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城妞
① 重慶科技學院漢語言文學 怎麼樣
重慶科技學院漢語言文學
一、專業定位與辦學特色
(一)專業定位
1.指導思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三大行業為依託,以考生是否願讀、用人單位是否願用為出發點,進行專業定位和專業建設。
2.學科定位:在我校以工學、管理學及人文社會學科並重的發展格局中,屬支撐學科。
3.專業方向定位:高級秘書和企業文化。
(二)辦學特色
1.課程設置:以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幹課程為基礎,開設秘書和企業文化工作所需的課程;同時開設石油化工、冶金材料、機械電子等方面的概論課。
2.行業資源:與三大行業有廣泛而密切的產學研合作基礎,依託行業辦專業,在科研基地、實訓基地、就業基地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3.學科地位和教學任務: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處於支撐學科地位,既要培養秘書和企業文化人才,又要辦好輔修專業、第二學位教育和對外漢語教學,培養文理兼修的復合型人才。
4.辦學規模:小規模招生。計劃2008年招50人,以後發展至80人。
二、增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要性
(一)需求量大,就業率高
對秘書以及企業文化建設人才的需求量約占人才總需求量1/7。日前重慶媒體報道,文秘專業就業率達98.1%。我校文秘專業2005屆一次就業率為87%,2006屆和2007屆均達100%。
(二)專業定位獨特,市場空間大
行業內其他高校或者未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或者專業方向定位不同。我校側重培養企業高級秘書和企業文化建設人才,並面向全校學生開設漢語言文學輔修專業、第二學位班等,有較大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
(三)我校學科建設迫切需要
我校計劃在2010年形成以工學、管理學、社會學為主要學科門類的學科布局。然而,現在人文系僅社會工作一個本科專業,全校文學類本科專業僅英語一個,增設漢語言文學專業有利於我校學科布局的形成。
(四)符合高教發展趨勢
2006年11月,教育部專門研究大學母語教育問題,2007年3月要求全國各高校把大學語文設置為必修課或必選課。增設漢語言文學專業有利於校園文化建設,改善人文環境,培養綜合素質強的優秀人才。
(五)開展對外漢語教學的需要
增設該專業有利於搭建對外交流的平台,爭取科研資源,增強我校辦學實力,改善形象,提升地位,擴大國際影響。
三、增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可行性
(一)廣闊的招生就業市場
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定位有別於我市和同行業背景其他高校,能有效減少與其他高校的相同性和招生就業方面的競爭沖突,具獨特性和互補性,因而有廣闊的招生就業市場。
(二)師資力量充足
從四川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等院校引進漢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多名,並聘請西南大學和重慶師大著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現有專業教師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 10人,助教1人;博士1人,雙碩士及碩士8人。副教授以上職稱占教師人數的35.29%。師資的學源、年齡、專業、職稱結構合理。
(三)富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校1999年即開辦文秘專業,特別重視專業技能培訓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組建了天韻禮儀隊,得到多方好評。迄今培養了四百多名文秘人才,許多人已成為各單位中層管理幹部。文秘2006屆畢業生舒靜在重慶形象大使比賽中獲得行業冠軍。
(四)領先的實訓基地建設
計劃投資200萬元建人文社科綜合素質教育中心(含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實訓模擬中心),2010年達到西部先進水平。與渝中區、九龍坡區簽訂協議,將兩區所轄的近200個社區的相關部門作為校外實踐基地,與18家企業簽訂了共建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基地的協議。
(五)具有本科自學考試和專升本辦學經驗
已成功舉辦漢語言文學和秘書學專業的專本對接自考教學和獨立本科辦學,所有課程的教學任務都由我校教師擔任,教學效果得到社會認可。
(六)經過專家組充分論證
我們專門組織權威專家進行辦學論證,專家們一致認為我校已具備增設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的基本條件,並建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我校增設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的申請。
專家組成員名單:
張宗蔭,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原助理巡視員,教授;
劉明華,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重慶市文化局副局長,
教授;
鄭敬東,重慶工商大學原文學院院長,教授;
敖依昌,重慶大學新聞與文學院,教授;
鮮於煌,重慶師范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
翹楚教育,是一家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非大學型高等教育機構。
翹楚教育,成立於1997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集IT高端培訓、教材研發、國家項目研發、軟體開發、高校合作為一身的非大學型高等教育機構。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國家軟體與電子科技人才培養工程」重慶唯一實施機構。
翹楚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做教育就是做良心,卓越員工、卓越企業。向社會培養和輸送「受企業歡迎」的人才,滿足不斷變化的企業人才需求,為學員提供接受高等教育和實現優質就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非大學型的高等教育已成為世界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翹楚教育將這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引入中國。
翹楚教育,從中國企業的人才需求出發,課程體系的設計緊密結合企業實際需要,獨創「軟體工廠」教學模式,以及貫穿始終的職業素質訓練等創新實踐,成為中國非大學教育的積極踐行者和成功典範。
【立項背景】
政策背景: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中國軟體與電子科技專業人才的培養建設,促進信息產業的持續穩步
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00]18號)和《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信息化工作辦公室關於振興軟體產業行動綱要的通知》(國辦發[2002]47號)的文件
