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買豬肉大學生

買豬肉大學生

發布時間: 2025-04-10 12:49:16

1. 北大高材生畢業後賣豬肉,受盡世人嘲諷,卻一次性向學校捐了9億

2013年, 一個賣豬肉起家的老闆受邀到北大創業中心邀請 ,在北大創業中心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創業就業分享演講,他就是曾經北京大學優秀高材生—— 陸步軒

北大特邀陸步軒這位特殊的企業家來校演講,是為了給即將畢業的北大學子傳授就業經驗。

但誰也沒想到,陸步軒創業之路玩得風生水起,卻在登台演講時放聲痛哭。還哽咽說 對不起母校,給學校抹黑了,自己就是北大的反面教材。

面對成功企業家的當眾大哭,在場者一臉懵,連熟悉陸步軒的老師都感到費解。但隨著演講的進行,所有人都逐漸理解陸步軒這位在北大創業中心哭泣的成功企業家。

1966年陸步軒出生在西安市長安區的一個普通家庭, 父母靠著每日種地的微薄收入,支撐著一家六口的生活 。就在這人口多,做什麼都需要精打細算的生活環境下,陸步軒孩童時就很懂事,在家幫父母種地做家務,在校刻苦學習努力專研。

幼時的陸步軒聰明伶俐,領悟能力遠超同齡人,學習成績優異,當之無愧是別人家好孩子,老師喜歡的好學生。 在1985年,陸步軒成了西安市長安區文科狀元,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又變成了家人眼中的驕傲。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陸步軒也曾高考失利。 陸步軒身為家庭長子,從小就給自己壓力,又因自小的優異表現,到處備受關注,1984年,陸步軒終是被積壓在身上的重擔壓倒了,高考發揮失常,只考上師專。

在1984年,那個時代的大學生少得可憐,能考上師專,在老師家人眼中都是非常不錯的了。因此,在陸步軒第一次有復讀的念頭的時候,就遭受到父親的拒絕, 陸父表示:家裡條件有限,早點就業,能給家裡減輕負擔,生活會更好。

可陸步軒卻不想止步於此,他堅信是自己高考發揮失常,自己的水平遠不止於此,並堅定信念,表示一定要復讀。 最後陸步軒說對父親說:「我就是想再試一試,我的能力比這強得多! 而且我如果學歷再高一點,肯定工資什麼的也會更高。」陸父覺得多讀書未嘗不是件好事,至少得讓他再嘗試一次。於是在1985年的高考考場上,陸步軒的身影再次出現。這次的他仍然扛著巨大的壓力,眾人的期許。

可這次不一樣了,陸步軒沒有被壓力打敗, 他在考場上毫不動搖,超常發揮,最終考上了學子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

陸步軒考上北京大學後,陸父覺得臉上有光,特意在鎮上擺宴席,邀請親朋好友、鄰里鄉親吃飯,也因此,除了考上北京大學揚名之外,因這一場宴席,鎮上的很多人也記住了這位考上北大的高材生陸步軒。

1985年9月,陸步軒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踏進了國人心中這座殿堂級的學校。在這里他自由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 因為對文學非常感興趣,他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圖書館,閱讀著一部又一部名家著作。因為珍惜閱讀時間,朋友叫他出去玩,他都以要看書為由拒絕。

可長時間只知道看書不實踐,對個人的發展不一定是好事。陸步軒就是由於過度的沉迷閱讀,在大學時就被叫做「書獃子」,雖然在學校時他不以為意,但出來後卻因缺乏實踐受盡了苦楚。

1989年,陸步軒畢業,那時國家還在實行畢業分配。當時畢業生工作根據戶籍、學歷分配,陸步軒的資料回到了戶籍所在地。他學的是中文系,但由於人社局分配疏忽, 陸步軒在柴油廠干起了機電工。

北大畢業高材生干著和沒文化的人同樣的工作,落差可想而知。他曾多次向人訴說心中苦悶,可別人潛意識認為,有個工作就很好,在廠里上班穩定有錢拿,多好。

面對這些不如意,陸步軒把苦楚告訴父親,父親卻說 :「有個工作就很好了,在廠里上班很穩定」。 聽了父親的話,想到家裡的困難,陸步軒忍了下來。就這樣在柴油廠繼續工作了下去, 隨後又在家人親戚的安排之下,相親、結婚。 可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陸步軒終究是無法忍受。

