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本科生論文封面
『壹』 《瑤》女作家馮的擇偶標准「好好讀書」
「努力學習」一直是馮選擇志同道合的婚姻伴侶的第一指標。她和王萍青分手的主要原因是王平青年大學畢業後就不再學習上進了。《春痕》的女主角在給畢的情書中,反復強調要「好好學習」。這封日期為1927年1月18日的情書寫道:「雖然我一年365天中有300天生活在悲傷中,但我仍然可以閱讀.所以,希望你能像以前一樣安心學習。」
馮是中國現代史上最早的女大學生和女性婚戀作家之一。她從小就被捆綁。後來,她和她的兩個兄弟,——的哲學家馮友蘭,地質學家馮景蘭,古典作家盧侃如,一起成為中國學術界著名的教授和學者。從一個大齡剩女到婚戀作家再到大學教授,她走上了一條踏實進取的人生道路。
起草一份開除校長的聲明。
馮,原名龔嵐,筆名甘,易安人,1900年9月4日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一個富裕的書香門第。她的父親馮太一,名淑侯,1898年考中進士,作為家眷,被分配到湖廣總督張之洞幕府。主持武昌方言學校的校務,1908年在湖北崇陽縣任知縣時去世。之後,母親吳青芷帶著孩子回到了唐河。
馮家是一個傳統的大家庭。馮的爺爺馮玉文掌管家業時擁有1500畝土地,家裡經常有二三十口人吃飯。據馮友蘭回憶:「按照這個大家庭的規矩,男孩子七歲開始上學,請一位先生給這些孩子做家教。7歲以後,女生也和男生一起上學。10歲以後,她就不上學了。」
1915年,大哥馮友蘭考入北京大學。1916年,二哥馮景蘭考入北京大學。馮友蘭雖然是哲學專業,但喜歡聽語言學家黃侃教授的講座,寫一些古詩供黃侃批。後來他說,「我的課外學習對我的家庭起了作用,就是把我的一點知識傳給了我的妹妹袁俊,引導她走上了文學的道路。」
馮從小就被母親纏著。父親去世前,為她安排了一場婚姻。她的未婚夫是唐河縣方庄的一個有錢小夥子。但她很固執,決心像大哥二哥一樣出去讀書。1917年,當她得知北京女子師范學校升格為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並增設了中文專業時,她要求母親到北京留學:「如果我花錢,將來就一無所有了。」這意味著以後可以不要嫁妝結婚了。
按照傳統習俗,馮要外出上學,要通知男方家人,勢必會造成一些麻煩。母親斷然決定,所有的責任都要自己承擔。於是,馮毫不猶豫地收拾行囊,帶著兩個哥哥離開了家鄉,成為中國公立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大學生。她的同學說:「我第一次見到馮是在我上學那年的深秋。按照我們班的說法,我們正在餐廳吃午飯。剛坐下,我突然看到一個同學為首的警司楊蔭榆。她穿著一條藍布褲,辮子末端系了一根紅毛線,拖到腳跟,一朵三寸金蓮,然後慢慢走到我們桌前。楊雪建說:「她叫馮淑蘭。她從河南來,我值班晚了十天。我向她點點頭。她微笑著向我點頭。晚飯後,她看了掛在牆上的餐館規則。'
當時女子師范大學的校長是清朝的前朝官員,校長是留日歸來的楊蔭榆。學校的所有規章制度都是他們倆制定的。比如學生必須住校;周末,父母一定要接;所有的學生都穿著草綠色的衣服和制服,梳著高高的發髻,穿著白色的襪子和黑色的鞋子;該罪犯被記過並開除三次。
五四運動爆發後,馮跟著同學去敲學校的後門,和北京其他學校的學生一起示威。在中國文化部部長兼圖片部部長陳忠范的鼓動下,馮還起草了一份開除校長方方的聲明,列舉了方方的十大罪狀,最終導致方方辭職。
寫一篇關於戀愛經歷的小說。
對馮和她的同學們來說,比五四運動更直接的精神沖擊是因之而死的。
馮和他的同學,他們的父母早就去世了。由於家中無男子,其父生前按習俗認定其兄之子李為繼承人。李超勤奮好學。1918年,她考入一所女子師范大學中文系,擔任旁聽。一個學期後,她成了全日制學生。繼承人李的哥哥不聽長輩的話,不肯交讀書費。李超於1919年8月16日因病去世。11月30日下午,北京學術界在女子師范大學為李超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1000多名男女嘉賓出席。名人如蔡元培、胡適、陳獨秀、蔣夢麟、李大釗、梁漱溟等。紛紛發表演講,稱「全場感動難過,感嘆舊家庭的殘酷,同情掙扎中的女青年。」程軍營曾撰文回憶當時的情景。「李超的去世和追悼會極大地刺激了我的階級,激起了反封建婚姻的憤怒。馮率先與在河南訂婚的未婚夫離婚,其他同學紛紛響應。
1922年,馮從女子師范大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研究院中國研究研究生院,成為當時北京大學唯一的女研究生。從1924年開始,她在上海創造社主辦的《創作》、《創作周刊》季刊上發表短篇小說《孤獨》、《旅行》、《母親》,以非常大膽的筆觸表現男女大學生之間的自由戀愛,把這種
