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宿舍封樓
A. 華東政法大學哪幾棟樓被封了
12號樓。根據查詢華東政法大學疫情的相關資料顯示,華東政法大學的12號樓被封了,華東政法大學的師生親身經歷著緊張與奔波,目睹了溫暖與感動。因疫情實時封閉管理,開啟人員和環境篩查華政松江校園。
B. 到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有哪些注意事項
香港教育水平真的很不錯,甚至現在很多深圳的家長都要讓孩子做兩地學童,每天深圳香港兩邊跑只為了高質量銀拿的教學。除了基礎教育外,香港的高校在世界排名都十分靠前,這就吸引了很多想要在國內讀名校的同學來這邊求學了。針對我個人而言(我在香港生活過一小段時間,本身是南方人),香港的日常生活和國內差不了很多這個是大家不需要擔心的。最重要的是,拿到香港中文大學的offer。
C. 有沒有在澳洲讀書的朋友給我講講悉尼大學的水平
作者:北美趣西經 如果想了解更多托福和出國留學的相關資訊,可以關注公眾號哦
這個可以慢慢寫了,背景,悉尼大學 B Com LLB, 2005-2009.
雖然在悉尼大學讀了整五年,但是感覺只是涉及到了它的皮毛。每一個學院,每一個專業的區別都很大。
整體給我最深刻的感覺是:歷史。雖然相比牛劍,悉尼大學還算是年輕(1850建校),但是怎麼都是澳洲第一所大學。因為它最老,那傳統學科的優勢自然明顯(如醫學,法學),法學院下面細細講,醫學的話,基本上悉尼頂尖的公立醫院都是悉尼大學的教學醫院。
而我最喜歡悉尼大學的一點就是它的古建築,這一點絕對霸氣超越悉尼其他所有大學。
要說缺點,那也是歷史,包袱過重,改革艱難,你能想像2007年時,學校的電腦還在使用Win2000, 學生證是一張紙加塑封,網路教學資源略等於無,交作業需要3.5英寸盤,蘋果機是彩色圓滾滾的iMac么?不過在我畢業那年開始終於革新不少(在留學生身上收了不少錢吧)
第二大缺點那應該是食堂,雖然聽說現在校園開放,進步了不少,但是我在校時學校幾個食堂的質量可以說是慘不忍睹。還好旁邊不遠就是悉尼的咖啡聖地之一Newtown, 其中的Campos更是多年被稱為神級的咖啡店。
--------------------------------------這里說說學院
首先是法學院 (想讀商科的請往下拉)"Australian First Law School「 這個口號里的"First"不光是指最早,也是指最好。說悉尼大學的法學院是澳洲第一,墨爾本大學的同學可能會有些不服氣,這里我也就不爭辯了,第一第二分別不大。
學生:
至於法學院的學生,大概可以歸為精英中學,私立中學兩派。精英中學(相當於國內重點中學)一般是中產家庭出身,學習相當努力,各個都是學霸(我那年法學院高考分數線是 99.45/100),這群人畢業後做律師的很少,大多去了銀行。私立中學很多都有法律家庭背景,喜歡自己抱團,這些人大多成了政法界的中堅力量。
校友的陣容強大,澳洲最高法院歷史上50位法官,23位是悉尼大學的,還有五位總理,十位司法部長,等等等等。
校區:
我在悉尼法學院的時候剛好遇到新法學院的修建,也就算是唯一一批經歷了法學院三個不同校區的學生。
大一到大三因為雙學位的課程安排,是在悉尼大學老校區,沒什麼可圈可點。
到了後來,有幸到了法學院的老校區,就坐落在新洲高院,律師協會旁邊,算是悉尼法律的心臟地帶,不過那棟樓空曠的Lobby,隨機更換的電梯按鈕,永遠數不清的樓層,一天給你四季的空調,讓人不斷想起MIB…………
大四的時候新的法學院修好,回到了主校區,新的樓倒是十分不錯,滿地的沙發,隨便睡,而且大多數建築都在地下,但是沒有了心臟地帶的優越感。聽說當時悉尼大學邀請法學院搬回主校區,給Dean說我給你大學裡面最好的地段,Dean的回答是,我們已經有了全洲最好的地段,幹嘛回去。
課程:
剛入學時影響最深刻的算是那當頭棒喝般的」法學基礎「。
雖然是本科學位的第一門課,絕對是最難的一門。剛開學,買了課本,還另發了幾百頁的閱讀材料,算了算,平均每一節課閱讀量不少於50頁。
第一個Assignment在第二周就要完成,還是自己去法院旁聽,寫記錄,那時一竅不通進了法院旁聽也是雲里霧里,還好運氣不錯遇到一個簡單的交通事故的案子,安全過關(美劇誤人啊!)。
課程的安排也是最奇怪的,不光一周兩次Seminar(與其他學院不同,法學院的Seminar都是講師,教授級別的來教,不是Tutor教你寫作業),還有一節Lecture。不過Lecturer每周來的講師全部都是客座,有高院法官,有司法部長,總之就是法學院知名校友秀,每節課的主題更是各種各樣,直到最後兩周,才知道這些Lecture不是考試范圍!!!
