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標准
Ⅰ 大學生心理健康標准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子和優缺點都能做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短、中、長期計劃;同時,也會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但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2.接受他人,善與他人相處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不僅接受自己,也接納他人,悅納他人,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既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換位思考,又能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接受;在集體中能與他人融為一體,與摯友同聚之時共享歡樂,獨處沉思之時無孤獨感;在與人交往的活動中積極的態度(如尊重、友善、信任、理解等)總是大於消極的態度(如敵視、嫉妒、畏懼、猜疑等);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感。
3.正視現實,接受現實心理健康的人對周圍的事物和環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並能與現實環境保護良好的接觸;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之中;在社會生活中能主動的去適應周圍,進而獲得改變現實的機會,而決不會選擇逃避。
4.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縮畏懼;對於得不到的東西不過於貪求,在社會允許范圍內滿足自己的需要;對自己現有的一切心懷感激;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占優勢,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持續時間不會太長。 5.熱愛生活,樂於生活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並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在工作中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能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
6.人格完整和諧人格結構包括:氣質、性格、能力、興趣、動機、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心理健康的人在以上這些方面能夠得到平衡的發展。人格作為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和合理的,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待人接物能採取恰當靈活的態度;與社會的步調合拍一致。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的綜合。智力正常是人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在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會有對應的心理反應,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獨特的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與同齡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徵。
Ⅱ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方面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的方面:
1、智力正常
一般來說,大學生的智力都是正常的,而相比同齡人,智力的總體水平偏高,那麼如何衡量大學生的智力呢?我們主要看大學生的智力是否能正常充分地發揮效能。
2、情緒健康
其主要標志是情緒穩定和心理愉快,這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3、意志健全
意志健全的大學生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效的方法來解決生活或者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採取合理的反應方式,而不是畏懼困難、優柔寡斷。
4、人格完整
人格完整就是指大學生需要擁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
5、自我評價正確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是正確的自我評價。大學生是通過在現實環境、與他人的相互關系中,在實踐活動中,認識自己的。
6、人際關系和諧
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樂意與人交往,為人友善,對他人時刻充滿理解、同情、尊重、關心和幫助,有良好而穩定的人際關系,並能與他人分享快樂,分擔痛苦。
7、適應能力強
要能正確認識環境,並處理好個人與環境的關系,要能保持與環境的良好接觸,並使得自己可以融入各種環境中,從而讓自己的心理需要與社會協調統一,最大限度滿足自己的需要,最終實現人生理想。
8、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徵
人類生命發展的各個年齡階段,都有其對應的不一樣的心理行為表現,因此會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的獨特心理行為模式。
(2)大學生心理健康標准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水平評定標准:
1、經驗標准,即當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已的健康,研究者憑自已的經驗對當事人
心理健康進行判定。
2、社會適應標准,以社會大多數人的常態為參照標准,觀察當事人是否適應常態而進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斷。
3、統計學標准,依據對大量正常心理特徵的測量取得一個常模,把當事人的心理與常模進行比較。
4、自身行為標准,每個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即正常標准。
Ⅲ 評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些方面
1.認知能力發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等認知能力的綜合。中學生的年齡正處於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智力與認知能力發展正常,是中學生就學階段的重要心理條件,是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衡量中學生的智力和認知能力,關鍵在於看其能否正常發揮出效能。主要標准為:有強烈的求知慾,樂於學習;對新問題,新事物有興趣和探索精神,表現出能動性;智力各因素在活動中能夠有機結合,積極協調,正常地發揮作用。
2.情緒穩定,樂觀,心情愉快。
情緒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產生的態度體驗。中學生情緒健康的內容主要有: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使自身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情緒反應適度,有適當的引發原因,反應強度與引發情境相符合;能有效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質,量,度,使其能在適當時間、場合恰如其分地表達,既能剋制約束,又能適度宣洩,不過分壓抑。
3.意志健全,有較強的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製力。
意志是人們自覺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去克服各種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主要表現為行動的知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製力,即:在活動中有自覺目的,而不是缺乏主見或盲目決定,一意孤行;執行決定中能及時決斷,並根據變化的外界環境隨時調整決定;能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難和挫折,實現既定的目標;同時能有效地控制,調節自身的心理活動,使之符合實現目標的要求。
4.自我觀念正確,具有健全統一的個性。
自我觀念是人對自身環境以及與周圍事物關系的認識,個人總是在與現實環境,與他人的相相關系中,在自己的實踐活動認識自己的。只有樹立正確的自我觀點,才能形成健全統一的個性。其一致的標准為: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接近現實,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學習,現狀和未來有一定程度的滿足感和發展感;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個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
5.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人們在互相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個體的心理關系稱為人際關系。人際關系離不開群體背景,受認識傾向調節,並且有相應的情感體驗。和諧的人際關系主要表現為: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廣泛的一般朋友,又有無話不說的知心朋友;在與人交往中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個性;寬以待人,樂於助人,客觀評價自己和別人。取人之長,補已之短;積極的交往態度多於消極態度;有必要的心理准備,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保護和發展自己。
