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北大學生蘇醒

北大學生蘇醒

發布時間: 2025-04-10 12:37:23

1. 北大朱令案

北大朱令事件是指清華大學學生朱令在校期間離奇出現鉈中毒的症狀,導致身體健康遭到極大的傷害,最後得助於互聯網才受到確診和救治的事件

事件回顧

鉈中毒

鉈中毒和診治從1994年11月24日起,朱令開始出現奇怪的中毒症狀:起先是肚子疼,吃不下飯;接著(12月5日)胃部不舒服;最後(12月8日)她的頭發開始脫落,並在幾天內掉光。12月23日朱令入住北京市同仁醫院消化內科病房,雖然沒有查出病因。



1995年3月15日,她的症狀加重,開始出現面部肌肉麻痹、眼肌麻痹、自主呼吸消失,朱令住進協和醫院的神經內科病房,協和醫院按照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神經根神經炎診治。1995年3月23日朱令中樞性呼吸衰竭,協和醫院採取了氣管切開術。

1995年3月24日,協和醫院開始對朱令採取血漿置換療法,前後8次,每次均在1000毫升以上,有些人認為這對未確診的情況下維持朱令的生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這個過程中,朱令感染上了丙肝。1995年3月26日,朱令被送入協和醫院的重症監護室(ICU),依靠呼吸機維持呼吸。

1995年3月28日陷入昏迷狀態,直到8月31日蘇醒,朱令共昏迷長達5個月。協和醫院對朱令進行了多項檢測(包括艾滋病病毒HIV,脊髓穿刺,核磁共振,免疫系統,化學物質中毒,抗核抗體,核抗原抗體和萊姆病等),但除了萊姆病以外,其它項目的化驗結果皆為陰性。

互聯網求救

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學、北京大學力學系92級學生貝志城、蔡全清等人當時將這種不明的病症翻譯成英文,通過互聯網向Usenet的sci.med及其他有關新聞組和Bitnet發出求救電子郵件。之後收到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回信1635封。

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回復認為這是典型的鉈中毒現象。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的醫生在回信中指出「疑似鉈中毒,認為根據頭發脫落、胃腸道問題和神經問題等症狀幾乎可以確診」。由於當時中國互聯網不發達,海外UCLA的Dr. Xin Li 在UCLA的伺服器上。

和Dr. John W. Aldis一起曾幫助創建了UCLA朱令鉈中毒遠程診斷網,在朱令鉈中毒遠程診斷的信息發布和協調上起了關鍵作用。1995年4月18日,貝志城拿著翻譯好的電子郵件到協和醫院重症監護區門口給醫生參考,但他認為沒有得到積極回應,很少人參看。

也沒有採納電子郵件中的鉈中毒判斷和相應的檢測辦法,使得當時網上遠程診斷的結果沒有及時發揮相應的作用。

確診治療

由於互聯網上的回信懷疑是鉈中毒,當朱令父母得知北京市職業病衛生防治所的陳震陽教授可作做鉈中毒鑒定後,在一位有良心的協和醫生暗中幫助下,取得朱令的尿液,腦脊液,血液,指甲和頭發,於1995年4月28日來到北京市職業病衛生防治所進行檢驗。

當天,陳震陽即出具了檢測報告,認為朱令為兩次鉈中毒,第二次中毒後朱令體內鉈含量遠遠超出致死劑量,並懷疑有人蓄意投毒,同時建議服用普魯士藍解毒。根據互聯網的反饋以及陳震陽1995年4月28日的化驗結果,朱令開始服用對症葯普魯士藍。

服用當天血液中的鉈離子濃度開始下降,這是朱令到協和醫院求診的第50天,一個月後(一說10天),體內的鉈被排出。但是,由於鉈離子在體內滯留的時間太長,朱令的神經系統遭到嚴重損害,視覺幾乎完全喪失,肌體功能也受到嚴重損傷,且仍處在昏迷中。

1995年8月31日朱令從長達5個月的昏迷中蘇醒。1995年11月朱令從協和醫院出院,轉入其他醫院和康復中心接受治療。

(1)北大學生蘇醒擴展閱讀:

