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中國地質大學2012擬錄取博士

中國地質大學2012擬錄取博士

發布時間: 2025-02-06 10:28:33

A.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圖書館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多科性大學,是首批設立研究生院和進入「211工程」建設的高校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被稱為地學人才的搖籃,五十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地學及其他學科的優秀人才。
編輯本段立足河北、面向全國

長城學院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智力和人才資源優勢為依託,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負責教學管理,擇優選派及聘用專兼職結合的任課教師和管理人員,教學質量得到保證。學院廣泛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辦學理念,逐漸確立了「立足河北、面向全國,建設一所以地學為特色,工科為主體,理、工、經、管、文協調發展的教學型普通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學院根據辦學定位,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力資源市場需求設置專業,目前開設有地質學、寶石及材料工藝學等22個本科專業;以教育質量為核心,致力於培養「品德優良、基礎扎實、知識匹配、能力突出」,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目前已與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合作辦學協議,為學生的實習、就業提供保障,2009年首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83%,75名學生升入中國地質大學等全國重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校園風光(12張)按教育部政策和我院規定,學生學業期滿,符合畢業條件者頒發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普通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學士學位。學生按國家規定可享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及校獎學金。
編輯本段艱苦樸素、求真務實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繼承和發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優良校風,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教育教學為中心,按照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不斷優化培養過程,提高辦學質量,努力建設一所定位明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獨立學院。
編輯本段學院領導簡介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名譽院長
王欣 女,1946年4月出生,北京人。 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 長城學院名譽院長:王欣
1968年—1970年勞動鍛煉。 1970年—1978年任河北省徐水縣中學教師。 1978年—1980年在北京大學數學系進修。 1980年—1983年在地質礦產部五六二綜合大隊做科研工作。 1983年調入北京地質管理幹部學院,曾任講師、副教授、系副主任、教務處長、院長助理、副院長等職。 1999年8月北京地質管理幹部學院並入中國地質大學。 2000年1月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 2005年—2009年任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院長、黨委書記 2009年—今任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名譽院長 對王欣院長的評價:長城學院首任院長,帶領長城學院走向成熟,在長城學院的建設中功不可沒。學院全體師生將會永遠感謝王欣院長。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院長
王果勝 男,漢族,1964年1月出生,安徽石台人,中共黨員。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院長: 王果勝
1987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博士,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院長。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成都地質學院地質系地質學專業學習。 1987年7月至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作,期間1992年9月至1995年12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構造地質專業在職碩士,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構造地質專業在職博士。 1995年5月至1996年6月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礦系系副主任、黨總支副書記。 1996年6至2000年9月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務處副處長。 2000年9月至今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務處處長。 2009年至今任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院長。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黨委書記: 李朝秀
李朝秀 男,1959年9月出生,漢族,河南南陽人,中共黨員。 長城學院黨委書記:李朝秀
1976年9月參加 工作,大學本科學歷,雙學士學位,副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委員,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黨委書記。 1976年9月至1980年8月,河南省南陽縣公社大營學校初中部任教;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武漢大學哲學系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專業學習; 1984年8月至1985年8月,北京地質管理幹部學院工作,任黨委辦 公室宣傳幹事、院團總支書記; 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參加中央國家機關講師團赴湖南零陵地 區支教,任祁陽師范工作組組長;校園活動剪影(19張)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北京地質教育中心工作,任校團委副書記; 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南開大學政治學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 1989年8月至今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作。期間,1989年9月至1991年6月, 任校團委書記; 1990年10月至1993年6月,任學生工作部(處)副部(處)長(主持工作); 1993年6月至1998年4月,任學生工作部(處)部(處)長; 1997年4月至2001年1月,任黨委宣傳部部長; 2001年2月至2004年1月,任黨委工作部副部長、黨委宣傳部部長,兼機關黨 總支書記、地學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4年2月至今,任黨委組織部部長,兼地學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9年至今任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黨委書記。
編輯本段校園風光


