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的環境
Ⅰ 大學生創業的經濟環境
一、大學生創業的宏觀環境與微觀環境
1. 大學生創業的宏觀環境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市場開發程度、政府的國際地位、信譽和工作效率、金融市場的有效性、勞動力市場的完善與否、法律制度是否健全,這些因素構成了新創企業的外部宏觀環境,對新創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具體來說,創業的宏觀環境包括政治法律與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科技與教育環境,即PEST分析。這些環境因素相互結合,形成影響創業的合力。
2. 大學生創業的微觀環境
了解自身和外部環境對於創業至關重要。創業者在分析外部機會時,應始終牢記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將優勢與外部機遇相結合,才能促進創業成功。內部環境涉及創業組織內部的各項資源和要素,如團隊、資金、產品、技術等。了解並優化這些內部資源,是創業成功的基石。
二、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有利因素
1. 國家、地方政策扶持
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並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例如,教育部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並以其技術成果作為資本參與創業。地方政府也推出相應措施,如稅收減免、低息貸款等,鼓勵大學生創業。
2. 專業知識運用
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為創業打下基礎。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培養了一批批創業人才,推動了學生創業的熱潮。
3. 知識時代的機遇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作為知識資本的主要擁有者和運營者,可以利用知識資本進行創業。政策支持知識資本轉化為有形資本,網路經濟等新型經濟形態為大學生創辦知識型小企業提供了條件。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不利因素
1. 創業教育滯後
盡管政策要求加強創業教育,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創業教育仍不夠充分,導致學生對創業環境缺乏了解,創業知識和技能不足。
2. 創業環境不完善
我國的創業環境整體排名不高,存在資金支持、教育和培訓、商業環境等多方面問題,對社會創業環境不完善對大學生創業構成了挑戰。
3. 社會認可度不足
傳統觀念認為大學生應就業而非創業,尤其是創辦傳統行業時,容易受到輿論壓力。社會、家庭、學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度不足,影響了創業的輿論氛圍。
結論:
面對不利因素,政府、高校等應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念,先就業後創業。高校應加強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創業意識。政府則應構建創業服務平台體系,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銜接不同創業階段的服務,幫助大學生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創業成功率。
Ⅱ 大學生創業環境分析
大學生創業先有內心的藍圖,想法,思想,才有外在環境變化,才有分折可言。
Ⅲ 大學生創業條件和環境分析
大學生創業條件和環境分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過一些關於創業的知識,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大學生創業條件和環境分析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創業條件和環境分析
一、大學生創業背景介紹
大學生創業應該是有無限的機會、無比的困難、無量的回報。但是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社會背景下採取有效措施,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這對促進大學生創業並帶動其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教育原本就缺乏創業教育。中國學生不僅承擔風險的經濟能力很脆弱,而且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也較差,這使得自主創業這條需要冒險的就業之路,少有人問津。 所以現在政府應該怎樣才能幫助大學生自主創業,自己又應該怎樣去發現機會點?
