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專區 »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

發布時間: 2024-11-16 11:07:29

Ⅰ 鄭大二附院怎麼樣 哪幾個科室比較好

鄭大二附院還是非常不錯的,屬於三甲醫院,婦產科、神經內科、胸外科、心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等科室比較好。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經八路2號,始建於1952年,佔地面積426畝,是一所集醫療、教學、預防、康復於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是河南省醫保、河南省新農村合作醫療、河南省大病救助、河南省異地就醫、河南省直幹部保健及鄭州市醫保等定點醫療機構。

科室設置:

醫院設有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一病區、心血管內科二病區、心血管內科三病區、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消化內科、腎病風濕科、血液內科、神經外科、血管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乳腺外科、骨科一病區、骨科二病區、普外科、泌尿外科。

婦科門診、婦科一病區、婦科二病區、婦科三病區、產科一病區、產科二病區、產科三病區、生殖醫學科、小兒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膚科、中醫科、老年醫學科一病區、老年醫學科二病區、老年醫學科三病區、急診科、神經康復科。

CCU科、重症醫學科(綜合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科、疼痛科、麻醉科、臨床營養科、腫瘤放療科、放射介入科、輸血科、社區及預防保健科、放射科、超聲科、體檢科、核醫學科、針灸理療科、心電圖科、病理科等臨床科室和醫技科室。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Ⅱ 麻醉學考研考什麼大學好

麻醉學是一門研究臨床麻醉,生命機能調控,重症監測治療和疼痛診療的科學,在醫院中,是連接各個科室的重要支柱,現在的崗位需求也很大。那麼麻醉學考研考什麼大學好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麻醉學專業考研院校排名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2
10335
浙江大學
A+
3
10023
北京協和醫學院
A
4
10246
復旦大學
A
5
10001
北京大學
A-
6
10025
首都醫科大學
A-
7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A-
8
10533
中南大學
A-
9
10558
中山大學
A-
10
10610
四川大學
A-
11
10159
中國醫科大學
B+
12
10226
哈爾濱醫科大學
B+
13
10312
南京醫科大學
B+
14
10422
山東大學
B+
15
10631
重慶醫科大學
B+
16
90030
第二軍醫大學
B+
17
90032
第四軍醫大學
B+
18
10459
鄭州大學
B
19
10486
武漢大學
B
20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21
12121
南方醫科大學
B
22
10062
天津醫科大學
B
23
10161
大連醫科大學
B
24
10183
吉林大學
B
25
10247
同濟大學
B
26
10055
南開大學
B-
27
10089
河北醫科大學
B-
28
10114
山西醫科大學
B-
29
10285
蘇州大學
B-
30
10343
溫州醫科大學
B-
31
10366
安徽醫科大學
B-
32
10403
南昌大學
B-
33
10570
廣州醫科大學
B-
34
10678
昆明醫科大學
B-
35
10313
徐州醫科大學
C+
36
10427
濟南大學
C+
37
10559
暨南大學
C+
38
10560
汕頭大學
C+
39
10598
廣西醫科大學
C+
40
10730
蘭州大學
C+
41
10752
寧夏醫科大學
C+
42
10760
新疆醫科大學
C+
43
11065
青島大學
C+
44
10160
錦州醫科大學
C
45
10184
延邊大學
C
46
10299
江蘇大學
C
47
10304
南通大學
C
48
10384
廈門大學
C
49
10472
新鄉醫學院
C
50
10571
廣東醫科大學
C
51
10660
貴州醫科大學
C
52
10075
河北大學
C-
53
10132
內蒙古醫科大學
C-
54
10344
浙江中醫葯大學
C-
55
10367
蚌埠醫學院
C-
56
10475
河南大學
C-
57
10632
西南醫科大學
C-
58
10661
遵義醫學院
C-
59
10743
青海大學
C-
60
10759
石河子大學
C-
麻醉學專業就業方向
主要到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急診科、急救中心、重症治療監測病房、葯物依賴戒斷及疼痛診療等領域從事臨床麻醉、急救和復甦、術後監測、生理機能調控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麻醉的從業人員學歷偏低,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不多,所以研究生比較容易找工作。但是多數人,包括醫生,對麻醉了解不夠,以為麻醉就是把人麻倒,根本看不起麻醉師,除非你在麻醉科實力非常強的醫院,否則地位不會太高,很受外科、患者的氣。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麻醉的發展前景很廣闊,也比較容易混出頭,當然,主要還是看你的本事。

