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2015級博士
❶ 甘肅省有哪些好大學
1,甘肅四大名校之蘭州大學。
歷史與定位:創建於1909年,百年名校。中國知名重點高等學府,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大學,國防科工局與教育部共建高校,985,211和雙一流大學,全國首批博士碩士授權單位,首批建立博士後流動站高校,學科自主權自主審核單位,強基計劃試點高校。
排位參考:軟科排位全國第52位,校友會排名全國第31位,辦學層次為世界高水平大學。
自強不息,獨樹一幟。蘭州大學現有在校生34257人。教學科研人員2228人,兩院院士18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4人,長江學者1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擁有2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❷ 蘭州有哪些高校
1、蘭州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是一所省屬本科高校,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為首批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院校、全國政法幹警招錄體制改革試點院校、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院校和教育部確定的地方院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院校。
(2)蘭州大學2015級博士擴展閱讀:
蘭州,簡稱「蘭」,是甘肅省省會,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區第二大城市,是我國華東、華中地區聯系西部地區的橋梁和紐帶,西北的交通通信樞紐和科研教育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2016年,蘭州全市研究生教育招生1.06萬人,比上年增長6.35%,在校研究生3.1萬人,增長5.66%;普通高等教育招生8.78萬人,增長3.56%,在校學生31.89萬人,增長1.22%;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5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29萬人;初中學校招生3.29萬人,增長5.52%;普通小學招生3.76萬人,增長4.61%;特殊教育招生33人,增長6.45%;幼兒園在園幼兒11.28萬人,增長47.65%。
參考資料:網路-蘭州
❸ 甘肅大學排名
甘肅大學排名: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蘭州財經大學、天水師范學院、蘭州城市學院、河西學院。部分學校介紹如下:
一、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Lanzhou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教育部共建,位列「雙一流」、「985工程」和「211工程」。
學校榆中、城關兩個校區佔地3544.32畝,下設44個教學科研單位、103個本科專業;有2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專業學位博士點,4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本科生20146人,碩士研究生13297人,博士研究生3808人;教學科研人員2904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蘭州大學
網路——西北師范大學
網路——蘭州交通大學
❹ 蘭州大學和安徽醫科大學的醫學怎麼比較啊,誰強一點
你好!前者是985,211重點大學,後者是安徽省屬重點大學,不是一個級別。但是前者醫學院和後者相比,應該是前者稍弱,比較下師資及學科建設:
截至2015年10月,蘭州大學醫學院(含附屬醫院)有教職員工約7049人,其中,高級職稱889人,中級職稱1248人;教授146人,副教授269人;博士生導師70人,碩士生導師334人;主任醫(葯、護、技)師291人,副主任醫(葯、護、技)師415人。截至2015年10月,蘭州大學醫學院擁有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博士學位授權專業;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葯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43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5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型。
後者,截至2014年4月,該校共有在職教職工3733人,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佔88.72%,博士生導師178人,碩士生導師1356人。截至2014年4月,該校擁有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共26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擁有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7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建立了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這樣比也不能就一定說明哪個好,根據你的情況選擇吧!
