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研究生王星星
① 丁潔的人物生涯
獲獎與演出:
2006年 獲全國藝術人才選拔活動古箏專業優秀輔導老師
2007年 代表西安音樂學院參加CCTV民族器樂大賽西安巡演音樂會、中日建交35周年音樂會
2007年 參加陝西省首屆民族器樂大賽獲金獎
2008年 星星爍中華民族藝術比賽獲古箏專業金獎
2010年 指導學生參加東方青少年藝術明星推選活動獲古箏金獎,同時獲優秀園丁獎
2011年 參加安慶師范學院藝術周教師專場音樂會演出,古箏獨奏《溟山》,協奏《五陵吟》
2011年 指導學生參加首屆亞太國際藝術大賽香港總決賽獲古箏專業組金獎,同時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
2012年 學生參加安徽省音樂類高考獲80.7分(滿分90)的高分,為安徽省藝考單項第一,所教授的學生現已被華僑大學、江南大學等一本高校錄取
2012年 指導學生古箏四重奏獲安徽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三等獎
2013年 學生參加安徽省藝考音樂類取得副項46分(滿分60)等高分
11月18日,丁潔老師在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廳成功舉辦了「丁潔藝術碩士古箏獨奏音樂會」。丁潔老師系安慶師范學院古箏專業教師,首都師范大學2012級藝術碩士研究生,陝西秦箏學會會員、安徽古箏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安徽古箏協會考級委員會考級評委。自幼習箏,本科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箏專業,師從薛蓮副教授。2012年考入考入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攻讀藝術碩士,師從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古箏演奏家蔣莉學習古箏。
音樂會選曲嚴謹,表現形式多樣。音樂會以一首古箏合奏《百花引》拉開序幕,三人合奏將此曲描繪出一幅春光明媚、蜂碟飛舞、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美麗圖畫,喻示了人們歡快、幸福、文明的新生活。樂曲取材與流行西北地區的「迷糊」音樂,通過不同色彩的兩種調性對比,音樂歡快而秀美,怡然而自得。《月兒高》,王中山改編,本曲在琵琶曲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在曲意表達上又有了新的拓展,有若風輕月白的晚上,使人聯想起飄飄欲仙的優美舞姿。王中山先生於2006年創作的《曉霧》以其獨特的構思和高難度的演奏技巧成為古箏現代作品的經典之作,深受廣大演奏者的青睞,在樂曲的快板樂段,左手快速的指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春澗流泉》描繪的是春天山澗流泉的奇異景象:如龍吟虎嘯,急湍出谷,直泄千里;又如嬌囀鶯語,委婉潺緩的意境,該曲演奏手法細膩,表達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幽美景象。丁老師隨後又演奏了日本著名作曲家三木稔的典型代表作品《風雨》,樂曲如輕風飄入耳際,令人倍感柔意,遐思萬縷。又如大雨滂沱,小雨淅瀝,風雷卷雨,屋檐垂濺的雨天景緻,作品明快灑脫,有如酷暑頃降甘霖,清透致爽。最後以一首《五陵吟》鋼琴伴奏壓軸,魏軍先生用「五陵」借指漢唐故地,以陝西地方戲曲音樂為素材創作而成《五陵吟》,與鋼琴演奏者共同將作者表達的痛苦、孤獨、迷惘、掙扎、堅持、奮發等豐富內心活動,娓娓道來。
此次音樂會高潮迭起,沁人心脾,並受到專業老師以及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展示了青年教師學無止境,不斷進取的良好精神風貌。
② 大學生詩歌的八十年代大學生詩潮紀要
《星星》詩刊下半月理論版資料 1、吉林大學校園詩人群:徐敬亞、王小妮、呂貴品、蘇歷銘、包臨軒等
2、復旦大學校園詩人群:胡 平、許德民、孫曉剛、李彬勇、邵 濮、張 真、卓松盛、傅亮、韓 雲、杜立德、施茂盛、朱蓓蓓、韓國強、陳先發等
3、華東師大校園詩人群:趙麗虹、宋 琳、張小波、於奎潮、徐 芳、張黎明、林錫潛、陳鳴華、於榮健等
4、安徽師大校園詩人群:姜詩元、吳尚華、曹漢俊、沈天鴻、錢葉用、祝風鳴等
5、北京大學校園詩人群:吳稼祥、熊光炯、駱一禾、海 子、西 川、戈 麥、老 木、藏棣等
6、北京師大校園詩人群:蘇 童、馬朝陽、宋曉賢、伊 沙、桑 克、徐 江、候 馬、藍軻、冰 馬、黃祖民、楊 葵、鍾
品等
7、武漢大學校園詩人群:高伐林、王家新、洪燭、李少君、邱華棟等 1、1977至1978級(大多是1949至1959年出生)重要詩人:徐敬亞、王小妮、高伐林、王家新、程光煒、徐曉鶴、趙麗宏、石光華、張曙光、丁 當、葉延濱、孫武軍、韓 東、周倫佑、曹 劍等
2、1979至1983級(大多都是1960至1964年出生)重要詩人:許德民、宋 琳、邵璞、李亞偉、駱一禾、海 子、簡 寧、翟永明、楊 克、於 堅、張小波、陳東東、錢葉用、蘇歷銘、西 川、程寶林、傅 亮、陳鳴華、尚仲敏、潘洗塵、楊榴紅、伊 甸、臧 棣、樹才等。
3、1984至1989級(大多都是1965至1969年出生)重要詩人:西 渡、伊 沙、桑 克、徐 江、侯 馬、洪 燭、中 島、戈 麥、小 海等
4、其他目前尚無學校、年級資料的重要詩人:貝 嶺、呂德安、孟 浪、安 琪、藍 藍、路 也、周 瓚、尹立川、娜 夜、梁曉明、余 怒、葉匡政、田曉菲、唐亞平等 1、1980年詩刊社邀請的17個全國頂尖青年詩人舉辦的第一屆 「 青春詩 會 」 ,其中就有8位來自大學校園,他(她)們是:梅紹靜、葉延濱、高伐林、徐敬亞、王小妮、徐曉鶴、徐國靜、孫武軍。
2、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甘肅〈飛天〉雜志開設〈大學生詩苑〉專欄,專門刊發大學生詩作,培養了大批校園詩人。
3、1983年,哈師大潘洗塵著手編緝第一部全國性大學生詩選〈中國當代大學生詩選〉並於次年由北方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此前,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復旦大學詩歌選〈海星星〉已公開發行超過八萬冊;1984年,潘洗塵、楊川慶合寫的國內第一篇專門研究大學生詩歌的文章〈詩的蓓蕾在校園綻放〉在〈當代文藝思潮>發表。同年,中國第一個跨校詩歌社團黑龍江省大學生詩歌學會成立,會員620人,由潘洗塵任理事長並編輯出版全國第一本公開發行的大學生詩刊《大學生詩壇》。此後,重慶大學生聯合詩社(會刊《大學生詩報》)、福建省大學生詩歌學會(會刊《南十字星》)相繼成立。
4、1983年,吉大徐敬亞的《崛起的詩群》在〈當代文藝思潮〉發表並引發詩壇地震,該文與謝冕和孫紹振的文章被批判者們統稱為「三個崛起」。
