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發布時間: 2025-02-23 00:36:01

❶ 高職生就業率超過本科生,你信了嗎

日前,第三方教育質量評估機構麥可思研究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共同發布《就業藍皮書: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2017屆中國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9%,高職高專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

向左轉|向右轉

毫無疑問,該就業報告信息豐富,不可能只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單項統計。然而,許多媒體卻將其簡單濃縮成了「高職高專畢業生走俏,就業率超過本科」。新聞一出,不僅本科院校不屑一顧,就連高職高專院校的領導、老師、學生們也普遍感到無底氣,許多讀者甚至因此對相關評估結果不信任。
難道真的是第三方教育質量評估機構出了問題,而導致最終得到的數據不真實?顯然不是。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的統計數字,2017屆全國普通本專科畢業生達到735.8萬人。此次麥可思研究院的調查數據是基於對2017屆大學畢業生(全國樣本為30.6萬)畢業半年後,以及2014屆大學畢業生(全國樣本約26.4萬)畢業三年後的調查問卷。針對全國范圍的抽樣調查,這樣的樣本覆蓋率顯然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可信度。

向左轉|向右轉

問題出在對數據信息的解讀上。多年來,職業院校畢業生雖然就業形勢很好,但招生形勢一直不容樂觀。為了走出生源危機,許多高職高專院校不得不加大對職業教育以及本校形象的宣傳力度,而就業率便是首要的「亮點」指標。為了顯示自己「厲害」,光說就業率高,就是高到百分之百也未必有人信。於是,許多高職院校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與本科院校作比較,如「新生入學成績超過二本」「畢業生被企業搶訂一空」「畢業生成為企業技術骨幹或走上領導崗位」等,以特別顯示高職院校非常「厲害」。如今,該就業報告被媒體簡單解讀成「高職院校畢業生比本科生厲害」,雖然會被正在面臨招生之困的高職院校廣為轉發,但實際宣傳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適得其反。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許多現實問題無法繞越。高職畢業生就業率高,未必就代表就業質量高;眼前的就業率高,無法表明高職生與本科生的職場「天花板」誰高誰低;就算就業率較高,但也顯示不了流失率、成就率誰高誰低,等等。正是有了認知上的這些疑問,人們才不會輕易相信那些愚民式的忽悠。相反,這些斷章取義式的宣傳,不僅會傷害媒體的公信力,也讓職業教育屢屢「躺槍」,從而加劇生源危機、認可度危機。

向左轉|向右轉

對於宣傳大學生就業一類的綜合信息,媒體一定要走出簡單比對就業率的誤區,不能為了吸引受眾眼球而編寫以偏概全式的標題和製造「重大」新聞。就業率的研發方和發布者需要提前從不同的角度總結、剖析出有價值的綜合信息,然後通過媒體實事求是地公布於眾,以引導社會各界真實、全面地認識全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尤其是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在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制、專業設置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就業政策創新、人才政策調整、城市容量布局等方面提供決策依據。
誠然,高職就業率比本科院校相對稍高,這是事實。我們在宣傳中國大學生就業數據時,既不要渲染,也無須迴避,只有實事求是地全面呈現,才能有效引導人們對職業教育產生理性的認知。

❷ 清華北大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怎樣

1、北大清華畢業生走向

根據北大2018年的就業質量報告的統計情況來看,畢業生的走向情況如下。

根據清華2018年的就業質量報告的統計情況來看,畢業生的走向情況如下。

由上面兩個統計情況可以看出,北大清華的別野生走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碩士和博士)差異較大,本科生以升學為主,研究生以就業為主。

本科生都有大約75%的人選擇了深造,直接就業的不到四分之一;碩士畢業生兩校大約都有90%的人選擇了直接就業;博士畢業生,北大就業的約有70%,清華為55%,北大就業比例明顯高於清華。

2、從就業走向看,北大畢業生進入的單位性質及地域情況

單位性質,以國有企業及機關單位佔比最大,分別為28.78%、20.57%,這類單位也是很多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第一選擇,畢竟國企及機關工作穩定,待遇往往也不錯。

其次,是三資及民營企業,合計佔比約25%。

再次,是事業單位,包括大學、中學及科研單位等,共計佔比超過20%。

北大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

不出意料地,北大畢生的走向依然是更傾向於大城市,特別是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北京佔比最高,達到39.47%,廣東的廣州及深圳佔比也很高,合計20%左右,上海佔比6.2%。

(2)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擴展閱讀:

清華畢業生進入國企及機關、事業單位佔比超過一半,地域方面也是一線城市佔比很大,特別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與北大有所不同的地方在於,清華畢業生進入三資企業、民企的比例明顯高於北大,合計佔比大約40%。這是因為北大以人文社科為主,就業相對更偏向於選擇企業、機關及事業單位,而清華以工科為主,進入三資企業及著名民企(比如騰訊、華為、阿里巴巴等)的人更多。

總體來看,北大清華畢業生以大型國企、機關、大學、科研院所及著名的民企為主要就業單位,就業地域以一線城市為重點。

❸ 不知道怎麼填志願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日前發布。大學生總體就業率狀況如何?就業率最高和最低的專業分別是什麼?就業的主要行業、職業、僱主、地區變化怎麼樣?