去柴油廠時,一些文化水平不是特別高的同事在背後議論 「學歷再高有什麼用,最後還是要進廠!都是些只會看書的獃子罷了」, 更甚者甚至當面嘲諷 「這不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嗎?咋和我們這些沒文化的一起工作呢?」

言語嘲諷聽多了之後,陸步軒再強大的心理,也備受煎熬。上學和上班的鮮明對比,名校高材生,做不體面的工作,巨大的落差日夜折磨著陸步軒。幾經掙扎之後,陸步軒做出了辭職的決定。

他先斬後奏,辭職做得干凈利落。家裡人知道時,連挽回的餘地都沒有。妻子說他不會過日子,父親也當面指責他: 「讀了那麼多書,竟這樣沖動,廠子里的工作不好嗎?」

面對著家人的不解與爭吵,陸步軒直截了當地回答: 「我不想當個工人,我不想一輩子就這樣結束,我想干一番大事業。」 見陸步軒這樣強硬的態度,妻子和陸父也非常無奈。於是四處托關系,給他找了一份文職工作。

受北大教育及自身文學素養影響,陸步軒身上一直保持著一種人文氣息。他去做文職工作之後,發現 其實這只是一份給人端茶倒水打掃衛生的工作 ,即使再努力,連編制的門檻都摸不上。

北大高材生陸步軒畢業後在柴油廠工作,後父親為他在縣上找了份文職,但在這份工作中,陸步軒時常感到前路迷茫毫無出路。作為北大畢業的他不甘心就當個小小的文員,從此一生碌碌無為。也就在這時期, 國內掀起的「下海潮」 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既然在單位不如意,不如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且在當時,很 多下海的人靠著自身經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前面有取經人,後面有匍匐前進者,陸步軒覺得自己是個飽讀詩書的,頭腦比一般人還強,做個生意應該沒有大問題。就這樣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陸步軒也跟著潮流下海經商去了。

但是如果生意真的像想像中那麼好做,許多人早就成千萬富翁。 陸步軒下海做生意這個決定,只能說沒有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去做。因此在下海之後,陸步軒從小攤到店鋪,從裝修到銷售,卻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也是因為陸步軒一次又一次下海經商,生意虧本,欠債連連,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大家眼中,曾經的高材生逐漸變成了也不過如此的庸人。

在遭受多次生意失敗打擊下,有人嘲諷: 「讀那麼多書有啥用?不知道你把書讀哪去了」。 陸步軒的心裡創傷加重,想起別人嘲諷他是書獃子,陸步軒有時候真的在想: 「難道我真的是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 長此以往,他在委屈無奈之中掙扎,逐漸自暴自棄。

當時陸步軒和他的前妻還沒有離婚。前妻見陸步軒這樣,覺得丈夫這樣萎靡不振,感到失望至極。

前妻希望能夠罵醒陸步軒,直接點明說: 「當年就是覺得你的學歷高,未來肯定也非常有出息,不曾想遇到這點困難就放棄」。 當時的陸步軒早已陷入自我懷疑之中,妻子的話只能引發爭吵。 前妻在極度失望下,最終選擇離婚。

前妻離開之後,陸步軒徹底放飛了自我。將債務丟給已經長大的弟弟妹妹, 自己白天睡覺,晚上賭博打牌 ,文人學子不沾的幾乎碰了個遍。但陸步軒真的是個書獃子嗎?其實從他打牌這一點來看,陸步軒真的是一個聰明人。

因為陸步軒是高材生,和他打牌的人都覺得他有不少存款。每次都想套路他的錢,但次次都被識破,他反而成了牌桌上的那個贏家。 但光靠牌桌賺錢,靠賭博生存,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時間一長,陸步軒也覺得沒什麼意思了。

也就在他渾渾噩噩的這幾年, 陸步軒遇上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他的第二任妻子

家裡人見陸步軒混跡於牌桌之上,想著家裡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高材生,不能白白混吃等死。如果事業搞不好,那就搞好家庭。於是在介紹下,陸步軒和第二任妻子結婚了。

