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五律

大學生五律

發布時間: 2025-03-14 16:04:39

① 魯迅有哪些詩

魯迅的詩集包羅萬象,從七言絕句到七言律詩,從五言絕句到五言律詩,涵蓋了多種體裁和風格。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性的深刻剖析。

其中,《七絕·自題小像》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詩人以血薦軒轅,表達了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和忠誠。

《五絕·無題》描繪了詩人對煙水尋常事的感悟:「煙水尋常事,荒村一釣徒。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詩人以釣徒自比,描繪了孤獨、寂寞的生活狀態。

《五律·無題》以大野多鉤棘、長天列戰雲、幾家春裊裊、萬籟靜喑喑的描繪,反映了社會的動盪不安和人民的苦難。

《七絕·無題》以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社會變革的期待和對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懷。

《七律·自嘲》以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的諷刺和對人生坎坷的感慨。

《七絕·悼楊銓》以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念和對社會現實的無奈。

《七律·辛亥殘秋偶作》以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辛亥革命的深切感慨和對社會變革的期待。

《七絕·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描繪了詩人對兄弟離別的哀傷和對未來的憂慮。

《七律·蓮蓬人》描繪了詩人對蓮花的贊美和對社會現象的諷刺。

《五絕·庚子送灶即事》描繪了詩人對舊年往事的回憶和對新年希望的寄託。

《賦·祭書神文》描繪了詩人對書神的祭拜和對書籍的珍愛。

《七律·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園主人韻》描繪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和對花落的感慨。

《七絕·別諸弟三首--辛丑二月並跋》描繪了詩人對兄弟離別的哀傷和對未來的憂慮。

《五律·哀范君三章》描繪了詩人對范君的哀悼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

《五絕·替豆萁伸冤》描繪了詩人對豆萁的同情和對社會不公的諷刺。

《五絕·吊盧騷》描繪了詩人對盧騷的悼念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

《七律·慣於長夜過春時》描繪了詩人對長夜的感慨和對社會變革的期待。

《七絕·送O.E.君攜蘭歸國》描繪了詩人對友人的離別和對遠方的思念。

《七絕·贈日本歌人》描繪了詩人對日本歌人的贊美和對文學的尊重。

《七絕·無題二首》描繪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諷刺和對人性的剖析。

《七律·題三義塔》描繪了詩人對社會變革的期待和對人性的關懷。

《五絕·題《吶喊》》描繪了詩人對文學作品的評價和對社會現象的反思。

《五絕·題《彷徨》》描繪了詩人對文學作品的評價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

《七絕·悼楊銓》描繪了詩人對友人的哀悼和對社會現實的無奈。

《七律·剝崔顥黃鶴樓詩吊大學生》描繪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諷刺和對大學生的同情。

《五絕·無題》描繪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諷刺和對人性的剖析。

《七絕·悼丁君》描繪了詩人對友人的哀悼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

《七絕·贈人二首》描繪了詩人對友人的贊美和對人性的關懷。

《七絕·無題》描繪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諷刺和對人性的剖析。

《七律·秋夜有感》描繪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感慨和對人性的關懷。

② 中國詩歌按時間分類

作為新手,且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所以私下按理解分為三部分回答您的問題:詩歌發展概述,詩歌基本概念,具體歷史流程~
不知能否令您滿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中國詩歌發展概述:

1 先秦: 韻文——詩經;楚辭
非韻文——散文

2 兩漢: 韻文——漢賦(古賦、大賦);古體詩(文人);樂府(民間)
非韻文——散文

3 魏晉南北朝: 韻文——駢賦(小賦)
非韻文——駢文

4 隋唐: 韻文——近體詩

5 宋: 韻文——詞
非韻文——古文

6 元: 韻文——曲

7 明清: 非韻文——八股文

8 近代: 韻文——新詩;現代歌詞
非韻文——白話文

二、中國詩歌基本概念:

1 詩經與楚辭

《詩經》與《楚辭》是中國最早的兩部詩歌集,創作時期都在先秦,之後成集,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故也有詩經體與楚辭體(騷體)的說法。
相比之下,詩經相對遵守形體規范,而楚辭則較少拘束,從手法上來說,詩經偏於情景交映、婉轉表達、比喻描寫等,而楚辭的想像力相對更加豐富,思想自由,常常直接抒發強烈的感情。《詩經》的作者基本都已不可考,按照配樂的內容被分為風、雅、頌三種類型,其常見的創作手法又有賦、比、興三種。《楚辭》中的著名作者則有屈原和宋玉。
《詩經》的代表作是國風一類,而《楚辭》的代表作則是《離騷》,所以後世常用「風騷」指代所有的詩歌。

2 樂府詩

樂府詩盛行於漢朝,歷經三國兩晉,到南北朝時仍然有相當大的發展。

樂府的特點是配樂,所以現在留存下來樂府詩其實都是原來的歌詞,其體例更多是根據樂曲的需要。較著名的樂府詩有《木蘭辭》、《孔雀東南飛》、《陌上桑》、《上邪》等。直到唐朝以後,仍然有相當多的詩人以樂府曲名創作,如李白的《關山月》、王昌齡的《塞上曲》等。
但是隨著樂曲古譜的逐漸散失,古樂府逐漸失去了影響力,不過以歌配詞的做法仍然廣泛流傳,成為了之後的詞。由於樂府的影響力,後代也有將詞稱為樂府的情況,比如蘇軾的著名詞集就稱為《東坡樂府》。

3 詞

詞的出現與樂府息息相關,隨著後者樂曲的逐漸散失,詞逐漸成為配樂的詩體的主流,取代了樂府。
兩者間的區別首先是樂府遠早於詞;其次是樂府曲名、詞牌名的不同;再次則是早期很多詞牌的出現是為了配合原有的詩作,與樂府先有曲後有文字相反。
兩者的共同點在於都是為了配樂而作,所以必須符合選定樂曲的格式、特點,作者並不能隨意更改、創作新的樂府或詞牌。

4 賦

賦上承《楚辭》,最盛行於漢朝。
它與詩、詞最大的區別是不講究簡練,也沒有字數、長短等的限制。賦詞藻華麗,描寫奢華,對於作者和讀者的文學修養要求極高,而且賦仍然非常講究用韻的細節,到唐朝甚至短暫出現過所謂的律賦。正是由於其強調格式形式,與駢文一樣,到了唐宋時期被古文運動所反對,逐漸失去了影響力。也有一部分賦吸取了散文的特點,被稱為文賦,雖然仍然有用韻、對仗等古賦、俳賦的手法,但是格式相對寬松,對於作者的限制較少。

5 古體詩

古體詩原指唐朝以前不配樂的詩,與近體詩相對,加上樂府詩三者成為狹義上的中國古詩中的三大類別。

近體詩成形以後,仍然有相當多的詩人喜歡使用古體創作,這些詩作也被稱為古體詩或古風,與遵守格律的近體詩相區別。

6 近體詩

近體詩是南北朝時期出現、至唐朝而成熟的詩體。

其特點是講究格律,即規范詩作包括字數、平仄、用韻、對仗的四方面因素。近體詩只允許五種類型,即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和排律。