學院風光
學院風光
學院風光

編輯本段校歌
《勘探隊之歌》 《勘探隊之歌》是由佟志賢作詞、曉河作曲的一首群眾歌曲,歌曲旋律舒展,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抒發了勘探隊員以苦為樂的情懷,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它唱出了地質戰線廣大職工的精神風貌和報效祖國的堅強決心,鼓舞了幾代地質工作者為地礦事業奮斗終生。 勘探隊之歌
附:歌詞 是那山谷的風 吹動了我們的紅旗 是那狂暴的雨 洗刷了我們的帳篷 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 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 背起了我們的行裝 攀上了層層的山峰 我們滿懷著無限的希望 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 是那天上的星 為我們點燃了明燈 是那林中的鳥 向我們報告了黎明 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 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 背起了我們的行裝 攀上了層層的山峰 我們滿懷著無限的希望 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 ---Music--- 是那條條的河 匯成了波濤大海 把我們無窮的智慧 獻給祖國和人民 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 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 背起了我們的行裝 攀上了層層的山峰 我們滿懷著無限的希望 為祖國尋找出豐富的礦藏 為祖國尋寶藏 ----End----
編輯本段系部設置
經濟系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經濟系下設會計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三個本科專業,秉承中國地質大學的辦學理念,弘揚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堅持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目標,把課堂教育與技能培訓,素質教育與創新意識培養相結合,培養「品德優良、基礎扎實、知識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質開放型、創新型、實踐型人才。經濟系十分重視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率先建立起會計模擬實驗室,把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工作技能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學能」相得益彰。 在全系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經濟系形成了團結上進、開拓創新的良好學風和系風。在學院的領導下,廣大師生開拓進取,精誠團結,攜手共創經濟系更加美好的未來。
地球科學與資源系
地球科學與資源系依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教育教學資源優勢,以建立特色學科專業和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以理工為主,下設寶石與材料工藝學、地質學、土地資源管理三大本科專業,以上專業均為中國地質大學的重點專業、特色專業,都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特別是與我國迅速發展的基礎性及服務性建設直接相連,故就業前景廣闊。本系現有學生1016人,其中,寶石與材料工藝學專業352人,地質學專業226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438人。 學生地質實驗
地球科學與資源系擁有教學與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其中有知識淵博、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授與副教授,又有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還有一支以年輕人為主的強大輔導員隊伍。我系擁有寶石加工實驗室、岩石礦物實驗室、偏光顯微鏡實驗室、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等4個教學實驗室;擁有河北省北戴河地質實習基地、北京周口店地質及測量實習基地、河北省易縣清西陵土壤及土地資源調查實習基地等3個野外教學實習基地。 在培養學生具有「品德優良、基礎扎實、知識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辦學目標的指導下,著眼於國家的發展需要,在傳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之成為適應未來社會的應用型、技術性人才。同時,地球科學與資源系也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質的提高,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與社會活動,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與競爭能力的培養,重視對學院文化的積累和提煉。總之,通過在地球科學與資源系的深造,將使學生成為一名適應社會需要的國家高級專門有用人才。
信息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設有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和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其中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畢業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畢業時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軟、硬結合,面向系統,兼顧應用的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研究和開發為業務范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應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高級專門科學技術人才。畢業生可從事計算機軟硬體和網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等方面的工作。 專業前景: (1)人才需求。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IT人才的短缺現象將會越來越嚴重。據保守估計,目前中國市場對IT人才的需求每年超過20萬人。而國內目前的IT教育主要是高等學校計算機、電子、電信、信息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學歷教育,每年培養的大學畢業生約為5萬,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IT技術人員的極度短缺,迫使許多公司不得不提供高薪才能聘請到符合要求的專業人員,而這些職位優厚的待遇吸引了很多非IT人員。於是許多人設法通過各種培訓來獲得這些職位 (2)工作需求。 IT行業良好的就業前景及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非計算機專業的人,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迫切需要依靠學習和培訓獲得進入IT業的技術能力。而另一個方面,IT行業中職業的變化和更替也是最為頻繁的,它要求從業者必須不斷地學習才能保持這種持續工作的狀態。同時一個人學習的技術越先進,掌握的技術越全面,那麼這個人的事業發展前景就越廣闊,工作選擇的機會就越大。此外,由於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掌握過時技術的人員也不得不重新進行培訓,以使自己能夠與最新的技術同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各個企業對信息化投入的比例逐步加大,因此要求在職人員必須要學會操作微機。 (3)加入WTO刺激了培訓市場的需求。 中國加入WTO,商務運作將會呈現出舉足輕重的地位。國際、國內商務、企業競爭將使得商家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只有那些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具備熟練技能和扎實專業知識的人才能適應全球化貿易市場的要求。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集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測繪科學、地理科學、空間科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為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是數字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專業前景:以地表與近地表的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現象分布的空間信息為研究對象,利用計算機、遙感、地理信息、衛星定位等現代技術進行空間信息的採集、處理、分析以及應用系統開發,是研究空間信息基本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綜合性學科。21世紀是空間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地理信息科學已在現代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中廣泛應用,並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培養目標:以培養數字化時代迫切需求的地理信息高新技術人才為宗旨,重點培養學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的基本理論,以及遙感圖像數字處理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以及各級信息管理部門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應用軟體與應用系統開發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養特色:在培養學生掌握堅實的地理信息、遙感、衛星定位的專業知識基礎上,本專業特別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專業特長,從三年級開始根據學生的興趣,分為地理信息工程與土地和農業應用兩個專業方向,前者進一步提高學生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能力,後者注重培養學生在土地和農業等應用領域的基本管理與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就業時具有突出的專長,從而提高競爭力。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學院於2007年4月13日正式下發《關於調整機構設置的通知》,提出根據工作需要,經院務會研究決定,撤銷原人文經管系,成立經濟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將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專業劃歸經濟系,將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旅遊管理、市場營銷專業劃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劃歸地球科學與資源系。至此,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正式成立。 下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工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行政管理,旅遊管理六大專業。主要的課程有管理學原理,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學,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統,西方經濟學,會計學,物流學概論等,輔修有邏輯學,禮儀規范,項目投融資,稅法,經濟法等課程。著重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雙優的復合型人才。 各類工商企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以及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等相關單位部門從事管理類的工作。自己創業也是不錯的選擇。
外語系
外語系目前設有英語專業和日語專業,英語專業是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比較具備市場競爭優勢的專業。現主要設語言文學方向、商貿方向、翻譯與文化方向、英語教育方向、涉外文秘方向和旅遊英語方向。 目前,外語系擁有一支整齊、水平較高的教學隊伍和教學管理隊伍,他們善於鑽研、勇於創新、重視教研活動。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英語專業的科學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技能,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在外事、商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專業領域和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及較好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
工程技術系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工程技術系是根據學科專業建設和市場就業的需要,組建起來。本系現設有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和測繪工程三個專業。這些專業分別是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技術學院的土木工程專業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和土地科學技術系的測繪工程專業為辦學依託,秉承地大(北京)的辦學理念,具有課堂專業基礎教學與現場專業實踐教學並重的辦學特色。各類專業均適應了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比較熱門的一個專業,具有很強的就業競爭力。
編輯本段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2010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學 院 概 況
第一條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的、按新的機制和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獨立學院,學院招生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河北省教育廳為主管部門。 學院代碼:13891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南二環路1698號 郵政編碼:071000
第二章 組 織 機 構
第二條 學院成立招生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院的招生工作,下設招生辦公室。
第三章 錄 取 規 則
第三條 學院根據各省市招生部門劃定的相應批次錄取最低控制線及當地生源情況,確定提檔比例,提檔比例控制在120%以內。 第四條 學院優先錄取第一志願考生。第一志願未錄取滿的專業,將依次從後續志願中擇優錄取。 第五條 在錄取專業時,根據高考成績和專業志願順序,以分數優先為原則,從高到低擇優錄取。 第六條 我院各專業錄取時不限男女比例。 第七條 體檢要求按教育部和衛生部頒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執行。
第四章 學 歷 證 書
第八條 按教育部規定,學生成績合格,畢業時頒發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普通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學士學位。
第五章 收 費 標 准
第九條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學生入學必須繳納學費、住宿費。學院文史類及文理兼收專業收費標准為:每生每年11500元,理工類專業專業收費標准為:每生每年13000元。住宿由學院統一安排,住宿費標准為每生每年1200元。 第十條 招生詳情見學院2010年招生簡章及學院網站。 第十一條 本章程若與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有關招生政策相抵觸,以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上級有關招生政策為准執行。 第十二條 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我院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編輯本段聯系方式
地 址:河北保定南二環路1689號 郵 編:071000 乘車路線: 1〉保定火車站乘107路到東小庄站下車南行500米。 2〉保定客運中心站乘7路至東小庄下車南行500米,或乘車車至火車站轉乘107路,或乘1路到北國商場下車反向倒51路到(也可以在北國商場下車去裕華小商市場站轉乘28路) 東小庄站下車南行500米。 3〉市區內乘51路,到東小庄站下車南行200米 4〉市區內乘308路,到東小庄站下車南行200米 5〉外阜進入保定市區南二環路,高保路口下車西行400米。
近年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錄取分數線
錄取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高考科目: 文科 理科生源地: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河北 河南 山東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蘇 浙江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 四川 陝西 青海 寧夏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西藏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肅 港澳台 年份: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檔 錄取人數 錄取批次