陸步軒的第二任妻子是個非常普通的女人。學歷不高卻耐性十足,她不嫌棄陸步軒身上沾染的壞習慣。 反而包容這個曾經的天之驕子,不斷地鼓勵丈夫重振旗鼓。

感受到妻子給自己帶來的溫暖,陸步軒逐漸從失意中走出來。他重新振作,在1999年,陸步軒重操舊業,又做起了生意。

可沒有想到的是,陸步軒在1999年開小賣部時, 因為一時粗心大意,不小心給店鋪引進一批假的貨物,導致剛踏出去的小生意又賠了一萬多。

面對重振旗鼓後的又一次失敗,陸步軒幾乎絕望,他覺得愧對於妻子對自己的信任,又開始認真地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做生意。不過妻子在面對丈夫的失意時,和他同甘共苦,時時刻刻鼓勵著丈夫。陸步軒也明白妻子的不容易,因此兩人並沒有因為生意上的事引發矛盾。

一次偶然間,妻子對陸步軒說 :「市場大,但少一家好的肉鋪,我覺得咱們可以賣個豬肉。」 雖然高材生賣豬肉很掉價,但陸步軒覺得妻子的這個建議也是有可行性的。

於是根據妻子的建議,陸步軒這一次先在市場上進行了考察,他發現在當地的市場內,賣豬肉的不少,但都賺著黑心錢。 賣的肉要麼不新鮮,要麼就是缺斤少兩, 好的豬肉鋪就找不到一個。

在幾天的調查之中,陸步軒還發現,對這些肉鋪吐槽的人非常多,但是迫於生存需求,他們仍然只能在那幾家買肉。經過一番思考,陸步軒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於是和妻子租了個小店面,高材生賣豬肉由此拉開序幕。

以前手中拿的是筆,自賣豬肉開始,陸步軒的手中是屠刀。身上沾染著豬的血腥味,味道難聞,又臟又亂。以前散發著文人氣息的他,有時候實在無法忍受,一度想要放棄賣豬肉。但是念著家中有妻兒,使勁撐著。

也慶幸陸步軒這份堅持, 因他做人實在,賣的豬肉又新鮮,從來不缺斤少兩,顧客越來越多。 但是畢竟是一個高材生,出來卻是賣豬肉,想想就十分丟臉。因此關於賣豬肉這件事,陸步軒和妻子都是背著家人偷偷做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不斷增長,文化人賣豬肉的特殊性逐漸展露出來。陸步軒知識量廣闊,日常也非常愛看書。做了賣豬肉這一行,他開始閱讀一些養殖豬肉之類的書。 慢慢了解到大眾都喜歡什麼樣的豬肉,什麼樣的豬肉品質又是最好的?

書看多了,又事事親為。陸步軒長時間的積累著買豬賣豬的經驗,後通過摸索研究整理,他竟編撰出一本選購豬肉的書—— 《陸步軒教你選購豬肉》。

雖然陸步軒賣豬肉瞞著家裡,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隨著他賣肉的經驗逐漸豐富,再加上他夫妻倆誠懇豬肉肉質好,肉鋪的名氣逐漸擴散。陸父也聽說了這家肉鋪的品質好。在陸步軒夫妻兩人還忙著收錢割肉的情況下,陸父就這樣站在了陸步軒的肉鋪櫃前。

手中拿著殺豬的屠刀,身上沾染著豬血,一身的葷腥油膩味,這還是自家那個辛辛苦苦養出來的北大高材生嗎? 陸父的眼中充滿了震驚。但細想之下,其實兒子賣豬肉這件事也是有跡可循。

前段時間陸父就覺得非常奇怪,兒子媳婦不經常來看老兩口了,但夫妻倆卻給他們匯了錢來。站在豬肉鋪前,看著身上沾染豬血手中拿的屠刀的兒子,陸父忍不住哭了出來: 「我的兒子啊,你可是高材生啊,怎麼就賣起了豬肉呢?」

陸步軒看到父親哭,也忍不住熱淚盈眶,含著眼淚說道: 「生活所迫,沒有辦法了,得養家糊口啊!」 當時的場面想想就覺得心酸,而在場的顧客也慢慢了解到,原來這個扎扎實實賣好質量豬肉的老闆,原來是位高材生。

