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肖遙
❶ 大學生假期一般呆在學校還是外出得多
這個問題得分好幾種情況來討論,不能很普遍的給個回答就好了,因為和現實情況可能會不一樣。
1.第一種情況。如果是放短期假期,就像是國慶的七天或者是五一的七天這種的短期假期,同學們在學校上了那麼長時間的課,當然是都出去玩了,除了一些學霸,基本大家都會選擇外出,在這段時間里學校的人很少的,也很冷清。
2.第二種情況。長期假期。就是暑假寒假這種長假,通常情況下這種長假除非要實習或者是暑假的時候一部分同學會去做兼職,基本情況下大家都是放假就直接回家的了,待在學校的人也很少。
❷ 沒上過大學,生活中你會羨慕大學生嗎
非常羨慕大學生,自己高中後就跟著親戚的公司上班,每次看到同學群里討論大學生活,都感覺特別羨慕,也很遺憾自己沒有上大學。
❸ 為什麼大學生不想回家
因為嫌棄父母的嘮叨,因為不想回家幫父母做事、不想照看生意、不想做家務、不想聽父母的勸告。因為學校的日子逍遙自在,沒人嘮叨,父母管不了,可以以在校學習為由向父母要到錢,不愁吃穿,可以背著父母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簡單地說,學校要比家裡自由、安逸,大學生懶惰、散漫。
❹ 為什麼些社會上的男人就喜歡泡在校大學生是不是欺負她們社會經驗少啊
這種其實也沒必要想復雜,大學里沒有像有的人說的那麼逍遙,要考的東西很多內。能被泡容到的女孩子,家裡條件並不好,有的大學費用十分昂貴,比如三本院校,一年下來真的不是小數目。社會人的花言巧語下就被徹底蒙蔽了雙眼。出了什麼事情,由於沒有社會經驗,不好追究。有的社會人吃准了這點,所以會想到泡在校女 。害,希望這個社會多一些真誠,少一些欺騙吧。
❺ 大學生假期做什麼
在這個時間里,有的人選擇走親訪友,增進朋友、親戚感情,有的人選擇外出旅行,豐富人生閱歷,也有的人選擇給自己「充電」,增加社會實踐經驗,不管選擇哪一種方式,這都是一筆享用不盡的財富。
針對一個月時間的寒假生活,大學生如何度過才有意義,又該注意哪些細節,本篇專為大學生們提供幾個方案,以供學生參考。
「漂」一族:
走親訪友or外出旅遊
有專家指出,大一的寒假應以接觸社會為主,初步了解一些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大二的學生要以素質儲備為主,在實習生活中提高責任感和受挫能力;大三的學生就要考慮就業問題了,有效利用寒假進行技能儲備可以有意識地學習職場生存技能;大四的學生當然是四處奔波找工作。其實,大部分大學生在寒假裡還是選擇待在家裡,隨父母走親訪友,有的學生則選擇利用假期外出旅遊,增加知識面。
走親訪友型
對於許多大學生來說,寒假是最佳的放鬆時機,沒了中小學時繁瑣的作業,沒了父母親「督學」的嘮叨,真是難得的逍遙自在,同學聚會、上網、看電視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消遣。有關專家也指出,當代大學生多屬「80後」人群,獨立意識較之以前的大學生有所加強,需要提醒的是,大學生們在享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了親情。學生們也可以利用春節這個機會好好孝敬一下自己的長輩,比如多陪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主動幫父母做點家務活等。另外,由於「應酬」的增多,學生們喝酒、打牌自然會比平時增多,這時就更要注意身體,萬不可「貪杯」。
外出旅遊型
很多大學生都喜歡旅遊,平時在學校因為要上課,只能在雙休日出門旅遊,即使這樣也不能走得太遠。在寒假中,大學生們的時間調配就相對寬鬆了很多。可以參加旅行團,也可以約幾個同學、朋友一起結伴旅行。「學習並不只是在學校,在路上,你也能學到不少東西」,這句話尤其適合大學生。學地理、考古、旅遊、美術的學生可以選擇這種方式鍛煉自己。但值得提醒的是,參加的學生必須身體素質要好,而且必須要有一定的救助經驗,出行前必須制訂好周密的計劃。
建議
有關人士指出,放寒假時大學生還是要注意一下身體健康。大學生永遠是健身、運動的潮流分子。但很多大學生反映,在學校的時候能經常運動,而放假在家「落單」後,卻只會打游戲、上網、看電視……開學後再一個勁「減肥」。這樣沒有規律的生活不但會使人的健康受損,還會削弱人的意志力。其實寒假裡也可以參加一些運動,覺得一個人運動太沒意思的話,還可以選擇一些健身班。瑜伽、跆拳道、游泳、街舞俱樂部等等。各種各樣在上課時沒空顧及的運動,在寒假裡都可以嘗試一把。
「充電」族:
技能學習or兼職實習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大學生的寒假生活已不再是休閑、娛樂這么簡單了。不少大學生選擇在假期培訓技能,期望多一張證書能為將來就業增一份籌碼。一些學生為今後出國做准備,利用寒假時間就開始參加各種語言類的培訓。另外有一些學生利用寒假時間兼職,增加社會經驗等。
技能學習型
寒假中可以學習的技能有很多,如駕駛、制圖,甚至是烹飪……很多職業技能不只是作為找工作的籌碼,用在生活中也能使人游刃有餘。有關大學生的培訓種類非常多,主要有外語類、計算機類或者是各種專業的深化培訓。但在參加培訓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培訓不是買東西,一窩蜂並不明智。選擇自己需要的,或者能彌補自己專業缺陷的培訓才是最好的。大學生還是以學業為主,寒假期間在學業上也不能太過放鬆。在參加培訓的同時,如果能在空閑時間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書,或者鑽研一下自己專業的學科,也是一種提高。
