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大學生作文
A. 讀書筆記1000字大學生作文範文大全(通用5篇)
一本好書可以豐富你的生活,看一本好書可以了解到不少知識,在這里我給大家整理了「讀書筆記1000字大學生作文範文大全(通用5篇)」需要的朋友就來看看吧!
篇一:讀書筆記1000字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終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納則去的僅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我的祖國,對自我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我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樑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可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資料。《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僅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能夠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能夠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能夠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行鉛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 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我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能夠不相信神,卻不能夠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檔茄好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所以,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我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篇二:讀書筆記1000字
《孫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內容出自孫武。但後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吳孫子兵法》有82篇,圖9卷,而多認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齊孫子》,即《孫臏兵法》久已失佚,後世流傳的只有一部《孫子兵法》,而認為13篇出自孫臏之手。不過,在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部《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的殘簡,以及記載孫武言行的70餘枚竹簡後,學者們已多傾向於13篇應出自孫武之手,82篇則是孫武後學所著,是用以補充和解釋13篇的。
作為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的精髓之一,《孫子兵法》對我們的影響當然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學生,我們能看到更多的是《孫子兵法》對我們學習的影響以及啟示。下面,我淺談一下我的所得。
我們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脫口而出或在作文中舞文弄墨時,出現一兩句這樣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置之死地而後生」——孫子兵法已經滲透進了我們的學習生活。
《孫子兵法》為戰爭而作,也就是為了打敗敵人而作,學習中何嘗不會有「敵人」,一道難題,一個對手,甚至於自己。「五事七計」告訴我們要有正確方略與思想,要擁有有條理的計劃方案,正確地、客觀地認識我們所面對的人事物。
例如在《作戰篇》中,孫子指出:「兵貴速,不貴久」。學習上,對於要考試的人在考試一定的情況下,你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則考試題將作不完,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平時訓練有素。同時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我們接納知識的速度一定要快,以留下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更多的知識。
再如「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上述的「八之」戰法的實質就是變被動為主動。對於現在的學生學習,大部分的實際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不過問,不主動,上課不聽講、玩游戲、睡覺,到考前才猛背考試題綱,「強扭的瓜不甜」,可想而知,知識的保質期也是大幅度縮減,而且強度過大的瞬時記憶會對腦部造成負擔,影響腦部健康。這么得不償失的事,還是少做的好。
學習「孫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與精髓,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我們的老祖宗原來在數千年前就已認知和分析得如此確切與深透,使我們不得不深深感嘆前人的偉大和華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孫子兵法,只要認真領會其神髓並不斷實踐,必將對我們的各方面的提高有著指導性的作用。
中國文化道同行、而不悖、君子和、而不同,傳承五千年,源遠流長,作為炎黃後人當虛心上學,以史為鑒。
篇三:讀書筆記1000字
