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考上大學的孩子
A. 9歲考上大學的人有哪些
9歲考上大學的人比較少見,有張炘煬、沈詩鈞、蘇劉溢。
1、張炘煬:張炘煬是遼寧省盤錦市人,1995年出生,10歲時考上大學,13歲時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碩士生,16歲時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博士生。
2、沈詩鈞:沈詩鈞,1992年出生,香港人,內地最年輕的本科大學生,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榮譽理學士。
3、培養綜合素質:大學教育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包括品德、能力、素養等方面,讓學生成為具備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人才。
4、建立人際關系:大學是一個人際交往的平台,學生可以通過大學結識來自不同地區和背景的人,建立人際關系和社交網路,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機會和資源。
B. 河南女孩從未上過學,9歲高考10歲入大學,後來過得怎麼樣
王安石在這篇《傷仲永》中講述了方仲永的故事,很小的時候他便展現出了那個年齡本不該擁有的智力。周圍的人都很羨慕方仲永的父親有一個神童兒子,但他卻似乎看到了商機,開始利用方仲永的聰慧賺錢。卻不安排自己兒子接受正規教育,久而久之神童也變回了普通人。
而在我國河南商丘,似乎這一個故事又要重新上演。只有10歲的張易文已經成功考入了大學,之前也沒有像其他小孩一樣,接受過正規、系統的教育。就在大家紛紛羨慕這位「小神童」時,專家卻持相反態度。他們表示即便張易文天資聰慧,家長如此一意孤行的以2倍速加快她的生活,神童很可能會再次「隕落」。
畢業後的張易文一邊開始准備考研,一邊被父親安排到了私塾做助理,每個月只能拿到很少的錢。而小神童的生活也一直被大家所關注著,知道這些事情的人們開始為她打抱不平,不滿張民弢這樣「揠苗助長」式的對待自己孩子。並且,隨著大家深入了解,竟然發現他創辦的私塾並非合法機構,目前也收到了有關單位的查封警告。
最後,只希望在外界的干預下,張易文的生活可以回到正軌。同時也期待張民弢可以認識到自己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不要再次重現王安石筆下那個方仲永的悲慘故事了。
C. 「神童」沈詩鈞,9歲上大學,18歲博士畢業,現狀如何
文 | 紀中百事
編輯 | 紀中百事
2007年,一個9歲神童考上香港浸會大學,只用4年時間他就完成了本碩連讀。
他是怎麼做到的?後來他怎樣了?
這個神童就是沈詩鈞,說起他身上的奇跡,絕對離不開家族的栽培和影響。
沈詩鈞的曾祖父沈清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愛國企業家,祖籍在中國福建,後舉家搬遷至香港,至今擁有億萬家產。
都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在沈家卻並未體現出來,沈清江十分重視兒女的教育,10個子女中9個都是大學畢業。
這個優秀的傳統在家族裡代代相傳,沈詩鈞父輩祖輩里人才輩出。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家族智商的遺傳,但也與出色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1998年,沈詩鈞含著金湯匙出生,他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個8歲的哥哥。
哥哥沈怡謀自幼聰慧過人,連連跳級,14歲便考入了英國牛津大學。
在哥哥的光環下,弟弟沈詩鈞顯得格外普通。在上幼兒園期間,和普通小孩子比,並沒有任何過人之處。
他喜歡玩樂高積木、拼圖和大富翁的 游戲 ,每天嘻嘻哈哈,自由自在的。
沈父看著兩個兒子的明顯差異,心中不但沒有絲毫的偏袒,反而覺得小兒子可以無憂無慮地成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不管是天資聰慧也好,還是智商平平也罷,他都希望兩個孩子心理上是 健康 且積極向上的。
父親沈振雄秉持著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陪著兩個孩子成長。
由於父親的影響,兩個孩子都很喜歡看書,沈詩鈞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他最崇拜的是諸葛亮。
2004年,沈詩鈞升入小學一年級,開學第一天學校發了新書。沈詩鈞一拿到書,不管是數學還是語文,就從頭看到尾。
他放學回家拿出書和父親分享,告訴父親書里的內容對他來說太簡單了。還一邊翻書一邊給父親講了一遍,沈父感到十分驚訝。
於是他找來二三年級的書讓兒子看,沈詩鈞還是一會就看完了,對他來說沒有一點難度,尤其是數學。
沈父這時才發現小兒子也是天資聰慧,在他身上彷彿看到了大兒子當年的身影。
他將更高年級的書拿給沈詩鈞,讓他好好看認真學習。
沈詩鈞上課時被老師發現他在看六年級的課本,老師先是批評了他,然後將此事告知了沈父。
沈父向老師解釋,沈詩鈞對書中內容理解得很到位,完全可以自學更高年級的課本。老師卻覺得沈父有些揠苗助長。
老師的看法也不無道理,沈父其實內心也害怕被老師說中,開始糾結到底要不要讓他超前學習。
這一年,14歲的沈怡謀考上了牛津大學,沈詩鈞跟隨著爸爸和哥哥,一起來到了英國,開啟了陪讀生涯。
在哥哥的影響下,6歲的他接觸了微積分,在數學上的天賦很快展現出來。
沈父陪著他在家自學初高中的課程,僅僅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學完了初高中三門必修課,第二年自學了剩餘6門輔修課。