2009 458 486 465 -- 11 本科三批
2008 441 458 453 -- 9 本科三批
2007 458 482 469 -- 21 本科三批
2006 442 466 454 -- 3 本科二、三批
2006 442 466 454 -- 3 本科三批

專業大類 專業小類 專業名稱 最低 最高 平均

暫無數據

B. 涓鍥藉湴璐ㄥぇ瀛﹀寳浜澶嶈瘯鍚嶅崟

涓鍥藉湴璐ㄥぇ瀛﹀寳浜澶嶈瘯鍚嶅崟鏈夐儹鑺蟲収銆佹典功嫻┿佺墴鎬濇棴銆佺帇鐐崇収銆佹潹鏁忔儬銆佺帇奼熸稕銆佸崲鍚涙偊銆佹潕鐞崇強銆佸垬榪滅晠銆佽佸竻絳夈

涓鍥藉湴璐ㄥぇ瀛︾畝浠嬶細

涓鍥藉湴璐ㄥぇ瀛︼紝鏄鏁欒偛閮ㄧ洿灞炲叏鍥介噸鐐瑰ぇ瀛︼紝鏄鍥藉舵壒鍑嗚劇珛鐮旂┒鐢熼櫌鐨勫ぇ瀛︼紝鏄鍥藉垛211宸ョ▼鈥濃滃弻涓嫻佲濆緩璁鵑珮鏍°傚︽牎浣嶄簬姝︽眽甯傦紝鐜頒換鍏氬斾功璁伴浄娑閭匯佹牎闀跨帇鐒版柊銆傛牎璁涓衡滆壈鑻︽湸緔狅紝奼傜湡鍔″疄鈥濄備腑鍥藉湴璐ㄥぇ瀛︽槸浠ュ湴鐞冪戝︿負涓昏佺壒鑹茬殑澶у︺傛埅鑷2021騫12鏈堬紝瀛︽牎鏈夊崡鏈涘北銆佹湭鏉ュ煄涓や釜鏍″尯錛屾牎鍥鍗犲湴鎬婚潰縐1474353騫蟲柟綾熾

鏍¤垗鎬婚潰縐1385752.04騫蟲柟綾熾傛湁鍚勭被縐戠爺鏈烘瀯銆佸疄楠屽ゃ佺爺絀墮櫌錛堟墍銆佷腑蹇冿級86涓錛屽浗瀹剁駭瀹為獙鏁欏︾ず鑼冧腑蹇3涓錛屽浗瀹剁駭鉶氭嫙浠跨湡瀹為獙鏁欏︿腑蹇1涓錛屽浗瀹墮噹澶栫戝﹁傛祴鐮旂┒絝1涓銆傛湁23涓瀛﹂櫌錛69涓鏈縐戜笓涓氾紝16涓涓綰у︾戝崥澹鐐癸紝34涓涓綰у︾戠曞+鐐癸紝15涓鍗氬+鍚庣戠爺嫻佸姩絝欙紝鏁欒亴鍛樺伐3369浜恆