讀文學著作又是這個話題。從剛上初中到現在語文老師都免不了提上幾句要多讀文學著作。一聽到這我就滿頭包了。緣由在我的字典里文學著作免不了都是哲學所謂的滿腹經綸既枯燥又煩悶。可以為了應付老師也要硬著頭皮上於是挑了本巴金的《家》。
激流者何許人也 人物者激游之魂也《家》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滲透著作家的愛憎感情寄託著作家的美好理想。覺新、覺慧、鳴鳳、高老太爺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有口皆碑的藝術典型。其中「覺新性格」已成為失去自我具有雙重性格的現代知識分子的代名詞。在對比中刻畫人物性格在《家》中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不同性格的反比:覺新的懦弱和覺慧的勇敢克明的莊重和克定的輕薄琴的樂觀和梅的哀怨。相近性格的類比:覺慧的激烈與覺民的穩重琴的游移和許倩如的堅定。同一人物在不同境況的自比:覺新在晚香樓上的哀痛和下樓後又同淑英嬉戲覺慧在周報社的充實和回家後的寂寞。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徵和復雜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對立和差別。
這種對比常常通過在同一事件或場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現得到展現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性格在不同側面的映襯中更加鮮明。比如第 36 章定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災」的鬼話但覺新「擔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淚依從;覺民要覺新去講道理對長輩還有所期待覺慧態度堅決主張不能屈服「應該反抗」。又如第 23 章寫土娼出身的連長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維護家庭的和自己的尊嚴大膽衛道護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卻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
情節者激流之形也《家》是描寫的情節曲折奇異既描寫了鳴鳳投湖兵亂之驚梅之死覺民抗婚克定挨罵捉鬼鬧房祖父病故瑞珏身亡覺慧出走等激烈的矛盾沖突也定了劃船觀景炮燒龍燈年節團聚敬神守靈談心聚會等等。高家內部以覺新三兄弟的遭遇、命運特別是婚姻愛情為主要線索又交織著其他人物、事件、習俗構成一幅謹嚴而又豐贍的生活畫面生動地展示出封建家庭的丑惡和腐朽傾軋和迫害反抗和斗爭。前六章中主要人物或直接出場或著重提到主要情節線索或初見端倪或埋下伏筆。此後各章波涌浪疊不斷掀起浪峰直到瑞珏之死形成高潮最後以覺新初步覺醒覺慧出逃終篇顯示出大家庭的沒落和新一代力量的生長。
巴金不愧為現代語言藝術大師之一他為青年而寫作他的語言散發著青春的氣息。《家》能贏得無數青年讀者的心也得力於它那充滿抒情氣質的語言。巴金小說的語言清麗、流暢、明朗、自然。其代表作之一《家》值得大家去讀一讀。
篇四:讀書筆記1000字
《人性的弱點》一書是由美國的「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所著。在20世紀早期,當時的美國的現狀是經濟步入蕭條,殘酷戰爭使得人們嚴重喪失了對美好生活的信心。這種情況下卡耐基利用社會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和分析。
在書中他講述許多普通人通過自己的奮斗最終獲得成功,這些真實故事激勵並教育了無數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卡耐基用他的藝術靈魂幫助他們重新找回自我,明確了各自人生的奮斗方向。他的這種教育方式影響深遠,使很多人獲益匪淺,甚至包括幾位美國總統都受到這種教育思想的熏陶。讀完這部作品後,我了解到該如何為人處事,領略到書中精髓不僅有利於提高自身的修養,也告訴我更好地融入集體,讓他人幸福,也是讓自己幸福。
書中經典的幾處讓我印象深刻。其中一句是「人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而且經常說到,這樣的情景我們經常會身處其中,就是當你用一個手指指著別人說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另外的手指正指著你自己!
卡耐基一語道破天機,赤裸裸地揭示著人的劣根性。人們總是喜歡在別人背後談論他人的是非對錯,卻從不愛對比他人審視自己的過錯。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當過錯產生時我們考慮事情總是習慣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因為缺少理解和寬容,過錯得不到及時改進,也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相反,若我們能夠克服這一劣根性,雙方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審視自身,理解並寬恕他人,效果必定會大不相同。
另一處「真誠地欣賞與贊美他人」也讓我感觸頗深。每個人都喜歡被贊美,贊美他人是一種美德。這條規律適用在工作中,教育我們學會真誠地關心並贊美身邊的朋友、同事,才能贏得他人最大的信任。
《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內的提示與建議除了具備指導性外,還有著極強的可操作性,概括講就是:認清人性的弱點,利於我們有針對性地應對,處理事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讀這本書,也讓我明白:這些提到的弱點,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了解他人身上的弱點,就可以使我們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各個擊破,發展順利;了解了自身的弱點,可以使自己揚長避短,凸顯自己的優勢。
這本書,讀一遍,只能了解一下大概,必須多讀幾遍,也適合反復讀,用心讀,只有這樣才能深刻體會其中的含義。這本書就是一面鏡子,幫助我認清自己,了解自己,並不斷完善自己,駕馭自己,最後要成為善於經營自己的人,在工作中讓我堅定努力的方向,不斷創造美好的人生!