6.較強的適應能力。
這里的適應能力包括社會適應、學習適應、生活適應等。人生活在世界中,要具有一種積極的適應機制,積極適應自身、環境及社會的各種變化。當環境發生變化,個人就要作出行為上的變化,以調整與社會、環境的協調關系。這種適應能力的標準是:能和集體保持良好的接觸和同步關系,自己的需要和願望與社會的要求、集體的利益發生矛盾時,能迅速自我調節,謀求與社會協調一致,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學會調控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掌握排解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與策略,能夠優化和調節自己的學習過程,能夠調控自己的學習心理狀態,開發潛能,達到良好的學習適應。
Ⅳ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是什麼
這個問題,不知從何答起,但基本上就是個人的人格,人際關系,情緒管理,自版我評估等方面權。這里提供一個經典版本: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條標准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標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
(10)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Ⅳ 概述心理健康的定義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的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結合國內外專家的觀點,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標准如下:
1 、大學生智力正常且充分發揮。
智力是指人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思維能力和實踐活動能力等的的綜合,是人在經驗中學習或理解的能力、獲得和保持知識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的對新情景作出反應的能力,運用推理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智力正常是大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大學生勝任學習任務、適應周圍環境變化需要的心理保證,因此,是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標准。一般來說,大學生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相對與同齡人,其智力總體水平較高,因而衡量大學生的智力,關鍵在於看大學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的發揮了效能。
大學生智力正常且充分發揮的標準是: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探索興趣;智力結構中各要素在其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都能積極協調地參與並能正常地發揮作用;樂於學習。
此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興趣、愛好等也是構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
2 、情緒健康
情緒健康的主要標志是情緒穩定和心理愉快。這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因為情緒在心理變態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情緒異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大學生的情緒健康應包括以下內容:
(1)愉快情緒多於不愉快情緒,一般表現為:樂觀開朗,充滿熱情,富有朝氣,滿懷信心,善於自得其樂,對生活充滿希望;
(2)情緒穩定性好,善於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既能剋制約束,又能適度宣洩,不過分壓抑,使情緒的表達既符合社會的需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緒表達;
(3) 情緒反應是由適當的原因引起的,反應的強度和引起這種情緒的情境相符合。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標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和自製力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
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效的方法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採取合理的反應方式,能在行動中控制情緒和言行,而不是頑固執拗、言行沖動、行動盲目、輕率魯莽,或害怕困難、意志薄弱、優柔寡斷。
4、人格完整
人格在心理學上指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大學生人格完整的主要標志是:
(1)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
(2)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3)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
5、自我評價正確
正確的自我評價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大學生是在與現實環境、與他人的相互關系中,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認識自己的。一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應比較接近現實,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點感到欣慰,但又不至於狂妄自大;對自己的弱點既不迴避,也不自暴自棄,而是善於正確的「自我接受」。
6、人際關系和諧
社會的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大學生也同樣離不開與人打交道。和諧的人際關系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大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表現為:
(1)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心朋友;
(2)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3)能客觀評價別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4)寬以待人,樂於助人;
(5)積極的交往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6)交往動機端正。
7、適應能力強
較強的適應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徵,不能有效處理與周圍現實環境的關系是導致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正確的認識,思想和行動都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與社會的要求相符合。當發現自己的需要願望與社會需要發生矛盾時,能迅速進行自我調節,以求和社會的協調一致,而不是逃避現實,更不是妄自尊大,一意孤行,與社會需要背道而馳。
8、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徵
在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階段心理行為模式。大學生應具有與年齡和角色相應的心理行為特徵。心理健康的大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感活躍,與之相適應,行為上應該表現為朝氣蓬勃、熱情洋溢、生龍活虎、反應敏捷、勇於探索、勤學好問。如果出現那種所謂的「少年老成」、萎靡不振、喜怒無常,或過於幼稚、過於依賴等現象,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總之,若經常嚴重的偏離這些心理行為特徵,則有可能是心理異常的表現。
Ⅵ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動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慾,並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解決問題,獲得成就。
2、了解自我、接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能對自己的優缺點作恰當的評價,不苛求自己,生活的目標和理想切合實際,對自己基本感到滿意,很少自責、自怨、自卑、自我否定,心理相對平衡。
3、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情緒狀態總是占優勢的,雖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產生悲、憂、愁、怒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不會長期處於消極情緒狀態中,善於適度地表達、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縮畏懼,爭取在社會規范允許的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心境積極樂觀。
4、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樂意與人交往,與人為善,對他人充滿理解、同情、尊重、關心和幫助,有良好而穩定的人際關系,並能在其中分享快樂,分擔痛苦,社會支持系統強而有力。