近體詩發展,由南朝發端,劉宋時鮑照、顏延之、謝靈運等人嘗試調節平仄,彰顯韻律,是為「元嘉體」。蕭齊時,格律逐漸嚴格,沈約、謝朓、任昉等「竟陵八友」為其代表,稱為「永明體」,至初唐時,近體詩形式方才大致告成。
據現今流傳「詩格」等作品,初唐格律與後代認知尚有差距,有許多不同音律調節的嘗試,也未定型。到沈佺期、宋之問二人,律詩格律才算完成。沈佺期擅長七律,宋之問則長於五律,而後對押韻、平仄及對仗樣式討論,已漸趨一致。初唐文風華靡唯美,仍有六朝遺風。陳子昂、張九齡力轉流行,逐漸建立唐人詩風。
初唐時期,格律與風格皆逐漸形成新體,進入盛唐時期,遂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期。所謂黃金時期,乃專就形式美感與抒情風格而言,這也是許多論者所以為唐詩的特色。盛唐時期,邊塞、田園等風格、題材極盛,王維、孟浩然為田園自然詩風代表;岑參、高適、王之渙等人則長於邊塞題材。
盛唐極致,則屬詩仙李白、詩聖杜甫。

7 駢文

駢文是另一種韻文的體裁,初期主要強調對偶,到了南北朝吸收了漢賦的特點,更開始注重用韻,體例越來越拘束,常常成為只有表面錦綉而無實質內容的作品。到了古文運動之後,逐漸失去影響力。

8 曲

元曲是古代詩歌中最晚出現的形態。

雖然其中仍然有用韻等成分,並且配樂,但是其中元雜劇的成就更加遠遠超過了散曲,實際上已經向敘述獨立的故事等實際作用發展,逐漸脫離了韻文的范疇。元曲對明清的小說和各流派的民間藝術、戲曲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中國詩歌歷史流程:

早期的詩:人類許多民族在語言的發展中產生了適合本民族語言的詩歌形式。

1 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其中最早的詩作於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於春秋時期中葉。

2 到了戰國時期,在南方的楚國華夏族和百越族語言逐漸融合,其詩歌集《楚辭》突破了《詩經》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體現南方語言的特點。

3 漢代的古體詩
漢代時樂府詩形成。樂府詩是為了配音樂演唱的,相當於現在的歌詞。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三國時期以建安文學為代表的詩歌作品吸收了樂府詩的營養,為後來的格律更嚴謹的近體詩奠定了基礎。

4 唐宋的近體詩
到了唐代,中國詩歌出現了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律詩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對仗都有規定。絕句的規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達到頂峰的詞也是詩歌的一種重要形式。詞的格式要依從一些固定的詞牌,以便於配以樂曲演唱。

5 後期發展
自元代開始,中國詩歌的黃金時期逐漸過去,文學創作逐漸轉移到戲曲、小說等其他形式。

6 現代部分(1917-1949)

【20世紀初至20世紀20年代】
20世紀20年代代表詩人:徐志摩 聞一多 李金發 穆木天 馮至
1917年2月 《新青年》刊出胡適的《白話詩八首》,現代詩歌誕生,次年再次刊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的白話詩
1920年3月 胡適的《嘗試集》出版,中國文學史上首次出現個人新詩集,此後更多的詩人開始白話詩的創作
1921年7月 文學研究會:新文學運動中最早的文學社團成立,代表詩人有魯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1921年7月 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郭沫若等人成立創造社,前期的創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傾向,後有馮乃超等參加
1922年3月 湖畔詩人:應修人汪靜之潘漠華馮雪峰四人在杭州結成詩社,形成了歷史上的湖畔詩派
1923年 新格律詩派/新月派: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現代格律詩
1925年 中國早期象徵詩派:受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以李金發為代表的中國早期象徵詩派出現

【20世紀30年代】
20世紀30年代代表詩人:林徽因 戴望舒 李廣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紀弦
1932年 《現代》:《現代》雜志在上海創刊,成為詩人發表詩作的重要刊物,施蟄存任主編
1935年 中國現代派:由新月派和中國早期象徵派演變而來,孫作雲首次提出現代派概念,代表詩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
1936年 漢園三詩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三人出版合集《漢園集》,因此被稱為「漢園三詩人」
1937年9月 七月派:《七月》(主編胡風)《希望》等雜志及叢書上出現詩人群,代表詩人有艾青等

