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Ⅰ 上海中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怎麼排名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原來一直是排第一個的,現在上海中學是第一位。即
上海中學、復旦附中、華師大二附中、交大附中。
Ⅱ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介紹
復旦二附中坐落於復旦大學邯鄲路校區,與復旦附中毗鄰。復旦二附版中的前身為復旦權子弟學校中學部,1978年成立,1985年改為現名,但作為子弟學校的性質仍不變:仍接受復旦大學與楊浦區教育局雙重領導,學生仍以復旦子弟為主體。復旦二附中是一所完全中學,初中部每年招收新生約160人,高中部每年招收新生約40人。全校現擁有7個年級,19個班級,在校生700多人。復旦二附中以其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優良的教學質量聞名全市,在上海市各學科類、科技類競賽中表現突出,升學率也一直名列前茅。2013年,復旦二附中共有30多位同學考入上海「四大名校」,其中預錄取人數25人,位列全上海第九,預錄取率位列全上海第四。2014年,共有近50名同學考入四校,其中預錄取人數位列全上海第八,預錄取率位列全上海第三,對於這樣一所僅有100多名學生的公辦初中而言是極為不易的。復旦二附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在學科競賽方面成績優異,在體育和藝術方面的成績也很突出。詳見校園網上的復旦二附中校史。
Ⅲ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的高中是楊浦區區重點嗎
是的
Ⅳ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高中 怎麼樣
很好。是在復旦附中里,與復旦附中的優秀學生們一起上課的
Ⅳ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怎麼樣
這個學校的環境那個不錯 我弟弟就是這個小學的 裡面的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的老師比較注重素質教育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 而且學校經常開展教育活動 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
Ⅵ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復旦二附中校史
復旦二附中坐落於復旦大學邯鄲路校區,與復旦附中比鄰而居。復旦二附中的前身為復旦子弟學校中學部,1978年成立,1985年改為現名,但作為子弟學校的性質仍不變:仍接受復旦大學和楊浦區教育局的雙重領導,學生仍以復旦子弟為主體。
二附中是一所完全中學,初中部每年招收新生約160 人,高中部每年招新生40人。全校現共有7個年級19個班級,學生數約700人。
學校外觀質朴,但樓館內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齊備。「望道樓」為教學樓,「步德樓」為綜合輔助樓,而「相輝樓」則是復旦二附中與復旦附中共建合用的文體館。三座樓以復旦老校長陳望道、蘇步青、謝希德、馬相伯和李登輝等各位先生的名字命名,意義深遠,文化內涵豐厚。
復旦二附中最值得自豪的是它擁有一支強大的師資陣容。教師業務精湛,工作責任心強,歷年來為學校屢創佳績。二附中目前已是眾所周知的楊浦區綜合實力最強的幾所學校之一,在全市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1978前,復旦大學教職工子弟主要是到江灣地區上中學,多有不便。1978年正逢粉碎「四人幫」後百廢俱興的時代,大學部決定在復旦附小的基礎上設初中班(時稱「戴帽子學校」),以解決知識分子後顧之憂。當時附小在國權路681號(現「復旦皇冠假日酒家」所在地),而初中班就借居在復旦附中靠近政修路的一個角落裡。建校之初,初中部只是區區三間平房,只有一個班級,近20人,建制上委託復旦附中代管。
1980年因中學部規模擴大而改名為「復旦大學子弟學校」,並增設高中班。這時附小校址遷至政修路130號新落成的校舍 (現附小),中學部並入新校舍。同一校區內有小學部、中學部。一樓二樓是小學部,三樓四樓是初中部,高中則設在草坪邊上的平房裡。大學派潘保根任「復旦大學子弟學校」校長,高小燕為支部書記,郭於和任副校長和中學部主任。
初創時期,舉步維艱。學校辦學條件極其艱苦,僅有一小片場地作為操場,每天學生做廣播操都需要在時間上分批進行,領操台是用木板搭建的;教學設備也很簡陋,就連三角尺一類的教具也從復旦附中帶來,全校圖書藏書量只有1407冊。
