2)國家勵志獎學金
是指國家為了激勵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勤奮學習、努力進取,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的獎學金。獎勵對象為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的二年級及以上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獎勵標准為每生每年5000元。
(3)國家助學金
為了體現黨和政府對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了助學金。資助對象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資助標准為每生每學年3000元,根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程度分檔資助。
二、省份方面(以廣東省為例)
1、大學新生入學資助
在廣東省,當年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本專科新生可以申請新生入學資助,解決路費和入校後的短期生活費問題。考入省內高校的新生在開學時向學校申請,考入省外的新生向戶籍所在地縣級教育部門申請。資助標准按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學費標准,最高不超過6000元。
2、少數民族大學生資助
戶籍在廣東省少數民族聚居區,且小學和初中均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中小學就讀,2013年及以後通過普通高考,考上全日制高校(含省外高校)的少數民族本專科大學生可以申請少數民族大學生資助。每生每學年10000元,資助周期為本專科就讀期間。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向入學前戶籍所在地縣級民族工作部門提出申請。
3、南粵扶殘助學工程
廣東省戶籍當年考入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殘疾人大學生(包括本專科生和研究生,有固定工資收入的研究生除外)入學前可向戶籍所在地縣級殘聯提出申請。資助標准分別為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人一次性資助10000元、15000元、20000元和30000元。
三、學校方面
1、「綠色通道」
全日制普通高校對被錄取入學,家庭經濟確實困難、無法繳納學費的新生,一律先辦理入學手續報到注冊,然後再根據核實後的情況,分別採取不同辦法予以資助。
2、勤工助學
學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於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的時間原則上每周不超過8小時,每月不超過40小時。最低小時工資不低於12元(各高校按所在地標准)。
3、學費減免
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中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無法繳納學費的學生,特別是其中的孤殘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及烈士子女、優撫家庭子女等,實行減免學費政策。具體辦法由學校制訂。
4、其他資助政策
高校利用從事業收入提取的獎助基金、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贈資金等,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用於獎勵和資助本校學生。
法律依據:
《中國銀行國家助學貸款操作實施細則》
第五條國家助學貸款的期限一般不超過八年,貸款學生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生或第二學士學位的,在讀期間貸款期限相應延長,貸款本息在研究生或第二學士學位畢業後四年內還清。具體期限根據借款人就讀情況確定,是否展期由貸款人與借款人商定。
第六條國家助學貸款利率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檔次貸款利率執行,不上浮。貸款期限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按合同約定利率計息,如遇法定利率調整,合同利率不變;貸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一年一定,如遇法定利率調整,則從貸款發放日的對應日開始執行調整後的利率;貸款展期後累計期限達到新的利率期限檔次的,從展期之日起按新的期限利率執行;貸款逾期又未批准展期的部分,按中國銀行規定的逾期貸款利率收取利息。
第七條借款人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每人每學年最高不超過六千元,具體貸款額度由貸款人根據借款人實際情況確定。
2. 校園貸是如何「套牢」大學生的
招學生幹部「地推」 最快3分鍾審核 推分期購物節 實際年利率超20%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路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路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路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台審核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賬」,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
個別校園貸平台申請人已超75萬
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台、兩家大學生網路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拚」了蘋果手機和一台筆記本後,他淪為「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
隨機采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台的官網頁面,其平台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著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高學歷人群、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台貸款,主要是為創業的資金周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台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佔一半。經北青報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台,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業務。
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台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學生幹部地推
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
「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為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王安說,該公司要求用戶下載APP後,還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可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這些收入是可以日結的,我身邊有同學最高一天掙了5000元。為了多掙錢,我們還去宿舍『刷樓』,拉同學和朋友綁定,鼓動大家貸款,做成一筆借貸單子的提成,是裝機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視頻網簽
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即可辦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河南大學生曾編造借口獲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並順利從多個平台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11萬元。死者室友表示,網路上和他有關的不少借款,其簽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後都被成功受理。時至今日,校園網路平台上「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
某校園貸款平台的技術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過,這平台審核風控不嚴。據我了解,有些技術不過關、實力不強的公司,不需要視頻網簽,也沒有人臉識別技術,這很容易導致審核問題,客戶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報記者嘗試用另一款校園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貸款資質填寫時,除了線上填寫包括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聯系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無需線下跟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為了拉客戶,也會主動放水。」該技術人員補充道,「去年市場急劇擴張的時候,有公司一個月的放貸量就破了二三十億。」魚龍混雜的同業競爭加劇,部分平台為了拓展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審核不嚴的情況,以至於學生個人信息被冒用。
采訪過程中也有貸款平台主要依靠線上途徑完成授信,在填寫多項個人信息資料後,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現過平台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冒用他人信息騙取貸款。「純線上的業務不是特別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會強調嚴格審核,勸大家量力而行,少貸些。這既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一位不具姓名的從業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
甚至推大學生分期購物節
那麼,大學生從這些平台借來的錢都會干什麼?北青報記者下載了某校園網貸平台的APP,在申請貸款時,系統自動顯示借款用途選項:消費購物、應急周轉、培訓助學、旅行、微創業,就業准備等。在其電腦端的官網上,公開了部分最新申請貸款成功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因欠網貸而自殺的河南大學生後經媒體證實,之所以其欠下60多萬巨款,是該學生網貸去賭球。公開資料顯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借貸需求平台都滿足,那麼,平台會不會追蹤借款之後的資金流向?北青報記者帶著疑問撥通了該平台客服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究竟錢花在什麼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監控和核查,系統選項你填了什麼,我們就默認是這個。」
隨訪的數位大學生表示,網貸用戶中,大多數人借貸是用作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買大件商品、化妝品衣服等。就在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營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此外,該網站專門開辟了熱門端游的游戲點券的分期付款,頁面顯示,限時搶購的滿減電子券當日被搶空。
內存
曾經火爆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被「叫停」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3-2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