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弒母案
㈠ 殺母親清華大學生學霸叫什麼
殺母親清華大學生學霸叫吳謝宇。
殺母親清華大學生學霸叫吳謝宇。吳謝宇是尖子生等級的,因成績優良2012年吳謝宇被北大提前錄取,這也是令多少學生羨慕的事兒,而誰可以想要這個成績優良,令人羨慕的「別人家」小孩,會變成罪囚,吳謝宇弒母案震驚全國各地。
在2015年上半年,吳謝宇因為造成想殘害媽媽的想法,便買回來了數控刀片和膠布,一連串的違法犯罪作案工具,在媽媽的寢室將其殘酷殘害。吳謝宇用塑膠將媽媽的遺體包囊多層,並在各層間隙中放進活性碳吸臭;
令人心酸的是在吳謝宇抓捕歸案以後,小舅和其父親的朋友出示了對他的和解書,吳謝宇祖父、阿姨幫他請了兩位刑事辯護律師,但吳謝宇拒絕了,最後接受了法律援助中心一位女律師的協助。
㈡ 李玫瑾教授談吳謝宇案,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才是上上策
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在福州中院開庭,檢方指控吳謝宇涉嫌犯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
在法庭上,吳謝宇對檢方指控供認不諱。吳謝宇供述稱,他想幫母親「解脫」,作案方式是用啞鈴砸母親的後腦及頭面部。
吳謝宇稱,自己本想殺害母親後自殺,但作案後因恐懼放棄自殺。殺母後,吳謝宇謊稱母親出國陪同他交流學習,騙取親友錢款共計144萬元。
還有一些孩子,為了一點小利不擇手段,或因為其他的原因,殘忍殺害同學親友,甚至手刃自己的父母,觸目驚心,1994年的清華投毒案、1997年的北大投毒案,2013年的復旦投毒案,高考狀元因相貌自卑殺人,北大發生過多起弒母案,吳謝宇是最近的弒母作案者。
作為父母,應該在生活中應不斷引導、啟發孩子,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貧窮還是富有,都要悅納自己,勇敢面對困難和現實。
父母要讓孩子在感受成功、快樂等人生正面意義和價值的同時,也有機會感受和體驗人生挫折、痛苦、疾病等負面意義和價值,幫助孩子豐富生命的意義。
㈢ 從社會化角度分析北大學子弒母案原因
因為吳謝宇活得太「有用」了,在吳謝宇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侵入式的母愛」讓吳謝宇迫不得已一切要從有用和實用出發,過度的注重自己的成績,排名和名譽。
在這個過程中,吳謝宇放棄了童真,丟掉了少年的頑劣,放棄了一切的業余愛好,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成績而學習,在吳謝宇的母親和吳謝宇看來,唯有成績是硬通貨,唯有排名才是最重要的。
正因為追求一種至極的「有用」,吳謝宇感覺壓力越來越大,正所謂多則惑,他無法用自己多年來積攢的少得可憐的「無用」素養來排遣和釋放自己的壓力,他感覺自己奮斗多年的所謂「希望」和「夢想」,已經變得沒有任何意思。
於是他徹底絕望了,用弒母來結束那位曾經帶給自己巨大壓力的母親,同時也給自己一個了斷,也給自己的人生一個了斷,慘劇就這樣發生了。
㈣ 廣西大學生殺父弒母案,還有哪些疑點沒有解決
關鍵的疑點就在於來嫌疑人自是否患上了精神疾病,患了什麼精神疾病,這些都不得而知,只知道嫌疑人確實去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看過醫生,而且這間醫院是規模最大的精神心理專科醫院,如果這個消息在最終被證實的話,那麼這個案件的性質將發生巨大改變。
㈤ 濟南一大學生弒母,誰之過
中午,看得一則新聞:
22日下午,山東濟南某小區小區內,一名24歲的男大學生,捅死了陪讀的母親。
案發地點在兩棟樓間的花園中,當時不少人聽到了激烈的爭吵聲,期間還伴隨著哀嚎,但十五分鍾里,居民一直沒有聽到有人喊救命,誤以為只是普通的家庭糾紛。
學校回應,該男生請了長假,因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已經留了兩級。其母親也是因此去陪讀,在兒子大學附近租房陪讀。
當天晚上犯罪嫌疑人被抓獲。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揚子晚報)
讀此消息,驚詫不已。中國自古以來崇尚孝,「百善孝為先」,《二十四孝》中舜孝感動天,最終登天子位;漢文帝劉恆為母親嘗湯葯,九歲小兒黃香尚能為父扇枕溫衾……
然而一個24歲的大學生,卻把屠刀刺向了生他育他的母親。新聞里看到的圖片,盡管血漬都用泥土覆蓋過了,還是能看到現場噴薄的鮮血,還是能想像到那慘絕人寰的一幕,令人發指。
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情,究竟誰之過。
毫無疑問, 大學生之過,罪魁禍首。
記得兒子一歲半時,發現我被蚊子叮咬了,走路尚且不穩的他,搖搖晃晃地拿來花露水為我塗抹。一個幼兒,尚且知道愛自己的母親,何況這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又怎能不知要愛護這個給予自己生命的女人,又怎能不知這個女人全身心地愛著自己。
一個陪讀的母親,一個在超市上班的母親,一個面帶微笑下班的母親,一個甚至還在想著要為兒子准備什麼樣的晚餐的母親,就這樣死在兒子的手下,死不瞑目呀,天理難容。一個哀嚎的母親,一個至死不喊救命的母親,一個至死還要保護揮刀刺向自己的兒子的母親,那一段灰暗的十五分鍾,或許奈何橋上的孟婆湯,也不足以讓她忘卻吧。
一個好端端的家就這樣毀了。須臾間,父親失去了兒子和妻子,老家那個八歲的妹妹失去了哥哥和媽媽,爺爺奶奶失去了兒媳婦和孫子,外公外婆失去了心愛的女兒和外孫,這種萬蠱蝕心的痛如何能扛的住。
再者,還是大學生之過。
一個患有抑鬱症的大學生,一個留級兩次的學生,這也是媽媽撇下年幼的女兒來陪讀的根本原因。
這樣有問題的孩子,學校家庭應該敦促及時就醫,有專業醫生的干預,有葯物的控制,才能避免走向極端。
抑鬱症本來就容易死人的。全球約有3.4億人患有抑鬱症,每年約有百萬人因此而死亡。抑鬱症,以其越來越高的殺傷力、致死率,受到大家的重視,並被評為「全球第4大疾患」、「21世紀人類天敵」。
一代巨星張國榮因抑鬱症病情失控,選擇在愚人節這天,從香港文華酒店縱身一躍,令人嗟嘆惋惜不已。陳寶蓮因抑鬱症香消玉殞,同樣令人惋惜。阮玲玉為情所困,為情所傷,最後又為情而亡。梵高不堪心理重負向自己下腹開一槍。海明威無法掙脫抑鬱的羅網,文學巨匠被其緊緊纏繞,最終於用子彈結束了頑強拼搏的一生。
我想要問的是,如花綻放的24歲,青春激昂,活力四射,怎會不堪重負,揮刀弒母。我想,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出了問題吧,甚至整個教育體系都出了問題。
每個孩子都曾是天使,只不過是家長、教育逼成了惡魔。校園里長著兩棵樹,一棵是分數,另一棵還是分數。在十幾年如一日的作業堆里長大的孩子,家長何曾關注過他的心理健康,家長又何曾關注過他內心的真正需求,所有的人都當那是一台學習的機器,冰冰涼。機器總有出故障的那麼一天,孩子也有綳不住的一天,天使也有魔性大發的一刻。
我相信,他的內心也深愛著他的母親;我寧可相信,是魔鬼借他的手,刺向了他的母親;我相信,此時他的心裡一定無比懊悔……
誰之過?
只願人世間,母慈子孝,再無此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