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體育文化
『壹』 簡述高校體育文化對大學生有哪些影響
因為體育活動能讓我們進一步豐富育人內涵,強化育人成效。」體育活動可以強身健體,這個功能不言自明;諸多相關研究也表明,體育運動可以改變人的大腦,增強人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活躍程度,延緩衰老;此外,體育活動還可以帶來整個人氣質的改變,參加戶外體育活動如登山、遠足或者騎行,我們可以在盡情享受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美感的同時,舒緩壓力、消除煩惱。而且,喜愛體育運動的人,總能用一顆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擁抱身邊的一切,這都有助於塑造人的基礎性格,倡導現代體育精神中的包容理念,有利於學生養成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使他們在學會學習、學會做事的同時,懂得與他人共存,進而更為積極地應對人生成長中的各種挑戰。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的教育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做到『全人教育』。『全人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讓人全面、健康地成長,而且要把這種理念深深植根於學生的內心,讓他們終身受益。」體育作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體育對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響是獨特的,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體育鍛煉能讓孩子具備更多直面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即便遇到困難、遇到挫折,熱愛體育運動的孩子會靠自身努力積極解決問題。就拿『掛科』來說,這個事情放在整個人生的維度來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碰上以後怎麼面對、怎麼解決。因此,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可以為他們樹立一種健康的、不畏懼失敗的心態,能夠以更加積極、陽光、開放的態度看待自己周邊的一切,這也是一種基本的人格素質的養成。」
『貳』 什麼叫校園文化和大學體育 兩者有什麼關系
校園體育文化是指校園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它是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校風校紀、生活方式等內容相聯系的。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是影響校園內群體參與、關注性的一種導向性文化。校園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廣大學生直接參與和精心培養下 發展 起來的。校園體育文化是倡導健康文明的積極行為,激勵學生努力進取、奮發向上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是反映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它對改善學生的智能結構,加強學校與社會的交往,繼承傳統,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學生成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 教育 改革的深入發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校園體育文化是一個內涵廣泛、系統開放的文化形式,既有嚴謹的 科學 方法、健全的組織結構,又有豐富的人文資源。校園體育文化與校園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構成了校園文化群,與競技運動文化、群眾文化一起組成了廣義的體育文化群。該系統應劃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是精神層面,居於主導地位,其中體育健康(價值)觀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本質與核心,它決定了校園體育文化的目標;第二層是制度、方法層面,是聯系精神與物質的中間層面,它既是校園體育的組織形式,又是體育意識的體現,涵蓋了體育教學、科研、課外體育活動、代表隊管理、業余體育競賽、體育協會、體育知識普及和體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方法的確立;第三層是物質層面,是文化的基礎,也是客觀物質保障,主要包括體育設施、器材、教材和師資隊伍的建設等。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措施
1加強學生體育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關鍵是使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養成鍛煉習慣。對體育的興趣,是在對體育的特點、功能認識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和形成的。它可以轉化成為體育活動的動機,成為激勵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推動力。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學生主動積極參加運動實踐,並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效果作出積極評價,適時運用表揚等手段來鞏固強化學生形成的鍛煉習慣。同時要因勢利導,形成以高水平競技體育項目為榜樣,提高學校內部群體對體育的關注程度,不失時機地發揮學生榜樣的示範作用,使學生在鍛煉中形成穩固良好的心理需要和鍛煉習慣。
2多種途徑
全面實施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它包括學校體育課、運動競賽、課外體育活動等多種建設。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必須多種途徑、全方位實施,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處理好課內外的關系。課外體育活動是開展校園體育文化的主要途徑,它既要完成學校體育鍛煉的任務,又要活躍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此外,校園體育文化節是傳播體育的最佳載體,是激發學生體育興趣的有效手段。體育文化節使體育不僅僅是一種身體鍛煉、增強體質的手段,更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一種體驗。在這種良好的體育氖圍中,師生會樹立新的體育理念和科學的健身方法,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另外,大學還應加強媒體宣傳力度,如運用標語、圖展或開展各種體育知識講座等,進行體育文化的滲透,提高師生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