篇五:讀書筆記1000字
我常常覺得在書海里遨遊是最幸福的,讀書可以帶來許多許多的知識、可以增加課外知識、可以使我們的心智更加開豁,因此我也非常非常的愛書,我讀過許多名著:悲慘世界告訴我們「只要這土地上有著無知和悲慘,像2本書一樣的性質就不無禆益。」巴黎聖母院告訴我們:「人的嫉妒心是不可以太強的……」三國演義告訴我們:「不要硬和別人比高下……」許多的書給了我許多道理,不過我最愛看的書還是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他從小就渴望著能獨自一人去海上冒險,可是這個願望只會被嚴格的父親扼殺,有一次,魯濱遜終於有機會去海上冒險,可是卻遭到了極大地意外,因此船上的人無一倖免,只有魯濱遜一個人活了下來,他被意外沖上了一個荒島,這個小島荒無人煙,人在這里根本難以存活,如果不幸的話,還有肯能會被殘酷無情的野蠻人活生生地吃掉。
可是,魯濱遜卻靠著頑強的意志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才得以活下來,他在一次對付野蠻人的時候,意外救下一個俘虜,由於那天是星期五,所以給俘虜取名「星期五」星期五辦事能力強,成為了魯濱遜得力的助手和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魯濱遜從那隻遇險的船上找到了許多對現在自己的情況有利益的東西,食物、製作帆蓬的布、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些物品,魯濱遜利用空餘時間做了一個屋子,作為自己的棲身之處,並靠船上剩下的食物來維持生,魯濱遜深陷困境卻還是堅持每天讀書,這不正是「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嗎?
後來,魯濱遜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小麥的種子,便想要在島上種植大麥和水稻,可是,每當即將豐收的季節,烏鴉就回來啄食,使大麥和水稻的收獲率大大減少,魯濱遜想了許多辦法終於逼退了那些醜陋的烏鴉,他還製造了許多工具,學會了製作粗糙的麵包,還捕捉了一些山羊作為肉食的來源,還養了一隻鸚鵡作伴,魯濱遜還自己圈養了許多牲畜、還利用工具做了許多傢具,一開始做的並不好,但到最後魯濱遜的技術越來越精湛了,他吧把自製的傢具擺在了自己的屋裡。
若干年後,魯濱遜在孤島附近發現了一艘英倫船,終於和星期五離開了這個荒島。算一算,魯濱遜在這個荒島上共生活了28年。
每次讀完這本書我都會有一次深深地感觸,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事實的確如此,一個面對一些挫折而就退縮不去面對的人有什麼資格成為一個成功者,他註定會事一個失敗者,社會的一個敗類。面對危險,我們應當勇敢去面對,勇敢去克服,勇敢去解決,而不是像縮頭烏龜一樣而直接放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竭盡全力就一定會成功,無論再多困難的事也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這也是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我覺得做人的確一定要學會生存、學會堅強。
B. 當代大學生讀書的意義作文.不少於1200字
在這春華秋實的季節里,在綠城育華小學第五屆「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讀書文化節的氛圍中,我拿起多年未從拿起的筆,重拾讀書樂趣,回味讀書帶來快樂。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觀看壯闊的景色,就只能登得更高,就要擁有更多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好讀書,讀好書」,但說實話在兒子沒誕生前,心中雖然明白以上道理,但從無付諸行動,而真正去體會,去理解,去實施,去得到升華還是兒子的誕生後。 兒子誕生的10年是我重拾書本的十年,是學習的十年,是快樂的十年,同時也是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十年。