5、1985年,中國人大81級學生程寶林自費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大學生自費詩集詩集《雨季來臨》引起巨大轟動。另一本引起影響的大學生自費詩集是吉林大學蘇歷銘和中國人民大學楊榴紅合作出版的合集《白沙島》。 本名錄根據以下資料綜合整理(共計195人):
1、《八十年代大學生詩壇歷史備忘錄》(姜紅偉著)
2、《飛天「大學生師苑」1982-1985合訂本》(張書紳編)
3、《中國當代大學生詩選》(北方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潘洗塵編)
4、《當代大學生抒情詩選》(四川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董小玉周安平編)
5、《中國當代校園詩歌選萃》(作家出版社1990年版馬朝陽編)
1977級(27人):
吉林大學中文系 徐敬亞 王小妮 呂貴品
武漢大學中文系 高伐林 王家新
河南師大中文系 程光煒
湘江師院物理系 徐曉鶴
湖南師大中文系 駱曉戈
東北師大中文系 徐國靜
陝西師大中文系 梅紹靜
西南民院中文系 吉狄馬加
華東師大中文系 趙麗宏
安徽大學中文系 蔣維揚
四川師大中文系 石光華
黑龍江大學中文系 張曙光
湖南師大中文系 劉 犁
中山大學中文系 馬 莉
河南師大中文系 易殿選
四平師院中文系 薛衛民
北京大學經濟系 吳稼祥
陝西財經學院 丁 當
華東師大中文系 戴達奎
杭州大學中文系 吳 曉
西北師院中文系 韓 霞
復旦大學中文系 韓 雲
浙江大學中文系 張德強
內蒙古師大中文系 趙健雄
1978級(26人):
北京廣播學院文藝編輯系 葉延濱 陸 健
浙江舟山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 孫武軍
山東大學哲學系 韓 東
西昌農專 周倫佑
西安財經學院 沈 奇
上海大學文學院圖書館系 張 燁
廣州外語學院英語系 柏 樺
上海鐵道學院機電系 陳燕妮
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 沈天鴻 姜詩元
復旦大學中文系 孫曉剛
山東大學數學系 蔡天新
吉林四平師院中文系 宗仁發 於耀江
杭州大學中文系 王自亮 力虹
北京大學中文系 朴康平 熊光炯
四川達縣師專中文系 張建華
江蘇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 曹 劍
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 卓 凡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李其鋼
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 鄧萬鵬 於二輝
山西大學中文系 周同馨
1979級(28人):
復旦大學經濟系 許德民 邵 璞 李彬勇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宋 琳 張黎明 於奎潮 於榮健
西南師院中文系 李亞偉 萬 夏
北京大學中文系 駱一禾
北京大學法律系 海 子
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 曹漢俊
中國科技大學工程熱物理系 簡 寧
成都電訊工程學院 翟永明
西北師范學院教育系 張子選
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 林 雪
山東大學生物系 小 君
廣西大學中文系 楊 克
西北大學中文系 楊爭光
雲南師范大學中文系 劉 楊
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 沈宏菲 汪國真
新疆大學中文系 劉 虹
楊州師院中文系 祁 智
西南民院中文系 尚 方
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 李光武
湖北宜昌師專中文系 姚永標
重慶大學電機系 李元勝
1980級(21人):
雲南大學中文系 於 堅
華東師大教育系 張小波
華東師大中文系 徐 芳 鄭 潔
復旦大學中文系 卓松盛 張 真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 蘇 童
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 王 寅 陳東東 陸憶敏
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 錢葉用
蘭州大學中文系 封新城 菲 可
吉林大學經濟系 蘇歷銘
黑龍江大學中文系 楊川慶
北京大學中文系 老 木
蘭州大學中文系 普 珉
吉林財貿學院 朱凌波
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 閻月君
雲南師范大學中文系 彭國梁
浙江師大化學系 榮 榮
1981級(21人):
北京大學英語系 西 川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 程寶林
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 傅 亮 杜立德
華東師大中文系 陳鳴華
四川江津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 梁 平
浙江湖州職大中文系 柯 平
四川外語學院 張 棗
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 查結聯
西南師范學院中文系 胡萬俊
山西大學中文系 潞 潞 張銳鋒
重慶大學電機系 尚仲敏
重慶師范學院 燕曉東
暨南大學中文系 黃燦然
蘇州大學中文系 陶文瑜
四川大學外語系 趙 野
甘肅電大中文系 人 鄰
華中師院中文系 胡 鴻
杭州大學中文系 黃亞州
山東師大中文系 張清華
1982級(5人):
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 潘洗塵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系 楊榴紅
蘭州大學中文系 苗 強
安徽師范大學地理系 祝風鳴
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 宋慶平
1983級(7人):
浙江湖州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 伊 甸
北京大學大中文系 臧 棣 王清平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 樹 才
陝西綏德師院物理系 劉亞麗
雲南昭通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 雷平陽
黑龍江大學中文系 陸少平
1984級(8人):
北京外國語大學 西 渡
華中師范學院 張執浩
漳州師院中文系 安 琪
復旦大學中文系 朱蓓蓓
北京大學俄語系 洛 兵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 宋曉賢 馬朝陽
復旦大學中文系 韓國強
1985級(10人):
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 伊 沙 桑 克 徐 江 候 馬