女主角娟花以第一人稱描寫孤獨。絹花出國留學,愛上了一個精神絕對和諧的戀人。消息傳到涓華母親那裡,她覺得這種行為太不像話,就把涓華騙回家,關在小黑屋裡,准備被准女婿劉接走。面對母親的逼婚和軟禁,絹花只能用表姐偷偷送來的紙筆寫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小說中,最打動我的是華娟寫給王世博的一段話:「我可以跑出去,和你一起搬到海邊,聽海浪凄厲的聲音,看神秘的月光。」萬一我不幸死去,你不要發脾氣。你可以把我的戀愛史前前後後詳細寫下來,把我寫給你的600封信公布出來」
《》是馮發表的第二部小說,小說中的「我」是一位已訂婚的女大學生。為了一次真正的自由戀愛,我「和已婚的愛人錯過了一個多星期的課,花了很多錢」,實施了一次旅行,度過了「像夢一樣甜蜜的10天生活」。兩人自稱是同學,要求在酒店開兩個房間掩人耳目。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服務員看透了真相,被害羞、內疚、勇氣、激動等情緒困擾著。這種復雜糾結的矛盾心理在男女同居的第一個晚上達到了高潮:「當他把兩張被子放在兩張床上,催我休息的時候,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那麼害怕,那麼害羞,那麼難過我哭了,哭了,哭了。另一方面,在黑暗開闊的田野里,我感到獨立。只可惜他沒有第二個人保護我,所以我沒有勇氣拒絕他的擁抱。」
兩個人相擁睡在酒店,卻始終克制著自己的性沖動,始終不忘學習進步的學業職責:「我一直不喜歡他出門,無論是逛街還是訪友。」這樣做的原因一方面是我擔心他會發瘋,放棄作業。另一方面,我其實很害怕一個人。"
馮的小說都是她自己的愛情經歷。那時候她在追求自己的愛情。她的愛人叫汪品卿,豫西作家,本歸真,河南省濟源縣建北村人。她的祖父和父親是當地私立學校的老師。早在1919年,她考上北京大學理科預科生之前,就以包辦婚姻的方式與未婚妻正式結婚。1921年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25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在孔德中學當中學教師。
1926年10月12日,廈大教師魯迅先生在日記中寫道:「上午收到平卿和秦文寄來的《孤獨後》四份。」汪品卿《旅行》是馮編著的小說集《故鄉》,此前曾送上海創造社出版。
魯迅在收到稿件後一周內就完成了審稿。1926年10月19日,他在日記中留下了「給馮曉家和雋嘉、蓋華續稿的一封信」的記錄。29日,魯迅在給雋嘉的信中說,王平慶要設計封面。「但這是甘女士的小說,也是系列。」內容是四部關於愛情的小說。涓山是一種草。如果你把心掏出來,它不會死。然而,我不知道它是什麼形狀。'
「努力學習」一直是馮選擇志同道合的婚姻伴侶的第一指標。她和王萍青分手的主要原因是王平青年大學畢業後就不再學習上進了。《手稿》的女主角在給畢的情書中,反復強調要「好好學習」。這封日期為1927年1月18日的情書寫道:「雖然我一年365天中有300天生活在悲傷中,但我仍然可以閱讀.所以,希望你能像以前一樣安心學習。」
新的水被注入生命之流。
1923年夏,大哥馮友蘭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隨二哥馮景蘭回國。馮景蘭從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碩士畢業,帶著母親吳青芷在省會開封定居。我母親寫信給北京大學的研究生馮,請她回家探親。馮回家後,在兩個哥哥的幫助下,贏得了母親的同情,解除了與王平慶的婚約,解除了被迫與王平慶「隔離」的危險。當時,汪品卿還偷偷從北京回到開封,參加了河南省教育廳主辦的「公費」留學考試。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馮與汪品卿之間那種理想的「絕對精神和諧」的關系已不復存在。幾乎在汪品卿苦心發表《卷甲》的同時,馮開始同情比她小三歲的江南才子盧侃如。
當時馮在北大研究院國學系從事研究工作,陸侃如在郊區清華研究院讀研究生。除了周日進城約會,他和馮主要是書信往來。1927年5月,兩人回到江蘇海門探親。陸甘如路過上海,拍了一張他們訂婚的照片。在照片《春痕》中,盧侃如寫了一首詩,題目是《涓嘉》。
王品卿因為失戀的興奮而發瘋,不久就去世了。1928年馮去世後不久,在短篇小說《空懷特》中,她用自己最擅長的第一人稱自我敘事表達方式,將兩個愛情割裂開來。
關於我的初戀,小說中的「我」是這樣表達的:「君子很有才華,雖然知之甚少。」當時我對自己很熱情,所以很想得到他,安慰他生活上的苦惱。沒想到,因為我多年的朋友,他總是承載著我的期望;我在這里發現我並不認同他的利益,我很郁悶!"
