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
1. 求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學健康測評系統》課題組編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評分細則,越詳細越好
輔仁心智大學生心理測評系統
個性測試
1.
卡特爾十六種人格測驗 16PF
2.
人生觀測驗
3.
艾森克人格測驗 EPQ
4.
自信心心理測驗
5.
愛德華個人偏好測驗
6.
自卑感測驗
7.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 MMPI
8.
樂觀性測驗
9.
超常行為檢查測驗
10.
固執性測驗
11.
中國青年人格測驗 CPI
12.
個性成熟度測驗
13.
氣質測驗
心理健康測試
14.
SCL-90心理健康測驗
15.
生活事件測驗
16.
抑鬱自評測驗
17.
大學生行為問題測驗
18.
焦慮自評測驗
19.
壓力應對方式測驗
20.
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測驗 UPI
21.
自殺態度測驗
22.
Beck抑鬱測驗
23.
社會適應性自評測驗
學習能力測試
24.
考試焦慮測驗
25.
學習動機測驗
26.
學習方法與技能測驗
27.
學業成就與人際關系歸因測驗
意志力測試
28.
承受能力測驗
29.
應付困境能力測驗
30.
意志力測驗
情緒測試
31.
嫉妒測驗
32.
情緒緊張測驗
33.
情緒類型自測
34.
情緒自我控制測驗
35.
情緒社交孤獨測驗
36.
恐懼情緒測驗
37.
情緒穩定性測驗
交際能力測試
38.
包容能力測驗
39.
學生與教師相處的行為困擾的診斷測驗
40.
交際能力測驗
41.
交往焦慮測驗
42.
處世能力測驗
43.
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測驗
44.
取悅能力測驗
45.
交往迴避與苦惱測驗
其它
46.
戀愛方式測驗
47.
威廉斯創造力傾向測驗
職業測試
48.
升學就業指導測驗(職業傾向)
建議你咨詢下
輔仁心智軟體科技有限公司
2. 教育部課題組編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每個維度包括哪些項目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共有80個評定項目,可歸類為10個因子,各個因子所包含的項目如下:
(1) 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包括10,14,23,31,49,53,71,79,共8項,該因子主要反映受試者人際關系方面的緊張,敏感等。
(2)心理承受力差:包括2,17,26,40,50,62,74,77,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感覺困難,遇到困難,挫折時,覺得工作學習負擔重與難以完成,對待雜亂環境不能忍受。
(3)適應性差:包括6,18,35,38,48,61,69,80,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對事情,環境,人不適應等。
(4)心裡不平衡:包括8,15,24,39,42,54,63,72,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感到別人對他不公平,抱怨自己趕不上別人,別人有成績時自己生氣,自己出力不討好,覺得別人虧待自己,對比自己強的人不服氣。
(5)情緒失調:包括1,13,22,37,45,52,57,65,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情緒不穩定,心情不愉快,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等問題。
(6)焦慮:包括4,20,28,34,47,58,67,70,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對許多事情心煩,預感有壞事發生,心裡煩躁,無緣無故緊張,擔心自己有病等焦慮症狀。
(7)抑鬱:包括7,12,21,27,33,55,59,66,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情緒低落,對前途感覺無希望,對事情不感興趣,覺得生活沒意思等抑鬱症狀。
(8)敵對:包括3,11,30,41,44,51,76,78,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喜歡與人爭論,不能控制脾氣,愛刺激別人等敵對症狀。
(9)偏執:包括9,16,25,32,43,56,64,73,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不信任人,固執己見,總認為別人背後議論自己與自己作對,不能接受別人意見,我行我素等偏執症狀。
(10)軀體化:包括5,19,29,36,46,60,68,75,共8項。該因子反映受試者心理緊張,特別是情緒產生的軀體化不適或症狀,如手發抖,頭痛,睡不好覺,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3.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密碼有誤怎麼辦
這個軟體都是獨立的,如果出現其他的問題,只能聯系管理員。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4. 鄭日昌編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簡稱CCMHS每個維度包括哪些項目
由 12 個分量表組成:軀體化、焦慮、抑鬱、偏執、強迫、依
賴、沖動、攻擊、退縮、自卑、性心理障礙和精神病傾向。
5. 沈德立的研究方向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主要貢獻:
他培養了一大批中青年心理學專業人才。他統編國家教材,改變中國心理學 「言必稱歐美」的面貌。他主持研製第一代和第二代國產心理學儀器,促使中國心理學研究手段現代化。他創建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的兒童心理實驗室,開辟了我國實驗兒童心理學的新研究領域:如研究學生閱讀漢語的眼動過程,為提高中國學生閱讀水平提供了理論指導;研究左右腦協調開發,為中央制定國家的腦科學研究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咨詢建議;研究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為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出許多可操作性建議。他根據國家需要,2001-2006年間主辦了10期培訓班,為我國334所普通高校培訓了660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他主持制定了符合中國社會文化特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為當前高校所急需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2004年對全國高校30萬新生進行了心理普查,為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奠定了重要基礎。他治學嚴謹,成果豐碩,三十年來長期深入中小學教育實際。先後承擔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科研項目和重大攻關課題,出版專著、教材18部,叢書7套,發表論文70餘篇。代表性著作有:《基礎心理學》(1987年教育科學出版社)、《非智力因素的理論與實踐》(1997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學生漢語閱讀的眼動過程研究》(2001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實驗兒童心理學》(200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和《高效率學習的心理學研究》(2006年教育科學出版社)等。先後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989年國家教委和2005年教育部各一次)、「國家級優秀教材獎」(1992年國家教委)、「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999年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年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獎」(1999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2006年教育部各一次)、「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2004年中國心理學會)以及「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990年國家人事部)、「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1年國務院)、「全國模範教師」(2001年國家人事部和教育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先進工作者」(2005年國務院)和「天津市特等勞動模範」(200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等27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與榮譽。他的先進事跡和主要科研成果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讀書報》、新華社等媒體均作過專門報道。
一、出身於愛國的知識分子世家
沈德立出身於一個具有愛國傳統的知識分子家庭。滿清末年,他的曾叔祖父沈藎因反對清廷與沙皇簽訂賣國的《中俄密約》而被慈禧下令杖死。抗日戰爭時期,他的伯父沈其震參加了葉挺將軍領導的新四軍並出任軍衛部長;他的父親沈其頤奔赴雲南,在崇山峻嶺的險惡環境中修邊滇緬公路,為保障中國後方運輸大動脈的暢通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的舅舅周先彝參加了中國空軍,在南昌上空與日機激戰中壯烈犧牲。沈德立的小學是在抗日戰爭中度過的。他本人曾親身遭受過200架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長輩們愛國思想的熏陶和個人的親身經歷,使他從小深感國家不強大,人民就要受欺侮,就要挨打,並且懂得了國家存亡與個人命運的重要關系。1949年10月1日下午,他在長沙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國大典的集會與遊行,聆聽了毛主席發出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偉大召喚,決心要為祖國的強大而發憤讀書。
二、立志要為中國的心理學建設添磚加瓦
1952年考入大學後,他學習了心理學,畢業後又留校擔任心理學教師,從此立志要為中國的心理學建設添磚加瓦。
(一)全國模範教師
從1956年擔任心理學教師以來,已經50個年頭了。目前,年過7旬的他每年仍堅持給本科生講課。他的教學始終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許多外系和外校的學生都慕名來聽他的課。為了解決「文革」後國內高校心理學教材內容陳舊和脫離中國實際的問題,他和張述祖教授承擔了國家教委下達的全國統編教材任務,他們兩人用了5年時間,編著了一本《基礎心理學》,全書62萬字,340幅插圖,被國內名家譽為具有「時代特色和中國特點」,並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材獎」。為了克服心理學教學中理論脫離實際的缺點,他還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代國產心理學教學儀器10種,被全國各高校採用,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為了全面肯定他在教學工作中所做出的貢獻,國家人事部和教育部2001年授予沈德立「全國模範教師」的光榮稱號。
(二)中國實驗兒童心理學的先驅者
作為一個大學教師,他還一直堅持搞好科研工作。他的科研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始終做到為祖國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特別是為基礎教育服務。他根據中國的國情,提出要發展中國的實驗兒童心理學。
實驗兒童心理學是將自然實驗與實驗室實驗相結合,並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各種精密的心理學儀器設備去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很少有這方面研究。於是沈德立80年代初在一次全國性的兒童心理學學術會議上,提出要發展中國的實驗兒童心理學。隨後他做了四件事:
(1)主持研製了第一代國產心理學儀器;