精神,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加快軟體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教高[2003]10號)
和《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附屬機構中國電子工
業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啟動「國家軟體與電子科技人才培養工程」,該工程將集中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人才培
養方面的優勢和資源,實施強強聯合戰略,加強中國軟體與電子科技專業人才的培養。
環境背景:
全球高等教育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自上世紀60—70年代始,全球高等教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高等教育供給的多元化、學生群體組成的變化及新形式機構治理的出現等方面。同時,由於傳統高等教育機構,即傳統大學的容量跟不上迅速增長的社會需求,其能力已不能很好適應青年一代和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要求,從而使得提供高等教育的非大學型教育機構的地位得以確立並迅速發展,成為各國高等教育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2004年教育政策分析報告》中明確指出「大學已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壟斷提供者。在該教育水平上,很多國家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其他類型教育機構注冊學習,而且在少數國家這樣的學生佔多數。」現實情況是,這些提供高等教育的非大學型教育機構,已成為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又一重要力量,同時也為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地方化、民族化、專業化提供了最適宜的發展模式,其不僅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子女能夠享受到高等教育,還使利用地方資源和為地方服務成為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支柱。
非大學教育在許多國家得到長足的發展
近幾十年來,許多國家相繼建立了新型的傳統大學替代性機構,促進了非傳統大學的發展。以英國為例,縱觀其800多年的高等教育歷史,可以看到英國高等教育在源頭的變化比較緩慢,但進入20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半個世紀,經歷了最劇烈、最顯著的時期。自60年代以來,英國高等教育發生了顯著變化,它不再是傳統大學教育的代名詞,「多科技術學院」得到承認與合法性地位,成為高等教育的新分支,即非大學高等教育部分。從此,在高等教育領域中,傳統大學和這些學院並行發展,處於相同地位。大學部分以學術為主,非大學部分以服務社會為主。
在其它國家,如德國20世紀70年代初期成立的高等專科大學,法國60年代中期成立的技術學院,澳大利亞70年代初期建立的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瑞士90年代末期建立的應用科學大學,挪威90年代中期成立的國立學院,等等。這些機構差別很大,但共同的特點是密切結合當地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鮮明地以就業為導向進行辦學。隨著區域社會發展與地理布局對高等教育需求的變化,非大學型高等教育機構的出現也成為區域發展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些高等教育機構在適應地方社會需求時往往更具創新力,也更能滿足學生在學歷、學習動機、學習期望和職業計劃等方面多樣化的需求。
「非大學教育」,開辟中國教育與國際接軌之路
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日益為人們所重視。我國是一個教育大國,但還算不上教育強國,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家和社會對發展高等教育的要求十分強烈,而要把我國沉重的人口負擔變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在知識與人才的國際競爭中走到世界的前列,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必須使高等教育有一個更大的發展,而一些發達國家比較成熟的教育體制改革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基於上述原因,為大力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起「國家軟體與電子科技人才培養工程」,旨在緩解中國高端IT人才緊缺的現狀,為大眾提供接受優質高等教育和實現優質就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翹楚教育借鑒國際先進的教育模式,緊密結合企業實際需要設計的課程體系,獨創「軟體工廠」教學模式,以及貫穿始終的職業素質訓練等創新實踐,致力於成為「中國非大學型高等教育機構」的領航者。
自創辦之初,翹楚教育便深刻地認識到:非大學教育的發展不僅能促進傳統高等教育的創新,為全面擴展高等教育的內涵提供新的樣式和途徑,成為現行高等教育的有益補充。同時,也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需求,為社會輸送更多「受企業歡迎」的人才。
翹楚教育,打造中國非大學教育的領導品牌
翹楚LCSD採用國際先進的非大學高等教育模式,以實踐教學為綱,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通過「軟體工廠」強化集中訓練的方式,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人才。區別於傳統大學教育的是,翹楚LCSD課程體系完全遵循「就業導向,密切結合企業最新需求」的思想,按照「濃縮、擴展、實戰、前沿」的原則進行設計,使得專業設置完全對應於就業崗位,訓練具備精通的專業技能、工程化項目經驗、完備的職業素質,有獨立開發能力的高級軟體工程師。
「軟體工廠」教育,將典型企業的崗前培訓完整地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完全按照大型軟體公司團隊管理、績效考核、工程式控制制、角色定位等企業化規范和標准,開發項目,讓學員真正「上班」。實現了學員和就業崗位、用人單位的無縫對接。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依託良好的企業資源和人力資源,目前翹楚教育已成為西南地區的IT高端人才就業服務基地。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下的數千家知名簽約企業和就業輔導,高達97%的就業率和全程就業訓練的獨特模式使得翹楚教育的畢業生順利就業。翹楚教育畢業生以其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受到各企業的廣泛歡迎。
我個人認為是翹楚軟體教育好,因為近幾年來軟體教育比較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