5、獨立、自主、有責任心。對周圍的人與事均有獨立自主的見解,不盲從,熱愛並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學習、事業,有強烈的責任心,並能在負責的工作中體驗生活的充實和自己存在的價值。
6、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能正確地認識環境和處理個人與環境的關系,能保持與環境的良好接觸,善於將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環境中,是自己的心理需要與社會協調統一,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需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Ⅶ 什麼是心理健康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復在一定社會制環境中的個體,在高級神經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況下,情緒穩定,行為適度,具有協調人際關系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狀態。
心理健康的標准主要有:
1.自我意識正確
2.環境適應良好
3.情緒穩定、樂觀
4.意志品質健全
5.個性結構完整
6.心理行為表現符合年齡特徵
7.人際關系和諧
Ⅷ 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
大學生的普遍
年齡
一般在18-25歲之間,從
心理學
的
觀點
來看,正處於
青年
中期。大學生的
心理
具有青年中期的許多特點,但作為一個
特殊群體
,大學生又不能完全等同與
社會
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採用
量表
測量,其標准不是固定不變的。
心理健康標准
隨著時代變遷、文化背景變化而變化。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評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應從以下幾個標准給予著重考慮:
一是
智力
正常。智力,
是人
的
觀察力
、
注意力
、
記憶力
、
想像力
、
思維力
、
創造力
及實踐活動能力等的綜合,包括在經驗中學習或理解的能力,獲得和保持知識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對新
情境
做出反應的能力、運用推理有效地
解決問題
的能力等。這是大學生學習、生活與工作的基本心理條件,也是適應周圍
環境
變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證,因此,衡量大學生的智力是否正常,關鍵在於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發揮了
自我效能
:即有強烈的求知慾,樂於學習,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二是
情緒
健康。其標志是
情緒穩定
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內容有:愉快情緒多於負性情緒、樂觀開朗、富有朝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較穩定,善於控制與調節自己的情緒,既能剋制又能合理宣洩自己的情緒,情緒的表達既符合社會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緒表達;
情緒反應
與環境相適應。反應的強度與引起這種情境相符合。
三是
意志
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
目的
的活動時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
心理過程
。意志健全者在行動的
自覺性
、果斷性、頑強性和
自製力
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做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準備的
方式
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困難和
挫折
面前
,能採取合理的反應方式,能在行動中控制情緒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動盲目、畏懼困難,頑固執拗。
四是
人格
完整。人格是
個體
比較穩定的
心理特徵
的總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具有正確的
自我意識
,不產生
自我同一性
混亂,以積極進取的
人生觀
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
五是
自我評價
正確。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大學生在進行自我觀察、自我認定、自我判斷和自我評價時,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於別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於別人而自卑,面對挫折與
困境
,能夠自我悅納,喜歡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強、自製、自愛適度,正視現實,積極進取。六是
人際關系
和諧。良好而深厚的人際關系,是事業成功與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現為:樂於
與人
交往,既有廣泛而深厚的人際關系,又有
知心朋友
;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別人和自己,善
取人
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積極的交往
態度
多於消極態度,
交往動機
端正。
七是
社會適應
正常。個體應與客觀現實環境保持良好
秩序
,既要進行客觀觀察以取得正確認識,以有效的辦法應付環境中的各種困難,不退縮;又要根據環境的特點和自我意識的情況努力進行協調,或改變環境適應個體需要,改造自我適應環境。
八是心理
行為
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徵。大學生是處於特定年齡階段的特殊群體,大學生應具有與年齡與角色相適應的心理行為特徵。
正確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標準的相對性。
事實
上,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也並無明顯
界限
,而是一個連續化的
過程
,如將正常比作白色,將不正常比作黑色,那麼在白色與黑色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緩沖區域--灰色區,世間大多數人都散落在這一區域內。這說明,對多數大學生而言,在人生的發展過程中面臨
心理問題
是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應積極加以矯正。與此同時,個體
灰色區域
也是存在的,大學生應提高
自我保健
意識,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人的健康狀態的活動是一個發展的問題,當
一個人
產生了某種
心理障礙
並不意味著永遠保持或行將加重。在心理上形成心理沖突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以自行解決的。二是
整體協調性
。把握心理健康的標准,應以
心理活動
為本考察其內外
關系
的整體協調性。從心理過程看,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完整統一的協調體,這種整體協調保證了個體在反映
客觀世界
的過程中的高度准確性和
有效性
。事實表明,認識是
健康心理
結構的起點,
意志行為
是人格面貌的歸宿,
情感
是認識與意志之間的中介
因素
。從
心理結構
的幾個方面看,一旦它們不能符合
規律
地進行協調運作時,就可能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從
個性
角度
看,每個人都有自己長期形成的穩定的
個性心理
,一個人的個性在沒有明顯的劇烈的
外部
因素影響下是不會輕易發生變化的。從個體與
群體
的關系看,每個人在其
現實性
上可劃分成不同的群體,不同群體間的心理健康標準是有差異的。三是
發展性
。事實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發展性問題,隨著個體的心理成長而逐漸調整而趨於健康。
Ⅸ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概括為以下幾點:
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4、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5、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9、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9)大學生心理健康標准擴展閱讀:
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理健康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學生心理健康
Ⅹ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八個方面
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4、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5、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9、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10)大學生心理健康標准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在於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是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