Ⅲ 麻醉學畢業後只能去醫院當麻醉師嗎

麻醉學的專業性比較強,但是也有幾個大的研究方向:

1.神經病理痛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

2.創傷麻醉

Ⅳ 濾鏡之下,醫生的脆弱與偉大

對他們而言,醫生不只是一個職業,更是一種伴隨一生的生活方式。它意味著一個人要在漫長的時間里不斷學習和自我更新。

在大眾的印象中,醫生似乎是個形象足夠明晰的職業。在生活里,他們往往有潔癖,注重健康,帶頭抵制垃圾食品;他們會有豐富的社交關系和體面的生活,絕對不缺朋友。面對疾病,醫生有強大的內心和堅定的毅力,會迎難而上。在普通人眼裡,醫生就是精英的代名詞。

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在醫生的吐槽大會《健笑了》,可以看到許多顛覆人們對醫生認知的事情:

人們對醫生這個職業的誤解遠遠不止於此。很多時候,那些在門診室和手術室之外工作的醫生,他們的努力沒有被看到。人們也難以了解醫生在與人的疾病、衰老和死亡打交道時,真正的內心世界。

吃垃圾食品犒勞自己

人們總在影視劇里看到這樣的醫生。他們穿著筆挺、干凈,白大褂永遠是新的。如果是男性,他一定有看起來噴過不少發膠的規規矩矩的頭發,還有清爽的、每天都會仔細處理的胡須。如果她是女性,除了飄逸的頭發,她還會畫著精緻的妝,就算到了晚上到家睡覺的時候,依然像半永久一樣掛在臉上。

然而,現實里的醫生真的是這樣嗎?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學生李立表示,一個正處於規培期的醫學生應該是這樣的:頭發略有一些油膩,但還沒到油光發亮必須要洗的程度;眼睛下有兩個黑眼圈,伴隨著暗沉的膚色和零散分布在額頭和鼻子上的青春痘。你會看到這些還算年輕的醫生們逐漸丟掉自己的帆布鞋、球鞋,改成常年穿的一雙洞洞鞋——一種以丑和難搭配著稱的單品。

東直門醫院的骨科醫生楊濟洲是80後,他也是時尚絕緣體,「基本上這一個夏天一條牛仔褲、一條休閑褲,兩條褲子輪換著穿,到了醫院之後都是工作服,這些也就是來迴路上穿一下」。

為什麼電視劇中的醫生形象與現實里的差別如此之大?如果知道一位醫生每天的工作安排,就可以理解他們為什麼顯得有些不修邊幅。

楊濟洲的一天從早上6:10開始。他所在的骨科屬於外科,每個工作日,他需要在7:20到醫院,從查房開始一天的工作。周一、周三、周五是手術日,一個接一個手術把一整天排滿;周二和周四是門診日,他要一天接診數十位病人。按照醫院的系統設計,專家門診預約號在30個左右,但到了中午11:30,會有一些老患者或是增加的預約號,於是,接診時間會延長到下午2:30。在這之後,他才能吃上中午飯。而下午的工作結束後,到了5:00,工作還沒完,得繼續查房、出醫囑,再跟其他醫生交班。

▲ 有時過於疲憊,醫生會直接席地坐下休息。圖 / 視覺中國

就算下班回家,醫生還在工作。許多患者會在深夜線上咨詢問題,病房裡的危重患者的情況也需要持續關注。楊濟洲有教學和科研任務,需要集中精力在整塊時間里完成。

處於規培階段的李立工作更瑣碎。上午,他要查房,給病人換葯、開醫囑、寫病歷、辦出院,下午則是協助主刀醫生連續做多個手術,站三四個小時。他晚上的時間也留給學習和科研。沒有病人呼叫的時間里,他收集病例、標本,做實驗,寫畢業論文,准備規培證考試。