隨著陸步軒賣豬肉生意的越來越火爆,也遭受到了市場很多同行的嫉妒, 特別是在知道陸步軒是個高材生之後,更是直言諷刺:「一個書獃子,跑過來吸引眼球搶生意。」甚至有些更過分的,眼紅陸步軒賣豬肉,生意做得好,還把他給打傷了。

但這些嫉妒眼紅的同行們卻沒想到,陸步軒在賣豬肉背後做了許多努力。他賣的豬肉,不僅進行了包裝,還做了一個 「陸步軒牌」 的標識,肉的顏色搭配又非常好,時刻激發著人的購買慾望,因此顧客絡繹不絕。

生意特別好的時,陸步軒一天要殺12頭豬,利潤達到上萬塊。 由此可見,在賣豬肉這一行,陸步軒確實有些頭腦的,至少比以前做的生意都強。陸步軒也憑借著賣豬肉慢慢還清了債務。家庭日漸富裕起來。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 隨著生意越做越好,陸步軒的豬肉店受到了一些媒體的關注

特別是2003年,1999年的大學本科進行了擴招的學生畢業,取消了分配工作制度。而到了2003年,1999年入學的取消分配製的這一批同學剛好畢業,面臨著自主就業的問題。

而陸步軒高材生賣豬肉這一消息,已得到了西安政府的關注。當地政府覺得這是浪費人才,於是邀請陸步軒到西安市檔案館擔任文職工作。

因此在2004年的時候, 陸步軒以公務員的身份在檔案館中工作 。他利用閑暇時在檔案館內查看資料,研究的都是和豬肉有關的。並且通過一年的深挖研究,在2005年,陸步軒寫出了一本大作 《屠夫看世界》

《屠夫看世界》這本書,不單單只有豬肉的知識點,還涵蓋著陸步軒的人生觀以及創業心酸。該書一上市,好評如潮。陸步軒也憑借著這本書賺了上千萬。伴隨著《屠夫看世界》的出世,陸步軒也引起了一位大佬的關注。這位大佬和他一樣,同是北大高材生,同是豬肉行業,這人就是在廣州賣豬肉的陳生。

陳生在看完《屠夫看世界》這本書之後,覺得這會是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兩人定能惺惺相惜。而 陳生做了賣豬肉一行,就想把它做得很最好,他想打造豬肉品牌,做到全國第一。

懷揣著這樣的野心,陳生開始邀請陸步軒到廣州,給陸步軒說自己的宏圖。起初時陸步軒覺得陳生的宏圖不靠譜,覺得不行。但陳生有毅力呀,就在陳生堅持的之下,2008年3月陸步軒終於來到廣州了。

陳生帶著陸步軒去看他的肉廠後,陸步軒眼界大開,覺得陳生和他是一路人,兩人一拍即合,從此踏上合作之旅。他們合力創辦了一所 「屠夫學校」 ,專門教授豬肉有關的專業知識,並為豬肉養殖培養出一批人才。

在合作不久後,陸步軒又出了一本 《豬肉營銷學》 大作。陸步軒潛心豬肉研究,陳生廣開豬肉銷售。在兩人的潛心經營下,肉廠的豬肉質量高,營養高被許多人喜歡。

2010年,陳生的豬肉品牌生意火爆 ,憑借著品牌的影響力,他賺了上億 。而他的合作夥伴陸步軒也成了億萬富翁。可陸步軒雖然賺得盆滿缽滿,但他活得並不開心。在2013年,陸步軒心中的抑鬱之氣終於得到了疏解。

陸克軒和陳生品牌強強合作後,兩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並受到了母校的關注。 也在這時,北大新一批畢業生即將步入 社會 ,趁此機會,北大邀請陸步軒回母校,給學弟學妹傳授一下經驗。