武漢大學中文系 洪 燭 李少君
復旦大學中文系 陳先發
北京大學中文系 戈 麥
南京大學中文系 小 海
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 中 島
學校及年級不祥或1986級以後的校園詩人(42人):
貝 嶺、呂德安、孟 浪、葉匡政、橡 子、京不特、森 子、鄭單衣、陳 染、藍 藍、路 也、周 瓚、尹立川、娜 夜、沈 葦、梁曉明、余 怒、啞 石、周瑟瑟、葛紅兵、田曉菲、巫 昂、趙紅塵、張華夏、師永剛、葛根圖婭、馬高明、徐 魯、唐亞平、林 珂、阿 吾、柏常青、李 笠、余笑忠、劉潔岷、萊 耳、黃 梵、陳朝華、馬永波、魯西西、譚延桐、邱華棟。
周運華、陳劍州、傻正、鄭子龍、餘辜、黃劍鋒、吾同樹
③ 在蘭州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我是考研才有緣來到蘭大,本科生都是在榆中縣就讀,所以就不談榆中了。說說城關校區這邊的情況吧。
一開始本來沒打算報考蘭州大學的,考研期間看了一篇關於蘭州大學的考研經驗貼,有部分文科專業研一的時候會先到江蘇南通就讀一年,單人寢室,落地窗,海景房,超大浴室和浴霸,這幸福的條件立馬就讓我動容改了自己的第一志願,當時僅剩下兩個多月的時間備考,本來沒抱多大希望但是很幸運的過了初試,復試也是最後一個被錄取的,真的是很幸運的選手一枚。來到了蘭州,第一次看到了黃河,很激動。
蘭州大學真的是一個值得的選擇,不會後悔,蘭大也不會讓你失望。
④ 朱子清的介紹多,急用
【生平】
sheng ping
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市),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海州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朱鴻鈞由海州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陳竹隱。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
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13年, 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對古城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復雜的。大概是生活過於單調,所以他後來曾說,兒時的記憶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程度!」但是,在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的"驛站"。
揚州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風物宜人,曾使多少詩人如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等流連於此,尋幽探勝,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瑰麗詩章。揚州也是一個英雄的歷史城,在抵禦異族侵略的歷史上,曾譜寫下無數輝煌的篇章,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綺麗風光和濃郁的崇尚文化的風氣,於無形中陶冶著少年朱自清的性情,養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嚮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揚州美麗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潤他的心靈,哺育他的感情,豐富他的想像力,使他的情懷永遠充溢著詩情和畫意。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深遠的。
1916年中學畢業後,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毛澤東曾贊揚過朱自清的骨氣,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
朱自清走上文學道路,最初以詩出名,發表過長詩《毀滅》和一些短詩,收入《雪朝》和《蹤跡》。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致力於散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和雜文集《標准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有寫景文、旅行記、抒情文和雜文隨筆諸類。先以縝密流麗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顯示了白話文學的實績;繼以《背影》、《兒女》、《給亡婦》等至情之作,樹立了文質並茂、自然親切的「談話風」散文的一種典範;最後以談言微中、理趣盎然的雜感文,實現了詩人、學者、鬥士的統一。他對建設平易、抒情、本色的現代語體散文作出了貢獻。
作為學者,他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諸方面研究上都有實績。論著有《新詩雜話》、《詩言志辨》、《經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聖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字佩弦,他的散文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和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並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緻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御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彷彿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准確而奇妙。
與上述絢麗禾農艷的比喻相比,朱自清還有另一語言風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描繪了一幅父子車站送別的圖畫。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寫了父親爬上站台的動作,於滑稽、笨拙的動作中,傳達出父子間的真情。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鉛華,透過父親的一舉一動,讀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慘淡的家境。