C. 中國地質大學招收區調研究方向委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始末

顧德林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 世紀 90 年代,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迅速發展的需要,以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為主的基礎地質研究任務日趨繁重。為緩解當時區調隊伍中較高層次的中青年技術人才的短缺,使新頒布的行業標准 《區域地質調查總則 ( 1∶ 50000) ( DZ/T001—91) 》更好地實施,不斷提高區調圖幅質量和區域地質研究水平,原地質礦產部直屬單位管理局和教育司委託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和武漢) 招收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的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先後共招兩期,分別於 1996 年、1999 年畢業。這些畢業生在區調行業為提高我國區域地質研究水平和區域地質調查質量起著重要作用。這次招收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實踐,為中國地質大學招收大批委培生提供了經驗,亦為中國地質大學後來招收工程碩士研究生打下了基礎。

一、招生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陸續開展了 1∶ 100 萬和 1∶ 20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當時採用的填圖工作方法基本是學習蘇聯的。局部地區也開展了1∶ 5萬區域地質填圖,其工作方法也是從蘇聯學來的。隨著地質科學的發展,歐美地質科學和地質填圖方法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1986 年,原地礦部設立了 「1∶ 5 萬區調中地質填圖方法研究」項目,並列入部 「七五」重點科技攻關第十六項 ( 編號 86016 -02) ,開展我國花崗岩、變質岩、沉積岩發育區的 1∶ 5 萬區調填圖方法研究並委託原地礦司 ( 後改名直管局) 負責織組實施。項目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是: 「把當代地質科學領域中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和新方法運用到區域地質調查中,改革傳統的區調填圖方法。在既充分借鑒和吸收國外有關的先進填圖方法,又包容我國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選擇典型試驗區進行填圖實踐和研究,突破目前地質填圖方法的技術難點,總結和創立一套適合我國特色的花崗岩區、變質岩區和沉積岩區地質填圖方法,以填制出新一代的地質圖,趕上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國區域地質研究程度和水平。」經過 4 年廣泛、深入的研究和典型區專題實踐,提出了一套適用於沉積岩、岩漿岩和變質岩區的 1∶ 5萬地質填圖方法體系,其最大特點在於: 把當代地層學、沉積學、岩漿岩石學、變質岩石學、變質地質學和構造地質學等學科的先進理論與 1∶ 5 萬區域地質填圖緊密結合融會貫通,在學術理論上和 1∶ 5 萬區域地質填圖的實踐上都具有深遠意義和實用價值。在項目進行的後期,這套填圖工作方法在全國 1∶ 5 萬區調填圖中推廣,同時原地礦部按照新填圖方法制定了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的行業規范——— 《區域地質調查總則 ( 1∶ 50000) ( DZ/T001—91) 》,全國區調行業學習新方法、應用新方法形成了熱潮,我國的基礎地質研究和區域地質調查質量正向著新的水平邁進。

「區域地質調查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系統的地面地質填圖、遙感地質解釋、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同位素年齡測定、岩礦測試、古生物 ( 包括微體古生物) 鑒定等綜合研究手段,闡明區域地質構造、地層、岩石、岩漿活動等基本特徵及其與礦產的關系,為礦產普查提供方向和依據,為工農業建設、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提供可靠的基礎地質資料。」這是一項既具專業性又具綜合性的工作,要求進行區調工作的技術人員要具有扎實的基礎地質理論和較強的綜合研究能力,還要具有較多的野外工作經驗。但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參加區調工作的部分技術人員技術水平不夠理想,基礎地質理論掌握較弱,吸收國內外先進理論和技術較慢,綜合研究能力較差,且野外實踐經驗較少。

「七五」末,原地礦部決定,到20 世紀末完成200 萬 km2面積的1∶ 5 萬區調。要完成這一戰略目標是相當困難的。為實現這一目標,原地礦部直管局加大了部署。不但省區調隊進行 1∶ 5 萬區調,有些勘探隊亦進入區調行列,進行 1∶ 5 萬區調。同時一些地質院校也參加 1∶ 5 萬區調工作。我有幸自 1989 年開始,步入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為了盡快掌握地質填圖方法和管理要求,經常參加一些 1∶ 5 萬區調項目的設計審查、野外驗收和最終驗收,學習新、老區域地質調查方法和區域地質調查管理。同時亦了解了這些單位參加區調工作的技術人員的基本情況。

二、籌備和招生

1992 年秋,部直管局區調處在西安召開秦嶺造山帶填圖經驗交流會,我參加了會議。會間原地礦部直管局區調處陳克強處長徵求我對當時區調工作的意見時,我談了兩個問題,其一是勘探隊進行 1∶ 5 萬區調的圖幅質量問題; 其二是參加 1∶ 5 萬區調的部分技術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特別是較高層次中青年技術人才嚴重短缺。陳處長問我有什麼辦法解決第二個問題時,我說 「你出錢,我出力,培養一部分較高層次中青年技術人才,然後由他們再帶動他們的隊友,逐漸提高區調技術人員的素質。」我解釋為: 採取委託代培碩士研究生的辦法培養區調隊的項目技術負責和填圖組組長,這些學員畢業後回原單位參加1∶ 5萬區調工作,可以擔任 1∶ 5 萬區調項目技術負責,或者擔任項目負責人,甚至可擔任區調隊的區調質量管理工作。難題是培養經費問題,但也有解決的渠道。例如國家下撥給地礦部 1∶ 5 萬區調地勘經費平均費用為 28 萬元/幅,而撥給地質院校的地勘費為 22 萬元/幅,其餘 6 萬元是作為人工費扣除了。可將院校參加區調的圖幅經費扣除的人員工資部分( 每幅圖 6 萬元) 作為培養經費。招生名額請部教育司向教育部申請增加委培生名額。陳處長當場就和我討論了具體工作步驟和招生單位。我提出,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和武漢)是地質礦產部的直屬院校,由我們先招生試點,待條件成熟 ( 資金和招生名額) 後再擴大到其他院校。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主要招收北方的學員,而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則招收南方的學員。當晚,我和參加會議的索書田老師草擬了招生簡章和培養方案。回京後,我向區調所所長譚應佳教授、系主任吳正文教授和教務處做了匯報,他們都同意和支持這項工作,中國地質大學區調所和教務處對招生簡章和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了充分討論和修改,並向部教育司提出招生申請。期間,陳克強處長到部教育司和直管局就委培生的招生和培養經費的落實做了大量具體工作。

