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
①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南院區介紹
為了擴大醫院服務范圍,更為廣州市海珠區及南海、番禺、順德、中山等一帶提供醫療方便,中山二院於2000年3月在海珠區瑞寶興建一所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命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簡稱中山二院南院)。
南院為中山二院的延伸部分,其建院目標是:將南院創辦成為以「肝膽外科」為特色的綜合性醫院。南院與總院為統一整體,資源共享;醫療技術隊伍由本院派出的優秀專家和技術骨幹組成。
南院於2002年1月正式開業,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東曉南路與盈豐路交界處,佔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另有4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車場。醫院大樓分前後二座,前座為綜合門診部,急診室和綜合內科、婦科腫瘤和婦科內分泌以及小兒外科住院部;後座為普通外科住院部,總病床超過300餘張。門急診開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皮膚科、中醫科、神經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復科以及相關的輔助科室,即:手術室、檢驗科、放射科、B超室、心電圖、血庫、中心注射室、掛號收費處和中、西葯房等。各專科常規醫療設備配置齊全,完全滿足臨床常規檢查的需要。
南院醫療業務運行由本院統一協調。南院門診實行周一至周日全周開診,急診24小時倒班,配置救護車;中山二院總院定期派出副教授以上的專家到南院坐診、查房、會診;醫院總部——南院之間開設往返巴士,如果在南院就醫的患者遇到一些特殊檢查須到中山二院總院檢查,將由醫院安排專車接送到院總部接受檢查。因此在南院就診將會享受到全方位的優質便利服務。南院建設和裝修廣州一流,將以嶄新的風藐為您提供全新的、現代化的、一流水平的醫療服務。中山二院南院全體醫護人員向社會承諾:醫術精湛、服務滿意、收費合理。
② 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的第二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名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它誕生於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伯駕(Dr.ParKer)先生創辦,是近代中國成立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西醫院;1886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在此學醫和從事革命活動,遂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中山大學,醫院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中山二院),分南北兩個院區,院本部位於廣州市沿江西路107號,佔地面積32150平米。
在這片中國西方醫學的發源地,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周壽愷、毛文書、秦光煜、林樹模、鍾世藩等一大批勇於創新、默默耕耘的著名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譜寫了輝煌的歷史篇章:中國首例膀胱取石術,首例病理解剖術,首例眼疾手術,首張醫學X光片,第一個醫學留學生和第一個女醫學生,第一本醫學雜志等,都在這里誕生。
歷經172個春秋,醫院已經建設和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擁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聲 儀、碎石機、骨密度儀、自動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熱療隱形超聲刀、高壓氧等一大批現代化設備,下設內科(心血管、內分泌、消化、呼吸、血液、泌尿、風濕)、外科(普外、泌尿外、心胸外、骨外、神經外、燒傷整形外、小兒外)、婦產科(生殖內分泌、腫瘤、圍產)、兒科(血液、新生兒、呼吸)、耳鼻喉科(耳、鼻、喉)、口腔科(頜面外、修復、口內)、眼科、皮膚科、中醫科、急診科、綜合科、監護科(ICU、CCU)、神經內科、康復科、腫瘤科、麻醉科、放射科(放射影像、放射介入)、檢驗科、超聲科、核醫學科、病理科、輸血科、葯劑科、預防保健科、手術室、供應室、醫學研究中心、博濟醫療中心等數十個臨床和輔助科室。其中一級專業科室16個,二級專業科室27個,醫技科室12個,擁有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授予點12個,碩士授予點27個,其中內分泌內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為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為醫院重點專科。
1949年醫院展開床位僅195張,日門診量不足220人次,1958年床位增至500多張,日均門診量1500人次以上;1984年醫院職工1000多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8人;2005年全院職工1332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35人,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博士點11個,博士導師19人,碩士點27個,碩士導師100多人。2006年,全院開放床位1380張,年門急診量130多萬人次,年出院病人3萬多人次。南院區(廣州市海珠區盈豐路33號)於2002年開業,全力創辦以普通外科為特色的大專科、小綜合院區,打造華南地區肝膽外科特色品牌。
近幾年,醫院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2002年,小兒血液科中國第一株人胚胎造血幹細胞系建系成功;普外科宋爾衛博士與哈佛大學醫學科學家合作 ,應用RNA干預抑制病毒感染的研究論文發表於2002年7月《自然·醫學》 (Nature Medicine)雜志,並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為「2003年度世界十大 科技進展」代表性成果;消化內科《自主免疫狀態下乙肝病毒變異的規律》課 題參與國家973計劃;小兒血液科《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系列研 究》、內分泌內科《關於瘦素的系列研究》分別獲2003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 獎、二等獎;2004年度兒科《提高兒童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實驗與臨床研究》 、婦產科《保存卵巢功能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內分泌內科《糖尿病足的預警和綜合防治研究》分別獲取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
多年來,醫院為現代醫學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一系列榮譽:連續被評為「廣東省文明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2003年獲全國、省、市三級抗非模範(先進)單位。醫院秉承南北院區共同發展的原則,以學科群為主體重新布局,實現一個醫院、兩個院區、各具特色,統一品牌管理,將優良傳統和文化在兩個院區發揚光大,實現成為一所國內知名、國際有一定影響的強大的現代化綜合性教學醫院的戰略目標。
周邊公交:(南方大廈站)旅遊2線 夜1 夜31
③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區介紹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為了擴大醫療服務覆蓋,更好地服務於廣州市海珠區及南海、番禺、順德、中山等周邊地區,於2000年3月在瑞寶區建設了一家現代化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即「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簡稱中山二院南院)。