【著作】
zhu zuo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言。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緻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御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彷彿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准確而奇妙。
朱自清還有另一語言風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鉛華,透過父親的一舉一動,讀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慘淡的家境及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
【著作書目】
zhu zuo shu mu
《雪朝》(詩集)1922年,商務
《蹤跡》(詩與散文)1924年,亞東圖書館
《背影》(散文集)1928年,開明
《歐游雜記》(散文集)1934年,開明
《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務
《倫敦雜記》(散文集)1943年,開明
《國文教學》(論文集)1945年,開明
《經典常談》(論文集)1946年,文光
《詩言志辨》(詩論) 1947年,開明
《新詩雜話》(詩論)1947年,作家書屋
《標准與尺度》(雜文集)1948年,文光
《語文拾零》(論文集)1948年,名山書屋
《論雅俗共賞》(雜文集)1948年,觀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開明
《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下冊)1981年,古籍
《朱自清序跋書評集》(論文集)1983年,三聯
《朱自清散文選集》1986年,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蘇教育(未出齊) --
朱自清散文集:
1、 《匆匆》
2、 《歌聲》
3、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4、 《溫州的蹤跡》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梅花>後記》
10、《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11、《懷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兒女》
14、《哀韋傑三君》
15、《旅行雜記》
16、《飄零》
17、《說夢》
18、《白采》
19、《海行雜記》
20、《一封信》
21、《序》
22、《春》
23、《綠》
【名家論佩弦】
ming jia lun pei xuan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引》: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葉聖陶《朱佩弦先生》:談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會寫語,朱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於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
朱德熙《漫談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絕不放鬆。可是他的注重語言,絕不是堆砌詞藻。
葉聖陶 :每回重讀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傾聽他的閑談的樂趣,古今中外,海闊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這樣的經驗,她這樣的想頭,不是我也有過的嗎?在我只不過一閃而逝,他卻緊緊抓住了。他還能表達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濃,味道極正而且醇厚。」
【佩弦逸事】
pei xuan yi shi
函請接濟家父
蘆溝橋事變發生之後,朱自清先生轉往大後方,他寫信給當時在上海教書的李健吾,請他就近接濟自己住在揚州的老父親,李健吾自然不會讓老師失望。那麼,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託他人呢?原來,這二人之間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1925年暑假過後,朱自清先生應聘來到清華大學擔任了中國文學系的教授。李健吾這時剛好從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畢業,考取了清華大學中文系。上第一堂課,朱自清先生點名,點到李健吾時,問道:「李健吾,這個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報紙上寫文章的那個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瞞老師,是我。」確實是在師大附中讀書時,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組織了爝火社,從事新文學活動了。「那我早認識你啦!」朱先生高興地說。下課後,朱自清先生勸李健吾:「你是要學創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還是轉到外文系去吧。」當時中文系只念古書,所以朱自清先生這么說。李健吾聽了朱自清先生的話,第二年就轉到外文系去了。師生雖不在一個系,但李健吾寫了作品,都先送給朱先生看,始終把朱自清先生當作導師。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幫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動,使他們真摯的師生情篤定終生。
不領美國麵粉
bu ling mei guo mian fen
由於長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勞累,朱自清先生患了嚴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的時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顧不得療養,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爭中去。此時的朱自清先生,已經重病纏身而且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後立即讓孩子把麵粉配給證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惡化,入院治療無效,不幸於12日逝世,終年僅50歲。臨終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