最後的Exam,本來以為take home exam很容易,結果一看,5000字論文!!
到了第二學期,感覺班裡的人一下少了許多,許多…………
整個法學院最High應該是參加了Shanghai Winter School,是悉大法學院與華東政法的合作項目,在上海呆了兩個月學習中國法律系統。那基本上是每天三點下課,然後各種泡吧(開Party,法學院絕對很積極)。
PS. 拉個仇恨,寫給那些想去其他法學院的,引用我們Law School Musical 裡面的一段台詞: "Your Honour, I shall call our expert witness."
"What's his qualification?"
"Mq University"
"Not qualified!!"
-----------------------------分割一下,回來繼續寫商學院
相比法學院,悉尼大學商學院的名氣就差多了。會計專業不如MQ與UNSW,MBA項目更是退出了Australian Gra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現在完全是UNSW的一部分)。靠著悉尼大學本身的名氣,也算是瘦死駱駝比馬大吧。不過聽說最近UNSW的商學院院長跳槽到了悉尼大學,悉尼大學的跳到了UNSW,不知道會不會產生戲劇般的改變。
我在悉尼大學時剛好遇到澳洲留學熱潮的開端,商學院更是浪尖。當時大部分的學生,特別是會計專業,都是中國留學生。與歐美的大學不同,澳洲的大學校園內的宿舍很有限,大部分的學生都住的很分散,留學生自然大多都住在各個華人聚集地。近來留學生團體的活動越來越積極,對大學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相信現在來的留學生在商學院會過得更順利。
商學院的課程安排與其他大學都大同小異,一般來說一門課一周會有一節大課,兩節Tutorial。只不過考試通過率我感覺還是蠻高的,比起MQ那近乎表態的不及格率,要人道許多。
校區的話,商學院的主樓只是電腦房與辦公室,大部分的教室都是用的其他學院或者公用的。所以有些時候會覺得對學院的歸屬感沒有那麼強烈。
D. 學什麼專業好,最適合女孩子的十大專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中的專業門類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以便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緊跟時代的就業反向。對於每個大學生來說,進入大學是幸運的,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選一個容易就業和有發展前途的專業。尤其對於女生來說。選擇一個合適的專業尤為重要。
在大學里,女生要想在畢業以後有一個好的工作。這幾個專業可以考慮下。首先是師范類專業。隨著入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教師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大學選擇一個師范類的專業,畢業以後成為一個老師對於女生來說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其次,醫學類專業。喜歡醫學的女生也可以選擇學醫,醫生在現在也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職業。對於女生來說學醫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後,金融會計類。由於女生心思縝密。所以在大學學習財會金融類的專業額時非常好的,而且在畢業以後的就業也比較容易。
三、財會類專業。女生天生心細如發,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財會方面的專業人才缺口也是一直存在,對於女生來說選擇財會專業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而且財會專業在畢業以後也容易找到工作。
你覺得女生學習哪些專業比較好?