雖然艱苦,但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還是很有所作為,曾榮獲「全國少先隊創新發明獎」等可引以為傲的榮譽稱號;學校還盡全力開展有益學生身心發展的各項活動,1982年的「六一」晚會「吸引了幾乎半個復旦大學的家長,當時大學校長蘇步青在北京開會,沒能親自參加還表示甚覺遺憾」。(老領導回憶實錄)
中學的建立與發展得到了復旦大學的傾力支持:蘇步青校長曾親自與潘校長一起討論學校的發展規劃,並且從經費到設備都給與了大力的支持,周邊協作單位也及時施以援手。1983年,原初中部那三間平房升高為兩層樓房,初高中都遷了過去。同年潘保根調往大學部,郭於和為校長,李嵐為黨支部書記。
1985年學校又將樓房向西擴大為五間,向上增高為三層,校舍容量更大了。同年,子弟學校中學部正式更名為「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簡稱「復旦二附中」) 1985年郭於和退休,新任校長為吳迪惠。
吳校長的遠見卓識使得學校成為當時全市僅有的擁有計算機房、有專業計算機教師的初中學校。他還善於藉助各方力量改善辦學條件。1986年,學校在復旦大學、復華公司的資助下,購置了10台C64計算機;同時復旦大學還資助了一批圖書;1988年復華公司又捐贈了12台長江學習機。
考慮到辦學效益問題,1988年1月由復旦大學校長辦公會議決定將高中部交給復旦附中委託培養。每年招收一個班,40人。
1990年,復旦二附中遷入政修路215號(即現在的學校所在地),擁有3024平方米的新校舍。新校園規劃時,校領導重點強調了多媒體教室和階梯教室的建設,投入資金,購置設備,並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上一節電化教學的公開課,有力地推動了電化教學進程,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大有裨益。雖然當時體育場地還比較狹小,各種設施還相對比較落後,但已基本能滿足師生體育活動的需要。
由於學校的性質,經費主要來自大學部,還有一部分來自各方募捐。當時「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捐贈了一批課桌椅,大學圖書館資助了一批圖書。198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盧鶴紱先生捐贈一筆2萬元的基金,以其利息作為 「盧鶴紱獎教金」,獎勵優秀教師,如此實行了三年。
1991年,吳迪惠調回大學工作,陳金珠接任校長,直至1998年退休。
前後兩位校長都很關注素質教育,走出去,請進來,校園生活豐富多彩。
體育活動精彩紛呈——1985年,學生自發成立了校足球隊。這支隊伍快速成長,1988年取得楊浦區初中生足球比賽第一名,1989年獲得上海市「新民晚報杯」初中生足球比賽第五名,1996年——1998年期間,校足球隊每年代表上海市中學生參加「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組織的「日、韓、港、滬四地中學生足球交流活動」。1998年成立的校籃球隊也屢獲佳績。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是活躍。
科技教育獨樹一幟——為配合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學校組織學生參觀了復旦大學計算機房。1988年9月氣象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在當時的國內是一件很大的喜事,學校立即組織學生到科研所聽有關學者講登攀科學高峰。1990年國家宣布浦東開發,學校立即組織學生乘著輪渡去考察浦東。學校還經常請老革命如徐毓英、老勞模如蔡祖泉、老科學家如謝希德等給學生座談或做講座,使學生深受教育,明確方向。
這些做法在當時都是很前衛的,有力地推動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階段戴德嫻、黃虎英先後任支部書記。 1998年始,復旦二附中黨支部納入復旦附中黨總支,二附中正校長由復旦附中副校長兼任。是年,復旦附中副校長陳克明兼任復旦二附中校長;常務副校長胡愛珠主持學校工作,並兼任校黨支部書記。2001年陳克明退休,復旦附中副校長吳小新兼任復旦二附中校長。2002年胡愛珠退休,復旦附中黨總支副書記孟燕燕兼任黨支部書記,姜乃振接任常務副校長並主持學校工作直至退休。2008年孟燕燕退休,瞿麗紅接任黨支部書記。
復旦附中代管二附中帶來了更具高度的管理理念,在之後的學校發展中其效果顯而易見。
1998年與復旦附中合建了當時在全市中學中首屈一指、設施先進的文體館;1999年建立了楊浦區首家中學校園網路。2003年建成一幢擁有各種現代化設施、使用面積達二千餘平方米的教學輔助樓(即今日的「步德樓」)。同時營造校園軟環境,「讓不會說話的東西說話」。我們建設了校訓牆、以「科學與文化」為主題的
