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三名90後大學生

三名90後大學生

發布時間: 2025-02-08 03:09:21

Ⅰ 長江大學三名大學生的事跡給我們什麼啟示

他們的英雄事跡,彰顯了「90後」大學生的嶄新風貌,塑造了一個時代新的坐標,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閃耀著和諧社會思想道德的光芒。我們應該以英雄為學習的榜樣,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青少年在加強知識文化修養的同時,必須重視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2009年10月24日,長江大學40多名大學生在寶塔灣河段遊玩時發現2名少年落水,手挽手組成「人梯」下水救人。最終,2名少年得救,而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名長江大學大學生,卻不幸犧牲。2009年11月4日,教育部與湖北省委在長江大學舉辦了學習見義勇為捨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先進事跡座談會,號召全國各地高校有效運用網路、報刊和座談會、研討會、報告會等載體與形式,大力開展學習英雄集體活動。

Ⅱ 用人生觀價值觀談荊州大學生救人事件

26號下午,在網路上查看新聞,突然一段文字讓我頓時窒息:「10月24日下午2時許,長江大學10餘名大學生在荊州寶塔河江段手拉手組成人梯救助不慎滑入江中的兩名小男孩。因大多數同學不會游泳,最終2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英勇獻身…」看完後,立即給同事發去消息,因為她的孩子也是今年剛剛進入這所大學,剛好是一個學院的,不一會,她返回信息,說不知道此事,之後,馬上和孩子聯系,證實不幸確實發生了。當天晚上,中央電視台及各個地方電視台和報紙、網路都報道了此事! 19歲——花樣年華,人生中最美時光剛剛開始,3個生命卻被定格在滾滾江水中,沉沒於救人義舉的瞬間。27年前,第四軍醫大學大學生張華,為救一名淘糞老人而獻出年輕的生命,而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青年人的優秀代表。當時,社會引發了激烈的大辯論:如此寶貴、稀缺的大學生犧牲自己而救一名淘糞農民,值不值得?張華事件早已蓋棺定論,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但是,中國社會對於個人價值的討論仍在繼續。我個人認為,三位大學生的這種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救人的行為高尚,但應該根據自己的條件而定,可以高喊,也可以讓會游泳的下去。 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個性群體,但相同的是社會責任感。此次救人事件,從側面反映出『90後』大學生的價值觀,他們在緊要關頭沒有忘記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從這件事件中,我想,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同時,還應告誡我們的學生學會自我保護,在危機和危難當頭如何處理突發事件,這也是我們從中要吸取的教訓和值得反思的問題,即,讓奇跡多一點,悲劇少一點。 今日上午10點將在荊州市殯儀館為三位捨己救人的大學生舉行隆重的追悼會。願三位學生一路走好,你們永遠是英雄,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Ⅲ 急尋關於長江大學生救人的演講稿