E. 中國主要大學城
在中國,大學城建設是20世紀90年代繼高校合並、高校擴招之後高教領域的又一大手筆。2000年8月,廊坊東方大學城拉開序幕,其後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學城相繼拔地而起,僅兩年時間,全國規劃建設的大學城達50多座,涉及21個省、市。2002年投入325.89億元,校園建築總面積達1436.97萬平方米,容納高校134所,在校學生59.7萬人。[2] 時至今日,大學城建設仍風起雲涌,而且爭先恐後做"大"文章,且有相當部分佔用了耕地。
國內著名大學城案例
【廣州大學城】
廣州大學城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及其南岸地區,是國家一流的大學園區,華南地區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研、產一體化發展的城市新區,面向21世紀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廣州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態化和信息化的大學園區。 廣州大學城規劃范圍約43.3平方公里,可容納學生18萬-20萬人,總人口達35萬-40萬人(包括村鎮人口),相當於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估計總投資規模將達到200億-300億元。首期建設的小谷圍島約17.9平方公里,進駐十所高效,分別是:國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廣東葯學院、廣州大學、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其中佔地面積最大的是廣東工業大學,約2400畝。 廣州大學城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領先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和廣州的文化勝地,廣州大學城可以極大地推動廣州市經濟、科技和文化大發展。 2004 年 9 月第一批約 4.5 萬名大學生已先行進入大學城, 2005 年 9 月後在校學生人數為 10 萬, 2007 年大學城全部建成後總規劃人口預計將達到 35 萬人,相當於一座中小城市。
【上海松江大學城】
松江大學城位於上海松江新城區西北角,佔地約8000畝。松江大學園區2001年啟動,2005年基本建成,佔地約7236畝。至2005年9月,規劃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華東政法學院、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和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7所高校都已入駐。學生規模為8萬人,現有學生5.2萬餘人,教職員工約0.7萬人。
松江大學城建設是上海創建新型辦學模式的一次探索和改革,採用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新機制、新模式:區里出土地、銀行貸款搞基建、高校以租賃方式進入園區。大學城「先換機制、再進學校」,幾所大學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共同構建沒有「圍牆」的大學園區,形成規劃整體化、資源共享化、後勤社會化、管理集中化的園區運作模式,以此提高辦學效益,盤活教學資源,促進上海高等教育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滿足市民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
松江大學城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大學園區,這不僅體現在校與校之間沒有圍牆,只是用綠化帶或河流來劃分邊線,更體現在大學城內各類資源可以共享。
按照大學城設計思想,今後圖書館、體育場和實驗室可以互相「聯網」使用,對大學城內的師生實現「一卡通」,避免重復投資造成的資源浪費;各校的後勤服務統一達到社會化,共享地帶的後勤工作,如員工招聘、店鋪招商等,全部由市高校服務中心和市高校後勤發展中心負責,校區綠化、維修工作則通過招標形式由企業承包,把校長從煩瑣的後勤事務中解放出來;各校師資可以相互聘用,高素質的教師可以輪流在幾所大學執教,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學生可以各取所需,走進任何一所大學的課堂選修課程,所修的學分在各校之間都予以承認。
松江大學城的建設,為入駐大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如外貿學院在市區佔地僅73畝,搬進松江大學城後一下子擴展了700畝。
松江大學城實行高度智能化管理,整個大學城內遍布網路介面。如果需要的話,全城學生可以同上一堂課,更可暢游沒有邊界的「虛擬大學城」。
【重慶市大學城】
重慶市大學城於2003年4月4日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設。