關於朱自清不領美國「救濟糧」這讓我們看出了他熱愛民族的偉大精神!
吳 晗
「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99頁)我對這件事特別感到親切、悲憤。事隔十幾年了,現在讀到這幾句話,當時情景還歷歷在目。所謂「救濟糧」是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間,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法幣像大江東下一樣,時時刻刻在貶值,買一包紙煙要幾萬塊錢。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漲,但法幣貶值更快,物價漲得更快,原來生活比較優越的教授們,此時也和廣大人民一樣難以生活下去。特別是家口眾多的人,生活更為困難。國民黨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別是高等學校知識分子,他們更是對這種情況忍受不下去。於是便耍了一個手法,發了一種配
購證,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美援的麵粉」。也正當這個時候,美國政府積極扶助日本,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發出誣蔑和侮辱的叫囂。一面是廉價收買,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國人民。我們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國民黨政府的陰謀,抗議美國政府的侮辱,發表一個公開聲明。
聲明是這樣的:
為反對美國政府的扶日政策,為抗議上海美國總領事卡寶德和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對中國人民的誣蔑和侮辱,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與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絕購買美援平價麵粉,一致退還購物證,特此聲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聲明寫好了,要徵集簽名,也和往常一樣,決定每人負責聯系若幹人,年紀大一點的教授多半是歸我跑腿的。我拿著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當時,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東西,多吃一點就要吐,且面龐瘦削,說話聲音低沉。他有許多孩子,日子過得比誰都困難。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遲疑地簽了名。他向來寫字是規規矩矩的。這次,他還是用顫動的手,一筆不苟地簽上了他的名字。於此,也應該交代一筆,1946年從昆明回到清華園以後,他的態度有了顯著的改變,不再沉默了。他反對內戰,討厭國民黨。對共產黨的看法也開始改變了,他曾在公開集會上朗誦解放區的詩歌,有時候還和學生們一起化裝扭秧歌,弄得滿頭是汗。在反對美國反對國民黨的一些宣言、通電、聲明等等的斗爭中,我總是找他。他一看見我,也就明白來意,「是簽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寫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記憶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簽名的。也有不簽的時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氣大了一些。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時比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數簽了名,但也碰過釘子。有個教授只有三個孩子,但他的答復很乾脆:「不!我還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餓出來的,家裡人口多,要他養活。在昆明的後期,有人算過帳,我們這類人的薪水摺合戰前的銀元僅約十幾元錢。 朱自清對政治是關心的,但不大發表意見,可說是溫文爾雅,沒有火氣。抗戰時期,消息被國民黨封鎖了,對於國民黨對日本帝國主義消極抗戰,對共產黨卻積極摩擦,掀起幾次反共高潮的真實情況,大後方的人們是不清楚的。他認為只要抵抗,生活過得苦一些也應該,少發牢騷。昆明的許多政治活動,他雖然同情,但很少參加。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暗殺了聞一多,他感到極大憤慨。復員回到北平以後,又看到美帝國主義幫助國民黨發動內戰,大打特打,他的態度變了,在美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除了很少幾次的例外,他參加到我們的行列里來了。有幾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對編纂《聞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
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幾年來的老友和同事,為了這部書,他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搜集遺文,編綴校正。擬定了目錄……一句話,沒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這集子是不可能編輯的。
