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良鄉大學城
① 從北京西站如何到良鄉大學城
公交線路:地鐵9號線 → 房山線,全程約28.8公里
1、從北京西站乘坐地鐵9號線,經過8站, 到達郭公庄站
2、乘坐房山線,經過7站, 到達良鄉大學城站
②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大學城有什麼大學
1、北京理工大學
北理良鄉校區年11月開工建設,2007年9月投入使用,2015年11月東區開始建設。目前已有建築面積33.44萬平方米,投入建設資金近15億元,形成了以「理科教學樓、綜合教學樓、徐特立圖書館等」為代表的教學實驗區;以「疏桐園、靜園、丹楓園等」為代表的宿舍區;以「食堂、學生服務中心、運動場地等」為代表的生活配套區。
③ 北京房山區良鄉大學城地鐵站旁邊的時代廣場屬於哪個街道辦事處
北京房山抄區良鄉大學城地鐵襲站旁邊的時代廣場不是屬於哪個街道辦事處,而就是屬於房山區良鄉(地區)。
北京市的下轄區所屬鄉(地區)與街道是同一個級別;這里的「地區」是指北京市的下轄區政府派出的對城鄉結合部進行管理的行政機關管理的過渡的特殊鄉級行政區。
④ 北京房山良鄉大學城有那幾個大學,還有大學城附近住宿條件咋樣
目前有北京工抄商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首都師范學校,還有一個大專,因為是新校區,住宿條件還可以,但就是比較偏僻,吃飯的地方基本就是食堂。不過食堂也還不錯。首師的話,可能差一點,因為畢竟才剛剛有學生入住,會有些不完善。坐車的話也不是很方便
⑤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大學城的郵編是什麼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大學城的郵編是102488。
北京良鄉高教園區位於良鄉衛星城東南端,南鄰規劃中的六環,距市區廣安門23公里。園區規劃佔地9745畝。
規劃總建築面積為299.17萬平方米。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已與房山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園區內包括教學科研區、中央景觀及公共設施區、學生生活區。
教工住宅區、高科技園區獨立於園區外建設。2003-2006年間,5所院校陸續入駐,最終學生規模達9-10萬人。以國際化、社會化、科學化、人性化、知識化的建園理念構建世界一流大學城。
(5)房山良鄉大學城擴展閱讀:
園區控制性詳規(即土地使用功能分區)園區形狀呈倒「L」型,共有四大功能分區,包括:
1、中央設施區、中央景觀區共佔地2840畝,其中包括體育中心區、文化中心區、商業服務設施、綠化 共享區等(右圖中紅線內部的綠色、藍色、紅色部分)。
2、教學科研區包括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實習場所及附屬用房、會堂等共佔地約1860畝(圖中粉紅色部分)。
3、學生生活區與體育設施區包括學生公寓、學生食堂、風雨操場、教工食堂等共佔地2532畝(黃色部分)。
此外,還有一部分其它用地,主要包括河道、市政設施、城市道路,共佔地1873畝。
參考資料網路-良鄉大學城
⑥ 房山良鄉大學城附近的新房樓盤有什麼推薦
希望對您復購房帶來幫助制。
良鄉大學城剛需樓盤:
1.旭輝城
均價3.7萬,主要在售戶型78平2居,89/112平3居;房山區性價比最高樓盤。
2.觀山源墅
均價4.4萬,主要在售戶型87平2居(1套),92平3居,142/150平4居;墅質洋房,小區環境管理一流。
良鄉大學城改善樓盤:
1.五礦名品
均價5萬,主要在售戶型133/144平3-4居,毛坯現房,戶型方正,央企品質洋房小區。
⑦ 從房山良鄉大學城騎電動車到豐台總部基地可行嗎
騎電動車約1小時30分,坐地鐵[起點->房山線->9號線->終點]約55分鍾,騎車要比坐地專鐵多花費半個小時屬,根據個人的事件性質和時間安排進行選擇。如果偶爾一次,或載貨往返,或起始點范圍性行駛等需求,可選擇騎車,方便行駛,方便攜帶貨物;若上班,每天騎車會相對於坐車辛苦一些,還要有固定的停放點,還要考慮天氣因素,但每天也會省下一筆費用[往返地鐵車票費用10元](每月平均上班22天,費用約180元)。
⑧ 房山良鄉大學城57平米精裝修房子個人可以買2萬4一平
建議找很多個中介幫你買賣。
⑨ 房山區良鄉大學城有幾所學校,什麼名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師范大學、首都醫科大學,
六里橋或軍事博物館
搭乘地鐵9號線
轉房山專線在
良鄉大學城下車
⑩ 北京房山區有哪些大學
北京房山區有:首都師范大學良鄉校區、首都師范大學良鄉校區、北京民族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中醫葯大學等。
1、首都師范大學良鄉校區:
首都師范大學簡稱「首師大」,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京港大學聯盟成員 ;入選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北京市雙培外培計劃。
良鄉校區基礎學部下設3個辦公室:學部辦公室、教學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 現有工作人員17名,全體工作人員將始終保持勤奮工作的敬業精神,始終保持合作互助的協作精神,始終保持不斷學習的進取精神,始終保持積極開拓的創新精神,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要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