除此之外,許多醫生還要值夜班,作息被動地不規律起來。很多醫生都處於缺乏休息的狀態,雖然好像每個醫生都有潔癖,「無菌意識很強,但休息室亂得一塌糊塗,都是累得不行了的時候趕緊在這休息睡一會兒,顧不上收拾」。

對醫生而言,時間是寶貴的。不管是在家,還是在醫院,5分鍾、10分鍾就吃完飯是常態。醫生很難參與育兒,楊濟洲的兒子還在上小學,每天早上兒子去學校時,他在醫院查房;放學時,他還在手術台上或者門診里。這些年裡,他沒有接送過兒子上學放學,連准確的放學時間都不知道。

麻醉科醫生顧士傑沒有時間談戀愛,至今還是單身。他覺得醫生的疲憊是一種無奈,「太累了,下班只想在家裡待著,看看書」。由於無暇思考如何休息和娛樂,吃什麼成了最重要的事。「只有晚飯這頓飯是我可以自己決定的,不用吃得那麼快,我會犒勞自己點個漢堡炸雞什麼的,都是垃圾食品。」

▲ 醫護人員在狹小的休息室里吃外賣。圖 / 視覺中國

很多努力不被看到

人們對醫生這個職業匱於了解的,還有在醫院這個龐大而精細的系統里,那些很少被看到的崗位和努力。

張時民在協和醫院的檢驗科工作了43年。在這家全國著名的醫院里,全部類目的檢測有幾百種,他每天的工作是跟團隊里的5位同事一起檢測2000份以上的標本,其中包括血液、尿樣、糞便以及各類細菌、真菌等。

他也曾輪轉到接收病人送檢排泄物標本的窗口工作。有一次,他看到病人用紙把裝載尿液的塑料器皿「里三層外三層裹起來」再遞給他。病人覺得尿很臟,但他覺得完全沒必要:正常的尿液剛排出來的時候甚至是無菌的。

張時民早就習慣了跟排泄物打交道。「我們經常把病人的標本處理完了,洗洗手轉過頭就到旁邊吃飯去了。我們把它看作是能反應病人身體健康信息的標本,並不去想其他的事情。」

在一位檢驗科醫生眼裡,經過幾十種的檢測後,尿液可以成為判斷腎臟病、泌尿系統、代謝性的疾病等的重要依據。更重要的是血液,在檢驗科,有80%的檢測與此相關,涉及的種類有數百種。同樣可以成為依據的,還有人們嫌棄的糞便。

3年前,張時民接觸到了一個有些特殊的病例。在臨床醫生的描述里,病人感到不舒服,惡心嘔吐,糞便里發現了金屬,同時還有腹腔積液。這些症狀加起來有十幾種,互不相干,難以聯繫到一起,很更難判斷問題的根源。臨床醫生沒了辦法,委託張時民給這位病人做檢測。

因為病情過於復雜,一周後,協和醫院舉辦了全院大會診,輪到檢驗科報告時,張時民提到自己在病人的糞便里發現了3種寄生蟲。根據他提供的檢驗結果,內科醫生確定了病因,可以對症醫治,病人在3個月後就治癒出院了。

對醫生而言,檢驗科醫生是「醫生的醫生」。現代醫學講究證據,很多疾病並不是看一看、摸一摸就能診斷出來的,檢驗科里上千種檢測報告可以用准確的數據反應病人身體的變化,是病人走進醫院後接受的第一次診斷。

有時遇到一些疑難情況,張時民還會跟同事幾個人討論,為什麼儀器顯示的圖像會不一樣、顯微鏡下看到的東西之間有什麼關系,還要跟臨床醫生溝通病人的背景,再核實這份報告是否可以發給病人。與檢驗科相似的還有放射科和病理科,這幾個部門是醫生最好的助手。

盡管檢驗科醫生的工作如此重要,但張時民發現,「在收集標本的窗口很有意思,你會看到有人管我們叫『師傅』,有人叫『護士』,有人叫『喂』,還有的什麼都不叫,叫什麼的都有,但是很少叫『醫生』的。」這些稱呼直接代表了大眾對檢驗科的印象。

實驗室有生物安全要求,病人不可以隨意進入,人們很難知道完整的檢驗流程是什麼樣、有多少人參與了檢驗工作。因此,「普通病人去看病,如果病看好了會感謝醫生,但很少有人想到檢驗科醫生」。