在當時,編印一多全集這一舉動,就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抗議和譴責。相反,和有些人相比,這些人曾經是一多的同班或者舊時同學,有二三十年的交誼,但在一多死後,卻從來沒有關心過這件事,也沒有寫一篇紀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對青年學生的愛護。舉一個例子,有一回他系裡的兩個學生打架,一個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個是國民黨三青團的。打架的原因當然是政治性的,兩人都到老師面前告狀。自清先生怕民青這位同學吃虧,背地裡勸他讓一點。我在知道這件事情以後,便寫一封信提出意見,請他要考慮政治上誰對誰不對,大概措辭的口氣尖銳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裡來了,非常認真嚴肅地說明他的用意,春秋責備賢者,他說了進步的學生幾句,目的是為了保護他,免遭三青團的報復,同時,他也同意我的意見是正確的。事後我把這情況告訴了民青的同學,這個同學也很感動。他對國民黨特務統治的反對,雖然沒有大聲疾呼,卻也可以從我親身接觸的一件事看出來。這時候,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挽救瀕於死亡的命運,加強了對高等學校的特務控制。為了抗議,我寫了一篇學術論文《明初的學校》,說的是明初,罵的是國民黨反動派,送給學校刊物《清華學報》發表。學報的編輯有些是國民黨員,他們當然不肯發表,認為這不算學術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談起,他也是學報的編輯委員,寫信給主編,極力主張發表,終於發表了這篇文章。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由於他被胃病長期折磨,身體過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烏雲就要過去了,好日子要來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書桌上玻璃板下,寫了兩句詩:「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是從唐人李商隱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套來翻案的。這兩句詩十分貼切地表達了他當時的心情。
7月23日,在清華大學工字廳舉行「知識分子今天的任務」的座談會,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的政治活動。我親自到他家請他,和他一起漫步從北院走到工字廳。他走一會兒,停一會兒,斷斷續續地對我說:「你們是對的,道路走對了。不過,像我這樣的人,還不大習慣,要教育我們,得慢慢地來。這樣就跟上你們了。」開會時他也發了言,主要一段話也還是這個意思,他說:「知識分子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幫凶幫閑,向上爬的,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有這種人。一條是向下的。知識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個階層而不是一個階級。要許多知識分子都丟開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現在我們過群眾生
活還過不來。這也不是理性上不願意接受,理性是知道應該接受的,是習慣上變不過來。」
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丟開既得利益,要過群眾生活,他又進了一步了,這是大踏步前進的一步。他拒絕購買美援麵粉,在簽了名以後,這天的日記記了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須損失600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簽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應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決心。
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還告訴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自清先生是舊時代知識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經是自由主義者,他不大喜歡參加政治活動,特別是比較激烈、斗爭性較強的政治活動。但是,他具有正義感,隨著國民黨和美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奴役、壓迫的加強,和向中國人民的武裝挑釁、屠殺、鎮壓,他畢竟忍受不住了。他說話了,行動了,通過文化生活、朗誦詩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態度。
另一方面,他堅決不走中間路線,第三條道路,當時有人要他參加國民黨辦的中間路線刊物《新路》,他堅決地拒絕了。但是他卻帶病參加了我們的座談會。
他明辨是非,愛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終於有了明確的立場,抬起頭來,挺起脊樑,寧肯餓死,堅決拒絕敵人的「救濟」,這種品德,這種氣節,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毛澤東選集》第4卷,1499頁)毛澤東同志贊揚了聞一多、朱自清的骨氣,說「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這是我們未死者,特別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戰友的責任。這種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頌歌,還有待於未來。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讀《別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憶罷了。
朱自清的散文風格
李廣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說:「《背影》一篇,論行數不滿五十行,論字數不過千五百言……由於這篇短文被選為中學國文教材,在中學生心目中,『朱自清』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為不可分的一體。」這里說的是解放前的情況。至於解放後,選《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則因其文筆的優美,一直被選作教材,為大中學生所吟誦。
為什麼朱自清的散文如此為人所推崇?主要因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內容真實、感情真摯。善,是指作品表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是進步的,作者是非愛憎和廣大人民群眾一致。美,當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別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語言秀美而富有韻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暢,又如橄欖般甘美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創作中是怎樣追求真、善、美的呢?