重慶市大學城位於沙坪壩區西部虎溪鎮和陳家橋鎮,佔地20平方公里。背倚縉雲秀峰,遠眺歌樂美景,地勢平坦,林木蔥籠,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規劃入駐大學6一 10所,教師、學生人數15—20萬人。大學城突出以人為本,強調功能分區、資源共享。主要包括城市資源共享區、大學校園區、學生居住區、教師居住區、集中研發孵化區。
重慶市大學城的建設理念是「人民給我一方土,我還人民一座城」。指導思想是「能快則快盡量快,建設一流大學城」,經過2—3年的艱苦奮斗,重慶市大學城將以其生態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郁、科技產業發達、綜合配套完善、開放式現代化的風格,成為西部地區的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科學研究與創新中心、國際科技教育交流中心。
建設目標及步驟
市委書記黃鎮東,市委副書記邢元敏,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副市長童小平等市領導多次到重慶市大學城視察,要求把重慶市大學城建設成為西部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學城。目標: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建設全國一流大學城。建設進度實施「三步走」:即2005年底有2——3萬名大學生入學;2007年功能基本完備;2010年成為全國一流大學城,並具有一定國際影響。
優惠政策
2003年5月31日,重慶市大學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決定,只有進入大學城的學校才能享受以下最優惠的政策,一是市政府決定給予土地優惠,耕地復墾費按高速公路復墾費的標准收取;二是市教委到教育部爭取到的教育支持和補貼只能用於進入大學城的高校;三是大學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需要大量資金,對入駐的學校可以在招生和收費上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四是市裡各大投資集團給大學城最大的資金支持。
高標准規劃大學城
按照建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重慶市大學城的要求,沙坪壩區於5月8日開展重慶市大學城概念性規劃方案網上徵集活動。目前,英國、新加坡、香港等7個國際知名設計單位參加概念性規劃方案競標活動。概念性規劃的徵集評審活動在6月6日結束,有3個體現出構想創新、規劃布局合理的方案入圍下一輪角逐。目前概念規劃及其整合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深度規劃正在抓緊完善。
基礎設施建設
沙坪壩區人民政府已與重慶市地產集團簽訂協議,投資60億元,用於大學城基礎設施建設、拆遷安置、百米科技景觀大道建設、井口至土主的隧道工程等項目。
今年啟動以道路為先導的三條道路建設,6月18日開工建設從賴家橋——虎溪的科技景觀大道一期工程,9月份開工建設從虎溪——曾家的大學城內環主幹道,10月份開工建設從白市驛——賴家橋的城市二環快速幹道。作為重慶市大學城內的景觀式交通骨架,科技景觀大道規劃為城市一級主幹道,東起沙區西永鎮賴家橋,西至虎溪鎮楊家溝,全長9.48公里,寬100米,是目前我市最寬的大道。道路由綠化帶、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和中央綠化分隔帶組成。
2006年2月10日,大學城隧道通車後,水、電、氣、訊等基礎建設也在加緊進行。
西部新城建設
沙坪壩區西部與壁山、北碚相鄰,方圓近220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轄西永、土主、陳家橋、虎溪、曾家、青木關、鳳凰、回龍壩八個鎮,近18萬人口,沙坪壩區緊緊抓住重慶市大學城建設的機遇,開發西部新城。隨著渝遂高速公路梨樹灣隧道和重慶市二環路的建設,規劃了佔地面積80—100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形成五大功能分區,即:20平方公里的重慶市大學城;10平方公里的第三產業服務中心和中央商務區;為大學城配套的14平方公里的西永科技產業園;15平方公里的土主現代物流園(含西南鐵路編組站、重慶鐵路集裝箱網路節點站和與之配套的倉儲區、加工業區);10平方公里的旅遊觀光區(含人工湖、高爾夫球場、童話世界主題公園和白鷺保護區)。在不遠的將來,西部新城將建設成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科教新城,成為我市主城拓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廈門集美大學城】