在接收到邀請函的時候,陸步軒內心異常忐忑。怕自己是個賣豬肉的和學生格格不入。但是回母校是光榮的,雖然有很多擔心,但老師都不嫌棄自己,陸步軒還是再次踏進了北大。

在踏入母校大門的那一刻,陸步軒內心五味雜陳,滿臉羞愧,內心難受。聽講者未來都是體體面面的工作,他卻是個賣豬肉的。

在這種對比之下,陸步軒上台時,尬紅了臉。在眾多學弟學妹老師的觀看下,他泣不成聲,哽咽的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這番話讓很多人都感到詫異,但在北大前校長許智宏的眼中,所有學子都是一樣的,他認為: 「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在得到鼓舞後,陸步軒調整好情緒,開啟了他的創業經演講。在整場演講中,陸步軒表達出了一個重要觀點: 「如果自己創不了業,那還不如先去傳統行業,打工積攢經驗,比如賣豬肉都可以!做事還是要去大城市,小城市封閉保,守容易深陷泥潭。」

一趟北京之行,陸步軒和陳生盯上了北京這塊肥肉。他們考察了北京的市場,在2013年年底,他們把品牌在北京建立起來,一個月就開了近20家店,為了表示在北京開店的真誠, 兩位老闆還親自上刀操作,表演剔骨絕技,在場的顧客看了連連說好。 去過母校之後的陸步軒,心中抑鬱之氣已解。因為自身成就,他再也不會因賣豬肉而感到自卑。為此他一口氣捐了9億給北京大學來感恩母校。

陸步軒的就業是充滿了曲折,整個創業史跌宕起伏,但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即使他現在已經年收過億,但他也曾陷入過迷茫、失落和絕望,他也有無法抉擇的時候。但他足夠幸運,有支持他的家人和陪伴他的妻子,但我們不能忽視的還是他自身的一股毅力。

俗話說 行行出狀元,做一行愛一行 。只有當一個人有足夠的耐心,才能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因此無論在哪個行業中拼搏,只要耐性足,總會有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

2. 大學生養豬可選嗎

走進位於山東省桓台縣果里鎮有這個養豬場,還沒等來到豬舍,就會聽到這些時下的流行音樂。

保育房裡的小豬伴著音樂玩玩具,日子過得是樂樂呵呵,舒舒服服。

王超:「它們是非常樂意玩的,你看,爬上來了,它們感覺比較舒服一點,小豬就跟小孩似的,它們是比較喜歡打鬧的。」

王超就是這個養豬場的主人,他每天都會陪心愛的小豬玩上一會。伴著音樂長大的小豬確實得到了生豬經銷商們的歡迎,在王超的養殖場里,每天都會有人專門趕來收豬,雖然價格比一般農戶每斤高出3毛錢,可豬舍里的生豬根本留不住。

朱秀凱:「他的豬比普通農戶的豬,出的肉瘦肉率高一點,殺了以後拉到市場上好賣。」

今年僅僅是王超養豬的第三個年頭,他已經擁有豬舍11棟,存欄生豬近三千頭,全年純收入將接近750萬元。可在3年前,王超還是一個對養豬一竅不通的大學生。

2001年,王超考入了山東省經濟學院。對課堂上接觸的經濟人物王超很是羨慕,考入大學沒多久就有了自己創業的夢想。2004年春天,王超在濟南的一家進口汽車銷售公司實習,每天看車購車的人來來往往,一位顧客的出現,卻引起了王超的注意。

王超:「穿著比較樸素的一個人,進門之後說要個進口車。買了之後,我們售後服務這一塊,我經常給他打電話,我們成為朋友了。成為朋友之後,我問他是干什麼的,他說是養小鴨的。養小鴨的,我更奇怪了,養小鴨的買得起四十來萬的車。」

李鴻成:「他那個朋友和他說養殖可以發家,就是現在國家的一些政策比較好一些。」

搞養殖也能賺大錢,這是王超之前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這次意外的接觸,讓他對農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王超:「養殖業回報周期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每次都是現錢交易,我家裡以前是搞建築的,與我家的建築業相比,你像他們就出現三角債什麼的,你像這個就不會出現三角債。」

王超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伯父和父親早些年共同經營著房地產生意,兩家人一直生活在一起。為了證明自己去投身農業絕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臨近畢業時,王超特意琢磨出了一份關於畢業去搞養殖的的可行性報告。

王超:「干就要干大,但是資金這塊,我沒有。所以我就寫了個報告,到家裡忽悠我父母,看能忽悠出幾個錢來不。」

王超畢業的創業計劃是養豬,2005年,生豬價格正處低谷,偏偏在這個時候進軍生豬養殖,王超在報告中寫出了自己的判斷。

王超:「養豬這一塊比養牛這一塊周期性要短一點,但是比養雞的風險性要小一點,養豬業像波浪形(變化),05年的時候已經出現低谷了,有低谷必然有高峰,低谷的時候要淘汰一部份人的,存欄量減少了高峰馬上就上來了。」