從內容看,朱自清寫的都是他親身經歷的事情。不僅大的事情有根有據,就是一個細節,也力求真實准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現絲毫不真實的地方。有這樣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話:「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後來有一個讀者寫信告訴他,說蟬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覺得自己那晚確是聽到了蟬聲,但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問了好幾個人,並寫信向某昆蟲學家請教。結果大家都認為蟬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爾才叫。朱自清因此懷疑自己是記錯了,准備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時,刪掉蟬叫這個句子。可是後來,他又兩次親耳聽到月夜的蟬聲,他才相信自己沒有寫錯,而一般人對月夜蟬叫的認識不準確。他為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觀察事物之不易。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對待寫作內容的真實性方面,態度是多麼認真嚴肅。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摯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給亡婦》等,被稱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在淡淡的筆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沒有半點矯揉造作,而有動人心弦的力量。他在《論逼真和如畫》、《論標語口號》、《鍾明<嘔心苦唇錄>序》等文章里,強調「真」「就是自然」,強調「修辭立其誠」,強調「宣傳與寫作都不能缺少……至誠的態度」。正是這種「至誠的態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都傾注在字里行間。而這種從心靈深處流露出來的喜怒哀樂之情,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⑤ 高手來!
肖復興,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畢業於北京匯文中學;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50餘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3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
肖復興是中國八十年代以來創作較為活躍,收獲頗為豐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實無華,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個看上去頗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這一系列似乎誰都可能經歷的故事中,作者寫出了他對生活的獨到觀感,寫出了人的處境,人的精神渴求,寫出了社會在其演進發展過程中的細微變化。
肖復興的散文創作涉獵范圍很廣,有有關風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樂藝術的記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筆細膩,意味雋永,寫出了水之經典、山之精魂、音樂之永恆,引導讀者漫遊於自由廣闊的藝術天地。
肖復興,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畢業於北京匯文中學;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50餘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3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
鐵凝祖籍河北趙縣,1957年9月生於北京,1975年於保定高中畢業後到河北博野農村插隊,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自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約150餘萬字。1982年發表短篇小說《哦,香雪》描寫一個農村少女香雪在火車站用一籃雞蛋向一個女大學生換來一隻渴望已久的鉛筆
盒,表現了農村少女的純朴可親和對現代文明的嚮往,作品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它真實描寫一個少女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和純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話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麥秸垛》獲1986~1987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1984年
鐵凝調入河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現為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矛盾與痛苦,語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後發表反省古老歷史文化、關注女性生存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秸垛》和《棉花垛》,標志著鐵凝步入一個新的文學創作時
期。1988年還寫成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它一改鐵凝以往那和諧理想的詩意境界,透過幾代女人生存競爭間的較量廝殺,徹底撕開了生活中醜陋和血污的一面。
祖籍河北趙縣,1957年9月生於北京,1975年於保定高中畢業後到河北博野農村插隊,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自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約150餘萬字。1982年發表短篇小說《哦,香雪》描寫一個農村少女香雪在火車站用一籃雞蛋向一個女大學生換來一隻渴望已久的鉛筆
盒,表現了農村少女的純朴可親和對現代文明的嚮往,作品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它真實描寫一個少女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和純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話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麥秸垛》獲1986~1987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1984年
鐵凝調入河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現為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矛盾與痛苦,語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後發表反省古老歷史文化、關注女性生存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秸垛》和《棉花垛》,標志著鐵凝步入一個新的文學創作時
期。1988年還寫成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它一改鐵凝以往那和諧理想的詩意境界,透過幾代女人生存競爭間的較量廝殺,徹底撕開了生活中醜陋和血污的一面。