2007年,沈父鼓勵沈詩鈞參加英國高考。作為一個18歲的成年人,參加高考還會緊張地雙手顫抖,心跳加速,更何況是9歲的沈詩鈞。
似乎早就看出來沈詩鈞的不自信,沈父一直不斷地鼓勵他,讓他重視過程,不要太在意結果。
讓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考考看,實在不行可以入學復讀一年,來年再戰。在父親的鼓勵下,沈詩鈞參加了英國高考。
沈詩鈞來到考場,看著眼前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心中有些發怵,父親安慰他放平心態,這只是一場簡單的測試,盡管放手干。
當沈詩鈞坐在考場中,眾人都忍不住看向他,猜疑和好奇聲傳來,沈詩鈞努力讓自己不去理會外界的聲音。
他調整好呼吸,讓自己淡然面對,並最終取得了2A1B的好成績。
沈詩鈞和父親對這個成績非常滿意,他們信心滿滿地開始報考大學,但是迎來的確實一重又一重的打擊。
英國各大高校都不願錄取這個只有9歲的男孩,他們認為孩子年紀太小,根本無法像正常大學生一樣生活學習,他身邊甚至還時刻需要父母,替他打點生活。
無奈之下,沈父決定帶沈詩鈞回國,來到香港後,各大名校就像商量好了一樣,也都拒絕了沈詩鈞,他們聲稱只要3A的學生,沈詩鈞不符合他們的入學要求。
一時間,香港的一些無良媒體開始批判和諷刺沈詩鈞,說他9歲就想上大學,結果無人敢要,終究是太自負,才落得沒有大學錄取的下場。
沈詩鈞找到父親說:
「爸爸,我可以復讀,我今年才9歲,晚上一年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大事。」
沈父默默點了點頭,他告訴兒子,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給你一個好消息,再給你一個壞消息,看開一些也是好的。
就在沈父正在為兒子挑選高中的時候,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件事又迎來轉機。
香港浸會大學表示願意錄取9歲的沈詩鈞,讓他進入數學系學習,並且還為他量身定製了5年本碩連讀計劃。
沈詩鈞被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高興壞了,他沒想到事情還能絕地反轉。他很感謝香港浸會大學,也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進入大學的沈詩鈞看著身邊的同學談戀愛玩電腦,在大學中逐漸迷失自我。
他也嘗試過玩電腦打 游戲 ,但是無論如何他都喜歡不起來,和數學相比,這些 游戲 對他來說沒有一點吸引力。
他覺得這個現狀讓他很不理解,曾在學校大會上批判道:「大學里拍拖、玩 游戲 的人,真的很幼稚。為什麼不去好好學習?」
因此他在大學里,可以說是獨來獨往,沒有關系特別好的朋友。
最主要還是大家覺得,他的年紀太小了,又一心埋在學習里,和同學們都沒有共同語言,也自然是玩不到一起。
他的導師曾說,沈詩鈞是他帶過最輕松的學生,雖然他年紀小,但他做事情比較專注,能心無旁騖扎在課題研究里,讓人很省心。
原計劃5年的本碩連讀,沈詩鈞憑借著一腔熱血和日復一日的努力,僅用了4年就完成了學業。
這也就註定沈詩鈞要走上和大多數畢業生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2011年,13歲的神童沈詩鈞畢業,獲香港浸會大學碩士學位。
在這四年的學習之中,沈詩鈞接觸到了美國德州農工大學一位數學教授的兩篇論文,裡面的一些研究讓沈詩鈞很感興趣,他決定美國深造。
哥哥14歲上牛津大學,沈詩鈞14歲讀博士。
沈父一提到這兩個兒子,就高興地合不攏嘴,很多人慕名找他咨詢,在教育孩子上,有什麼妙招。
沈父說:「我從來不逼迫孩子們讀書,學習的內驅力都是來自於他們的感興趣。」
但是也不否認,年少有為的確要有一定的天賦傍身,持之以恆的自律更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2013年,沈詩鈞來到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攻讀博士。
與該校的數學專家共同進行數學課題研究,在這里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沈詩鈞覺得自己只有在數學的世界中,可以忘記時間,可以忘記自己身在哪裡,他為此痴迷。
興趣固然很重要,但是毅力同樣也不能少,沈詩鈞為了弄清楚一個公式或者一個答案,他可以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一直工作。
甚至有段時間,沈詩鈞的身體也因此出現了一些問題,暴瘦二三十斤,家人見了十分心疼。
後來向學校請假,回香港休養了一個月,父親再次充當生命的導師,勸他對待生活,要放鬆一點,別把自己逼得太緊。
過猶不及,綳得太緊弦總有斷的一天。
沈詩鈞再次從父親這里學會如何更好地面對生活,回到美國後,沈詩鈞忘卻自己「神童」的光環,再次以一個虔誠的學者,來到學校。
精神壓力得到緩沖以後,沈詩鈞在學校里,開始社交,主動找人搭話。
有一次在餐廳里,他主動幫助同學拿了一套餐具,這小小的一件事,就讓沈父覺得是很大的進步。
沈父鼓勵他走出自己的世界,多交朋友,和生活擁抱。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當導師再次看到此看到沈詩鈞時,覺得他變得外向陽光了一些。
經歷幾年的蛻變,沈詩鈞儼然已經褪去身上的稚氣,成為一個成熟的大男孩,不但長出了胡須,就連頭發上也夾雜著幾根白發。
2017年,沈詩鈞終於攻破了自己的課題,完成學業,取得了博士學位。
這個消息讓爸爸和哥哥都為他感到高興和自豪,覺得他最終還是突破了自己,完成了他的夢想。
即便是神童,也會有煩惱和一些解決不了的事情,但幸運的是,沈詩鈞能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找到正確的道路,走出人生的迷途。
博士畢業後,年僅18歲的沈詩鈞受到了很多美國名企的邀請。
但是對這樣的天才少年沈詩鈞來說,追名逐利他從來都是不屑一顧的。
從他踏出校園的那一刻開始,他就一直在思考,該如何選擇未來的人生道路和方向?