家裡人聽到王超畢業要去養豬的想法,十分意外。可聽了他對市場的分析,覺得也不無道理,支持他試一試。

王際璞:「行呢,就讓他繼續幹下去,讓他發展發展。要是不行呢,就這樣停止,就算了,碰點釘子,自己也長點見識。」

爭得了家人的支持,王超養豬算是有了資金上的堅強後盾。因為之前對養豬一竅不通,王超還特意跑到附近的一家養豬戶,學習了兩個月。大學生學習養豬,當時並不被看好。

張甸彬:「我認為大學生在這待上三天五天就走了,他不可能去養這個的。」

王超不但堅持下來,而且自認為學成之後開始規劃設計養殖場,他在農村老家選了一塊地,一口氣投入了近八十萬元錢,建起了四排豬舍。2005年10月14日,王超以每頭近一萬元的價錢引進了3頭種公豬和18頭種母豬,走出校門4個月後,王超開始了自己的豬倌生活。

雖然只有21頭豬,四棟豬舍還沒裝滿,可王超心裡已經盤算著母豬產子後如何擴建養殖場的事。但事與願違,不到一個月,豬場里就出事了。一周之內,三頭種母豬相繼死亡。豬到底是怎麼死的,王超又一時找不到原因,他有些沉不住氣了。

王超:「感覺哪裡也不順眼,就是不聽話的時候就踹它一腳。」

王際璞:「一頭豬就接近一萬,這段時間,他有點垂頭喪氣的了。」

自己養豬算是讓王超吃盡了苦頭,和豬住在一起條件特別差不說,每天也很難吃上一頓熱乎飯菜。眼看著一頭頭上萬元的種豬死在手裡,他開始懷疑這豬還能不能養下去,著急上火,王超得了闌尾炎。

王超:「病床上就在考慮啊,是不是養豬不適合我啊,當時我母親就在旁邊說了,要不咱不養了,咱干點別的吧。當時我就是有點灰心喪氣的感覺了。」

王超的伯父幾年前已經把生意交給了兒子打理,王超建養豬廠,他有空就過來幫忙。王超生病期間,豬場一直由他照看著。

病好之後,王超回到了養殖場,一向喜歡說笑的他變得少言寡語,養豬不再快樂而是難熬起來。考慮了幾天,王超覺得此時退出總比陪得血本無歸要好,於是他開始張羅著賣豬了。但王超並沒想到,自己養豬失敗的事很快在村裡傳開,在賣豬的時候,他聽到了村民們的議論。直到今天,村裡的人還記得當初的各種說法。

村民:「就是想看他的笑話,也就是說他肯定弄不好,也掙不了錢。」

村民:「大學生賠是賠家裡的,他也不是賠自己的錢。」

村民:「大學生還能養豬,他做著玩吧。」

大學畢業,豬都養不好,王超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才打算放棄養豬,可這樣更讓人看了笑話。聽到了這些議論,已經泄氣的王超反倒來了力氣,立馬打消賣豬的念頭。他憋足一口氣,暗地裡較上了勁。

王超:「這個豬我養不好,他們就把我看貶了,但是我必須把它養好。」

豬是要養下去,可如果還像之前那樣稀里糊塗地干,肯定還會出現各種問題。與其自己硬著頭皮地摸索,還不如找個有養豬經驗的人過來幫忙。伊海明和王超是中學同學,在伊海明的介紹下,豬場里來了一個飼養員。雖然那位飼養員早已離開了王超的養殖場,但提起那個人來,伊海明還是記憶深刻。