關於前兩次戀愛的三角疊加,小說寫道:「你在電子報發表論文後,我——我的知識.當你在雪地里去城裡看我的時候,信里說了一些溫暖感人的話.我自己也很驚訝。我遇到了另一個奇跡,新的水加入了我生命的溪流;我怕,我怕我以後的生活會更痛苦,會再傷害你。在我又喜又怕中,有人拆了你的信,被一位先生看到了。他因此得病,最後住進了醫院——。他對我最初的愛還沒有完全熄滅。已花不能回到老枝。我此時只同情他的處境,卻沒有當年的熱情」
所以,被馮稱之為「某君」的王平慶,是由魯堪儒寫給馮的情書被王平慶偷看而直接誘發的。關於王品卿之死,魯堪如晚年在《紅房子遇見昨天的泥濘,白腦袋和一片丹連在一起》年間寫道:「王身體虛弱,因打牌失眠,逐漸患肺病。帶著對吳「變心」的懷疑,我心中不快,於是肺病漸漸嚴重起來。生了重病,沒錢支付醫葯費,病情不可避免地變得越來越危險。我終於在一天內病死了。」這里的「烏日」是馮的,這是魯堪如打算替代的花草。
隨著汪品卿的去世,他曾是馮文學作品的合作者和代理人,也曾被魯堪如繼承。這期間,陸侃如把馮寫的50封情書編成《書信集《劃時代》,由北新出版社出版。他在《憶——悼念馮同志逝世四周年》中寫道:「《春痕》的作者告訴我,《後記》是50封信,假設是一個女人寄給情人的,從戀愛開始到戀愛結束大概持續了5月。」
丈夫和妻子的學術生涯
「努力學習」一直是馮選擇志同道合的婚姻伴侶的第一指標。她和王萍青分手的主要原因是王平青年大學畢業後就不再學習上進了。《春痕》的女主角在給畢的情書中,反復強調要「好好學習」。這封日期為1927年1月18日的情書寫道:「雖然我一年365天中有300天生活在悲傷中,但我仍然可以閱讀.所以,希望你能像以前一樣安心學習。」在1月20日的情書中,還有「安心讀書」的苦心忠告.對於愛讀書的馮來說,志趣相投、相得益彰的陸侃如顯然比王平慶更有資格。
1929年1月,陸甘如與馮在江蘇海門結婚。婚後兩個人的興趣愛好主要集中在學術研究上。1931年,上海大江書店出版《春痕》三冊,夫妻署名。1932年,夫妻合著的《春痕》,也是大江書店出版的。這兩部學術專著的出版,奠定了它們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同時,作為現代文學史上頗受歡迎的女性婚戀作家,馮也逐漸淡出文壇。
1932年,陸康如、馮雙雙赴法國巴黎大學文學院學習。1935年,他們帶著博士學位回到中國。陸如曾在燕京大學、中山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曾任教於金陵女子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1955年,她還擔任山東大學副校長。
雖然夫妻兩人都經歷了從戰爭到和平的諸多變故,但他們腳踏實地的學習和進取精神,成為他們克服困難、渡過難關的法寶。他們那一代人的創作經驗和生活經驗,今天的青年學生仍然可以借鑒。
『貳』 鄭大法學院研究生在全國排名如何
鄭州大學限於本省,實力一般,為地方培養法律人才,2016年在全國高校回學科排名為32名,但在河南省首屈答一指,鄭大法律實力名氣強於河南大學。
法律碩士(Juris Master簡稱JM)是專業學位之一,法律碩士學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職業背景的職業性學位,主要培養面向立法、司法、律師、公證、審判、檢察、監察及經濟管理、金融、行政執法與監督等部門、行業的高層次法律專業人才與管理人才。
法學碩士的培養目標是以教學、學術、實務多方面為指向,而法律碩士則是以致用、實務為指向。以下為全國法律碩士招生院校排名分析。
2016法律學校排名
以上排名是根據各校法律專業學科水平,包括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以及涉外、涉僑等部門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叄』 四川大學的法學排名
"ida芯痛"給的排名是自己編造的,千萬別信。
法學排名,最權威的只有教育內部公布的最新學容科評估。你可以網上查到。
1 中國人民大學
2 中國政法大學
3 北京大學
4 武漢大學
5 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
7 清華大學
8 吉林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0 廈門大學
11 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
13 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復旦大學
四川大學的法學排名全國並列第13名,"ida芯痛"排名的漏洞太大了,復旦排成第7,其實是第13,此外中山大學在評估中其實排並列第17,應該是復旦的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