【20世紀40年代】
20世紀40年代代表詩人:王佐良 陳敬容 杜運燮 穆旦 羅寄一 鄭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漢 屠岸
1940年代中後期 中國新詩流派:在《詩創造》《中國新詩》等刊物上發表作品的詩人,代表詩人有穆旦杜運燮等
1940年代 九葉詩派:由穆旦鄭敏杜運燮袁可嘉辛笛陳敬容杭約赫唐祈唐湜所構成的詩派,作品有《九葉集》

7 當代部分(1950-)

【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50年代代表詩人 周夢蝶 羊令野 方思 餘光中 洛夫 羅門 蓉子 瘂弦 昌耀 林泠1950年代 中國現實主義:50年代開始全國報刊雜志上出版了大量的現實主義詩歌,代表詩人有李瑛郭小川公劉等
1953年2月 《現代詩》季刊:紀弦創辦《現代詩》,參加該詩刊的還有楊喚林泠方思羊令野鄭愁予等
1954年 藍星詩社:餘光中等成立藍星詩社,代表詩人有覃子豪鍾鼎文餘光中羅門蓉子等
1954年10月 創世紀詩社:洛夫張默瘂弦等發起創世紀詩社,出版《創世紀》詩刊
1956年 現代派詩群/新現代主義:紀弦號召詩壇同仁組成現代派提倡新現代主義,掀起自由詩運動及現代詩運動
1957年1月 《詩刊》:臧克家等詩人成立的專業性文學刊物《詩刊》
1957年1月 《星星》:《星星》詩刊在成都創刊,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詩刊之一

【20世紀60年代 】
20世紀60年代代表詩人 鄭愁予 任洪淵 楊牧 葉維廉 食指

【20世紀70年代 】
20世紀70年代代表詩人 江河 北島 芒克 多多 舒婷 劉自立 嚴力 楊煉 梁小斌 顧城
1970年代 朦朧詩:70年代末期中國出現大批的優秀詩人發表新風格的現代意象詩,形成所謂的朦朧派
1978年12月 《今天》:北島芒克等創辦《今天》,推出北島楊煉顧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嚴力等朦朧詩人的作品
1970年代 白洋淀詩群:屬於朦朧詩人群,白洋淀是聚集高官子弟的河北知青點,代表詩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1970年代末 中國新現實主義:在《詩刊》《星星》上發表的新現實主義詩歌,代表詩人有葉延濱流沙河傅天琳等

【20世紀80年代】
20世紀80年代代表詩人:周倫佑 於堅 翟永明 王小妮 歐陽江河 廖亦武 孫文波 呂德安 韓東 駱一禾 孟浪 陸憶敏 陳東東 萬夏 楊黎 張棗 李亞偉 西川 海子 小海
1980年代 新邊塞詩派詩歌:昌耀等以《綠風》詩刊為平台形成「新邊塞」詩派,以詠唱西部為主
1980年代 大學生詩派:80年代在中國各大學興起了前所未有的詩潮,共有4個梯隊的大學生詩歌創作隊伍
1982年至1986年 第三代/新生代/新世代/後新詩潮:前朦朧詩人之後,中國出現一大批更具有現代意識的新生代詩人
1984年 莽漢主義:李亞偉等創立非理性式的反文化的莽漢主義詩歌流派,代表人物有李亞偉萬夏胡冬馬松等
1984年 整體主義:石光華宋渠宋煒和楊遠宏等人創立整體主義詩歌流派,主要活動時間在1985-1989年間
1984年4月 海上詩派:「海上」(該詞源自「上海」倒置)詩派在上海成立,成員有王寅孟浪劉漫流陳東東等
1984年7月 圓明園詩派:北京詩人成立圓明園詩社,並自辦詩刊《圓明園》,成員有黑大春雪迪大仙刑天等
1985年2月 撒嬌派:京不特和默默在上海成立撒嬌詩社,創辦詩刊《撒嬌》,胡同和孟浪加盟
1985年春 他們詩群:《他們》創刊並成為第三代詩群崛起的重要標志,於堅韓東成為第三代的代表詩人
1985年5月 丑石詩群:《丑石》在福建霞浦誕生,後發展為全國性的民間詩歌報刊
1986年5月 非非主義:周倫佑藍馬楊黎等人發起的非非主義詩歌流派,90年代以後進入「後非非寫作」時期
1987年 一行詩社:嚴力在紐約創立一行詩社, 並出版詩刊《一行》,任主編
1980年代 神性寫作:以絕對精神為創作原則所形成的一類詩歌,其代表詩人有海子駱一禾戈麥等
1987年 新鄉土詩派:湖南詩人江堤彭國梁陳惠芳發起新鄉土詩派運動,並出編了《世紀末的田園》等刊物