湍急的暗流,無情的漩渦,將這些本來水性不好的同學推到了風頭浪尖。徐彬程救起了離沙灘較遠的小孩,另外2名大學生也托起了另一個小孩,正沿著生命鏈條向沙灘靠近……
連日來,長江大學3名大學生捨己救人的事跡在湖北,在華中科技大學以及全國各地高校引起強烈反響,各校紛紛以開座談會、演講比賽等各種形式展開討論學習。在校大學生紛紛對長江大學英雄集體的救人行為表示了敬佩之情,有人表示:「將把對英雄的仰慕轉化為具體行動,把英雄們在危急關頭表現出的責任感轉化到日常生活中去。」
然而,面對為救兩名落水少年,三名大學生的不幸遇難的事實,還是引起了社會上對生命價值的大討論。英雄贊歌如何來「贊」呢?有人說,「不假思索見義勇為的精神值得欽佩,但這種「生命交換」式的悲劇卻不值得推崇。」「道理越辯越明,真理越辯越清」,本報記者通過對研究生以及老師的調查訪問,關注研究生群體對這個事件的看法,了解他們的價值觀,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引導其中的偏頗之處,來緬懷3位英雄的逝去以及他們英雄的群體。
見義勇為,永不衰竭的時代命題
見義勇為,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影響著一批又一批中華兒女,涓涓細流般湧入內心。見義勇為,永不衰竭的時代命題!悠悠歷史,涌現出一個又一個英雄,他們在別人危難的時候義無反顧地幫助別人,將希望留給他人,將危險留給自己,其中一些人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無愧為時代的楷模,人民的英雄!每一次見義勇為,都讓我們感動,都讓我們震動。今天,長江大學英雄集體的救人事件,再一次唱響了見義勇為的旋律,激盪著我們的心靈!正義、仁愛、勇氣、善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在他們身上得到閃耀!不同的人群,共同的聲音!
小田同學:此事發生後,我最觸動的可能是三位英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吧!善良的人性和內心驅動著自己的行動,不加入世俗的考慮。其實我相信人性本善的說法。本性的善和中國傳統文化美德教育,在80後和90後的身上已經紮根了。人們看到的「叛逆」、「異類」、「非主流」行為方式都只是他們的表象,這三位犧牲的英雄就是最好的闡釋。正如北京奧運志願者的精彩表現把「鳥巢一代」推向了前台,為80後正名了一樣,人梯救人也為90後正了名。盡管90後生活環境有了很大變化,但他們的根還是傳承了中華優良傳統的根,這點沒有變,也肯定不會變。
小張同學:通過這件事,我看到了一個大寫的人該有的對生命的愛和敬重,以及對那些救人的大學生的欽佩和惋惜。在那樣的場合如果是我們自己,我們也不能保證自己會有怎樣的舉動,是一往無前地去救人還是其他。因此他們的勇氣值得我敬佩!
趙先生(40歲,中學教師):我很感動,我的孩子今年也剛上大學,所以我對三個生命的逝去很心痛。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情況,我肯定會義無反顧的跳下去。因為我們從小就接受見義勇為的傳統教育。
樓管阿姨:現在年輕人我覺得還是很不錯的。如果換成我們,也會去救人。我想我們都是父母,當看著別人的孩子落水,我不去救,我會內疚的,我會覺得自己良心上對不起孩子們的父母。
陳老師(教育科學研究院):這件事是很感人的。顛覆了我們對90後的看法,以前我們只是認為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只會玩、不懂得關心人,但是通過這件事我們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助人為樂、仁愛思想也在他們身上有所體現。另外,他們那個集體表現也不錯,不愧為一個英雄集體的稱號。一個人、幾個人的表現很受集體氛圍的影響。我覺得以前對於90後的這種誤解主要來源於家長。由於兩代人生存的環境不同,他們的父輩一般都來自農村,他們老實、沉默、勤勞、守己,而90後這一代開放、活潑、積極向上、自信,視野開拓、有想法。個性、生活方式、價值觀的不同,但是傳統的美德、中國儒家仁愛的思想並沒有變,他們並不是自私、缺乏愛心的一代。
人們不同的話語,表達著一個共同的心聲,三位大學生以及他們英雄的集體值得我們感動、值得我們敬佩;三位大學生以及他們英雄的集體為90後正了名,祖國的希望後繼有人;在他們身上,我們再次重溫中國傳統美德,再次看到人性光芒的閃耀!
勇氣vs理性:一個艱難的抉擇
作為一個理性、成熟的群體,研究生在贊揚之餘有著反思之意。惋惜之情、不理解之意等等存在於人們言談中。多元的社會,多元的價值觀,多元的話語。我們無意對於人生價值觀的探討,生命誠可貴,「生命至上」的原則已經深深紮根於我們的心底。人們對三位大學生離去的惋惜之情,體現了對三位大學生生命的尊重,長江大學救人的集體,義無反顧的跳下去救人,體現了對兩位兒童生命的尊重。生命本無貴賤之分,任何的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所以長江大學英雄群體的見義勇為行為,本身值得我們去敬佩。我們的探討歸而言之,就是勇氣與理性的選擇,如何做到損失降到最低。不同的人,不同的聲音!
小偉同學:雖然他們也說用了牽手救人的方法,但江面下的情況誰都不熟悉。他們做到了,我很欽佩。如果我在場,如果我會游泳,我肯定會救人的。但我覺得更多要理性救人,我們不僅要見義「勇」為,還要見義「智」為,想出辦法救人啊。人人享有平等的生命權,我的生命也很重要,我想有時候我很難「捨身」取義。
小馬同學:我不支持他們這種救人行為,我覺得他們太過沖動,既然沒有江中游泳的經驗,就不要貿然採取行動,他們有點個人英雄主義了。如果是我的話,我不會跳下去救人,雖然我會游泳,但我沒有江中游泳的經驗,江中和游泳池完全是兩個概念,據說有很多暗流、漩渦,大多數有江中游泳經驗的不會貿然跳水的,他們知道江水有多凶險。救人不一定要跳下水,我不會冷眼旁觀、視而不見,我會採取力所能及的方法幫助他們,呼救,尋求他人幫助等。我贊同這種異議,雖然不是主流意見,但我覺得政府、媒體應該引導理智、理性的觀念,而不是一窩蜂的搞正面報道。
