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博士博士專業介紹
① 同濟博士有哪些
同濟大學是一所以工程、科學和建築為特點的著名研究型大學,位於中國上海市。該校具有多個學院和研究所,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
1、 土木工程:包括結構工程、岩土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工程力學等。
2、 交通運輸工程:包括交通計劃與管理、交通運輸工程、車輛工程等。
3、 環境科學與工程:包括環境工程、水處理技術、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等。
4、 機械工程:包括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等。
5、 材料科學與工程:包括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復合材料等。
6、 化學工程與技術:包括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等。
7、 生物醫學工程:包括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等。
8、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科學、軟體工程、信息安全等。
9、 管理科學與工程:包括項目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業工程等。
10、 法學: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11、 經濟學:包括金融學、國際貿易、產業經濟學等。
12、 文學:包括漢語語言學、外國語言學、比較文學等。
請注意,這些專業可能會隨著時間和研究重點的變化而產生變化。建議您查閱同濟大學官方網站以獲得最新的博士專業信息。
為了讓您更深入了解,
學習方式:
教育部規定,研究生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採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就業方式:
教育部規定,研究生就業方式包括非定向就業和定向就業兩類,定向就業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業;非定向就業研究生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就業。
政策說明:
同濟大學2024年招收的博士生,分「全日制非定向就業」「全日制定向就業」「非全日制定向就業」三種類別。全日制非定向就業博士生,全部人事關系和人事檔案須在入學時轉入同濟大學可參加學業獎學金、助學金和優秀獎學金的評定可申請辦理國家助學貸款在學期間納入上海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畢業時可自主擇業,並納入學校就業方案,按照學校研究生就業工作實施辦法執行。定向就業博士研究生,錄取前本人須與我校和所在單位簽訂三方定向培養協議書,在學期間,人事關系和檔案保留在原單位,畢業後回定向地區或單位就業。該類學生不參加學業獎學金、助學金和優秀獎學金的評定。
同濟大學2024年在國家專項招收全日制定向就業博士生,包括「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定向培養研究生計劃」「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教育與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銜接試點項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學位」等專項。
參加「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學生的獎助、就業和保險,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執行。同濟大學2024年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業博士生,包括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和「同濟大學思政工作隊伍計劃」等專項。對於非全日制博士生,學校不提供住宿。
不可申請辦理國家助學貸款,在學期間不納入上海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且就讀期間不能轉變為非定向就業博士研究生。除了上述專項外,同濟大學2024年招收的博士生均為全日制非定向就業博士生。
② 同濟大學有幾個博士點
2023年同濟大學博士生錄取名單如下:
同濟大學簡介:
1、同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2、同濟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大學,是亞太地區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續校園傑出獎」的高校。
3、學校有四平路、嘉定、滬西和滬北等4個主要校區,佔地面積約2.56平方公里,校舍總建築面積184餘萬平方米。設有29個專業學院,11家附屬醫院,13所附屬中小學。
4、學校設有10個門類學科,本科招生專業82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4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7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3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後流動站30個,6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③ 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主要介紹
學院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學、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加工工程、生物材料、納米材料與技術等五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其中材料學(原無機非金屬材料)是全國首批博士點之一,也是國家和原國家建材局重點學科、上海市重點學科、「九五」、「十五」期間國家211工程項目重點建設學科, 教育部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重點學科,還是「長江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 一、基本情況同濟大學材料學科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先進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主要基地,聯合功能材料研究所、玻耳固體物理研究所、復合材料研究所等單位,教學實力雄厚,學科梯隊結構合理,在水泥基材料、玻璃、高分子化學建材、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尤其在新型建材(綠色建材)、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始終保持與國際同步的狀態。
二、建設成果同濟大學材料學科是國家1981年首批建立的博士點學科之一。1987年本學科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97年成為「211工程」項目重點建設學科。1999年被批准為「長江計劃」特聘教授第二批設崗學科。2000年12月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通過評審答辨,這樣,本學科在材料學、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加工工程等3個二級學科都具備了博士點。2001年1月設立該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002年1月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成為上海市重點建設學科。2002年材料學學科再次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2年9月成為「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項目的重點建設學科。2002年被列入「211工程」第二期重點建設學科。三、整體發展規劃保持同濟大學土木建築學科全、實力強、國內外知名度高的優勢,聯合同濟大學醫學院等,走醫工結合之路,以新型工程與功能材料基礎與應用研究為龍頭,重點發展綠色與生態建材、信息材料和功能材料,使同濟大學材料學科成為面向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在各類新材料領域具有綜合優勢、國內領先的研究中心,成為現代建築工程、汽車工程、環保、醫物醫用、軍工、信息等所需先進材料研製開發基地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重點學科。 為了達到「寬專業、厚基礎、強能力」的培養目標,學院自1998年9月起設立一個本科專業,既材料科學與工程 ,下設五個方向: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建築材料。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至2014年已擁有「長江計劃」特聘教授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其它國家人才計劃入選者多名。在崗教職工13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3人、正高職教師27人、副高職教師40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43人。在讀本科生近500人、研究生360餘人。
2007年以來,學院在教學、科研、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得到了快速發展。承擔了大量的縱、橫向課題,包括國家攻關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省部級科學基金項目等,向社會輸出了高效益科技成果,形成了以建築材料為優勢、無機高新技術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齊頭並進的學科格局。學院長期堅持與國內外同行密切交流,聘請了來自德、美、日、瑞典等國及我國材料界的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榮譽或顧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