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大學生
❶ 碳中和大學生論文1500字
作為學姐,很高興能回答你關於碳中和大學生論文的問題。碳中和是當今社會面臨的重要議題之一,也是我們年輕人應該深入了解並積極參與的領域。
首先,我會介紹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同時增加吸收能力,使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總量不再超過地球可吸收和再生的量。它是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減緩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接著,我會探討碳中和對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從而激發讀者對這個話題的興趣。
然後,我會深入分析碳中和面臨的挑戰。其中包括技術難題、經濟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例如,我會討論如何推進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如太陽能、風能等的利用,以及綠色交通工具的普及。同時,我會提到碳定價機制的重要性,激勵企業減排和採取可持續發展戰略。
接下來,我會詳細介紹一些解決方案和創新實踐,以證明碳中和是可行的。例如,我會闡述歐洲國家在碳中和領域的經驗,以及中國在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此外,我還會談到大學生如何通過參與志願活動、倡導環保意識等方式積極貢獻碳中和事業。
❷ 對你來說,畢業意味著什麼作文
畢業時,有人傷感,有人期待,有人無感。四年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它是生命的一段區間,分秒必爭和虛度光陰將呈現天壤之別。來不及後悔,四年就沒了。有些人是榮譽收割機,有些人是個性化發展的傑出代表,有些人是渾渾噩噩,有些人提前淘汰出局。大學是最幸福的時光,也是最殘酷的時光。這四年可能決定你的命運,或者是有些人再無改變命運的機會,再掙扎也註定留在一個階層。畢業意味著什麼?一、畢業意味著離開舒適區大學真是太幸福了,尤其在中國。父母供著,老師護著,絲毫感覺不到社會的殘酷,也對未來毫無規劃。在溫室里,很多大學生熱衷娛樂,喜歡名牌。高中的壓抑肆無忌憚的爆發。熬夜,游戲成了很多人的標配。他們有個性,卻也是自以為是的個性。享受溫室的大學生率先成為平庸的代名詞,他們過得太幸福了,太享受了,殊不知即將面臨的現實將摧毀那些美好的幻想。畢業了,就再也沒有大學的自由,再也沒有心安理得的懶覺,再也沒有想玩就玩的游戲。走向社會,就是離開舒適區。那裡的競爭會讓你感受壓力,那裡的生存會讓你學會忍耐,那裡無情會消磨你的個性。一切都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改變從你消失的朋友圈開始。二、畢業意味著失去自己的時間有人說「工資」是用金錢購買你的時間,的確如此,工作後時間就不是自己的了,它會被僱主理直氣壯的佔有。大學里的空閑一去不復返,只有工作和休息之分。三點一線間的奔波會削減生活的樂趣,只有睡眠能補回珍貴的幸福感。被迫早起,不敢熬夜,鬧鍾成為必須要仔細設置的程序。在忙忙碌碌中,時間過得飛快。它會催促著你發胖,成為另一番模樣。工作不易,生活不易,在看似光鮮表象下,藏著許多隻有自己知道的落寞。失去時間就是失去自由,很多事情都無法自主安排。那些能真正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是幸福的,但大部分人沒這個待遇。三、畢業意味著獨自承受年齡的增長意味著責任的增長,不能只為一個人而活了。親人年齡漸長,家庭的責任在轉移。你的肩上扛著很多事,卻很難給其他人說。以往想卧談會一樣的暢聊將越來越少,懂你的人在哪裡?欣賞你的人又在哪裡?消失的朋友圈,消失的微博,很多人不再表露自己的情感,更多成了「吃瓜群眾」。在那些湮沒的人海中,發表些可有可無的見解。過得怎麼樣,都要自己拼,苦點累點也心甘情願。有些人去了外鄉工作,從正式入職第一天起,就學會了獨自承受。愛拼的人倔強,他默默承受,也積蓄力量。而這些在大學里是無法感受的。四,畢業意味著新起點四年光陰如梭,一個寢室的4人也都會有不同的方向。有人好學,繼續攻讀研究生。有人目標明確,找到名企高薪工作,有人虛度時光,出校門就被備受打擊。在新的起點上,擁有選擇權和被選擇至關重要。優秀的人會牢牢把握選擇的權利,能為自己尋找一個較優的方向,而被選來選去的人,自尊心受創和自我懷疑將接連不斷。新的起點,就是新的方向。從這一刻起,飛向更遼闊的遠方。
❸ 當代大學生如何助力雙碳
當代大學生助力雙碳的方式:
1、要爭做健全低碳減排法律體系的推動者
一方面,要全面了解現有節能環保的國際、國內法律法規,了解這些法律法規在實踐中的困難、矛盾、漏洞所在,在此基礎上深入學習掌握現行法律法規在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力爭在節能環保立法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另一方面,通過社會實踐和志願者行動等方式,積極參與節能環保的監督、執法,踴躍投身於民間環保團體等有益實踐活動,力爭在節能環保執法監督方面力盡個人最大的力量。
2、改變消費方式
大學生應當記住「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低成本、低代價的消費方式,與以實物消費為主,把數量作為消費水平的標准,以能源與資源的大量消耗為支持,追求一時的滿足而忽視以後消費需要的傳統消費方式有本質的區別。
雙碳人才具備的素質:
1、雙碳人才應該具備扎實的基礎科學素養。雙碳轉型是基於科技革命的推動,必須立足於科學技術,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雙碳過程中,也需要去偽存真,不斷甄別可行的技術和模式,這需要扎實的基礎科學素養。
2、雙碳人才需要有創新意識。雙碳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有別於以往的技術革命,更加強調以人為本的低碳化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需要打破以往的思路框限,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
❹ 父母的教育背景對在讀大學生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
一、溫室栽培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現今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使的家長更有精力和能力來培養教育子女,尤其是生在艱苦年代的家長,總是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學習和成長條件,以彌補自己少時的缺憾。
然而,卻沒有想到,人的思慮有限,自然的造化無窮。這樣的教育方法,導致了孩子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一點風吹雨打,失去了父母的照顧,卻無法適應外界的環境,最後父母只能操心到老。
二、模具製造型
這類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極為嚴格,從孩子的生活習慣、活動范圍方,到讀書的方法、興趣愛好,甚至高考專業的選擇、畢業工作的種類,都受到強制性的指導。因為他們總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不會錯,自己是愛孩子、為孩子好的。
殊不知,在這種教育模式下,無形中抹殺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與創造能力,雖然不否認有一些孩子會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卻只是模型製造的「產品」,父母原形的克隆,人的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在這些克隆產品中黯然消退。
三、經濟刺激型
現實的社會越來越物質化,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以物質刺激孩子為主:考第一,獎勵100;考前十名,50等等。以至最後孩子的腦袋瓜里只有一個「錢」字,做家務?可以,給錢;幫爸爸買煙?可以,給錢;幫你做作業?可以,給錢......
四、極力壓榨型
這種類型的教育方式主要體現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在目前形勢下,高等教育與高中教育沒有普及,大學生的就業率很低,迫使父母對孩子提出各種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夠上一所名校,有個好的前程。在平時,孩子們都會被迫學習到晚上10點以後,而假期,更有各種補習班、特長班在等待著被壓榨得燈枯油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