(2)從國外引進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的心理學儀器設備,率先在國內建立了現代化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室;
(3)通過文理交叉和學科滲透,在國內組建了一支具有團結協作精神並善於攻關的實驗兒童心理學的研究隊伍;
(4)運用心理學儀器,開展了一系列有關兒童感知覺、記憶、思維、情緒、動作、個性等領域的實驗研究,為中國兒童心理學取得了一批很有學術價值並且又緊密為我國社會發展服務的8項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項,研究漢字的形音與形義聯系的鞏固性問題,為小學漢字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
第二項,研究我國青少年理想、動機與興趣,為中央制定關於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文件提供科學依據。
第三項,研究中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為解決學生厭學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出指導性意見。
第四項,研究中小學生閱讀漢語的眼動過程,為提高中國學生閱讀水平積極開展工作。
第五項,研究左右腦協調開發,為中央制定國家的腦科學研究規劃提供重要的咨詢建議。
第六項,系統研究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為中央制定未成年法提供科學依據。
第七項,研究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為貫徹中央提出的素質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
第八項,通過實驗研究,排除了一大批所謂「多動症」兒童,為他們摘去了「多動症」帽子,對保證這些兒童的健康成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目前,天津師范大學已成為國內實驗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中心。
三、當代中國青少年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拓者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青少年與大學生中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中央為此多次發布文件,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和各類學校做好青少年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沈德立受教育部委託主要做了以下兩項工作:
(一)領導全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調查研究
為了貫徹黨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培養具有健康心理素質的成員,2003年沈德立承擔了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帶領全國22所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的心理學博士生導師,對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6萬多大中小學生(包括10多個民族)進行心理健康素質普測。其研究結果為中央進一步部署全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二)全面指導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研製我國第一套「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
2004年以前,中國沒有自己正式研製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工具。2000年以來,沈德立帶領全國十多位知名的心理測量和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經過4年努力工作,研製出「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包括4個量表及其軟體系統。它的標准化工作是以測查了5萬大學生後所建立的常模為基礎的。這是中國第一套既符合我國社會文化條件、適合大學生使用,又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心理測量工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主持的鑒定會通過了這項研究成果,給予很高評價並建議在全國高校推廣應用。
2.對30萬中國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現狀普查
2004年秋季,沈德立主持了全國高校30萬新生入學後的心理普查工作。這是我國第一次使用統一的量表進行如此大面積的心理普查工作,有助於教育部及時根據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整體狀況,出台和制定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政策,以便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宏觀指導;同時也有利於參加普查的高校及時掌握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開展相關的心理預防和干預工作,減少由於心理健康問題對本校大學生的影響。
3.對全國334所高校660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開展培訓工作
教育部成立了以沈德立為召集人的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教材編寫小組,所有編寫人員均是我國從事心理咨詢治療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專家學者。最後出版了一套5本培訓教材:《基礎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評估》、《咨詢心理學》、《心理衛生學》。
2001—2005年期間,天津師范大學受教育部委託,由沈德立主持舉辦了10期培訓班,共培訓了全國334所普通高校的660名教師。為我國高校培訓了一支受過系統培訓、並具有較高素質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師資隊伍。