事件後續

2006年前關於朱令事件僅偶見華文媒體報道主要集中於朱令的悲慘遭遇遠程醫療的作用等。1995年9月《女友》雜志記者陳童曾采訪朱令同宿舍女生遭冷遇。2002年在網上有人撰文指出,向朱令投毒的嫌疑人是孫維。

同時貝志城以真名實姓在「新語絲」網站發表《朱令案件的一些情況》一文,介紹了一些內幕。2005年11月30日在天涯社區,一名ID為「skyoneline」的網友發表了《天妒紅顏:十年前的清華女生被毒事件》重提此案,在社區內引起了關注。

2005年12月30日一個ID為「孫維聲明」的網友(此帳號由孫維父親證實為孫維本人,同時也被在天涯發表評論的部分物化2班同學證實)發表了《孫維的聲明——駁斥朱令鉈中毒案件引發的謠言》,以孫維的名義公開為自己辯解激起眾人的討論,並引起網民對此案極大的關注。

2. 張築生的生平事跡

張築生是了不起的教授,他的精神值得大力弘揚。
2003年2月17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以《張築生,了不起的教授》為題報道了張築生同志的先進事跡。報道迅速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張築生被譽為「校園里的焦裕祿」、「知識界的一面鏡子」。3月初,北京大學黨委和校行政決定在全校教職工特別是教師中開展學習張築生同志先進事跡的活動,學習他那種情傾學生、忘記自我、誨人不倦的教書育人精神,學習他那種淡泊名利、不求索取、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學習他那種信念堅定、堅忍不拔、孜孜以求的奮斗精神,學習他那種耐得住寂寞、踏踏實實的治學精神,為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奮斗。
張築生教授一生清貧,默默付出,一輩子沒有被評為博士生導師,但是他的教學和編寫的教材在北大師生中豎起來一座豐碑。 張築生1940年出生於貴陽市,本科畢業於四川大學數學系。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研究生。1983年成為北京大學的第一位博士。北大百年校慶時,他的編號為001的博士證書被當作珍貴文物展出。
據當年的研究生同學、現任北大數學學院教授趙春來回憶,張築生本應是新中國的第一位博士:「1982年他就在碩士畢業論文里,把著名數學家Smale 提出的『四大猜想』中的一個給幹掉了。答辯委員會一致同意授予張築生博士學位,只是由於校長張龍翔過於謹慎,『新中國第一位博士』的榮譽才被其他學校的人獲得。第二年,張龍翔急了,專門請了一百多位專家給張築生一個人搞博士論文答辯,場面極其壯觀。」
采訪張築生生前的同事、學生,大家都用「才華橫溢」來形容這位面容清瘦、衣著簡朴、左手殘疾的教授。文蘭院士是張築生的同門師弟,他提醒記者不要刻意提張築生有什麼殘疾,其實他的學問、口才、活力,讓人根本想像不到他身體上的缺陷。因為罹患鼻咽癌,他整整化療12年。文蘭說:「在78級53名研究生中,張築生是學問家。他是我們微分動力系統討論班上的主講,一講就是三個小時,都是學科前沿的東西,黑板寫滿了擦,擦了又寫滿,總是一肩膀粉筆末子。他有很好的文學造詣,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深奧的數學內涵。後來他寫出了《微分動力系統原理》,成為該學科國內最早的研究生教材。我至今還用這本教材給研究生上課。我們的導師廖山濤院士對該書的評價是:『有了這本書,一大批年輕人就可以順利地進入學科前沿。』廖先生從不表揚誰,唯獨對他例外,說『張築生的知識面廣博得驚人』。」 留美歸來,他接受了編寫教材的硬任務。明知這不算成果,他照樣嘔心瀝血
張築生並非著作等身的大學者。目前北大數學學院共有62名教授,其中有5名院士、45名博導,張築生至死都沒評上博導。他一生只寫了三本書:《微分動力系統原理》、《數學分析新講》(共三冊)、《微分拓撲講義》。
采訪中,幾乎每個人都向記者提到張築生編寫的教材《數學分析新講》。「數學分析」是數學系的基礎課,相當於其他系的「高等數學」。1986年初,張築生剛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作訪問學者歸來,領導就給他一個教材改革的硬任務:編寫《數學分析新講》。有朋友勸他:「在北大,只有科研成果才是立身之本,而編寫教材則不算科研成果。」張築生沒有猶豫,放下手頭的學術課題,馬上進入角色。此後的五年間,張築生白天教學,晚上根據教學講義整理書稿。圓珠筆芯寫幹了一大把,《數學分析新講》一、二、三冊相繼面世。
