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Ⅰ 吉林大學2024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吉林大學,位於中國吉林省長春市,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歷史悠久,始建於1946年,196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成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吉林大學作為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學科門類齊全,下設52個教學單位,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3大學科門類。學校提供本科專業14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8個,新興交叉學科學位授權點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8個,ESI排名19個學科(領域)進入全球前1%,其中5個學科排名全球前1‰。學校培養體系全面,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優越,歡迎廣大考生報考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
吉林大學2024年計劃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200人左右(含碩博連讀、「直博生」、「申請考核制」)。各招生單位的招生專業及計劃可在《吉林大學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全日制)》中查詢。錄取時,學校將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和生源情況進行必要調整(增加或減少)。博士研究生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本簡章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詳情請見《吉林大學2024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及專業目錄(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我校全日制學術學位專業只招收非定向就業考生(全日制博士專項計劃可以招收定向就業考生,吉林大學在編教職工按學校有關規定執行);全日制專業學位可以招收非定向或定向就業考生。考生報考時的報考類別即為錄取類別,請考生報考時慎重選擇。
博士研究生基礎學制為三年,具體要求按培養方案執行,在校最長學習年限為六年;「直博生」基礎學制為五年,在校最長學習年限按學校「直博生」相關管理規定執行。學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為碩博連讀、「直博生」、「申請考核制」。各招生單位「申請考核制」的具體報名辦法、招生專業、申請及考核相關事宜詳見各招生單位網站公布的「申請考核制」招生實施細則。
報考條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願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考生必須符合下列學歷條件之一:應屆碩士畢業生(最遲須在入學前取得碩士學位)、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考生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有至少兩名所報考學科專業領域內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的書面推薦意見。現役軍人報考博士研究生的要求及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學術成果標准及其他相關要求由校內各招生單位自行制定。碩博連讀考生的報考條件以學校研究生院相關工作通知的要求為准,「直博生」考生的報考條件以《吉林大學2024年接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招生簡章》的要求為准。
網上報名和繳費於2024年1月16日至2月28日進行,考生須登陸吉林大學招生網進行網上報名。網上交納報名費人民幣200元,報名費一經繳納,均不辦理退還。碩博連讀考生網上報名及繳費時間另行通知,直博生不需報名。校內各招生單位自主確定考生提交材料、資格審核及綜合考核時間,可組織進行兩次及以上「申請考核制」招生工作。考生在報考前應仔細閱讀各招生單位「申請考核制」招生實施細則或招生工作通知。所有考生在各招生單位規定報名期限內均應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並確認,報名結束後一律不得修改。
「申請考核制」選拔錄取程序分為提交申請材料、資格審核、綜合考核和擬錄取四個階段。考生需提交《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報名信息簡表》、專家推薦書、研究計劃、身份證件、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外語水平證明、獲獎證書、發表論文、專利證明、研究生階段成績單、碩士學位論文、招生單位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招生單位成立「資格審核小組」對考生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評估,擇優確定進入綜合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在招生單位網站對外公布。綜合考核成績按百分制計算,根據綜合考核成績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綜合考核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各招生單位上報「申請考核制」博士生擬錄取名單,由學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進行審核。擬錄取名單審核通過後在吉林大學招生網站公示,公示期為十個工作日。擬錄取名單確定後,招生單位將向考生所在單位函調人事檔案(或檔案審查意見)和本人現實表現等材料。非定向就業考生,錄取時須將檔案及工資關系轉入學校。定向就業考生須在被錄取前與學校、用人單位簽訂定向協議,其檔案及工資關系無需轉入學校,畢業後按定向協議就業。
考生體檢工作由各招生單位在新生報到後組織進行,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結合招生專業實際情況,提出體檢要求。
關於「專項計劃」,包括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幹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專項計劃等。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的考生,考生參考《吉林大學2024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及招生專業目錄》(另發),結合本人定向省份教育行政部門的具體要求確定專業。報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專項計劃」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幹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專項計劃」的考生,需經過馬克思主義學院進行資格審查備案。吉林省省屬高校教師培養計劃招收全日制定向培養博士生30人,僅招收吉林省教育廳推薦考生。其他國家專項計劃按國家相關最新文件執行。
學費按照國家規定執行,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學制內學費每年10000元,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學制內學費每年12000元。學校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等,並提供部分助研、助教和助管崗位,按崗位工作發放津貼。
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嚴格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和擇優錄取的原則,接受社會監督。考生對各考核環節和錄取結果有疑問的,可向學院提出申訴。吉林大學不舉辦任何形式的考前輔導班,不提供往年考博試題,不出售或辦理郵購書籍等業務。凡與吉林大學報考院系教職員工存在特定親屬關系的考生,必須在報名表中填寫清楚,並承諾內容真實准確。學校不承擔責任考生與所在單位因博士報考產生的問題。請考生及時登錄吉林大學招生網獲取學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最新信息。若國家在2024年招生年度出台新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學校將對本簡章做相應調整,並及時公布。
對招生工作中存在疑義者應在當年內通過咨詢或信訪提出,過期不受理。本簡章及未盡事宜由吉林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如有任何疑問,可聯系吉林大學鼎新樓A416室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聯系電話:0431-85166371,郵政編碼:130012。吉林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2024年1月12日。
Ⅱ 吉林大學2024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全日制)
吉林大學2024年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吉林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創建於1946年,1960年成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成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等13大學科門類,設有52個教學單位,本科專業140個,碩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共14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8個,19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其中5個學科排名全球前1‰。
吉林大學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優越。歡迎廣大考生報考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
招生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專門人才。
招生計劃
2024年計劃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200人左右(含碩博連讀、「直博生」、「申請考核制」),具體專業及計劃請參閱《吉林大學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全日制)》。錄取時,根據國家下達計劃和生源情況,學校將進行適當調整。
學習及就業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習方式,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請參考《吉林大學2024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及專業目錄(非全日制)》。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全日制學術學位僅招收非定向就業考生,全日制專業學位可招收非定向或定向就業考生。
學制及學習年限
博士研究生基礎學制為三年,具體要求按培養方案執行,最長學習年限為六年。直博生基礎學制為五年,最長學習年限按學校「直博生」相關管理規定執行。
招生方式
碩博連讀、「直博生」、「申請考核制」是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其中碩博連讀需遵循研究生院規定和各招生單位考核辦法,直博生招生要求見《吉林大學2024年接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招生簡章》及專業目錄,申請考核制則要求考生提交申請材料並通過綜合考核。
報考條件
報考者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考生需符合學歷條件,如應屆碩士畢業生或已獲碩士、博士學位,身體健康。提交至少兩名教授的推薦意見,並通過外語水平測試,具體標准由校內各招生單位制定。
網上報名和繳費
申請考核制考生需登錄吉林大學招生網進行網上報名(網址:zsb.jlu.e.cn/),交納報名費200元,網報時間為2024年1月16日至2月28日。碩博連讀考生報名時間另行通知。直博生無需報名。
選拔錄取程序
提交申請材料、資格審核、綜合考核、擬錄取等環節組成申請考核制選拔流程。考生需在規定時間提交相關材料,並通過資格審核和綜合考核。綜合考核成績按百分制計算,根據成績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名單需在學校網站公示。錄取名單確定後,考生檔案和工資關系將按就業類別轉移。
體檢
新生入學後,各招生單位將組織體檢,參照相關文件規定,結合招生專業實際情況,提出體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