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大學生的
㈠ 談談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
1. 身心統一性:在當今社會,大學生的身心統一性是衡量其文化素質的重要標准。這體現為個體的身體和心理能夠健康、和諧地全面發展。具體來說,大學生應表現出良好的行為適應性,適應環境的能力是生存的基礎。
2. 人格健全性:大學生應具備健全的人格,表現為自我感覺良好,情緒穩定,積極情緒佔主導,且能有效控制情緒。此外,應保持心理和生理的平衡,具備自尊、自愛、自知、自明的品質,並能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情緒,與人和諧相處。
3. 生活進取性:大學生應對未來充滿希望,無懼恐懼,擁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這些目標應既切合實際又具有責任感及進取精神。
4. 人際關系和諧性:和諧的人際關系是身心統一的表現,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條件。大學生應感到環境的安全,能與人融洽相處,受到集體的尊敬,並贏得他人的信任與歡迎。
5. 價值取向的社會性:在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的同時,大學生應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民族振興緊密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針對高素質大學生的應有行為:
1. 正確自我定位:大學生剛進入新環境時,應正確認識自我,明確自己的價值所在,以便在順境和逆境中妥善處理問題。
2. 堅定理想與信念:樹立堅定的理想,並為之努力。制定實現目標的小步驟,腳踏實地地完成,既要有近期的目標,也要有長遠的規劃,並付諸實踐。
3. 確立正確的「三觀」: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大學生應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抵禦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風氣。
4. 提升道德素質: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提高個人道德修養和自律,為構建美麗校園和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㈡ 當今大學生的熱門話題是什麼
1. 當前大學生熱衷討論的話題之一是就業與創業。他們關心未來的職業道路以及就業市場的展望,尤其是對於薪資、福利和待遇的期待,以及如何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由於大學生數量增加,許多人面臨找工作的難題。
2. 另一個熱點是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融資政策和自主理財投資的能力。在全球金融行業經歷危機的背景下,大學生如何理解並應對這些挑戰,以及如何通過改善自身不足和調整心態來增強競爭力。
3. 戀愛及其相關問題也是大學生熱議的焦點,包括戀愛觀念、性教育以及人際關系等。
4. 在學業和學術方面,學生關注的話題包括如何提高學術誠信,以及如何處理校園內的貸款問題。這些問題反映了大學生對當前教育環境和社會金融體系的思考與擔憂。
㈢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是什麼
一,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功利化、庸俗化
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 78.5%的大學生將理想定位於事業、9.6%追求的理想是錢財, 4.2%把理想定位於愛情、家庭和自認為幸福的生活。從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大學生都有積極向上的理想、而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明顯變化,價值主體由社會本位轉向個人本位,價值取向由重理想轉向重功利。
在注重自我的同時。部分大學生淡化了對理想的追求。在他們的理念中,世俗、功利、物質性的傾向表現的越來越明顯。甚至在入黨動機上。部分大學生把入黨看成是為了找好工作增加一個有分量的籌碼。
二、刻苦精神不足、缺乏進取心
刻苦學習。勤奮鑽研的精神在當今大學生身上已經顯現的不多了、更多的大學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上網、聊天、打游戲占據了他們除上課以外的其他時間,除非查閱必要資料、圖書館也早已成了他們不再涉足的「禁區」。甚至在大學生群體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 當今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已經逐漸喪失、這使考試作弊、論文抄襲成風。
三、集體主義觀念淡薄。 以個人為中心觀念增長當代大學生多為90後。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集體活動中不積極。處處考慮自我。缺乏合作精神。 以自我為中心導致人際關系緊張、處理問題片面,這不僅會損害他人利益、更多時候則是損害集體利益。比如宿舍分配出現問題,許多大學生不選擇找輔導員協商、而選擇投訴、舉報。
四,尊師重道的優秀傳統被漠視,個人修養不足,許多大學生遲到、早退。更有甚者漠視老師的存在、在課堂上吃東西、誰覺、大聲喧嘩。老師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是我們聯系知識的紐帶、作為大學生要學會尊重別人。尤其要尊重老師。遲到、早退都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也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很多大學生遇到老師選擇沉默、更多的則是選擇像陌生人一樣走過。一句問候語都懶得說。這說明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自身修養存在嚴重問題。
盲目攀比、享樂主義在大學生群體中也越來越普遍。名牌服飾、品牌化妝品、昂貴電子設備在大學生活中也日漸成為必需品、高消費成為大學生之間相互炫耀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