❺ 蘭州大學醫學院多少分
蘭州大學醫學院高考的錄取分數線,各省不同。蘭州大學2013年份錄取分數線為489;2014年份錄取分數線為516;2015年份錄取分數線為475。2020年蘭州大學醫學院錄取分數線請參照往年,具體以官方公布為准。補充蘭州大學醫學院發軔於1932年成立的甘肅學院醫學專修科,1946年並入國立蘭州大學,1954年獨立建院,成立蘭州醫學院,2004年與蘭州大學合並,2014年學校重組了蘭州大學醫學院。截至2015年10月,蘭州大學醫學院設6個學院和3所直屬附屬醫院,開設9個本科專業,共有教職工約7049人,全日制在校醫學類本科生5442人,研究生1708人(博士生171人、碩士生1537人)。
蘭州大學醫學院招生要求1、錄取考生必須填報有蘭州大學醫學院志願,且優先錄取第一志願考生。在第一志願生源不足的情況下,我校接收非第一志願考生,按照院校志願分數級差的辦法予以錄取。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第一次投檔後計劃未完成時,可參加所在省份徵集志願。徵集志願仍不足則將剩餘計劃調劑到其他生源質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計劃。2、身體健康要求:按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3、男女比例要求:各專業的錄取不規定男女生比例。4、外語語種要求:根據專業培養要求,英語、信息科學類、生物科學類、醫學類專業和國防生計劃專業採用英文版專業教材授課,上述專業建議中學階段學習英語的考生填報,其餘各專業外語語種不限。
❻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科研發展的具體目標
1.力爭3-4年取得博士學位授予權,5年內恢復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全國教育界應有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2.圍繞「西部地區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逐漸形成中國西部新聞傳播學研究的理論陣地和特色研究群體。
3.力爭5-10年培養、引進6-10名在國內新聞傳播學術界具有重要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努力建立一支在國內獨具特色的高水平學術隊伍。
4.著力在西部輿論調查與輿情分析、大眾媒介傳播發展與西部社會進步、國際傳播環境下民族、邊疆、三農、貧困等傳播領域展開研究,力爭在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項目上有所突破。
5.成立中國西部傳媒研究中心、西部輿情調查研究中心、中國期刊研究中心、范長江研究會、西部文化傳播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實現學界、政界、媒介、業界開放式辦學,打通「四界」。
6.加強「教學科研實驗中心(綜合平台)」建設,力爭3-5年建成國內一流的教學科研實驗基地。
科研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學科建設水平
(1)2010-2015年,將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建設成為西部一流、國內領先的學科。
(2)2015-2020年,將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學科。
二、科研平台建設、重點研究方向與課題指南
立足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新聞學、傳播學兩個二級學科平台、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預設的文化傳播方向、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點以及新聞學研究所、傳播學研究所兩個科研機構和院內設置的專業研究所,按照十二五規劃、985規劃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規劃要求,提出以下科研平台建設、重點研究方向與研究課題指南:
科研平台建設
建設的整體思路:根據我院學科發展、科研規劃和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按照蘭州大學基層科研組織建設要求和我院基層教學科研組織建設規劃,結合我院本科、碩士研究生教學改革的實際要求,設計制定本方案。
(一)滿足新聞傳播學科發展需要,依託傳播學、新聞學、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三個碩士點,延展新的學科發展方向和研究領域,建設新的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積累並形成我院教學與科研特色,為我院申請一級學科博士點打好基礎。
(二)對應本科現有專業的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需要,基層教學科研組織要承擔傳統「教研室」功能,在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整體指導下,具體負責本科專業的建設、教學、實驗、實習等工作。教育部下一步對應新聞傳播學本科教育的專業設置是: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網路與新媒體學、出版學、應用傳播學。
(三)對接「新傳媒教學科研實驗中心」的「實驗平台」建設項目和部分「多媒體資料庫」建設項目,基層教學科研組織的教學、研究與實驗中心的功能使用與正常運轉要有一個好的結合。「新傳媒教學科研實驗中心」自成體系、統一管理,採用分別對接、各取所需的方式為基層科研組織的教學與研究服務。
(四)按照實體化運作的原則,基層教學科研組織要做到功能作用清晰、職責權利明確。要求承擔具體的教學科研任務,制定科研規劃,明確目標責任,落實項目指標,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
(五)根據教師的專業教學分工和科研方向,採取雙向選擇、統籌安排的辦法,基層教學科研組織要做到人員分工到位、適度交叉合作,在堅持學術研究自由的前提下,通過不斷地選擇與整合,最終形成組織與個人在教學科研方向上的獨具特色與集中優勢。
(六)基層教學科研組織的建設實行所長負責制,所長的產生實行自我推薦與學院推薦相結合,學院學術委員會審定、黨政聯席會議通過、學院聘任的方式完成。所長任期三年,年度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可以中途解聘。所長及學術研究帶頭人的人選可以整合校內外有效資源,鼓勵跨學科、跨專業、跨院校的人才合作模式。
(七)逐步建設並不斷完善基層教學科研組織管理機制與管理制度,積極培養德才兼備、能者為先、奉獻為主的教學科研領軍人物,隨著學院的發展,在工作平台、獎勵機制等方面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與環境。
(八)基層教學科研組織的建設循序漸進,在滿足當前需要的同時,逐步拓展新的教學科研機構,以人力資源和科研成果為主要發展條件,成熟一個,發展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