記者為正在填報志願的學生們進行了梳理——

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整體穩定

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91.9%)與2016屆、2015屆(分別為91.6%、91.7%)基本持平。其中,2017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6%,與2016屆(91.8%)基本持平,近六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整體穩定。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2.1%,比2016屆(91.5%)略高,近十年應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穩步上升。值得注意的是,2017屆高職高專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

(圖為2015~2017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比例變化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的普通本專科畢業生人數735.8萬估算,2017屆大學生中約有21.3萬人選擇了創業。大學畢業生創業的主要動因是「理想就是成為創業者」「有好的創業項目」,屬於機會型創業的畢業生占創業總體的大多數(本科為86%,高職高專為84%)。

2017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的就業經濟區域為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2.7%)。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的就業經濟區域為中原區域經濟體(4.9%)。

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教育產業(22.7%)。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零售商業(12.3%)。

創業失敗風險不容忽視

更值得注意的是,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2014屆本科畢業生中有46.9%的人三年後還在繼續自主創業,與2013屆(46.2%)基本持平;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2014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中有45.8%的人三年後還在繼續自主創業,比2013屆(46.8%)略低。三年內,超過一半創業人群退出創業市場,創業失敗風險不容忽視。

本報告基於麥可思公司2018年度的大學畢業生跟蹤數據而撰寫,反映了社會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於大學生就業信息的跟蹤評價和公開發布。麥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來,每年對畢業半年後大學生的就業狀態和工作能力進行全國性研究,從2010年開始,連續九年對之前跟蹤過的全國2006~2014屆大學畢業生進行畢業三年後的職業發展跟蹤,建立了2006~2017屆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資料庫。

(麥可思研究院供圖)

❹ "北上廣深"本科生就業比例如何

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91.9%。從近5年數據來看,本科畢業生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8.2%下降到2017屆的22.3%。

《報告》指出,從近5年數據來看,本科畢業生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8.2%下降到2017屆的22.3%。除了應屆畢業生之外,畢業半年後曾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本科生在3年後離開的比例從2012屆的13.7%上升到了2014屆的21.7%。湧入新一線城市就業的外省本科畢業生佔比不斷上升,2015~2017屆的比例分別為28.2%、32.0%、35.6%,其中,在杭州就業的近三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人佔比最高,為55.3%。來源:中國青年報

❺ 近三年大學生就業數據

《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顯示,「民營企業/個體」已連續多年成為斗圓衡本科畢業生最主要的僱主類型,2016屆至2020屆本科生中畢業半年在此類用空做人單位就業比腔答例分別為53%、53%、54%、53%和52%,近五年基本保持穩定。

❻ 大學生「慢就業」背後的現實是什麼樣的

一年一度的高校畢業季已經接近尾聲。在拍過畢業照,聆聽了畢業致辭後,畢業生們開始打包行囊,走出校園踏上職場。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慢就業」等新問題日益凸顯。有一部分畢業生,畢業後選擇旅遊開拓視野,或者在家思考人生等等,總之,沒有及時踏入職場。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智聯招聘發布的《2018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在2018年應屆畢業生中,選擇「慢就業」的比例達6.99%。

智聯招聘發布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市場調研報告》顯示,39.2%的已簽約應屆畢業生簽約崗位與在校學習專業並不對口。對於一些以不合時宜,失去生命力的專業,高校也應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及時調整,以免出現讓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的尷尬。

而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智力密集型產業等,創造更多高層次和更高質量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人社、教育、高校等部門針對「慢就業」的不同情況進行就業指導,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提供更多適合他們成長需要的高質量就業崗位。

因此,面對「慢就業」不能一味苛責畢業生懶惰,不努力,歸根到底,還是社會要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充足的高質量就業機會和崗位。

來源:長城網

❼ 2011-2019我國全日制大學生的就業率和三年行業留存率

2011:是69.1%
2012:是68.4%
2013:中國2013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4%
2014:有80.6%
2015:就業率為70%
2016:82.4%
2017:85%
2018:2018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91.5%
2019:93.27%
報告顯示,2019屆大學畢業生在長三角地區就業的佔比最高(本科:25.8%,高職:22.9%),其次是珠三角地區(本科:21%,高職:20.4%)。

結合各地區本科院校畢業生實際佔比和2019屆在本地區就業畢業生佔比綜合來看,珠三角地區人才的吸引力較強,其次是長三角地區。而東北地區、中原地區人才吸引力較弱。

從城市分級看,本科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22%上升到2019屆的26%,而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26%下降至2019屆的20%;高職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17%上升到2019屆的23%,而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2015屆的19%下降至2019屆的15%。

另外,「新一線」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外省籍佔比從2015屆的28%上升到2019屆的38%,與一線城市(平均68%)差距在逐漸縮小。在主要的「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就業的2017~2019屆外省籍本科畢業生佔比最高,其次為天津、蘇州,均超過一線城市中的廣州。

熱點內容
上大學要多少紅包 發布:2025-02-23 06:40:34 瀏覽:887
清華大學服裝設計專業考研 發布:2025-02-23 06:39:46 瀏覽:906
博士導師推薦信需要手寫嗎 發布:2025-02-23 06:24:51 瀏覽:898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美術系好老師 發布:2025-02-23 06:11:00 瀏覽:182
上海大學推免面試時間 發布:2025-02-23 06:10:59 瀏覽:645
南京林業大學博士好考嗎 發布:2025-02-23 06:08:54 瀏覽:479
美國大學在中國錄取率下降 發布:2025-02-23 06:08:40 瀏覽:494
南京大學古典文獻考研 發布:2025-02-23 05:58:58 瀏覽:387
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2-23 05:53:52 瀏覽:834
南京大學李宣東教授 發布:2025-02-23 05:48:17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