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作家王安憶在復旦大學研究生
㈠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現當代文學都有哪些教授
文學的章培恆、王水照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陳思和教授、漢語言文字學的游汝傑、劉釗教授、文藝學的朱立元教授、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的張漢良教授、楊乃喬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的裘錫圭、陳
尚君教授、文學寫作學的王安憶教授。各學科都有較好的學術梯隊和良好的學術布局,目前擁有3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思和、張湧泉、劉釗,1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王德威,6名新世紀優秀人才陳
引馳、傅傑、陳廣宏、陳正宏、張新穎、陳劍教授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後,學校成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
性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科院校
㈡ 復旦大學都有哪些知名校友,我需要10個。。。(目前還在世的昂)
人文學科 葉楚傖 著名的南社詩人 郭紹虞 中國語言學家、文學家[35]
熊十力 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36] 朱東潤 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37]
劉大傑 著名文史學家、作家[38] 趙景深 中國戲曲研究家、文學史家
劉大白 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 洪深 電影戲劇理論家、劇作家
胡風 翼作家聯盟東京分盟負責人 老舍 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
龍榆生 詞學大師 梁實秋 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
胡裕樹 語言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 裘錫圭 全國政協委員,古文字學家
蔣孔陽 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 王元化 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員
王蘧常 哲學史家、歷史學家 章培恆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
楊劍橋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安憶 中國當代文學女作家
哲學 胡曲園 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39] 嚴北溟 中國哲學史專家
全增嘏 復旦大學西方哲學學科的奠基 王蘧常 中國哲學史家、歷史學家
新聞學 蕭乾 世界聞名的記者 陳望道 中國著名教育家、修辭學家 [40]
王中 中央美院雕塑師 丁淦林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首席教授
童兵 新聞傳播學評議組召集人 李良榮 復旦大學著名新聞學教授
劉海貴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黃旦 教育部新聞學科組召集人。[41]
數學 陳建功 著名數學教育家 洪家興 偏微分方程專家
蘇步青 傑出的數學家 [42] 胡和生 中國著名女數學家
楊武之 數學教育家 李大潛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43]
谷超豪 數學家,復旦大學教授 陳恕行 偏微分方程 專家
歷史學 顧頡剛 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 蔡尚思 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
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理專家 楊寬 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
周谷城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田汝康 歷史學專家
呂思勉 著名史學家 金沖及 辛亥革命史和孫中山研究專家
胡厚宣 甲骨學家、史學家 朱維錚 中國經學史專家[44]
周予同 國經濟學史著名專家 葛劍雄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外國語 梁宗岱 詩人、學者 葛傳槼 中國研究英語慣用法的先驅
孫大雨 中國著名文學翻譯家 [45] 許國璋 中國語言學家
陸谷孫 《英漢大辭典》主編 -------- -----------