▲ 現代化的實驗室,血常規檢測流水線。圖 / 受訪者提供

為了那個身體里有3種寄生蟲的病例,張時民自費100多元買了5本相關的書籍,下班之後熬夜鑽研,才想到這些症狀或許與寄生蟲有關。「申請買書審批也挺麻煩的,我想著100多塊錢,也就是出去吃一頓飯的事,直接就買回來了,但是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現在,張時民的家裡有一整個書櫃的醫學書籍,都跟各種疾病的檢測、診斷有關。

新冠疫情時期,醫院要迅速研究出檢測新冠病毒的方法,實現快速檢測,完成幾萬、幾十萬人的大量篩查,這些成果離不開技術的發展,也離不開檢驗科醫生的努力。

對更多臨床醫生來說,那些在手術台之外的努力通常也沒有被看到。

醫生面前,人人平等。醫生應該用耐心的態度向每一位病人解釋病情、提供治療方案。楊濟洲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消耗情緒的事情」。

但回家之後,家人感冒發燒,他會直接說:「沒事,吃葯就好了。」這兩種態度一對比,家人會覺得「你不把我當回事兒,太高冷了」。家人認為醫生對患者的關心大於對自己的關心。

楊濟洲偶爾會遇到一些不太容易溝通的病人,即便有情緒也要保持職業素養,但這些情緒有時候調節不好,會帶回家庭內部。「看到孩子調皮會忍不住說幾句,說完我就後悔了,孩子也很不容易,我不至於發這個火。經常有這種情況。」

在他看來,「醫生其實也是服務人員」。

▲ 圖 / 視覺中國

醫生也有無奈的一面

人們都以為醫生是一份體面、高薪的工作,但根據丁香園•丁香人才發布的《2020 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報告》,一線城市全國專科醫生平均薪酬25.3萬,二三線城市19萬,低線級城市12.8萬。這很難跟醫生的工作量相匹配。李立說,「醫生要做的事情更多,身上的責任也更多」。

幾天前,北京房山區出現了幾例新冠肺炎病例。楊濟洲的一位同事恰好與其中一名感染者住同一社區。周五晚上同事下班回家,快到家時發現社區被封了。此時繼續回家,他就要被限制出行,在家工作。對醫生而言,這其實等同於一個難得的、天經地義的休假機會。但考慮到醫院里的病人還需要他,他沒有回家,轉頭回了醫院,之後都住在醫院的休息室里。楊濟洲說,「需要抉擇的時候,他首先考慮了患者」。

大家都覺得醫生無所不能,實際上,面對病人時,醫生也會感到無力。

李立在醫院規培時,曾在深夜接收到一名腹痛難忍的女性,診斷後發現小腸破裂。丈夫陪她一起來做檢查,看起來很著急。檢查之後,李立發現,這名女性腹部有明顯的鈍器擊傷。詢問因為什麼受傷時,病人始終沉默。李立推測她可能受到了家庭暴力,但當時無法直接拆穿。

在醫學生的考試題里,最常見的是一道醫學倫理題:在妻子不知情的情況下,你查出了丈夫感染艾滋病毒,你會不會告訴妻子這件事?正確答案是:不能。

病人不只是個體的人,同時也是家庭、社會中的人。醫生的工作是醫治病人,但每個人有自己的考慮和選擇,醫生永遠要尊重病人的主體性。

人們覺得醫生是在與疾病做無畏斗爭,但面對疾病,醫生更加心存敬畏。

很多人並不知道,許多疾病都無法被徹底治癒。人們理解的治癒,實際上是「維持」。一個生過病的人,身體機能不可能恢復到生病之前的狀態。

李立舉例,已經形成的病理性近視是治不「好」的。「近視眼手術的原理要麼是把人的角膜削薄,要麼是在眼睛裡植入人工晶體,去等價戴一定度數眼鏡的效果。你好像沒事了,其實沒有被治好。做過一次近視眼手術的人要非常用心保護眼睛,不然很容易再次近視。」