祖籍河北趙縣,1957年9月生於北京,1975年於保定高中畢業後到河北博野農村插隊,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自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約150餘萬字。1982年發表短篇小說《哦,香雪》描寫一個農村少女香雪在火車站用一籃雞蛋向一個女大學生換來一隻渴望已久的鉛筆
盒,表現了農村少女的純朴可親和對現代文明的嚮往,作品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它真實描寫一個少女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和純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話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麥秸垛》獲1986~1987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1984年
鐵凝調入河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現為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矛盾與痛苦,語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後發表反省古老歷史文化、關注女性生存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秸垛》和《棉花垛》,標志著鐵凝步入一個新的文學創作時
期。1988年還寫成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它一改鐵凝以往那和諧理想的詩意境界,透過幾代女人生存競爭間的較量廝殺,徹底撕開了生活中醜陋和血污的一面。
舒婷
舒婷,原名龔佩瑜。
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
1969年下鄉插隊;
1972年返城當工人;
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
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
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崛起於70年代末中國的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於前輩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她們的詩一改新詩明白如話、幾近分行散文式的傳統特點,意蘊深厚而不顯露,變詩的單一形象為多層次的意象迭加,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闡述的餘地,使許多詩失卻傳統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層朦朦朧朧的氛圍。他們用朦朧詩表達了一代人對國家命運的反思,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審慎思索和批判。
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
劉墉,1949年生,號夢然,祖籍北京,現任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及副教授,著名的散文家及畫家。其作品以教導讀者如何面對人生為己任,行文穿插各種小故事及自己的人生體會,雖無特別的哲理智慧但卻頗有寓教於樂的功效,是較高雅的都市文化快餐。(宇慧撰寫)
作品年表:
文藝理論:
《中國繪畫的符號》(《幼獅文藝》·1972)
《詩朗誦團體的建立與演出》(聯合報1981)
《花卉寫生法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版)》(紐約水雲
齋·1983)
《山水寫生法The Thousand Mountains(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4)
《翎毛花卉寫生書The Manner of Chinese Bird and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
版)》(紐約水雲齋·1985)
《唐詩句典(暨分析)》(紐約水雲齋·1986)
《白雲堂畫論書法Inside The White Cloud studio(中英文版)》(紐約水雲
齋·1987)(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獎助)
《林玉山畫論書法The Real Spirit of Nature(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8)
(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獎助)
《中國繪畫的省思》(專欄系列)(中國時報·1990)
《藝林瑰寶(專欄系列)》(《財富人生雜志》·1990)
《內在的真實與感動》(聯合報·1991)
《中國文明的精神(三十集二十七萬字)》(廣電基金·1992)
《屬於這個大時代的麗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專刊(1995)
畫冊及錄影:
《歐洲藝術巡禮》(中國電視公司播出·1977)
《芍葯畫譜》(水雲齋·1980)
《Th ReaI Tranquility(英文版錄影帶)》(紐約聖若望大學·1981)
《春之頒(印刷冊頁)》(紐約水雲齋·1982)
《真正的寧靜(印刷冊頁)》(紐約水雲齋·1982)
《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英文版錄影帶)》(紐約海外電視25台
播出·1987)
《劉墉畫集(中英文版)》(紐約台北水雲齋·1989)
《劉墉畫卡(全套三十四張))(水雲齋·1993·1994·1995·1996·1997)
有聲書:
《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劉墉·劉軒演講專輯)》(台甫德蘭啟智中心·只供義
賣·1994)
《這個叛逆的年代(劉墉演講專輯)》(馬來西亞華僑董事會聯合總會·只供義
賣·1995)
《在生命中追尋的愛(劉墉演講專輯)》伊甸社會福利基金·只供義賣·1996)
譯作:
《死後的世界(瑞蒙模第原著)》(水雲齋·1979)
《顫抖的大地(劉軒原著)》(水雲齋·1992)
詩、散文、小說:
《螢窗小語(第一集)》(水雲齋·1973)
《螢窗小語(第二集)》(水雲齋·1974)
《螢窗小語(第三集)》(水雲齋·1975)
《螢窗小語(第四集)》(水雲齋·1976)
《螢窗隨筆(詩畫散文集)》(水雲齋·1977)
《螢窗小語(第五集)》(水雲齋·1978)
《螢窗小語(第六集)》(水雲齋·1979)
《螢窗小語(第七集)》《真正的寧靜(詩畫散文小說集)》(水雲齋·1982)
《小生大蓋(幽默文集)》(皇冠·1984)
《點一盞心燈》《姜花》(水雲齋·1986)
《超越自己》《四情》(水雲齋·1989)
《創造自已》《紐約客談》(水雲齋·1990)
《肯定自己》〈愛就註定了一生的漂泊》(水雲齋·1991)
《人生的真相》《生死愛恨一念間》(水雲齋·1992)
《冷眼看人生》《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改寫·改寫·劉軒原著)》《離合悲歡總是
緣》(水雲齋·1993)
《沖破人生的冰河》《作個飛翔的美夢》《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水雲齋·1994)
《我不是教你詐》《迎向開闊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尋的愛》(水雲齋·1995)
《生生世世未了緣》《抓住心靈的震顫》《我不是教你詐②》(水雲齋·1996)
《尋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殺手正傳》《在靈魂居住的地方》(水雲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