經過多方努力,於 1993 年 6 月 20 日地礦部直管局和教育司聯合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礦局 ( 廳) 發出 《關於招收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函( 地直函 [1993] 052 號) 》,文中強調: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迅速發展的需要,以 1∶ 5萬區域地質調查為主的基礎地質研究任務日趨繁重。為緩解現有區調隊伍中較高層次的中青年技術人才短缺,使新頒布的行業標准 《區域地質調查總則 ( 1∶ 50000) 》 ( 編號 DZ/T0001—91) 更好地實施,不斷提高區調圖幅質量和區域地質研究水平,上一個新台階,經研究,從1993 年8 月起,由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和武漢) 招收20 名區域地質研究方向的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經費由部 「八五」後 3 年新增該校 4 個圖幅 ( 北京和武漢各 2 個圖幅) 的費用基礎上,每幅再增加 6 萬元 ( 共 24 萬元) 解決。文件的兩個附件是招生簡章和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附件一:

招生簡章

經地礦部教育司批准,部直管局同意,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和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於 1993 年招收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各 10 名。

研究方向: 區域地質調查

學制: 2 ~3 年

招生對象與條件: 各地礦局 ( 廳) 區調隊技術骨幹。本科畢業,具有 4 年以上 ( 含 4 年) 實踐經驗,工作能力強,有一定外語基礎,身體健康,年齡 45 歲以下。

招生辦法:

1. 由兩名高級職稱同行專家推薦,經省地礦局 ( 廳) 及所在單位政審合格、批准。各個省局 ( 廳)推薦 2 名。

2. 推薦由各省局 ( 廳) 向兩校統一辦理,並隨寄體檢表,本科 ( 含函授本科) 畢業證書復印件及推薦書,政審材料,於 1993 年 7 月 10 日前寄往校教務處 [東北、西北、華北及山東省報名材料寄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 中南、西南、華東 ( 除山東省) 報名材料寄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

3. 被推薦者參加由學校單獨命題的入學考試,考前參加外語、數學、政治及專業基礎的補習班。入學考試合格者,錄取為委託培養碩士研究生,入學時間由 1993 年 8 月算起。

4. 經費: 在校期間的培養費、完成生產與學位論文各項費用及野外津貼等全部費用,由部 「八五」後 3 年新增給學校的 4 幅圖的費用基礎上,每幅再增加 6 萬元,即按 28 萬元/幅全額下達。學生在校期間的工資、書報費、醫療費、探親費、福利等待遇由原單位負責。

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附件二:

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具有扎實的岩石、地層、構造及礦產等基礎地質理論,系統掌握區調中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熟練運用一門外國語閱讀專業文獻,具有區調生產、科研能力及組織管理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區調人才。

二、學制與教學安排

學制: 兩年半

教學安排 ( 見下表)

教學安排表 ( 委託代培研究生) ( 初定)

第二學期末進行專題報告。

學位進修生第一學年在校學習,修滿規定的課程並取得相應的學分。

三、研究方向

根據委託單位需要及區調圖幅的具體情況,圍繞總的培養目標,設立岩石學、地層學、構造學及礦產等研究方向,初步擬定為:

岩石學方向:

1. 沉積岩岩石學 2. 變質岩岩石學 ( 含顯微構造) 3. 岩漿岩岩石學

地層學方向:

4. 地層古地理學 5. 沉積古地理學 6. 生物地層學

構造學方向:

7. 區域地質力學 8. 岩石流變學 9. 遙感構造地質學

10. 區域構造學 11. 構造地質學

礦產地質方向:

12. 金屬礦產 13. 非金屬礦產

四、課程設置

碩士學位必須修滿 30 ~ 32 個學分,其課程設置分公共必修課、學位必修課、選修課及讀書報告。具體課程設置如下:

公共必修課 ( 13 學分)

1. 馬列主義理論課 90 學時 4 學分

2. 第一外國語 160 學時 6 學分

3. 應用數學 60 學時 3 學分

學位必修課 ( 7 學分)

1. 1∶ 5 萬區調規范及區調管理 20 學時 1 學分

2. 沉積岩區地質與填圖 20 學時 1 學分

3. 花崗岩區地質與填圖 20 學時 1 學分

4. 變質岩區地質與填圖 20 學時 1 學分

5. 現代構造學 30 學時 1. 5 學分

6. 地質構造變形分析 30 學時 1. 5 學分

選修課 ( 選滿 8 ~10 學分)