校園雕塑小品「放飛」、「晨讀」等,布置了各樓面的名人畫像、名言書法,同時重新布局了綠化,使整個校園滲透出健康儒雅的氣息。
這階段教育教學的各種舉措較多:
1998年出台「教師考評細則」、系列的教師獎勵政策;
1999年「分層走班教學」起步,隨後逐漸成為該校教學特色,頗有成效。
1999年開始,全校舉辦首屆「科技節」。以此為推動,又廣泛開展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積極開展社會調查、科學研究等頗具特色的實踐活動。2001年,學校被楊浦區命名為「楊浦區青少年環境保護實驗站」。這階段的環境科學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了以屈銘志為代表的一批人才。
2002年開始,全校開展為時五年的科研項目「百年復旦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07年結題。該課題全面梳理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並獲楊浦區「科研課題評比一等獎」。
在科研中,學校提出「把培養目光放至學生整個人生道路」,旨在使學生基本功扎實,興趣廣泛,知識面寬闊,創新意識強。為此,學校提出在整個初中實行「先放開後收攏」的策略,即在低年級「放開」,除了抓聽課習慣、作業習慣外,就是放手發展學生興趣、創新意識,拓寬學生知識面,並且重視學生德育實踐。到高年級,則逐漸將學生注意力「收攏」到如何周密嚴謹地整理知識上來。這樣就將素質教育落到了實處,培養出來的學生既能在升學考中出成績,又有充足的發展後勁,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高中學校的反饋贊譽有加。
2010年,學校的「基礎型、拓展型、探究型三類課程相融統整」的課程計劃在區教育局舉辦的「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校長論壇」上做了推廣性介紹,反響熱烈。 學校著意於課程改革。除拓展性學習外,2006年開始組織探究性學習,先是長作業探究;2011年開始試行進入常規教學的短探究,希望通過探究性學習的推行適度改造課堂,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探究性學習進一步推動了創新教育,2008年以來,上海市創新大賽每年的評獎項目,二附中在全市的初中類學校中總是遙遙領先,獨占鰲頭。學校先後培養出上海市「小院士」6名。 學校經常邀請學者來做講座,作家王周生、石磊教授、鄧景發院士等都是座上客。「學者講座」到2006年被楊浦區教育學院整合為全區學校共享的網路課程「漫遊星空」,惠及全區莘莘學子。「漫遊星空」每月一講,初中四年,每個學生應能聽到30來個講座。請來過的學者有楊福家、王迅、葛劍雄、王安憶、秦文君、楊雄里、趙東元、鄒世昌、安芷生、王威琪、鄭時齡、賀鶴勇、劉旦初。聽聽這個名單就知道學生們有多幸福了。 在拓寬方面,各學科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拓展性學習計劃,如古詩文閱讀、英語報閱讀、數理化提高、鼓樂、課外閱讀指導等等;還建立了第二課堂的二十多個興趣小組,如「鼓樂」、「根與芽」、「武術」、「走進航海」、「電子技術」、「茶藝」、「小復旦人報」等。
學校同時進行德育改革,提出常規德育和校本德育一起抓的理念。
在常規德育方面, 2002年開設「道德評議台」。在試行「德育測評」初顯成效的基礎上,2003年9月正式制定《復旦二附中學生德育考核評分細則》。「一日常規」的評比內容涉及了學生從早晨進校到離校一日在校活動的 全過程,對全校各班的常規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2003年以後,「我與大學城共成長」的主題活動成為校本德育的主要抓手。學校推出了「采訪」系列,預備年級采訪父母;初一年級采訪學長;初二年級采訪學者。又推出了「行走體驗」系列,從校園走向社區、走向全市、走向外省貧困地區(雲南、貴州等地)、走向國外(新加坡、美國)。這兩個系列的推行對學生而言是開闊了視野,鍛煉了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理想信念與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
為了在家庭與學校之間架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學校先後組織了數次「家庭教育家長談」的徵文交流活動。家校合作的理念到2006年就進一步發展為家長義工制。《讓家長義工走進校園文化》入選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編寫的《上海市素質教育活動方案100例》。(下圖為義工組織參觀風洞試驗室、消防隊,組織機器人比賽)
