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的大學生
⑴ 感動中國大學生徐本禹的觀後感450字
如果年輕一代都無一己之外的理想主義和沖動激情,國家、民族,便無美好未來;一個人做點兒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能選擇這樣的人生之路並一輩子紮根貧困地區,從事獻身教育的事業多麼不易,一切對他的贊譽而生出的高尚境界都來源於他對渴望求知的貧困地區孩子的愛。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裡,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的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著。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在CCTV1播出的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中,我又見到了那個熟悉的名字:徐本禹。最初知道他,是天涯貼圖區的一個帖子:"兩所鄉村小學和一個支教者"。當時已有十幾萬的點擊和幾千的回帖――那個帖子如今很難打開了,而裡面充滿震撼的圖片至使本來去看美女的我當場淚流滿面。一個個例,在一個普通網友的圖片和記述下帶來了難以言語的視覺震撼。正如有人所說:"徐本禹點燃了一個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他的事跡我不用多說,當我看到台上他流下眼淚的時候,我真的明白,他的確承受了太大的壓力。1個22歲的大男生,放棄研究生不讀,在一個赤貧的鄉村裡義務為一群單純無知而渴望知識的孩子們教書,身邊無人共同前行和傾述。由最初身邊人的不解到今天的眾多關注和榮譽,不變的是他的孤獨。我一貫認為在這樣一個堅持道德獨善其身都異常艱難的時代,無私奉獻無疑是一個有意塑造的神話。直到我看到了徐本禹我才明白,丑惡盈世,並不意味著沒有高貴。徐本禹是一個英雄,而那些為孩子們修建新教室籌集的幾萬捐款背後的普通人,他們也以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們的態度。
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早就指出:(在不損壞他人的正當利益的前提下)人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就是對社會整體福利的促進。在那個荒唐時代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類違反普遍人性的神話破滅後,有些人卻走到了另一個極端,變成了無原則的損人利己。宣揚徐本禹事跡的意義,不是要我們大家都那樣去做,而是提醒我們,保留一顆柔軟的心臟。
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裡,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著。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曾經被英勇感動,被壯烈感動,被執著感動,被親情感動……而在認識一個叫徐本禹的青年之前,從不曾想過會被平凡感動。
那樣一個憨厚的農民的兒子,那樣一個朴實的大學生,那樣一顆閃亮的心。只因為「別人幫助了我,所以我也要幫助別人」;只因為大山那邊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只因為那個陽光下的承諾;徐本禹作出了人生的最讓世人不能理解也最能震撼人心、喚起人間真愛的決定。
我敬佩徐本禹,因為他曾經作出了人生的選擇,也為這個選擇付出了代價,不管今後他在人生旅途中還將作出什麼樣的選擇,他在兩年前的那個選擇已經值得他一生以之為榮。選擇往往是一念間的事,而為了堅持選擇,需要付出的卻是絕大的勇氣和毅力,當我們為畢業以後物色一個體面的大公司而奔走,當我們為出國深造不惜一擲千金、當我們為一年一度的公務員考試擠破腦袋、費盡心計的時候,徐本禹作出的選擇是放棄業已到手的研究生學習機會,聽從心的召喚,回到窮鄉僻壤之間,完成他未盡的教育小學生的事業。他在報告會上的一句話「我很孤獨,很寂寞,內心十分痛苦,有幾次在深夜醒來,淚水打濕了枕頭,我快堅持不住了……」,這不是豪言壯語,卻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兩年不是很長的時間,但作為一個體制外的志願支教者,他的付出與日後飛黃騰達的砝碼無關,而只與他最初的選擇有關。
有人說徐本禹是一個精神符號,他那麼倔強的點在今天這紛紛擾擾、浮躁不堪的社會網路全書里,敲響了人們內心裡那支幾近失聲的純潔的愛之鍾,警醒了全世界。我說徐本禹是一面鏡子,他就那樣矗立在我的面前,讓我看到了自己的醜陋。捫心自問,我沒有他那種選擇的勇氣。也許,我有勇氣在工交車上給老人們讓個坐位;也許,我有勇氣作為志願者參加「陽光行動」在馬路上賣賣報紙;也許,我有勇氣在自己熟悉的地點,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給需要幫助的人一些幫助……
那麼,作為和他一樣的大學生,作為和他一樣的學生黨員,我能再作些什麼來使自己的心安穩一些呢?