1. 演算法語言 80 學時 4 學分

2. 應變測量與分析 30 學時 1. 5 學分

3. 顯微構造學 30 學時 1. 5 學分

4. 岩石流變學 30 學時 1. 5 學分

5. 地層學新理論、新方法 40 學時 2 學分

6. 沉積岩專題 30 學時 1. 5 學分

7. 岩漿專題 30 學時 1. 5 學分

8. 岩漿動力學 30 學時 1. 5 學分

9. 變質岩專題 30 學時 1. 5 學分

10. 金屬礦產地質專題 30 學時 1. 5 學分

11. 非金屬礦產地質專題 30 學時 1. 5 學分

12. 現代測試方法簡介 20 學時 1 學分

13. 岩石化學在區調中的應用 30 學時 1. 5 學分

14. 遙感在區調中的應用 30 學時 1. 5 學分

15. 物探方法在區調中的應用 20 學時 1 學分

讀書報告 ( 2 學分)

在學習期間必須完成 1 篇讀書報告。讀書報告圍繞論文選題作文獻綜述。讀書報告公開宣讀,通過後取得 2 學分。

五、野外地質調查、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

參加 1∶ 5 萬區調圖幅的踏勘、剖面測制、填圖及專題研究與野外驗收全過程。加強實踐性環節,結合專題研究,廣泛收集資料,參加樣品測試與成果分析處理,在此基礎上完成學位論文的編寫。

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

文件下達後,各省開始報名,由於當時正處於地質行業最不景氣的時期,加之正值夏天,區調技術骨幹正在野外工作,報名工作直到 9 月中旬結束。材料到達後,中國地質大學和區調處一起進行了審查,最後確定 8 名學員入學。他們是青海區調綜合地質大隊 2名,甘肅地質科學研究所 1 名,甘肅第一地質隊 1 名,河北區調研究所 2 名,遼寧區調隊1 名,黑龍江第一區調大隊 1 名。這 8 名學員都為男生,都是 20 世紀 80 年代的本科畢業生或函授本科畢業生。在原單位都參加過 1∶ 5 萬區調工作,有些還參加過 1∶ 20 萬區調,大部分都為項目的正、副技術負責人,個別為填圖組組長,野外地質調查經驗豐富。學員於 1993 年 9 月中旬入學。至此,中國地質大學第一屆委培區調研究生班招生工作圓滿結束。

三、培 養

1. 補課

按照部教育司批準的區域地質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 以下簡稱培養方案) ,學員入學後就應編入碩士學位研究生班按課表進修碩士生課程,但這些學員尚未進行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當時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有外語、數學 3、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由於這批學生長期從事野外地質調查,外語、數學由於長期不用而生疏,其專業知識雖然都在用,但讓他們完整地答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為了確保這些學員能通過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我們調整了教學計劃,專門安排基礎課教員對他們進行外語、數學補課,並根據他們的需要,進行了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輔導。經過學員和老師們 3 個多月的共同努力,這些學員都順利地通過了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考試,真正取得了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資格。

2. 導師選擇

導師的安排採取學員選擇和安排相結合的原則,考慮的因素包括學員想側重的專業和實習地點的安排。當時中國地質大學正在進行的 1∶ 5 萬區調的圖幅共 5 幅圖,其中由宋鴻林、李志忠兩位教授負責的河北省 1∶ 5 萬興隆幅和六道河幅,區內除主要為中、新元古代的沉積地層外,還有變質岩區,構造也較復雜; 另一個測區在山東省中部,沂水縣城以北地區,共 3 幅 1∶ 5 萬圖幅,區內水、火、變齊全,沂沭斷裂帶 ( 郯廬斷裂的山東部分)在測區內通過。這 3 幅圖區調,由我負責,聘請游振東教授當顧問,陳建強副教授、蘇尚國老師參加圖幅工作。最後河北興隆項目安排 3 位學生,由宋鴻林、李志忠兩位教授任導師; 山東沂水項目安排 5 位學生,由游振東教授、陳建強副教授、顧德林副教授任導師。

3. 課堂教學

由於第一學期沒有進行學位課中基礎課 ( 外語、數學、計算機語言等) 的學習,不能中途插班上這些課。1994 年春天即區調研究生班第二學期開學後,考慮到夏天的野外實習都是參加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我們給安排了專業學位課,如 1∶ 5 萬區調規范及區調管理、三大岩類區地質與填圖、現代構造學及地質構造變形分析等。由於這批學員都參加過 1∶ 5 萬區調工作,上這些課時採用教員主講,提出問題,大家討論,教員總結的方法,或者請學員介紹參加過的 1∶ 5 萬區調圖幅成果和工作方法,大家進行討論,指出不足,提出工作建議,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屆區調研究生班的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主要安排課堂學習。按照培養方案要求,集中學習了公共必修課、部分學位必修課和選修課。為了擴大學員的知識面,要求學員盡量多聽一些選修課。

4. 生產實踐

野外生產實踐分為河北隊和山東隊兩隊,以下僅記述山東隊情況。

野外實習是學員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時機。在野外實習前,我們要求學員根據自己的專業側重和導師的意見,查閱該專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盡可能帶上參考資料。1994 年 6 月初,我們出發去山東進行第一次生產實踐。本隊由教員 3 人、碩士研究生7 名、本科生7 名 ( 本科生出發時間為6 月底) 組成。實習時間共3 個月,完成約 2 幅圖的生產任務。這次野外工作不僅僅是生產,而是現代地質理論和 1∶ 5 萬區調填圖工作方法野外討論、研究和實驗的過程。