記得在孩子剛剛誕生的時候我和孩子的媽媽就買來很多的畫冊,在不知道他能聽不能聽懂,能不能看懂的情況下每天指著畫冊講解給他聽,給他看,慢慢的感覺到多講講他也似乎可以聽懂,而且還會很專注的傾聽,似乎明白了什麼……後來慢慢他自己能主動地去翻閱,會指著圖畫依依呀呀了,然後我和孩子的媽媽會很認真的和他一起看圖講故事,這時總是能看到孩子的專注,能聽到孩子天真、爽朗的笑聲……後來慢慢地他會說了,他要講故事給我們聽了,而爸爸、媽媽、外婆是他的傾聽對象了,我們像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排排坐著,聽他講故事,同時回贈他的是幸福和滿足的笑容和贊美聲,而這時候,他不知道有多得意,多自信,多自豪了!慢慢孩子在睡覺前的必修課是我們給他講故事,故事裡情節他比我們更清楚,甚至我念錯一個字,他也會睡眼朦朧的含含糊糊給我說:「爸爸你念錯了,應該是……」而且每天的故事是一個接一個地講,有時看到他好像睡著了,我輕輕走開的時候突然會:「爸爸,再講一個,我還要聽嘛!」只要是在家的日子,晚上都是陪著他一起看書、下棋、講故事,分享書中的人物、情節、內容,直到他帶著幸福的笑容,帶著讀書的快樂,帶著書中的故事進入夢鄉…… 孩子在慢慢的長大,由於書本的接觸、閱讀,很小時候就認識很多字,知道很多知識,小時候我們帶他出去,他總能很好的和陌生人溝通,非常自信,用朋友的話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下知雞毛蒜皮」!今年暑假他媽媽帶他出去旅遊的時候,他因為知識面廣,了解很多的歷史人文,還被導游尊稱為「師傅」!和同團的比他高年級的姐姐成語接龍的時候,對方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那些陌生的團友都「嘖嘖」稱嘆!他的媽媽不知道有多驕傲……當然這一切離不開書本,離不開平時閱讀的積累,也是真正意義的「悅讀」。 孩子隨著知識面的增加,閱讀從畫冊,到少子畫冊到多字畫冊到全文字的書本,在不斷地進步,在不斷的發展,我們也是盡可能的跟住他的腳步,盡可能的他關注什麼,他學習什麼,他讀哪本書我們都跟住他步伐。有段時間我沒跟著他一起看書,我們的溝通馬上出現障礙了,以前簡單的知識我們基本可以應付,隨著他閱讀知識面的擴展,很多問題,很多知識我們不明白,不了解,這樣我們做父母的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一份和孩子交流、溝通、學習的好機會,慢慢就會疏遠,就會缺少溝通,缺少交流……所以在我們床頭櫃上都是放著他讀的書,他白天看什麼書,我晚上讀,第二天我們可以聊書中的事情,人物,還可以共同點評,真有其樂無窮,增進感情(由於工作的關系,我陪他的時間不多,以前他和我的關系有「緊張」過,但是現在由於我們可以在一起聊歷史、聊軍事、聊政治,現在出去散步,他不再是黏媽媽的小男生,而是我屁股後面的「跟屁蟲」了,這些都是我能和他閱讀同樣的書本,有共同話題)!在跟著他閱讀的時候,慢慢我自我感覺也學到很多知識,甚至在工作中也能運用到書本的很多知識,而且在公司裡面還要求全體人員多讀書,多看報,多了解各種信息,這樣可以找到更多有共同語言的客戶,朋友…… 書給我們帶來了遐想和樂趣,書給我們帶來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能陶冶性情,德潤人心沿著書籍構成的階梯,學做人,學做事,爭取不斷超越,走向卓越。人與人之間可以通過書本架起親情,友情的橋梁。 記得文學家魯迅先生說的: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談天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最終魯迅寫出了許多好文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可以用午休、放學做完功課以後、節假日等點滴時間來讀書。每天一小時,積少成多,積沙成塔。 同學們,家長們朋友們:「同沐四季風,共享讀書樂」讓我們與書交朋友吧!讓讀書之花,盛開四季校園。讓讀書之根,深扎家庭中,永駐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