為了更深入了解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有的是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也有很多是在畢業後不找工作直接進行創業。我在我們學校做了一些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調查。在調查中我發現:
(一)創業方向
現如今因為各種環境因素,大學生創業項目中大多數創業者會選擇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其次是餐飲、書報等生活類行業,而軟體、網路等高科技行業選擇率是最低的。在創業的形式的選擇中絕大多數是選擇合夥創業,其次是自主創業,只有少數學生會選擇家庭創業形式。因為大學生的資金有限、都是從家裡獲得父母的支持去創業的比較多。
(二)創業心理
在調查中發現,一部分大學生認為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在校時就能自主創業,因為自主創業不僅能夠體驗社會,鍛煉和積累在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還能體現自我價值的實現,自我的肯定,更是解決就業困難的一個途徑。但也有大學生認為學校不應該鼓勵自主創業,他們認為,大學生創業不能很好的解決創業和學業的沖突,在校生進行創業成功的幾率微乎其微,作為學生學業還是最重要的,應該在學校的時候提升自己,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的。
二、大學生創業環境分析
現在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都十分的復雜。所謂創業環境,實際上就是創業活動的舞台。任何創業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進行的,在我們的大學生邁向社會進人創業階段的時候,呈現在面前的就是一個巨大的時空舞台。在這個舞台上,諸多事物和要素互動聯系、碰撞,形成了一個面面俱到的現實環境系統,因此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社會背景下,採取有效措施,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對促進大學生創業並帶動其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宏觀環境分析
1.政府金融政策支持。現在一些地方政府解決這一問題的通常方法是專項資金扶持和貼息貸款。通過這種途徑在短期內扶持多數創業人。政府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主要可以採用經濟、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如:簡化不必要程序;建立創業教育培訓中心免費為大學生提供項目風險評估和指導;盡快落實國家相關針對大學生創業的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大學生創辦的企業被認定為青年就業見習基地的,就可享受市有關補貼等。
2.創業培訓。政府部門除在資金上支持大學生創業外,還通過學校等教育機構對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申請貸款程序,創業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基本的金融知識等。通過系列培訓,使創業大學生能堅持理想,貫徹計劃,取得最終的成功。學校環境方面,如,學校政策鼓勵支持,形成創業的文化;在學校建立配套科技園,加強創業教育,通過創業實踐或比賽等多種形式,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同時向大學生適度開放校內市場,以利於大學生創業實踐,搭建創業服務平台。我們學校的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訓基地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創業的平台,給學生一個門面,讓學生自己去經營去管理。
3.寬容失敗。對於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審查機構審查其非人為故意造成的,可以免除其所貸資金的利息,並可相應放長其還貸期限。對於希望重新創業並提交可行計劃的,仍可在其未還清所欠貸款的情況下,再次提供其無擔保貸款。以此營造寬容失敗、鼓勵創業的社會環境。大學生畢竟很年輕即使失敗了,在心理上他們也能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家人也會理解和包容他們。
(二)微觀環境分析
在大學生創業的微觀環境主要就是自己的創業流程的一個詳細的分析,具體如下:
1.制定計劃書。比如,要在市區開一個賣牛仔褲的店,開店之前要制定一份計劃書。制定營銷計劃時要將各個環節相互聯系構成一個完整的內部環境,各個環節的分工是否科學,協作是否和諧,目標是否一致,都會影響營銷決策和營銷方案的實施。
2.顧客。顧客群的不同直接影響價格的定位,所以人流量是在創業前最看重的一點。服裝的主要的客戶人群非常廣泛,不論男女,60歲以下的人群和青年都適合,目標是讓每一個進來的顧客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牛仔褲。
3.店址。大多數學生選店址會選一些比較熟悉的環境。如將店址選在大學附近,或者是交通比較便利的地區。
4.選貨以及進貨。選貨要掌握當地市場行情:出現哪些新品種,銷售趨勢如何,存量多少,價格漲勢如何,購買力狀況如何?進貨時,首先到市場上轉一轉、看一看、比一比、問一問、算一算、想一想,以後再著手落實進貨。少進試銷,然後再適量進貨。因為是新店開張所以款式一定要多,給顧客的選擇餘地大。
5.供應商。供應商是指為企業及其競爭者提供生產經營所需資源的企業或個人,包括提供原材料、設備、能源、勞務和其他用品等。因為大學生的資金比較匱乏,沒有很大的進貨量所以供應商的選擇應當適合自己的店面大小。
6.產品價格定位。大學生的產品一開始沒有經驗也沒有固定顧客,要吸引顧客就只有將產品的定價降低,比別人獲得更多的競爭力。
另外,大學生創業環境還應具備一些條件:
(三)創業條件
1.家庭條件。家庭是創業者早期接受啟蒙教育和健康成長的搖籃。每個創業者的家庭條件都因人而異,無論家庭條件好還是家庭條件差一些,對創業者來說都是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有的家庭條件相對好一些,如家庭主要成員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或影響,使創業者早期便能結識一些有利於創業者將來從事創業活動的關鍵人物。也有的家庭是繼承並在不斷從事或擴大家庭傳統的創業項目,多年的經營,為創業者提供了大量的經營項目和經營經驗,加之生產或經營技術的傳統壟斷性,使創業者在創業活動中往往容易成功。也有一些創業者家庭條件很一般,有的甚至較差,但這並沒有影響創業者的自信心和其創業活動。自古至今仍有許多創業者,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通過自身的艱苦努力而逐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