物理學 王福山 物理學家教育家 周同慶 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
盧鶴紱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謝希德 著名固體物理學家
楊福家 核物理學家 ------- ------------[41]
化學 顧翼東 化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委員[46] 鄧景發 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
㈢ 大學作家班能培養出作家嗎
中國開辦青年作家班,讓青年作家通過在大學進行幾年的學習取得本科文憑,從而發展成學者型作家。這一理念最早是由著名的教育家、原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先生提出的,先在武漢大學進行了試點。
因武漢大學作家班的舉辦成功,當時的北京大學、西北大學、魯迅文學研究院等單位,也陸續開辦了作家班。隨著時間的推移,開辦作家班這一使命落在南京大學身上。從1986年開始,南京大學中文系從未停止過開辦作家班,至今已有25個年頭。這些作家班先後培養出鄧友梅、蔣子龍、王安憶、莫言、張抗抗、劉震雲、余華等一大批著名作家。 如今,上海社會科學院與上海市作家協會也聯合開設了作家班,復旦大學中文系更是破天荒地開出了國內首個MFA創意寫作碩士班。中國的作家班事業開始走向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時代。一些「文學少年」更是想通過進入這些作家班而躋身作家行列。那麼,大學究竟能培養出作家嗎? 本期主持:文華 作家也要升學求職 眾所周知,在當今社會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除了能力之外文憑也是很重要的。現在的全職作家不多,作家也要找工作,風花雪月之前先要養家糊口。即使是全職作家,有個好學歷也是很重要的,很多出版社也很注重作家的學歷。 因為種種原因,很多有才華的「文學青年」不能踏進大學的校門,開設青年作家班正好給了他們一個走進「象牙塔」的機會。經過系統地學習大學課程,作家在寫作技巧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大學中文系的課程很多涉及到歷史與傳統文化,這樣不但可以提高作家的知識面與文化底蘊,更能為今後的創作提供素材。再則,青年作家班給「文學青年」提供了一個平台,作家們互相切磋、相互交流,這樣更能提高寫作水平與稿件質量。 陳佶(上海青年作家學會理事) 當年反對者現在教文學 作家是否具備大學教育背景,或者是否在大學里或研究機構里有個職位,這與其說是職業問題,還不如說是專業問題。有的作家認為,學院背景沒必要,甚至有害;有的作家認為,學院是作家鍛煉思維、錘煉技藝的道場。有的時代作家對學院避之唯恐不及,有的時代卻趨之若鶩。 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由於特殊的社會歷史,尤其是文化教育體制的原因,中國的很多作家都沒有上過大學,或者大學畢業後就進入文聯和作協等半官方機構;他們不以此為遺憾,反以此為榮耀。而大學里的人呢,則強調,進大學學的是文學的批評和研究,而不是文學的創作,有的教師甚至粗暴地掐斷學生中的文學萌芽。直到1980年代中期,1960年代出生的作家登上文壇時,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觀。 從1990年代後期以來,進入大學的中國作家也越來越多,具有諷刺或啟示意味的是,這些作家中有相當一部分出生於1950年代,如馬原進了同濟大學,格非進了清華大學,多多進了海南大學……他們曾經認為大學教育無益於文學創作,而他們現在在大學里教的恰恰是文學創作。 北塔(詩人) 招收「無感」學生難樂觀 我從來認為寫作是真正有感而發的事情,真正「有話要說」的人才能成為作家。一個人能否成為作家,首先在於貨真價實的敘述沖動。寫作的課堂是生活與寫作本身。 關於作家,我以為並沒有一個太量化的標准。當然,對作家級別的評定,還是有一個大致相當的標准,例如發表作品的數量和發表作品的級別(如全國性的出版社或刊物、省級出版社或刊物)在評定中佔有一定分量。 關於「大學能不能培養作家」的爭議,使我首先聯想到眾所周知的文化大家「郭老曹」。當郭沫若、老舍、曹禺處於「有感而發」的生氣勃勃狀態中,就成了寫作天才。當他們處於「無感」而努勁發力的狀態中,就沒了天才。 而如果我們招了一批「無感」而努勁的學生,再「無感」而努勁地深造,是否能培養出一批作家呢?想來很難樂觀。 在多元化的社會,一個人成功可以走不同的路,成為作家也可以走不同的路。大學可以培養出偉大的作家,許多偉大的作家也可能沒有讀過大學。各種觀點都可以找到相關的依據,都有道理。就像今天的大多數年輕人通過大學文憑尋找出路,但也有一些年輕人不讀大學也可以很有出息一樣。 我注意到復旦大學碩士導師的名單中有王安憶。王安憶是有成就的作家,她不僅小說寫得好,對寫作亦有深入研究,我看過一本據她的教案編輯出版的書,是研究《紅樓夢》的。以作家的眼光獨辟蹊徑,觀點和文字都很有趣。這樣的老師教出的學生,想必會比那些完全沒有寫作實踐的先生使學生受益更大吧。 說來說去再獨特,要成為作家,最終還是要看作品。至於能否成才,還用得著一句俗而又俗的老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柯雲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