廈門集美大學城至杏濱路,東至天馬山、高速路連接線,北至廈漳泉高速路,南至集美、杏林海堤,西、東分別連接杏林和集美城市組團,規劃總用地面積達31.32平方公里,將布置近10所高校,人口總規模預計將達20餘萬人。目前已有廈門大學、廈門理工學院、武漢理工學院、華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信息學院、廈門職工技術學院等高校,以及中科院與廈門市政府聯合創辦的城市環境研究所率先進駐。集美大學城傳承了集美學村的文教精神,使集美教育更增加了現代化的高校人文配套。據消息,廈門職業中心校還有廈門華廈學院也將於2008年下半年搬遷至集美校區,另廈門還有島內廈大文教區、五緣灣文教區、島外翔安大學城等多個高校匯集區。
【甘肅榆中大學城】
蘭州榆中大學城是封閉的,目前只有蘭大和西北民大兩所學校,而且還以高牆相隔,各種設施建設更是各辦各的事、各開各的灶,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
蘭州大學城的建設力量是分散的,資金投入渠道太少,規劃上也缺乏整體和長遠的眼光。
【昆明市呈貢縣大學城】
昆明市呈貢大學城在2004開始動工,大學城裡昆明市市區接近20公里,目前已有近十所高校入住大學城。最早入住大學城的是雲南師范大學,雲師大是在2007年開始入住大學城的,在其後的一年裡,有昆明理工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中醫學院等高校入住。其中雲南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緊緊相連,頗有大學城的味道。在不久的將來,雲南各主要高校都將入住大學城。
【廊坊東方大學城】
教學樓
東方大學城到目前為止已建成教學樓43棟。分別坐落於教學東區、教學西區、教學北區,我院體育系位於教學東區,樓內均配有標准小教室、合班教室、階梯教室等。
學生公寓
學生公寓共由四個部分組成,東區學生公寓,西區公寓,生活區學生公寓和北寓,共有67棟。我院體育系位於東區,東區學生公寓在東方大學城凱旋門圖書館及文化宮東側,共有學生公寓4棟,每棟5層,每間可居住學生6人。每人配有一張床,一套學慣用桌椅,一個衣櫃,一人書架。
體育中心
體育中心內設有網球館、游泳館、綜合館和20片室外網球場地。網球館內設有6片國際標准網球場地。游泳館內有深水,淺水兩個池,可供學校一年四季使用。綜合館擁有近2000平方米的木質場地,內設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籃球、檯球等項目。
體育場
中心體育場位於教學北區,帶有6000人左右的看台,場內擁有標准草皮足球場一塊,標准塑膠跑道。此外,大學城內還有六塊400米跑道的標准體育場。在大學城內有多塊籃球場地,排球場地,羽毛球場地,並配有供學校上體育課和學生課外鍛煉的體育設施:單杠、雙杠、沙坑、鉛球投擲區。
旱冰場
大學生廣場西北側和文化宮內有室內外冰場各一塊,可供學生體育鍛煉使用。
圖書館
大學城圖書館位於東方大學城內凱旋門東側,建築面積20000,是一座現代化的圖書館。可容納3000人同時看書,學習。這座圖書館主要以電子圖書為主,並和國家數字圖書館合作,閱覽者可以能過寬頻網直接使用國家數學圖書館的資源。目前,館內還配備了印刷版的大型工具書,外文圖書等十幾萬冊專業工具書。館內還為各院校提供有專業圖書館用房,由學校和圖書館共同管理,主要供本校學生使用。也可供外校學生查閱。
大禮堂
大禮堂位於凱旋門西側,大禮堂總建築面積為6006平方米。禮堂內功能,設備齊全,舞台使用面積為340平方米。舞台上有幕布14道,並設有寬銀幕,可放映寬銀幕和投影電影,舞台燈光音響齊全,杜比環立體音響,效果良好,大禮堂是放映,會議,講座,各種大小型文藝演出的絕好場地,禮堂分上,下兩層,可同時容納1300觀眾,禮堂後設有男,女大型化妝間,大禮堂為入駐學校的文化娛樂,學術交流,開學典禮等活動提供了極好場地。
教育發展大廈
大學城一期工程建有一座12層弧型金黃色大廈---教育發展大廈,大廈建築面積53000平方米。大廈裝修典雅、豪華,一樓分布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廊坊市商業銀行專設在東方大學城的分理處,第11層正中是面積為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可容納350人左右。是舉行學術交流,報告會等活動的優選場地。第11層兩側是東方大學城開發有限公司辦公用房。大廈2—10中有豪華、寬闊、舒適的寫字樓套房,可供入駐大學城的學校,公司租用或購買。
文化宮
文化宮建築面積19400平方米,一樓大廳為旱冰場,二樓設有健身房,拳擊房,是入駐大學城各校學生休閑,娛樂的室內場所之一。
大學生廣場
大學生廣場位於大禮堂對,佔地300畝,環境優雅,並有數百隻廣場鴿。對面是禮堂前廣場,可容納近萬人,各學校的校旗都掛在禮堂前廣場上。
大學生演藝廣場
大學生演藝廣場位於教學北區,酷似羅馬劇場,可容納一萬多人,中間為升降舞台,適合舉辦大型的學術報告,演出活動等。
其他生活設施介紹
全城一卡通
東方大學城內現有十座食堂,每個食堂可容納學生5000—6000人就餐,各食堂均可刷卡就餐,學生只需辦理一張磁卡,便可在所有食堂就餐。食堂內既有普通餐廳,也有具備各地風味小吃的大排擋
存取方便的銀行
現在大學城內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廊坊市商業銀行開設了支行,辦理存款業務、代理收費等業務。
有力的通訊保障