伊海明:「那是一家三口,都在這里,當時確實來了之後給這個豬圈有了很大的改觀。」

豬場這次真的有了起色,種豬開始相繼產子,存欄量也由原來的18頭變成了將近100頭,王超漸漸鬆了口氣。但舒坦日子沒幾天,請來的飼養員就讓王超有些下不來台了。

伊海明:「一塊吃飯的時候,經常向我發牢騷,壞了壞了,這段時間感覺自己權力被架空了,成光桿司令了,我說咋了,咋回事,這個技術員不聽我的了。」

王超:「我整天沒事干吧,自己也考慮,這個豬場是我建的,以後這是我的事業,不可能我說的不算了,這是什麼感覺。」

因為不懂養殖技術,自己找來的飼養員反而不把自己放在眼裡,王超於是乾脆把豬場扔給了那位飼養員,一氣之下獨自一人去了濟南,專門學習養豬去了。在濟南,王超參加了由山東省畜牧局組織的各種生豬養殖的培訓班,經過與養殖專家的交流,王超明白了之前的養豬方法都很難行得通,養殖的不規范,成為了他那三頭種豬死亡的原因。濟南的學習,讓王超開了眼界。

王超:「養豬學問是非常大的,我想回來之後一定把豬用現代化的飼養方式,用系統的方式飼養這個豬,把我的主場建成現代化的。」

從濟南回來,王超底氣足了,他大膽地進行著自己的改革計劃。而這時,飼養方法、防疫程序和豬場管理上,王超與飼養員之間的分歧都逐漸顯現出來。王超想對豬的生長狀況做出報表記錄,那位飼養員就覺得很沒必要。

王超:「他就說,你懂什麼懂,我以前養了十幾年的豬都這樣養的,就是在我的腦海裡面,豬場里什麼東西我都能知道。」

王際璞:「養豬理念和老的飼養員比起來不好溝通,最後基本上這個飼養員不和王超接觸了。」

王超打算建設的養殖場,與老飼養員印象中的有很大差別,理念的不同,讓兩人有了矛盾。沒過多久,那位飼養員就離開了王超的養殖場。經歷了這前前後後的用人風波,王超覺得要想養好豬首先要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於是他有請大學生做場里技術員的想法。

王超:「他們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通過和他們交流,使我能夠進步,同時也能給我的豬場帶來一點朝氣。」

胡銀成是王超請來的第一個大學生技術員,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現在已經是養殖場里的技術場長。有了胡銀成這個好幫手,養殖場里實行分區分舍管理,進出的車輛要嚴格消毒。各種報表制度開始規范,每頭豬生長狀況都進行詳細記錄。來了沒多久,胡銀成還把自己的一個發現告訴了王超。

王超:「趴在那,不喜歡動的豬長得不太好,你像喜歡動的體型上看也是比較好看的。」

難道運動對豬的生長有好處?之後通過查閱資料,王超發現胡銀成說得果然有道理,而且他還找到了給豬鍛煉的好辦法。

王超:「在英國給豬立法,弄了一個豬的福利,其中有一條,就是給仔豬提供玩具,使它們的心情比較好一點,生長速度能夠快一點。」

胡銀成的發現,讓豬場里小豬玩上了玩具。豬在快樂地生活,他們也在快樂地工作。王超與胡銀成成為了好搭檔,豬場順利發展,2007年的春節前,王超養殖場已經存欄生豬300頭。這是王超養豬2年來最開心的日子,不僅因為豬場里的生豬大量出欄,更因為他有了一次親自賣豬肉的經歷。

王超:「我刻意留了十四頭豬,在這個夜市買豬肉。當時養豬的時候,有很多村民說不能養成功,但是我證明了一下,我不僅能養豬,而且能把肉賣出去。」

王超來村裡賣豬肉了,這成為了村上的新鮮事。經過肉聯廠宰殺後,十四頭豬兩天就銷售一空。大學生養豬還養成了,這下村裡的人的看法也變了。

村民:「你看王超乾的這個事業,原來瞧不起,幹得也挺好。」

村民:「沒想到大學生還能養豬,發展的企業很好。」

村民:「那兩天我和一幫人去看他那個規模,俺還尋思發展發展,叫他發展發展我,帶頭帶頭致富。」

請大學生讓王超嘗到了甜頭,在胡廠長的引薦下,王超的養殖場先後又來了3名大學生技術員,可是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王超想再一次請幾個大學生的時候,卻因為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豬場里的工作環境,幾次招聘都無功而返。為什麼不能找一些學生來自己的養殖場里實習,改變他們對養豬場的印象,進而畢業之後願意到豬場里工作呢?2008年的7月,王超的養殖場來了一批畜牧管理專業的實習生。