小李同學:他們的行為,我理解,但不支持,太魯莽了。如果遇到這種事情,我不會採取跳水救人的辦法,但會選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別人。
小田同學:如果人們在事後,用長時間的思考來「解構」這種行為,是對三位同學行為的不理解。我覺得他們的行為詮釋了「生命至上」的人類行為原則,這個生命一般指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所遵循的是別人的生命至上,這種瞬間行動力的源泉是來自個人內化的綜合素養。
小張同學:對於其中一些同學沒有江中游泳的經驗,依然去救人的行為。我覺得這件事情和其他事件不一樣,如果他們事先報了警,但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肯定不能坐看生命的死亡不管.雖然有人說他們明知自己不會游泳也這樣做,但這體現了每一個生命對其他生命應該有的憐憫,在那樣的情況下,自己能做什麼肯定都會去做。在那樣的情況下,沒有幾個人能保持理性.肯定是救人要緊,而且他們也不是盲目地跳進水裡.而是弄成人梯.只是後來出了意外(有人鬆手了)。
陳老師(教育科學研究院):對於社會上出現的異議之聲,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社會成本論,折射出人們的一種功利思想。人的價值不能僅僅用功利性來衡量。但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這些大學生的一種惋惜之情,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三個大學生的逝去是很可惜的,也反映出人們對他人生命的珍視,也反映一種「生命至上」的觀念。
在勇氣與理性面前,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面對突發事件,勇氣與理性就是一對矛盾體。如何做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需要我們很好的把握。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陳老師,對此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認為,人們還是應該多點理性,幫助人的願望與想法應建立在理性之上。盲目的沖動就沒有用的,我們更需要反思精神,幫助別人時,應該想什麼才是最好的辦法,要盡量減少損失,可以召集更多的力量,少點個人英雄主義。
人們的異議,說明人們變得越來越理性,但這種理性不是冷漠、盲目,人們雖然不會採取跳江救人的方式,但是人們會想更多的方式來救人,我們的研究生群體還是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愛意的集體!
反思
面對三個花樣年華、前程似錦生命的離去,很多問題還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我們反思,是為了不讓見義勇為變為「見義死為」,讓更多的生命享受生活!我們反思,是為了讓英雄的集體可以得到真正的榮譽!
反思一:據統計,溺水死亡事件,已經成為危害中小學生生命的頭號殺手鐧。此次事件的起因同樣因為兩名少年的在江邊遊玩不慎滑入造成的。這就是給我們的中小學安全教育敲響了警鍾。我們的學校、家長是不是應該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呀?
反思二:一直以來我們的學校在重視德育的同時,卻忽視了體育的鍛煉。以武漢為例,作為湖泊之都,盡然沒有幾個人學校將游泳課作為必修課。武漢夏天天氣炎熱,很多人會選擇游泳來納涼,出現溺水死亡的機率也比較高。如果我們把游泳課程普及的話,那麼這樣的悲劇是不是就會減少呢?
反思三:此次事件的報道中,媒體的宣傳也值得我們反思。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陳老師,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媒體的過分渲染行為,對英雄群體的宣傳反而會起到消極作用。媒體只需要客觀、公正的報道這件事即可,沒必要加入太多的個人意識。因為現在的人更加理性、有判斷力,他們自己會做出合情合理的判斷的。這本來是一個偶然事件,媒體過分渲染行為,反而給人一種假的感覺。
同時媒體的角度選擇有點片面性,過多關注市民的感動、捐錢、塑像,但沒有從這件事對大學生的教育意義,對社會的深層次影響進行挖掘。

熱點內容
安徽農業大學什麼專業好 發布:2025-02-08 05:42:25 瀏覽:597
安徽有哪些大學招博士 發布:2025-02-08 04:09:26 瀏覽:952
上海復旦大學費倫教授 發布:2025-02-08 04:08:46 瀏覽:220
大學城到觀音岩 發布:2025-02-08 04:01:58 瀏覽:43
大學生入黨培訓心得 發布:2025-02-08 03:53:48 瀏覽:422
消防大學生入警 發布:2025-02-08 03:53:06 瀏覽:701
湖南師范大學日語考研 發布:2025-02-08 03:43:17 瀏覽:599
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移植 發布:2025-02-08 03:42:36 瀏覽:594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宿舍 發布:2025-02-08 03:36:35 瀏覽:72
北京工業大學醫院時間 發布:2025-02-08 03:36:34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