只有更努力的學習吧,只有更努力的工作吧,只有更努力的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吧。我突然感覺到自己的無用。「有人說微弱的燭光怎能把深巷照亮,有人什麼也不說牽起孩子的手走向前方」。也許,我們應該做一支微弱的燭光、做那隻什麼也不說就牽起孩子向前走的手。但是,要讓燭光經久不熄、手強大有力就還是得靠現在的努力學習和工作不是嗎?我們感動於徐本禹平凡的壯舉更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憑一時的熱血沸騰而成為了盲目的跟隨者。「一切偉大都寄於平凡」,在任何平凡的崗位上只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就能發出耀眼的光芒。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徐本禹說:「當你孤獨的時候,多想想自己從事的工作是多麼的偉大,堅強一些,自己為自己打氣!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有時候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不管你是處於大都市、小城鎮或者田野鄉村,這是因為我們是人,有著個體的思想和認識,但是如果你提高層次,把寂寞、孤獨、痛苦劃為實際工作、學習、生活的動力,我想你的心情會好一些!」
我們真正要向徐本禹學習的不是支教這件事本身,而是他「窮且益堅,自強不息」的品質;是他「勤奮學習,立志成材」的信念;是他「回報社會,勇擔責任」的精神。
"為什麼我的眼睛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⑵ 大學生無私奉獻的事例 大學生無私奉獻的事例解說
1、當選感動中國2004十大人物的徐本禹,他是武漢農業科技大學的學生,在大4的時候自願到貴州支教一年,在這期間他不僅把自己的錢拿出來替學生購買體育器材,還因工作的原因患上了胃病。
2、直到收到母校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時他這才返回學校,但在回校前他向學校的領導寫了一封信:希望學校每一年能夠選派幾名優秀的同學來支教。在研究生畢業後他又到國外支教了2年。
⑶ 被選為感動中國人物的當代大學生
2009年月24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的40多名同學結伴出遊,來到湖北荊州市寶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時左右,一些同學在長江邊遊玩時,突然發現兩個小男孩在江中掙扎。同學們迅速沖了過去,先救起了一個男孩。但是在救另一個男孩時並不順利。危急時刻,站在沙灘上的十多名同學趕緊手拉手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獲救。但是,由於水情復雜,加上學生們體力不支,最終搭起的人梯被沖垮了,很多學生落入江中。岸邊的同學們大聲呼救。附近的冬泳隊隊員聞聲趕來,相繼從水中救起6名大學生。而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人卻因救人後體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獻出了年僅19歲的寶貴生命。
洪戰輝,1982年生,河南省西華縣人。中南大學教師,先後就讀於湖南懷化學院,中南大學。因帶著撿來的妹妹艱難求學12年,2005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第17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和全國孝老愛親模範,成為時代偶像。
孟佩傑,女,漢族,1991年11月出生,中國共青團員,獲得2011感動中國人物,2011年全國第三屆道德模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2007年佩傑初中畢業了,為了就近照顧媽媽,學習優異的她主動選擇在當地的一所學校學習。2009年,孟佩傑被距離家鄉百公里外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癱瘓在床的養母,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著養母。2009年,臨汾市委授予孟佩傑母女文明和諧家庭榮譽稱號,2010年,孟佩傑成為臨汾市年齡最小的十佳道德模範。2011年6月,孟佩傑因孝心在網路上走紅,被稱為「最美的女孩」,甚至有網民專門為她「賦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