2011年,學校又引進了「綠橄欖」數字平台,促進集體備課、監控作業布置,減負增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這階段學校先後評獲楊浦區團建工作先進單位、楊浦區雛鷹大隊、楊浦區五四紅旗團組織標兵、楊浦區科技教育特色校、區行為規范示範校、上海市雛鷹大隊、上海市紅旗大隊、上海市少先隊工作示範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學校,連續六年評獲楊浦區辦學先進單位,2011年學校黨支部被評為復旦大學先進基層黨組織。而學科競賽獲獎項目則是數不勝數。
2008年朱啟洪老師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輔導員。學生黃欣悅當選為共青團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並成為本屆主席團年齡最小的成員。
學校先後和新加坡南洋女中、新加坡中正中學、貴州烏江復旦中學、江蘇丹陽馬相伯學校、義烏陳望道中學、廣東南海佛山教育學院建立友好關系。 2012年9月,復旦附中副校長楊士軍兼任復旦二附中校長。強調學校倡導「推進素質教育,踐行綠色指標,實現科學發展」,力求把二附中建設成為復旦家門口一所交口稱譽的優質學校。
為了更好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學校出台了2013-2015年三年事業發展規劃,完善了教職工獎勵條例,成立了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學生成長工作委員會,聘請了創新素養培育校外導師團。提出要以「綠色引領,實踐創新,全面提升辦學績效」為指導思想來開展工作。
學校著力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為教師培訓,舉辦 「綠色引領,實踐創新,全面提升辦學績效系列專家講座」。同時就鼓勵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為老師發表論文與展示才華提供平台。教師們以研促教意識得到強化,本年度多位教師在各級各類教育期刊上發表論文;並有校本課程《漫遊星空》、《打擊樂》參加市的展評,《綜合閱讀》課程參加區展評。《聽大師講課 ——中學通識教育名師講壇(專輯1)》由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學校還很重視教師的交流與學習,2013年初舉辦了闊別多年的「青年教師大獎賽」。並先後組織班主任老師赴南京市第三初級中學考察學習及接待南京仙林中學班主任一行20多人來該校參觀交流;又與山東臨沂實驗中學締結為友好學校;與育鷹學校,鞍山實驗中學以及復旦實驗中學等四校舉行聯合入團儀式。師生的國際交流通道也進一步得到拓寬。
2012年9月以來,該校成為「復旦大學高教所教育碩士生培養基地」,有8名教師被聘為復旦大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校外兼職碩士生指導教師,9位教師被聘為楊浦區新一屆學科中心組成員,並有6名教師分別被評為區骨幹教師、市名師後備、名師基地成員、「全國優秀科技輔導老師」。另有9名教師經過選拔參加了市區各類名師工作室。學校還開設了「漫遊星空」區本教師培訓課程,主動把「漫遊星空」作為資源型課程向區域輻射。
本年度進一步關注了師生關系的和諧,關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的創設,關注圖書、實驗室設備的完善,大力倡導創新教育。通過試點三課融合、短探究和長探究的有機結合等途徑、方法,培育學生的創新素養。在教師精心指導下,今年有17個學生課題申報第28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其中有四項課題獲得上海市一等獎,創下新紀錄。《我們的蔬菜安全嗎?——有機蔬菜和普通蔬菜農葯殘留比較研究》在全國第八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活動評比中榮獲一等獎。指導教師也在這次活動中獲「全國優秀科技輔導老師」稱號。特別是推出了「創新工場」和著眼於初高中有效銜接的「數學與科學素養」實驗項目。學校與上海滬杏科技圖書公司合作,引進了14萬冊電子圖書和數千部自然和科技類電視片,開設了電子閱覽室等,拓寬孩子們的閱讀視野。這些措施保證了二附中學生在校園有寬度、深度的學習,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12年,學校聘請家長、學生、老師、校外專家13人共同組成「學生成長工作委員會」,傾聽學生呼聲,關注學生德育成長,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咨詢、保障、審議、指導和決策。