很多疾病一旦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就會產生難以接受的後果。

楊濟洲在讀碩士的時候遇見過一位病人,在送到醫院前沒有發現問題的嚴重性,耽誤了幾天,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走出手術室,他一整天沒說話。「這種場面對我打擊很大,覺得人太渺小了。」

▲ 圖 / 視覺中國

麻醉師顧士傑也多次遇到「人已經不行了,送到醫院搶救」的情況,「醫生知道什麼叫回天乏術,但家屬不願意放棄,這個時候非常無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很絕望」。

因為職業性質,醫生是最直接面對人的衰老和死亡的人。李立的室友在ICU工作,「管了6個病人,一周走了4個,他整個人都崩潰了」。

因為太大的工作壓力和強度, 有人會離開醫院,離開手術台,去從事醫療相關工作。李立的同學,有的去了醫學雜志社做編輯,有的去了葯商廠家,給新葯上市做臨床評估。

李立覺得自己是個「逃兵」。分科室時,他選擇了眼科,因為「這里沒有太多的生老病死」。他在醫學里逐漸學習怎麼面對死亡。在一本書里,他看到癌症專家的研究發現:病人在面對自己患癌的消息時,心理變化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是不相信,覺得醫院誤診;第二層是憤怒,憑什麼是我?第三層是討價還價,我願意把所有的收入都給上帝,讓我多活20年;第四層才是接受這個結果。事實上,這也是人在面對死亡時的心理變化。

李立說,「看完這本書,會想得更開一些」。

楊濟洲仍然願意做直面死亡、果斷決策的醫生。「能夠挽救一個人的生命,緩解人身體的疾病和痛苦,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同時,醫學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發展的學科,每一位醫生都必須保持學習習慣,這對他而言既是挑戰,也是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哪怕是不是站在最浪尖,也要勇於更新自己的知識和關鍵技術,接受新事物。作為醫生,更要有一個包容的系統。我很享受這些。」

張時民在上個月剛剛退休,但他覺得自己還可以繼續學習。除了時不時到醫院或學校與同行交流工作經驗,他還開設了一個微博賬號,有空時發布自己拍攝的顯微鏡下的標本照片。

常常有醫學生發圖片@他,向他咨詢:「老師幫忙看看這個是什麼?五個月小孩的糞便塗片。」他會仔細觀察後回復:「這不是糞便里該有的東西,再塗一片看看。

▲ 顯微鏡下的尿酸結晶。圖 / 張時民微博

對他們而言,醫生不只是一個職業,更是一種伴隨一生的生活方式。它意味著一個人要在漫長的時間里不斷學習和自我更新。

在《框不住挑戰》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普通人要成為醫生,會遇到哪些更具體的困難。對他們來說,從選擇做醫生的那一天起,挑戰就無所不在。

Ⅳ 麻醉學專業大學排名

麻醉學專業排名前10名的大學有: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1)、浙江大學(排名第2)、北京協和醫學院(排名第3)、復旦大學(排名第4)、北京大學(排名第5)、首都醫科大學(排名第6)、華中科技大學(排名第7)、中南大學(排名第8)、中山大學(排名第9)、四川大學(排名第10)。

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麻醉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急診科、急救中心、重症監測治療病房(ICU)、葯物依賴戒斷及疼痛診療等領域從事臨床麻醉、急救和復甦、術後監測、生理機能調控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熱點內容
重慶大學城花千樹樓盤 發布:2024-11-16 13:31:11 瀏覽:947
中央民族大學聲樂教授 發布:2024-11-16 13:30:57 瀏覽:556
黃驊大學城二手房 發布:2024-11-16 13:30:49 瀏覽:404
大學四有好老師 發布:2024-11-16 13:28:29 瀏覽:591
大學生拘留嗎 發布:2024-11-16 13:28:26 瀏覽:477
山西醫科大學護理系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4-11-16 13:25:41 瀏覽:177
廈門大學宿舍海景房 發布:2024-11-16 13:14:02 瀏覽:447
蘭州大學民族學考研 發布:2024-11-16 13:04:37 瀏覽:90
大學gpa對申請研究生有幫助嗎 發布:2024-11-16 13:02:14 瀏覽:815
武漢大學生可以離開武漢嗎 發布:2024-11-16 12:32:17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