陳天權曾是北大數學系「十大才子」之首,現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十多年來他一直把張築生的《數學分析新講》作為首選教材。記者請65歲的陳天權評價一下這套教材,陳先生顯得非常謹慎:「數學分析的書多如牛毛,我沒有全部見到,不敢妄加評論;不過與我所見到的書比較,張築生的這套《數學分析新講》,是有特色的。我跟張築生不是很熟悉,但知道他為了編這套教材花了大量心血。數學分析是數學系最基礎的課,講好了不容易,但講得再好也不算學術成果。張築生能這么投入地搞一本基礎教材,是非常難得的。」
張築生本人對這套教材也是鍾愛有加,他在書的後記里寫道:「從編寫教學改革實驗講義到整理成書,前後花費了五年時間。明知是『吃力不討好』,卻硬著頭皮做了……《紅樓夢》里有兩句詩: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夫人劉玲玲回憶,就在這套《數學分析新講》面世不久,張築生被查出了鼻咽癌,從此開始了12年漫長的放療過程,直到去世。
張築生去世時,正有一個「北大教授抄襲案」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一些外系的學生聽說《數學分析新講》的作者去世了,就在北大校園網上作文悼念:「幸虧北大還有張築生這樣的教授……」
他帶領數學奧賽國家隊連拿五屆總分第一,連命都搭進去了,但無法記入教學工作量
1995年,張築生受命擔任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主教練,一干就是五年。
這又是一份無法「出學術成果」的苦差,甚至無法記入「教學工作量」。趙春來教授告訴記者,院里每年核算教學工作量,張築生都要差一點;雖然每次都由領導「特別照顧」,順利過關,但對張築生來說還是有點委屈。「為了搞這個奧賽,他連命都搭進去了。我做過一次教練,再也不想做第二次,累死人了。外人根本不了解這份差事的艱苦程度。」
好在那些參加過奧賽的學生是了解的。記者找到當年的數學奧賽世界冠軍、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博士的姚健鋼,提起張築生,他唏噓不已:「數學奧賽搞了幾十年,出題是最難的。因為參賽選手都是中學生,所以每道題都要把高等數學初等化,這種倒推的過程非常艱苦,要搞出一個既有新意,又有難度,還能分出學生優劣的題目,至少需要一周時間。而張老師每年都能拿出幾十道新題,非常令人佩服。要知道,從1990年查出鼻咽癌起,他又患了嚴重的結腸炎,癌變也轉移到了肝部。2001年夏天,在天津南開大學,他一個人為200名預賽選手辦培訓班,從出題、判題、講課到討論,他唱了七天『獨角戲』。你知道這七天是怎麼過來的嗎?他口腔潰瘍、唾腺損壞、嚴重的結腸炎、全身骨頭疼,還有晚期肝癌引起的腰以下嚴重浮腫,每天只能吃一點牛奶、葡萄糖、豆腐等流食。」
帶著半身癌細胞,領著一幫數學尖子,五年間張築生從加拿大轉戰到阿根廷,在70多個參賽國中,中國隊連拿五屆總分第一,其中三次所有參賽選手都獲得了金牌。這一成績,在世界范圍內尚無先例。
連續拿了五個世界第一的同時,張築生在北京協和醫院也拿了一個「第一」:他是該院有史以來接受最大量放療的癌症患者。有一次在課堂上,張築生對著下面幾十張青春的臉說:也許你們所有人經歷的痛苦之和,也沒有我一個人經歷的痛苦多。當時學生們還有些不服氣。現在張教授去世了,同學們服氣了,深悔沒能分擔老師的痛苦。
病情加重,為講課只好禁食禁水。他拒絕全休,要用工作忘掉痛苦,直至最後一息
學校教學、奧賽培訓之外,張築生還為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開辦的「數學教師研討班」授課,一講就是8年。頭幾年他分文不取,後來才拿點授課費,但無論有無報酬,他都風雨無阻,單手騎著車穿行在車流人海之中。