4.組織編寫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目前,全國各高校大多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但缺乏統一的教材。沈德立領導這項統編全國教材的工作。預計2006年9月,供全國大學生正式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將與廣大學生見面。
教育部袁貴仁副部長贊譽沈德立所指導的上述四項工作「對於推進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系統化、科學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2005年9月,教育部正式任命沈德立為「教育部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
四、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工作,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學生
沈德立長期擔任教育系的教學工作,每學年都超額完成教學工作量。現在,他雖已達古稀之年,除指導博士生以外,每年仍堅持給本科生講專題課。
在教學過程中,他自覺做到言傳身教。他認為一名教師時刻不能離開學生,因為「學生能凈化教師的靈魂」。他每接觸一個教學班,都要先翻閱「學生登記表」,召開座談會,找學生個別談心,深入、具體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思想、生活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因材施教。
他十分重視教育理論的指導作用。曾發表《怎樣運用心理學的規律搞好教學工作》的論文,對這一很有實踐意義的問題進行了系統而深入地闡述。多年的教學已形成他自己的習慣:上課前,一定要認真准備。對各個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的落實,備課、上課的處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設備的選擇與利用都一絲不苟。僅是教學用的投影儀膠片,就製作了上千張。他十分重視教學內容的更新,每次上課都要對所授內容一次又一次地設計,以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凡是聽過他講課的人,都有一種體會:既受到知識的熏陶,又有教學藝術的享受。他講課內容豐富確鑿,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精闢扎實,但又深入淺出,從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他十分講究教學藝術,注重啟發,研究語言,做到課堂用語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他講課時表情豐富,生動形象,音調、音量恰到好處,課堂氣氛專注、和諧、融洽,師生雙方互動。一次,一位學生因故遲到了,沒忍心去打亂沈先生的課堂氣氛,硬是站在教室門外聽了一節課。由於他多年來將心血和智慧傾注於教學,成績卓著,贏得學生的尊重。
每當國內外發生重大事件時,他都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給學生作「伊拉克戰爭與中國的外交政策」的時事報告,澄清學生中的一些模糊思想認識;「非典」時期他組織身邊的幾位博士生導師,用心理學知識參與抗擊SARS的斗爭,並將宣講材料製作為光碟以擴大教育影響。他的先進事跡已被市教育工會收錄入「師德楷模」的光碟中,在教育系統發行。
五、熱愛祖國,嚴於律己,樂於奉獻,人以德立
沈德立教授始終把自己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溶化在培養學生的工作中,教育學生為祖國而學習。由於他總是充滿著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感情去講課,去教育學生,所以經他培養的博士生和碩士生都能比較正確地處理好國家、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做到在大事上、原則問題上是非分明。
他還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成長過程,教育學生要有理想、有信念,這樣才會有學習動力,才會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強盛奮發讀書,刻苦學習。他常以我國老一代科學家的愛國主義形象,來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並且教育學生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道理。許多學生因此而紛紛向黨組織提交入黨申請和思想匯報。
沈德立教授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他在《中國社會科學家自述》一書中說:「人的一生能夠有效地為祖國服務大約只有四、五十年,對於一個專業工作者來說,這四、五十年是十分珍貴的。因此,每個人都應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充分地、甚至頑強地展示自己。但對於個人職務和待遇,則應看淡一些,不去計較。」
沈德立十分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珍重自己的責任。一次,他腸粘連發作疼痛難忍,腰都直不起來,為了學生他服用了止劇痛葯「可達因」,准時趕到教室上課。學生知情後,熱淚盈眶地要求他休息,但他硬是上完了課才離開教室;又有一次,他因急性腸梗阻住院,四天水米未進,病情稍有好轉,便把研究生叫到床前進行論文指導。
沈德立是一個不好張揚的人。為了珍惜時間,他經常默默地超負荷工作。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基本上沒有雙休日和寒暑假,幾乎每天都在學校。他的孫子因此叫他為「辦公室爺爺」。有一年春節,天津市領導到學校給博士生導師拜年,就是與他在實驗室見面的。
他經常說:「人總要有一種精神,不能光考慮物質利益。不能以自己為中心來考慮問題,要多想想國家和人民的需要,還要想想其他同志的利益。」為此,他曾多次把榮譽和獎勵讓給別人。他的一位學生說:「在沈德立身邊工作,如果自己有私心雜念,會感到臉紅」。