【20世紀90年代 】
20世紀90年代代表詩人:詩陽 李元勝 馬永波 臧棣 樹才 伊沙 余怒 吳晨駿 戈麥 藍藍 桑克 西渡 楊鍵 徐江 安琪 孫磊 木朵 康城 朵漁 胡續冬 巫昂 范想 廖偉棠 沈浩波 呂葉 馬蘭 龐培 宋非 楊小濱 章平

【21世紀初】
2000年2月 《詩生活》:詩生活漢語詩歌網站成立,創辦人有萊耳桑克等
2000年3月 《詩江湖》:詩江湖網站成立,創辦人為南人等
2000年 《詩選刊》:《詩選刊》雜志創刊,前身是創刊於1985年的《詩神》月刊
2001年4月 《或者》詩刊:《或者》詩刊電子刊物創刊,創辦人為小引朵朵等
2001年5月 《詩歌報》:詩歌報網站成立,創辦人為於懷玉等
2000年7月 下半身寫作:沈浩波等創辦《下半身》詩刊,從此下半身寫作成為詩歌流派,並不斷引起爭議
2001年底 荒誕主義:祈國飛沙遠村牧野張小雲等成立荒誕主義詩歌實驗小組,荒誕主義詩派誕生
2001年底 靈性詩歌:北京《詩刊》藍色老虎詩歌沙龍等提出以靈性為詩歌理論核心詩歌的理論(參見哭與空)
2002年 新江西詩派:以譚五昌滕雲主編《新江西詩派》等新江西詩人出版刊物為主,形成了新江西詩派
2002年9月 詩先鋒:陳肖海夢等成立詩先鋒網站
2002年9月 《第三條道路》:林童譙達摩創立《第三條道路》詩報
2003年3月 垃圾派:皮旦(老頭子)等創立垃圾派,出版有《北京評論》網刊
2003年5月 新詩代:新詩代綜合中文詩歌網站成立,主編是海嘯
2003年11月 丑石詩歌網:福建謝宜興劉偉雄創辦丑石詩歌網,「丑石」從此走向網路
2003年 80後:出生於80年代的詩人在詩壇出現,2003年《詩選刊》及《海峽》等正式推出80後詩人專號專刊

搜集自維基網路、中國詩歌庫
整理自 湛瀘昭雪

熱點內容
本科生必備證書 發布:2025-04-26 04:57:26 瀏覽:477
本科生為什麼會投大專生的工作 發布:2025-04-26 04:52:37 瀏覽:991
清華大學回族博士生 發布:2025-04-26 04:41:10 瀏覽:699
老梁說上大學 發布:2025-04-26 04:40:24 瀏覽:629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ese研究生 發布:2025-04-26 04:40:23 瀏覽:171
大學城愛樂健身 發布:2025-04-26 04:40:22 瀏覽:313
歷史學本科生論文選題參考 發布:2025-04-26 04:32:38 瀏覽:556
中國公開課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視頻2020 發布:2025-04-26 04:27:33 瀏覽:31
上海法律本科生開鎖 發布:2025-04-26 04:16:15 瀏覽:306
95年從小學到大學時間 發布:2025-04-26 04:15:53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