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sicu
1. 中山大學醫院的醫院架構
院本部業務科室組織架構表 科級 專科級 內
科 血液內科 消化內科 呼吸內科 MICU 腎內科 風濕內科 內分泌內科 普內科 內鏡中心 內科門診 外
科 普通外科(含相關科室) 胃腸胰外科 血管甲狀腺外科 神經外科 肝膽外科 燒傷外科 泌尿外科 小兒外科 整形修復外科 胸外科 微創外科 SICU 外科門診 外科實驗中心(含原外科實驗室、動物實驗中心) 婦產科 婦科 產科 生殖醫學中心 胎兒醫學中心 計劃生育專科 兒科 兒科一專科 兒科二專科 兒科三專科(新生兒) 神經科 神經一科 神經二科(腦血管) 神經科ICU 心血管醫學部 心內科 心血管CCU 心臟兒科 心臟外科 科級 專科級 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 脊柱外科 關節外科 骨腫瘤科 顯微創傷骨科 器官移植科 肝移植科 腎移植科 耳鼻咽喉科 耳專科 鼻專科 咽喉專科 變態反應專科 中醫科 皮膚科 口腔科 口內修復專科 口腔外科 眼科 康復科 針灸科 特種醫療中心 急診科 預防保健中心 體檢中心 保健門診 北校區門診部 麻醉科 手術室 影像
醫學
部 超聲波科 放射科 放射介入專科 放射診斷專科 核醫學科 醫學檢驗部 葯學部 病理科 供應室 蛋白質組學實驗室
(原中心實驗室) 營養科 輸血科 高壓氧科 病案統計室 黃埔院區業務科室組織架構表 科級 專科級 感染科 心血管內科 神經三科 普通內科 外一科(以肝膽專業為主) 外二科(以胃腸專業為主) 外三科(含泌尿、神經外專業) 上肢骨科(含顯微外科) 下肢骨科(含創傷骨、骨腫瘤與骨關節外) 脊柱外科 婦科 產科 兒科 康復科 急診科 麻醉手術科 五官科(含口腔門診、耳鼻喉門診、眼科門診) 中皮科(含中醫門診、中醫正骨門診、皮膚門診) 放射科 檢驗科 葯劑科 高壓氧科 血庫 B超室 預防保健科 東校區門診部 病理科 骨科研究所 病案統計室
2. 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的第六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又名中山大學附屬胃腸肛門醫院(簡稱中山六院),始建於1965年。2007年2月5日,廣州市政府將原廣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成建制整體移交中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肛門醫院,SYSU-GIH)。
中山六院是一所以胃腸肛門為專科特色的綜合醫院,承擔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康復等任務,是中山大學教學醫院、廣東省及廣州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承辦《中華胃腸外科雜志》,內設博士後流動站、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天河區員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中山六院坐落在廣州市天河區員村二橫路,位於廣州市城區中心地帶,毗鄰天河區政府、天河公園、珠江新城,與琶洲會展中心隔江相望。緊靠廣州市地鐵五號線員村站出入口、華南快速干線出入口,臨近黃埔大道和正在開發的花城大道、臨江大道,交通十分便利。
中山六院現有在編職工638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6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59人,有博士學位25人。各臨床科室齊全,開設內、外、婦、兒、耳鼻喉、口腔、中醫等12個二級學科和28個三級學科。編制床位303張,開放床位約460張。佔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業務用房2.6萬平方米。
新手術室
作為中山大學的臨床教學基地,中山六院承擔了多學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全國各地進修生的臨床教學任務,設有博士後流動工作站點;擁有一批卓有建樹的學術骨幹、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等。
中山六院消化內鏡中心是全國最優秀的內鏡中心之一,配備先進的消化道電子內鏡主機4套及電子胃鏡、十二指腸鏡、放大電子腸鏡等十餘條,擁有國內首家可經鼻超細電子胃鏡,中心內配有數字減影X光設備、大腸水療機等專科設備,大大地提高了腸鏡檢查的成功率及准確性。開展的無痛胃腸鏡受到了廣大患者的熱烈歡迎。對遠道而來,需及時做腸鏡的患者,該中心通過大腸水療,清潔腸道,無需患者住院口服瀉葯及等候時間,大大地方便了患者,滿足了患者的需要。此外,還擁有多層快速螺旋CT、彩色B超、800mA進口X光機、C臂X光機、數字化X光機、腦地形圖、全自動生化檢測儀、骨密度檢測儀、病理冰凍切片機、動態頻閃喉鏡、人體成分測量儀等大型檢查設備,有高壓氧艙、各種康復治療儀、燒傷疤痕治療儀及電視腹腔鏡等大型先進治療設備。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肛門醫院)首任院長、博士生導師汪建平教授現任中山大學副校長、全國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組長、《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主編、《外科學》教材副主編、中華醫學會理事、廣東省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胃腸外科與營養支持學組組長、日本消化器外科學會員、亞洲造口康復治療協會理事及中國區主席。
中山大學附屬胃腸肛門醫院是中山大學醫科的發展戰略重點之一,其特點是以西醫為主、中西醫結合、防治結合,醫療教學科研一體化;其代表學科有食管胃腸外科、肝膽脾胰外科、結直腸外科、肛腸外科、消化內科、炎性腸病中心、腫瘤綜合治療科、消化內鏡中心和臨床營養中心等。胃腸肛門技術團隊實力雄厚、人才眾多、設備先進,能解決食管、胃、小腸、結直腸、肛門等外科領域的重大、復雜和疑難病例。胃、結直腸腫瘤、肛門直腸良性疾病的診治處於全國領先水平。胃腸肛門學術團隊共承擔各類研究項目15項,各級科研成果斐然。「直腸癌保功能手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系列研究」榮獲2006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山大學附屬胃腸肛門醫院、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和中華胃腸外科雜志是中山六院的三大支柱,與內、外、婦、兒等友鄰科室及麻醉科、手術室、SICU等配套科室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成為大學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技術陣地和學術平台。醫院與國外多個著名的胃腸疾病中心建立了長期友好的雙邊交流和合作關系,診療技術、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根據廣州區域衛生的規劃和中山大學發展戰略,按照衛生部和教育部關於三級甲等教學醫院標准,我院將用3-5年的時間,建設成為設置床位1000張,其中胃腸肛門專科設置床位400~500張,綜合學科設置床位500~600張,以食管、胃、肝膽脾胰、小腸、結直腸、肛門等的良惡性疾病診療為大專科特色的現代化綜合醫院,實現學科結構調整、服務模式創新、醫療資源共享,造福百姓和社會。