心理學界的同仁都知道沈德立是一位樂於助人的學者。因此大家都非常願意接近他,樂於同他商討問題。他也樂意把自己的觀點和經驗告訴別人。每年都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學同仁向他請教治學之道和管理實驗室與建設心理學科的經驗。他總是熱情接待,樂於提供咨詢。他還常接受外地同行的邀請,到全國各地的心理系或教育系作學術報告和傳授辦學經驗。「助人者,人恆助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樂於助人的沈德立教授自然也越來越受到我國心理學界同仁的尊敬。
沈德立長期擔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和副理事長,又幾屆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心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和召集人。作為心理學界的頭面人物,自然掌握相當權力。如何用這些權力,既反映一個人的學品和人品,也是整個心理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沈德立站得高,看得遠,注意從大局出發,考慮整體利益。比如,在一次中國心理學會換屆的時候,關於誰做理事長的問題,當時對沈德立呼聲很高,但他毅然決定並表示由北京的同志、特別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同志來出任理事長更合適。這樣,既增強了心理學界同行的團結,也表現了他的欲求有度和為人謙和的品格。許多人反映,在評博士點、重點項目、重點學科和各種獎勵時,沈德立總是態度慎重,考慮周到,做到公正。通常,他既能掌握原則,堅持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又有一定靈活性,實事求是地考慮方方面面,例如,對西部地區、非重點院校、青年教師的成長均給予應有的關注。評學位點、評項目、評重點學科、評獎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但心理學界的同仁對他領導的這些工作是滿意的。同志們還反映,他雖身居高位,但依舊平民作風,平易近人,熱情可親。
沈德立在擔任多個全國性學術機構的負責人時,能協調好和處理好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而人際關系往往涉及個人定位、利益和價值問題,如名、利、面子、看法和評價等。在這方面,沈德立總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無論什麼人包括對自己有意見的人也能相處甚至熱情相待,即或當面聽到一些刺耳的過激言辭也能夠承受,特別有肚量,能夠寬厚待人。這種考慮個人少、考慮他人較多的人文素養,實際上是一個人的人格修養和精神境界的體現。他是我國心理學家中最能團結人的長者。他既能團結年長的心理學者,也能團結中、青年心理學者。特別是他能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心理學者。一般人容易做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友好相處,但要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就比較困難,而沈德立卻做到了。這是因為他胸懷大局、嚴以律己、謙虛謹慎、真誠對人。
正是由於沈德立身上具有這些優秀品質,因而能得到廣大心理學界同仁的支持和擁戴。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教授根據平時對沈德立同志為人處世的了解,特意寫了一幅條幅「人以德立」送給他,以示敬意。
沈德立男,漢族,193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現任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院長。1956年畢業於河北天津師范學院。1961-1962年在北京大學進修實驗心理學。長期在河北大學和天津師范大學任教。曾任天津師范大學副校長和中國心理學會第六、七屆副理事長。199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現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主任。他胸懷全局,辦事公道,長期兼任多項全國性重要學術領導職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心理學科評議組成員與召集人(1992年至今);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心理學科評審組組長(1997年至今);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2004年至今);教育部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2005年至今)。他出身於愛國知識分子世家,熱愛祖國和黨的教育事業,甘於奉獻,教書育人,深受師生愛戴,培養了一大批中青年心理學專門人才;他統編國家教材,改變中國心理學教材「言必稱歐美」的面貌;他主持研製第一代和第二代國產心理學儀器,促使中國心理學研究手段現代化;他科研創新,開拓了我國實驗兒童心理學的新研究領域;他根據國家的需要,開創了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他治學嚴謹,成果豐碩。先後承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點科研項目和重大攻關課題,出版專著、教材18部,叢書7套,發表論文70餘篇。代表性著作有:《基礎心理學》、《非智力因素理論與實踐》、《學生漢語閱讀的眼動過程研究》、《實驗兒童心理學》、《高效率學習的心理學研究》和《揭開兒童心理與行為之謎》等。先後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國家級優秀教材獎」、「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以及「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天津市特等勞動模範」等26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與榮譽。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沈德立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3月13日10時46分在津逝世,享年80歲。
http://59.67.75.245/office/tjnu/skin/one/show1.asp?id=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