在外人看來有些奇怪的是,張築生在教師進修學校開了8年課,一些年輕教師就跟著他上了8年學。如人大附中的彭建平、20中學的劉運河、101中學的白雪等。進修學校副校長趙大悌說:「大家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這個研討班都能得到解決,而張先生則是研討班的出題人和解決方法的歸納者。」白雪說:「國際數學大賽的題,一般答案都有兩三頁之長,而張老師只用四、五行算式就解決了,簡直神了。更主要的是他教會了我用中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解決問題。他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們都很佩服他。」
2001年下半年,張築生的病情更重了,嚴重的結腸炎鬧得他一天要上幾十次廁所。為了上好一堂課,他要提前一天節食,上課當天則禁食禁水。院領導勸他全休養病,他不同意。劉玲玲代他向領導解釋:「他要以這樣的方式來度過生命的最後日子。與其讓他在痛苦中煎熬,不如讓他在工作中忘掉痛苦,在思考中享受快樂。」
就這么痛並快樂著,張築生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2002年1月11日下午2點30分,已經失去方向感的張築生被幾位研究生抬進北大第一教學樓 208室,這是他的微分拓樸學考場,他要親自為38名學生監考。很快學生的成績和評語都出來了。緊接著張築生就住進了醫院。 2月6日,張築生與世長辭。
張築生和劉玲玲沒有孩子,他們把一茬接一茬的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奧賽金牌得主、北大研究生安金鵬回憶說:「2002年2月1日,張老師病危,我去醫院探望。張老師蘇醒過來了,拉住我的手,堅持讓我坐在他跟前,不準我起來。我就坐在那裡,看著瘦得脫了相的張老師,心緒煩亂。過了好一會兒,張老師又慢慢睜開眼睛,看到我還坐在那裡,慢慢地露出了安靜的微笑。我被震撼了,從這個笑容裡面,我看到了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東西。」
張築生去世後,北大校園網的BBS上貼滿了悼念文章:
「張老師也許是我一生中再難遇到的頂尖級的老師……當他講到幾何,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沒有學過真正的幾何;當他講到代數,我就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學過真正的代數。張老師的數學思想深刻但極其清晰,使我這樣智力平常的人都能懂。」
「我曾經數次拜訪了張老師以前在蔚秀園的家,真的是非常清貧,看過後我一度放棄了要從事科學研究的打算。2000年的夏天,最後一次拜訪,張老師高興地拿出藍旗營的結構圖,說:用我和劉老師的積蓄,也可以住進去了。我難過得哭了。」
「張老師,是您讓我明白了,思考的樂趣比物質的享受更加高貴。張老師,您走好。」
張築生沒能留下什麼豪言壯語。他一生鍾愛教育事業,心裡只有工作、學生。他似乎不
懂得爭成果,爭頭銜。然而,熟悉他的人們授予了他最高、最響亮的頭銜——真正的教授。

熱點內容
松江大學城學生聯盟吧 發布:2025-04-16 16:50:06 瀏覽:9
南京農業大學植物營養學考研 發布:2025-04-16 16:31:23 瀏覽:785
上海海事大學會計考研 發布:2025-04-16 16:19:34 瀏覽:308
美國春田大學排名 發布:2025-04-16 16:12:03 瀏覽:228
贛南醫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4-16 16:10:20 瀏覽:146
南林的優秀本科生考研去向 發布:2025-04-16 16:07:39 瀏覽:348
武漢大學牛的教授 發布:2025-04-16 16:02:47 瀏覽:180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官網 發布:2025-04-16 15:53:17 瀏覽:575
昆明醫科大學口腔研究生考試 發布:2025-04-16 15:52:31 瀏覽:845
重慶理工大學復試名單 發布:2025-04-16 15:46:32 瀏覽: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