兼職實習型
選擇在寒假兼職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現在的大學生主動融入社會的意識很強。其實大學生兼職只要在保證安全和學業的前提下,是可以提倡的,畢竟他們不久就要踏入社會,提早適應是好事。既然是抱著鍛煉的心態兼職,所以建議大學生們對兼職的行業也要有個選擇,盡量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行業。有的學生也可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提前到單位實習。如學新聞專業的學生選擇到報社、電台接觸新聞;學經濟的學生到公司去搞派送、促銷;學法律的學生提前到律師事務所、法院實習。
建議
據了解,大多學生在打短工的過程中都曾有被騙經歷。盡管大學生是「已經一隻腳踏入社會的特殊群體」,但不管是想利用寒假時間充電還是鍛煉,首先要保證安全。大學生的獨立性在逐漸增強,同時也承受了一定的學習壓力。寒假裡首先是休整,可以利用寒假時間來做好身心的調整。總結一個學期的生活學習狀況,分析自己的成敗得失,這樣會有助於更好地發掘自己的潛力和特長。在激烈的競爭中,利用空閑時間充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可取的。但一定要量力而行,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內容,勞逸結合。當然,一旦決定學習,就要堅持到底。看著別人玩,而自己努力學習,這也是鍛煉意志力的一個途徑。
專家支招:怎樣過好寒假
寒假給大學生帶來的不僅是和家人團圓的機會,還帶來了自我管理、自我計劃的考驗,同時也是大學生外出實習、打工和增長閱歷的好機會。有關專家對此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
休整大學生們的獨立性在逐漸加強,同時也承受了一定的學習壓力,所以寒假裡首先要做的是休整,可以利用寒假時間來做好身心的調整。
反思 要做好反思的工作,總結一個學期的生活學習狀況,分析自己的成敗得失,這樣會有助於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特長。
補缺簡單地說就是學科之間的互補。理工科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讀一些文學作品、人物傳記等,而文科的學生則可以了解一些科學常識,這樣可以文理滲透,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接觸社會接觸社會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部分,廣義上說就是要學會做人,學會處事,學會關心和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狹義上來講就是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自身與社會的要求,參加一些與專業有關的實習或社會調查,同時也可以用自學的方式來豐富專業知識!
❻ 大學生應該怎樣去對待錢
我的觀點是,學生,特別是大學生,不應該拿父母的錢在外面玩。一個成年人了,拿父母的錢逍遙,心裡應該沒有底吧。想一想父母辛辛苦苦上班掙幾個血汗錢,你在外面去玩,一天就能花掉他們半個月的工資。大學生除個別神童以外,絕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了,所以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大學生就該漸漸地學會自己控制自己,雖然我並不支持大學生現在去掙錢,但是最不應該的就是拿父母的錢去揮霍。 看過一本書,說,大學生不應該想如何去掙錢,而是應該先學會節約用錢。我覺得這個說法真的是太好了,我覺得一個大學生,如果一天到晚只會琢磨怎麼去掙錢,那他的心思是不可能放到學習上的,因為金錢的誘惑絕對比課本的吸引力大得多。自己不去掙錢,自然只能用父母的錢,只要是稍微有一點良心的人都會想到父母掙錢的不容易(家財萬貫的富家子弟請自行跳過),所以就會認真地學習來報答父母,更加有利於這個人的內心修養,相比那些所謂的能賺到自己的生活費,並能補貼家用的大學生來說,強了百倍。雖說那些在大學階段就能賺一點小錢的人在大學階段的確也減輕了一些家庭的負擔,我想這類人裡面,畢業後有一部分人是不能找到好工作的,那勢必又會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自己勉強能夠養活自己,父母還是得自己過活(誰叫你們的兒子在大學期間幫你們減輕過負擔呢,你們現在也該幫他減輕贍養你們的負擔了。)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可以用「得不償失」來命名呢。 自然,我的觀點犯了很嚴重的以偏概全的錯誤,但也一定會適用於一部分人。我只是想強調一下在大學期間養成節約的習慣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