以「秉承復旦精神,胸懷家國天下」為主題,設置四個年級的梯度活動,呈現校園文化、城市文明、國家意識、國際視野在學生成長中的德育滲透,並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意識,優化「我與大學城共成長」校本德育課程建設,推進初高中在德育特色課程項目上的銜接。其中特意編制了《行跡上海活動手冊》,選擇了60個德育基地,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觀訪問體現城市文明與發展的相關場館。並在全市初中中第一個推出模擬聯合國的活動。我們希望小復旦人中應能走出一批批的具有世界眼光的英才豪傑。學校德育目標是培養「有責任,勇於擔當」的小復旦人。
三十五年,彈指一揮。 近幾年來,學生培養質量進一步得到提升,捷報頻傳。學生「四大名校」錄取率、市重點高中錄取率在全市公辦初中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對人生而言,35歲正由青年走向中年;而學校呢?35歲卻正應充滿少年豪氣。我們對未來自信滿滿:復旦二附中從出生那天起就帶上了復旦的高邁博雅的血統,而成長途中又不斷獲得「知識楊浦」的有力扶持,我們必將再展我們青春勃發的風采,奏響我們精彩的生命樂章。
Ⅶ 名家散文精選
1、《背影》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台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2、《春》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3、《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4、《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雲時海上日出的幾種不同景象,展現了日出這一偉大奇觀。文章的語言文字優美、易懂,易於學習。
5、《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於1934年8月創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為止的這段時間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郁達夫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1933年4月,他由上海遷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並寫下該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運用了42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 「靜」和「悲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斗爭的痕跡。
故都的「秋」,其實是郁達夫的「秋」,是表現了他主觀感情、審美取向、文學氣質和人生態度的「秋」。本文的悲涼美感,跟傳統的悲秋情結有關,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關,跟作品的創作背景也有關。
Ⅷ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是公辦還是民辦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是公辦的
Ⅸ 復旦大學附屬第二中學在哪裡
在復旦附中附近,上海市楊浦區政修路215號。你坐地鐵到十號線國權路站下,從四號出口出去,沿著國權路走,一路上你可以問沿路的店家,他們會告訴你的,從地鐵口到復旦第二附屬中學也就十分鍾。
Ⅹ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在那具體位置
復旦二附中位居復旦大學的南部,原稱復旦子弟中學,屬復旦大學與楊浦區教專育局雙重領導。現擁有初屬中、高中,在校生900多人。
二附中背靠復旦,享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又注重打開眼界擴大與外部世界的交往。學校請來英、美留學生開英語口語棵,常請大學的專家學者給學生作科普報告,並於每年暑假與香港、日本的學生舉辦聯誼活動,學校努力為學生的成長營造優質的文化氛圍。
呵呵,本人就是那裡的學生,可能與私立比沒那麼好,但是絕對是公立里特別好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