大學城內有多家通訊公司,中國網通、中國鐵通、中國移動、中國連通在大學城設有分部。IP、IC電話到處可見,每個學生宿舍內都安裝了201電話。同時,所有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公寓各房間內都有寬頻網路介面,開通後即可使用。
醫務部、門診部
為保障大學城內師生的健康,東方大學城委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院在城內組建了社區醫療服務部門,提供一般疾病診治,急重病的轉診,健康檢查等服務。中國石油中心醫院是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天津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技術精湛,設備先進。城內還有開發區衛生部門的門診部,並配有新護車一輛。
商業網點
大學城內現有華聯商廈、大學生商場、東方商廈等超市,經營文化用品,體育器材、音像製品、辦公用品等,師生所需的各種用品,不出大學城均能買到。
食街
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0多家特色小吃,多種風味。
郵政
為方便大學城的師生員工收寄信函,訂閱報刊,市郵政局在大學城開設了郵政分局。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東方大學城內的文體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如由學生參與的」攝影大賽」,」集體舞會」,」大學生運動會」,春季的」萬人植樹」,九、十月間的」軍訓匯演」,十一月份的」交通安全宣傳月」,」萬人長跑」,各種文藝晚會演出更是層出不窮。
內容豐富的學術報告
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碰撞出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在大學城內各院校的學術活動以及校際間的學術交流往來頻繁,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由東方大學城管理委員會主辦的」東方講堂」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該講堂主要聘請各方面的專家和知名人士向大家介紹所在行業的發展情況,通過講座以達到啟發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和崇高的追求。自該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同和支持。
東方大學城濃厚學術氛圍的逐漸形成,為城內廣大師生的學習,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促進作用。
【沈北大學城】
在眾多新區中,沈北大學城,這個依託沈北新區道義開發區的「北金廊」龍頭板塊,以與市中心"親密接觸"的近距離而脫穎而出,迅速地拉升了區域的城市價值;生態沈北的規劃傾斜,讓沈北大學城盡享城市便利的同時,又披上綠色生態花園新城的桂冠,人居價值加速攀升;承接皇姑區的歷史文脈,知名學府雲集大學城,人文底蘊與科技創新,讓區域發展馬力十足;現代服務業的最新規劃,更是從產業創新的角度托起道義大商圈,為區域經濟發展持續注入無限活力。
以市政府為目標點,25分鍾,就可以從道義沈北大學城開車到達。目前,地鐵二號線規劃也已從最北的松山路站向北延長近10公里,直達道義開發區。將來還有可能在其間再增加一個站點,使各站間距離為1.5公里左右。屆時,從沈北大學城乘坐地鐵到達市中心不過10分鍾。
在市區內繁華所在,分別有從北站始發的236路公交車,從沈陽站始發的255路公交車、從鐵西方向發車的141路公交車、從五愛市場方向發車的326、338公交車等,均直達道義開發區。
過去,提起沈北大學城,人們可能會聯想到郊區。但是一系列數字擺在眼前,足以打破人們心中對道義的心理距離堅冰——如此近距離地觸摸城市中心「脈動」的區位,是沈北其他板塊遠遠無法比擬的。作為沈北新區距離市中心最近的板塊,沈北大學城位於沈陽城區北部、沈陽三環高速公路出入口處,並處在城市金廊便捷交通的北部延伸帶,不僅極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為他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更將大學城的經濟產業命脈與這座城市繁榮崛起的經濟實體緊密地扣覆在一起。
古往今來,扼守城市門戶並連通外部重地的位置皆至關重要。而沈北大學城所在的道義城市板塊,正是銜接沈陽中心城區與康平、法庫、鐵嶺等遼寧北部地區及城市,進而是長春、哈爾濱等東北其他城市的重要關節點。
道義開發區將以遼寧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和北方軟體學院及專業院校為依託,加大三維動畫、軟體測試及軟體代碼編寫等軟體人才培養機構的引進,將沈北大學城建設成為東北地區技術和職業培訓課件重要的生產基地;並鼓勵國內外知名培訓機構和有條件的社會培訓機構開展服務外包培訓,構築服務外包人才高地;另外,還將逐步引進20家有影響的文化娛樂項目,建設遼寧有影響力的科教、文化教育帶,成為東北地區的教育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