由於這些碩士生大都有生產實踐經驗,因此,實習開始就要求他們閱讀測區前人工作成果,在充分野外踏勘後進行討論,討論的主題包括: ①區內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解決的途徑和可以作為專題研究的題目; ②工作部署的原則及工作布置; ③不同岩類區採用的工作方法和注意的問題; ④測區的填圖單位劃分。通過討論,大家對測區內的填圖單位劃分、存在的地質問題、解決的途徑、採用的工作方法都統一了認識。填圖的過程實際是大家學習新的 1∶ 5 萬地質填圖工作方法過程,因此填圖路線採用平行路線穿越的辦法,路線上遇到什麼岩類就用什麼岩類區調填圖工作方法填圖,回到室內集體連圖,如果遇到大片圖連接困難時,就組織有關的填圖組集體到野外追索和討論,這樣做主要是現場再次統一認識、統一工作方法,保證全隊採用同一填圖單位,確保圖幅填圖質量。

在全區路線填圖結束後,要求所有參加填圖的人都閱讀地質草圖,確定專題研究題目( 這些專題既是學員的學位論文,又是項目的專題研究內容) ,並根據各人專業側重不同進行分工,各人根據自己專題的題目設計研究內容和野外收集資料的地點和路線,這樣便於全隊的工作安排。在實測地質剖面階段,全隊所有的人都參加實測剖面,但分工時除保證每一位學員都要參與不同岩類區的剖面測制外,還要兼顧各人的研究專題有所側重,這樣既保證了學員對不同岩類區工作方法的全面學習和全隊生產任務的完成,又能保證各得其所,保證論文資料的收集齊全。野外結束前,要求各位學員進行小結。小結內容包括測區地質構造特徵和專題研究的資料兩部分,在專題研究部分要求提出室內研究工作內容和下一步計劃。這樣做的結果會使學員在室內學習階段能結合自己的論文,做一些實際工作。

第二次野外生產實踐是在 1995 年夏天。野外工作之前,組織學員閱讀測區成果草圖,查閱測試結果,在熟悉全區地質構造特徵的基礎上,要求學員做好野外工作計劃。野外工作主要根據學員工作計劃,安排學員專題研究,進一步收集學位論文資料,進行必要的路線追索、取樣等精細觀察。

在第二次野外生產實踐的後期,我們請游振東教授進行野外指導。一方面請游老師對我們近 3 年的工作進行審查,特別是對前人的工作成果有較大改變或我們工作中有重大發現的地段; 另一方面請游老師對典型地質現象進行講解和指導,並對變質岩區填圖工作方法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答疑。學員們普遍反映受益匪淺。

第二次生產實踐的最後還安排一項重要任務是參加我們項目的野外驗收。這一次出席我們項目野外驗收會的專家有山東省地礦局地科處處長、區調管理專家、局區調質量監控組成員、中國地質大學科技處何科昭處長和專家趙崇賀教授,山東省地礦局的專家都是山東地質通,且對 1∶ 5 萬區調填圖工作方法及區調工作管理都有豐富的經驗,因此要求學員把參加野外驗收過程當做一個學習過程。既接受他們的質量審查,又學習他們先進的填圖工作方法,也可當做我們的外聘老師的一次現場教學。會議期間,學員們和老師們一起認真聽取專家們的意見,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還主動請教問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 學位論文和答辯

第二次生產實踐後學員都轉入室內研究和學位論文的編寫。我們給學員提出如下要求: 其一,確保使用的資料的真實性,無論使用自己收集的資料還是使用別人收集的資料,都要進行認真審核,確保每一個數據、每一張插圖都是真實的。其二,做各種測試和鑒定,凡是能自己動手的則自己動手,特別是岩礦鑒定需要自己觀測。即使已有鑒定報告也需要自己檢查一下,其目的是保證第一手資料的准確性和完整性。其三,不要寫成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式的論文。區域地質調查報告是通過野外點、線、面的調查收集的資料,通過綜合研究和科學總結而寫成的,其地層、岩石、構造、礦產、地質發展史等章節齊全,面面俱到,而且可以有不同的觀點。論文則要求就某一科學問題進行論證或討論,最後得出一個恰當的科學結論。其四,論文要精簡,如果經過適當修改就可以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就更好。經過近半年的努力,每一位學員都完成了一篇論文。

碩士學位論文的答辯實際上也是一個教學過程,而對於這個班來說,也是委託培養單位對培養效果驗收的過程。因此,我們聘請中國地質科學院區調處 ( 原地礦部直管局區調處) 原處長陳克強教授和當時的處長其和日格教授參加他們的答辯委員會 ( 後因陳克強教授有重要會議而未能出席) ,答辯委員會主席分別由吳正文教授和譚應佳教授擔任,答辯委員還有邱家驤、周珣若、宋鴻林等教授。正式答辯前由各位導師主持,講解了答辯的准備工作、答辯的注意事項等,並進行了試答辯。答辯時,學員們宣讀了論文的主要內容,在回答答辯委員會和參會者提出的問題時,都能綜合各方面的問題,引經據典,有理有據地做了回答,答辯委員會表示特別滿意。最後都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論文答辯。

四、第二次招生

第一批學員畢業後,部教育司和直管局都很滿意,並同意招收第二批 ( 第二屆) 區域地質研究方向的委培碩士學位研究生。1996 年暑期進行招生,所有招生程序和第一屆相同。這次中國地質大學也招了 8 名學生,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地礦局第一區調隊 2 名,內蒙古自治區地礦局第二區調隊 1 名,山西省地礦局區調隊 1 名,山西省地礦局 214 地質隊1 名,山東省地礦局區調隊 2 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科學研究所 1 名。這 8 名學員都為男生。都是20 世紀80 年代中、晚期 ~90 年代早期的本科畢業生,都參加過或正在從事 1∶5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個別學員擔任過 1∶ 20 萬區域地質調查或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都希望進一步學習和提高地質理論和地質工作方法。

