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和本科生就業推薦表
Ⅰ 研究生就業推薦表
研究生就業推薦表填寫及使用說明
《就業推薦表》是畢業生具有就業資格的證明文件,是畢業生申請戶口、報考公務員等的必備資料,也是學校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的正式書面材料,無論對畢業生或者用人單位都非常重要,請畢業生本人認真、如實填寫相關內容。
畢業生用A4紙正反面列印後,用黑色簽字筆填寫,字跡工整、清晰,所有內容一律不準塗改。
一、填寫說明:
1、「畢業年份」:填寫實際畢業年份,如2022年畢業,填寫「2022」四位阿拉伯數字。
2、「姓名」:填寫與學籍信息一致的姓名。
3、「性別」:填寫「男」或「女」。
4、「出生年月」:應按公歷時間,用漢字和阿拉伯數字填寫,如:1994年5月。
5、「學號」:填寫本人研究生期間的完整學號。
6、「民族」:填寫民族的全稱,如:漢族、蒙古族、朝鮮族等,不能簡稱「漢」、「蒙」、「朝」等。
7、「政治面貌」:填寫「中共預備黨員」、「中共黨員」、「共青團員」或「群眾」等。
8、「培養單位」:填寫畢業生所在的學院(或系、所)全稱。
9、「專業」:填寫本人錄取時的專業名稱。
10、「學歷」:碩士生填寫「碩士畢業生」,博士生填寫「博士畢業生」。
11、「學制」:按照錄取時的學制填寫。博士生學制一般為4年,碩士生學制一般為2.5年或3年。
12、「健康狀況」:若無異常者填寫「健康」。
13、「貼照片處」:粘貼本人近期一寸免冠照片。
14、「生源地區」:精確到區或縣,例如: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一般填寫本科入學前的戶籍所在地,如入學後戶籍地變更,可填寫最新戶籍地信息。
入學前有過工作經歷並已在工作地落戶的,原則上以工作所在地為生源地。生源地信息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就業報到證》的抬頭和戶口、畢業生檔案的遷轉,請同學們認真如實填寫。如果填錯,畢業後將無法辦理回生源地報到、落戶、繳納社保等相關手續。
15、「電子郵箱」:填寫本人常用電子郵箱地址。
16、「通訊地址」:填寫本人常用的通訊地址。如使用學校的地址,可以填寫「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北二環東路17號石家莊鐵道大學xx學院」。
17、「聯系電話」:填寫本人常用手機號碼,畢業前不再改動。
18、「個人簡歷」:填寫本人從高中以來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依時間順序詳細填寫。格式參考如下:
2012年9月~2015年6月,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第一中學就讀,學生;
2015年9月~2019年6月,在石家莊鐵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習,本科生;
2019年9月至今,在石家莊鐵道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就讀研究生。
19、「在校期間獎懲情況」:請寫明時間、獎項,並按時間順序填寫,沒有填寫「無」。
20、「畢業生自我鑒定」:請畢業生真實客觀地介紹自己,要求能較全面地評價自己在校期間的各方面表現。語言精煉,注意控制字數,標點符號等。
21、「導師推薦意見」:導師填寫後簽名。
22、「培養單位推薦意見」:輔導員填寫後簽名,加蓋所在院(系、所)公章。
23、「學校推薦意見」:加蓋學校研究生就業專用章。
二、使用說明:
1、就業推薦表每名畢業生一份,蓋所在學院(系、所)公章和學校研究生就業專用章後有效。
2、就業推薦表由畢業生及導師填寫完整後,以班級或輔導員為單位統一蓋章,空白推薦表不能蓋章。
3、就業推薦表蓋完章後再復印。畢業生找工作時可用復印件給單位,攜帶原件備查。待最終簽約時,畢業生可將原件給最終簽約單位。
Ⅱ 研究生畢業就業推薦表從哪兒弄
研究生在畢業之際,需要准備就業推薦表,這是求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推薦表能夠證明求職者的身份及學校背景,是用人單位評估候選人的重要依據之一。畢業生應從學校招生就業處領取該表,這是獲取就業推薦表的正規途徑。
領取推薦表時,畢業生應當主動與學校就業部門溝通,說明自己已經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崗位。這樣不僅有助於學校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還能在推薦表上獲得學校的支持和推薦,增加求職成功率。在領取推薦表後,畢業生還應認真填寫相關信息,包括個人基本情況、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社會實踐經歷等,確保信息准確無誤。
推薦表是求職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文件,它不僅能夠證明求職者的身份及學校背景,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求職者的綜合素質。因此,畢業生應認真對待,確保填寫的信息真實、完整,以便在求職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機會。
此外,畢業生在提交推薦表時,還應准備好個人簡歷、成績單等相關材料,以便用人單位全面了解自己的情況。在填寫推薦表的過程中,畢業生還應注意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向學校就業部門反饋遇到的問題,以便獲得更好的指導和支持。
學校就業部門會在畢業生提交推薦表後,對其進行審核,並在推薦表上加蓋公章,以證明該表的真實性。同時,學校還可能為畢業生提供面試指導、職業規劃等相關服務,幫助畢業生更好地適應職場環境。
總之,研究生畢業時,就業推薦表是求職過程中的重要工具。畢業生應從學校招生就業處領取該表,並認真填寫相關信息,以便在求職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機會。同時,畢業生還應積極與學校就業部門溝通,尋求支持和幫助,以便更好地適應職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