3. 全國著名的治療直腸癌的醫院
個人認為武漢同濟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和廣州中山一院還不錯! 1、武漢同濟醫院普外科胃腸外科:是國家重點學科。以中科院院士裘法祖為代表的一批專家不僅技術精湛,而且醫德高尚。該科專業劃分齊全、重點突出、設施完善。診治的疾病主要有:(1)肝膽疾病;(2)胃腸疾病:採用電子胃鏡、纖維結腸鏡等早期診斷胃腸疾病並及時予以手術。各種新術式的應用,如胃大部切除、幽門再造術治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的規范性根治切除術、直腸癌手術及其術後腹腔內局部化療等,大大提高治療效果。尤其胃癌病人的長期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3)門脈高壓症和脾臟外科;(4)內分泌疾病(胰腺、乳腺、甲狀腺;(5)血管疾病。 1)龔建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自90年代初期開始胃癌合理性治療的臨床研究,對胃癌病人實行規范化個體化的根治手術,使患者生存率得到明顯提高,經湖北省衛生廳成果鑒定,達國內領先水平。進入21世紀,對胃腸道腫瘤的治療已不再局限於單純的外科手術,龔建平教授運用腫瘤生物學原理,開展了腫瘤病人葯敏試驗,針對病人設計個體化化療方案,實施特異敏感的術後化療,使患者生存率進一步得到提高。同時,為減輕患者手術創傷,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龔建平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消化道腫瘤微創手術腹腔鏡消化道腫瘤根治術,取得良好效果,並於2002年在全國系統提出消化道重建的自動化縫合概念。 2)胡俊波:胃腸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委員、湖北省醫學會普外科分會基礎與營養學組委員、《腹部外科》雜志青年編委。1997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同年留同濟醫院普通外科工作,1998至2001年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癌症研究中心接受博士後訓練,主要從事腫瘤發病機制及治療的相關研究,發表論文40餘篇,23篇論文為SCI收錄論文,論文總引用次數為130餘次,其中多篇論文分別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JBC, PNAS,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JI等上發表。目前主要研究領域:①信號轉導和細胞周期與細胞凋亡調控規律的研究;②基於腫瘤細胞周期及細胞凋亡調控理論的腫瘤治療研究;③腫瘤細胞增殖與凋亡雙重調節機制的研究。主要從事普通外科臨床工作,對胃腸疾病的診斷及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對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及肛管疾病有教深入的研究。 2、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又名中山大學附屬胃腸肛門醫院(簡稱中山六院),始建於1965年。2007年2月5日,廣州市政府將原廣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成建制整體移交中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肛門醫院)。中山六院是一所以胃腸肛門為專科特色的綜合醫院,承擔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康復等任務,是中山大學教學醫院、廣東省及廣州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承辦《中華胃腸外科雜志》,內設博士後流動站、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天河區員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山六院現有在編職工638名,其中教授、主任醫師16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59人,有博士學位25人。各臨床科室齊全,開設內、外、婦、兒、耳鼻喉、口腔、中醫等12個二級學科和28個三級學科。編制床位303張,開放床位約460張。佔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業務用房2.6萬平方米。中山大學附屬胃腸肛門醫院是中山大學醫科的發展戰略重點之一,其特點是以西醫為主、中西醫結合、防治結合,醫療教學科研一體化;其代表學科有食管胃腸外科、肝膽脾胰外科、結直腸外科、肛腸外科、消化內科、炎性腸病中心、腫瘤綜合治療科、消化內鏡中心和臨床營養中心等。胃腸肛門技術團隊實力雄厚、人才眾多、設備先進,能解決食管、胃、小腸、結直腸、肛門等外科領域的重大、復雜和疑難病例。胃、結直腸腫瘤、肛門直腸良性疾病的診治處於全國領先水平。胃腸肛門學術團隊共承擔各類研究項目15項,各級科研成果斐然。「直腸癌保功能手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系列研究」榮獲2006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山大學附屬胃腸肛門醫院、中山大學胃腸病學研究所和中華胃腸外科雜志是中山六院的三大支柱,與內、外、婦、兒等友鄰科室及麻醉科、手術室、SICU等配套科室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成為大學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技術陣地和學術平台。醫院與國外多個著名的胃腸疾病中心建立了長期友好的雙邊交流和合作關系,診療技術、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以食管、胃、肝膽脾胰、小腸、結直腸、肛門等的良惡性疾病診療為大專科特色的現代化綜合醫院,實現學科結構調整、服務模式創新、醫療資源共享,造福百姓和社會。首任院長、博士生導師汪建平現任中山大學副校長、全國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組長、《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主編、《外科學》教材副主編、中華醫學會理事、廣東省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胃腸外科與營養支持學組組長、日本消化器外科學會員、亞洲造口康復治療協會理事及中國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