第二屆區域地質研究方向委培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和第一屆相同,培養過程也基本相同,只是生產實踐和學位論文編寫工作安排有所不同的。「九五」期間,中國地質大學共承擔了 8 幅 1∶ 5 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地點都在內蒙古自治區,其中固陽地區 3幅,多倫地區 5 幅,大部分學員的生產實踐都安排在這兩個隊,個別學員因原單位也承擔著區調任務,且是項目進行中途來參加學習的,就將他們的生產實習地點安排在原單位的原項目。其中僅一名學員隨導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生產實踐和學位論文的編寫。學員的學位論文取材相對分散,部分學員論文取材於中國地質大學承擔的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區調項目; 另一部分學員論文則取材於原單位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區調項目。經過 3 年培養,都以優秀或優良的成績畢業。

五、效 果

中國地質大學兩屆區域地質研究方向的委培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後在區調行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青海省一位學員還沒有畢業就被局人事處選中,調局地科處負責全省的區調工作管理,後任地調院副院長和青海省地質科學研究所所長。甘肅省的一位學員畢業後經過一階段實踐,調任地礦局地科處處長兼地調院總工,後任地礦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河北省兩位學員畢業後正逢我國 1∶ 25 萬區調試點工作,他們都參加了 1∶ 25 萬承德幅區調試點項目,其中一位任項目負責。遼寧省學員畢業後被任命為省地礦局區調隊總工程師。山西省一位學員在地調院專門管理區調項目,另一位學員參加青藏空白區 1∶ 25 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任項目負責人,成績顯著,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範……。後來部分學生又攻讀了博士學位,向更高層次邁進。現在,大部分學生都工作在區調工作第一線,為提高我國基礎地質調查和研究水平而努力工作。

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方向委託代培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為中國地質大學在培養在職工作人員高層次學歷方面積累了一整套方法和經驗,也為後來招收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打下了基礎。

D. 中國地質大學歷年初試考研分數線是多少急需!!!!

中國地質大學歷年初試考研分數線如下圖:

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改革發版展綱要,以提高質量為核權心,堅持全面考察,堅持客觀評價,提高復試工作的有效性;堅持公平、公正,堅持以考生為本,尊重考生,服務考生,維護考生的合法權益;堅持按需招生、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保證質量、寧缺勿濫,堅持復試淘汰制。

1、進一步增強復試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強化復試考核,嚴格復試管理,切實提高錄取質量。

2、對擬參加復試的考生進行資格審查,不符合資格者不得進入復試。

3、所有報考藝術與傳媒學院且成績達到學院劃定復試分數線、資格審查合格的考生均可參加復試。

4、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學位型研究生分類復試,分類擇優錄取。

5、根據各學科專業分配的招生名額,按照總成績從高到低排序確定錄取名單,錄取滿額為止。

6、未參加復試或復試未通過的考生

7、所有參加復試的考生及推免生均需參加體檢,體檢不合格者不得錄取。

E. 長慶油田擬錄取名單

關於長慶油田擬錄取名單如下:

擬錄用人選名單(按姓名拼音排序)姓名 院校 專業 學歷 是否優才敖文昊 西北大學 地球化學 博士研究生 優才高建文 西北大學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博士研究生 優才

李弛 西北大學 礦產普查與勘探 博士研究生 優才劉朱睿鷙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礦產普查與勘探 博士研究生 優才

王益民 西南石油大學 油氣田開發工程 博士研究生 優才張攀鋒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油氣田開發工程 博士研究生 優才鄒建棟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油氣田開發工程 博士研究生 優才招聘崗位:油氣田勘探

擬錄用人選名單(按姓名拼音排序)姓名 院校 專業 學歷 是否優才蔡成功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

蔡佳美 長江大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碩士研究生柴少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常好營 長安大學 地質學 碩士研究生

陳凱 長安大學 水文學及水資源 碩士研究生董倩雲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方澤昕 西安石油大學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

馮楠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高泉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

郭靖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郝金鑫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碩士研究生

何佳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質學 碩士研究生賀濤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候英傑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黃鵬 長江大學 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

黃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礦產普查與勘探 碩士研究生荊雪媛 西北大學 地質學 碩士研究生雷涵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李宸 成都理工大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碩士研究生 優才

李佼佼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 優才李金國 吉林大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碩士研究生李金帥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礦產普查與勘探 碩士研究生李倩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

熱點內容
長清大學城租金 發布:2025-02-06 13:12:03 瀏覽:586
二本大學及特色專業 發布:2025-02-06 13:12:03 瀏覽:599
河海大學研究生暖通 發布:2025-02-06 13:11:55 瀏覽:221
裕昌大學城物業 發布:2025-02-06 13:11:06 瀏覽:492
針對大學城的行業 發布:2025-02-06 13:09:44 瀏覽:173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平江分院 發布:2025-02-06 13:02:57 瀏覽:532
英國巴斯大學學生宿舍 發布:2025-02-06 12:35:16 瀏覽:618
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英文 發布:2025-02-06 12:31:02 瀏覽:356
美國大學級 發布:2025-02-06 12:26:13 瀏覽:567
上海同濟大學宿舍教官 發布:2025-02-06 12:10:55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