王超:「像這個,總共來了八個實習生,這個是主管,主管在給他們講解豬這一塊。」

除了提供食宿外,王超還會每月發給這些學生600元的工資,提起這段實習生活,這些大學生有著很多感受。

記者:「來了多久了?」

張震:「二十多天。」

記者:「感覺怎麼樣?」

韓川:「挺好。」

王霄雲:「差不多快把這豬當寵物養了,給它洗澡,然後餵食的時候還拍拍它的頭,讓他趕緊吃。」

記者:「畢業之後到這個養豬廠工作你們覺得怎麼樣?」

王霄雲:「挺好。」

韓川:「應該沒問題吧,像我們學了這一行,就要干這一行吧。」

在采訪就要結束的時候,王超還第一次賣出去了自己的仔豬,買豬人正是看中了他的大學生團隊。經過商議,這位養殖戶將從王超手中一次性引進仔豬500頭,而王超將利用擁有數位大學生技術員的優勢,為這位養殖戶提供少有的售後技術服務。養殖場里的那些大學生技術員,將繼續協助王超走好他的養豬致富路。
。。。。。。。。。。。。。。。。。。。。。。。。。。。。。。。。。。。。。。。。。。。。。。。。。。。。。。。。。。。。。。。。。。。。。。。。。。。。。。。。。。。。。。。。。。。。。。。。。。。。。。
這篇文章不錯,你可以好好研究研究一下,呵呵,祝你工作順利

3. 問:被稱為「豬肉王」的北大學生叫什麼因賣「孔明燈」發財的大學生叫什麼還有那幾個挑糞工大學生叫...

「豬肉王」叫陳生,賣過菜、賣過白酒、賣過房子、賣過飲料。商海浮沉這些年,最後能成功存活,陳生靠的是永遠領先別人的想法。
「孔明燈」:劉鵬飛
挑糞工:25歲的宿昊、22歲的女孩子張婷、24歲孟佳

4. 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現在怎麼樣了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為過,在七十八十年更可以說是一場考試定終身。

但是我們不鼓勵不做調查的沖動,他們能成功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想要走這條路,並且不會退縮,如果你只憑著單純的想法就從名校畢業去賣豬肉,賣雞肉,那麼我希望你能問問自己是否有恆心。

5. 如何評價大學生畢業後賣豬肉的選擇

「大學生賣豬肉丟不丟母校的臉」盡管是一個新事件,卻是一個舊話題。這些年來,關於就業觀念尤其是大學生就業觀念轉變的呼聲,從來沒有停止過。

實際上,無論是給陸步軒寫好評的眾多網友,還是嗔怪「北大學生賣豬肉「的反對聲音,都蘊含著對大學生就業的一種美好期許,以及對大學生就業難的擔憂。省人力資源市場人力資源專家分析,如今的大學生已經不再是人人追捧、少之又少的天之驕子了,而學歷也只不過是個人受教育程度高低的憑證,不再是決定個人命運的唯一關鍵,必將出現就業市場的新趨勢、新動態。

也就是說,在這個能力第一,文憑靠後的年代,一旦求職者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就有可能進入求職困難期。當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之內,潛心鑽研,為國家的相關領域添加一股「紅而專」的新鮮血液自然是好,否則,就必須放低身段,踏踏實實地通過自己的努力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熱點內容
松江大學城學生聯盟吧 發布:2025-04-16 16:50:06 瀏覽:9
南京農業大學植物營養學考研 發布:2025-04-16 16:31:23 瀏覽:785
上海海事大學會計考研 發布:2025-04-16 16:19:34 瀏覽:308
美國春田大學排名 發布:2025-04-16 16:12:03 瀏覽:228
贛南醫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4-16 16:10:20 瀏覽:146
南林的優秀本科生考研去向 發布:2025-04-16 16:07:39 瀏覽:348
武漢大學牛的教授 發布:2025-04-16 16:02:47 瀏覽:180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官網 發布:2025-04-16 15:53:17 瀏覽:575
昆明醫科大學口腔研究生考試 發布:2025-04-16 15:52:31 瀏覽:845
重慶理工大學復試名單 發布:2025-04-16 15:46:32 瀏覽: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