2018年,沈詩鈞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遞交了自己的簡歷,他想當一名數學老師。
當學校收到這份簡歷時,一眼就被這個男孩給吸引了,大家都很吃驚,18歲就敢來應聘教授,他憑什麼?
隨著對沈詩鈞的了解,最終還是被他的優秀所折服,加利福尼亞大學同意了他的求職申請。
沈詩鈞如願以償,來到這里任教。
前來上課的學生們也是對這個老師充滿了好奇。
因為大部分的學生也都是十八九歲,而他們的數學老師,竟然和他們一樣大,這不得不讓他們對這個東方面孔感到敬佩。
有的學生在網路上發表動態,表示:「不敢想像,我比我的大學老師還大一歲,他真的太厲害了!」
沈詩鈞的課堂,受到了很多學生的追捧,裡面不乏一些人是為了他這個人而來的。
沈詩鈞看著面前一群同齡人,全然沒有老教師身上那種盛氣凌人的樣子。
他和學生們的關系相處得很好,在這里他不僅收獲了一份職業,更是得到了一種特別的交友體驗。
但是在加利福尼亞的任職,並不是沈詩鈞這一輩子的選擇,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跳板。
他和學校簽了5年的合約,等時間一到,他將會再次面臨人生道路的選擇。
當父親問他,要不要回國時,沈詩鈞仔細思索過後,堅定地對父親說:「我一定回國發展的。」
這也正是沈父一直期待的,他希望兒子能回到香港,來香港任教。
沈父連忙點頭,意識到兒子看不見,他又趕忙回答:「好,好,回家就好。」
有人學有所成是為了掙錢,這也是母親很多人的選擇,但還有一些人,他們願意教書育人,拿著不高的工資,卻做著最偉大的事。
像北大韋東奕韋神,美國各大高校和企業重金聘請他,他都不為所動,始終堅持自己的初心,兩個饅頭一瓶礦泉水,就可以滿足他的生活需求。
但兩人之間不同的是,沈詩鈞家財萬貫,韋東奕卻兩袖清風。
即便是身世上有著天壤之別,但是在人生之路的選擇上,他們都選擇了自己想要做的事。
或許在真正的學者心中,做老師要比很多高薪工作更能吸引他們。
與其用「神童」來形容沈詩鈞,不如用「學霸」更為准確。
在許多領域,智力是一個門檻,足以把很多人擋在外面,而「神童」們基本都能越過這道門檻,輕松入門。
但入門之後,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還取決於智力之外的很多因素,比如堅持、自律、努力等。
所以,如果一個「神童」沒有取得特別出眾的成就,那也是很正常的事,大可不必像某些媒體那樣去一驚一乍。
現在 社會 出現一種現狀「雞娃」的現象,就是當父母的,著重培養自己的小孩,努力讓他們成為「神童」一樣的孩子。
比如從學說話起,就是雙語啟蒙,培養雙語寶寶;從幼兒園開始,就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一天必須讀完十幾個繪本;2歲上早教課,3歲報興趣班,有的還不止一個課外班。
而這些家長無一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但這樣的想法和做法,難免會剝奪孩子們享受童年的權利,時間都被用於學習了,那就沒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了,孩子們的幸福感也會降低。
家長們大可不必把自己的 社會 壓力,強加到一個孩子身上,除非是孩子是自願的,就像沈詩鈞一樣。
我們應該向沈詩鈞的父親學習,不管孩子聰不聰明,只要孩子積極向上,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行。
社會 的包容性很強,如果孩子不是「神童」,請不要逼迫他,給他一點自由地生長的空間,說不定過段時間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人生不止一種活法,一種出路,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幫助他們過上他們喜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