南院作為中山二院的擴展部分,其目標是打造以「肝膽外科」為特色的專業醫院。南院與總院緊密協作,共享醫療資源,其醫療團隊由中山二院的優秀專家和技術骨幹組成,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2002年1月,南院正式投入運營,地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東曉南路與盈豐路交匯處。醫院佔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擁有4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車場。醫院分為前後兩部分,前樓設有綜合門診部、急診室及內科、婦科腫瘤、婦科內分泌和小兒外科住院部;後樓則是普通外科住院部,總病床超過300張。南院提供全面的門急診服務,包括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皮膚科、中醫科、神經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復科等,以及配套的輔助科室如手術室、檢驗科、放射科等,設備齊全,能滿足常規檢查需求。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的醫療業務由總院統一調度,實行全周門診,急診24小時值班,並配備救護車。總院的副教授以上專家會定期到南院出診、查房和會診。醫院還提供往返巴士服務,方便南院患者在需要時前往總院進行特殊檢查。南院以一流的設施和現代化的服務,承諾患者醫術精湛、服務滿意、收費合理,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便捷優質服務。
(3)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擴展閱讀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名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它誕生於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伯駕(Dr.ParKer)先生創辦,是近代中國成立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西醫院。
④ 汕尾逸揮基金醫院的醫院特色
醫院能完成各種創傷等急危重症的現場救護和運送途中的救護。能搶救各種急危重症,ICU 、CCU有完善監護、復甦系統。急診科實行24小時急診應診。醫院有數十項醫學新技術填補了本地區的空白,組建了汕尾市白內障復明中心、微創手術中心等7個具有技術優勢的特色專科。其中,影像診斷中心佔地面積650平方米,診斷治療設備比較齊全,有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主持診療,在汕尾地區初步形成了優勢。還組建了汕尾地區第一家兒童醫療中心,中心開放病床50張,設有新生兒重症監護、小兒重症監護,有三名主 任 醫師、副主 任 醫師主持日常醫療工作。我院各臨床醫技科室,能夠開展「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全部檢查治療項目,還能開展三級醫院的部分診療項目,比如小肝癌診斷(肝血管造影)、新生兒重症監護、肝葉切除術、心臟二尖瓣閉式分離術、腦膜瘤切除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斷指、斷腕再植術、腹腔鏡下改良筋膜內子宮切除術、喉癌全喉切除術、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等150餘項。積極努力籌備開展心臟外科手術。建院以來,醫療事故發生率為零。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建立了長期的技術科研合作協定,憑借教學醫院不斷提高臨床技術水平和科研教學能力。建立了汕頭大學醫學院汕尾教學點,2006年招收國家承認學歷的正規大專學生358人。幾年來先後選派了近100名技術骨幹到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的著名教學醫院進修學習,外出短期學習和參加學術會議近300人次。培養了進修生、實習生200餘人。獲得了1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2項,2項省級科研基金。申報省市科研立項32項。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33人。先後與港澳聯辦學術會議1次,國家級學術會議2次,省級學術會議5次,其他學術講座121次。專業培訓考核100次。發表省級以上學術論文4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5本,編輯出版了《汕尾逸揮基金醫院論文集》和《汕尾健康》院報57期計855000份,派送全市市民。醫院正在逐步成為汕尾市區醫療、保健、康復、科研、教學的中心。
⑤ 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名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歷史悠久,是中國近代最早的西醫院之一,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醫院成立於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伯駕先生創辦。1886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此學習醫術,並從事革命活動,醫院因此成為民主革命的搖籃。2001年,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後,醫院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中山二院),擁有南北兩個院區。院本部位於廣州市沿江西路107號,佔地面積32150平米,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
中山二院在醫學史上有諸多重要貢獻。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周壽愷、毛文書、秦光煜、林樹模、鍾世藩等一大批著名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曾在此創新與耕耘,醫院誕生了多項醫學第一,如中國首例膀胱取石術、首例病理解剖術、首例眼疾手術、首張醫學X光片、第一個醫學留學生和第一個女醫學生、第一本醫學雜志等。
歷經172年的發展,中山二院已經成為一個擁有數十個臨床和輔助科室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其中,一級專業科室有16個,二級專業科室有27個,醫技科室有12個。醫院擁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碎石機、骨密度儀、自動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熱療隱形超聲刀、高壓氧等先進設備,下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膚科、中醫科、急診科、綜合科、監護科等科室。醫院擁有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授予點12個,碩士授予點27個,其中內分泌內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為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為醫院重點專科。
自1949年成立以來,中山二院在規模、醫療技術、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床位從最初的195張增長至2006年的1380張,日門急診量從不足220人次增長至130多萬人次,年出院病人數量從幾千人增長至幾萬人。醫院員工數量從1000多人增長至1332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科研成果豐富,包括小兒血液科成功建立中國第一株人胚胎造血幹細胞系、普外科與哈佛大學合作的研究論文發表於《自然·醫學》雜志並被評為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消化內科參與國家973計劃、小兒血液科和內分泌內科獲得教育部科技成果獎等。
多年來,中山二院在現代醫學發展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一系列榮譽,如連續被評為「廣東省文明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等。醫院堅持南北院區共同發展,實現統一品牌管理,發揚優良傳統和文化,致力於成為一所國內知名、國際有一定影響的強大的現代化綜合性教學醫院。周邊公交線路豐富,方便市民就醫。
(5)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擴展閱讀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國家重點大學——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附屬醫院,始建於1910年,現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和國家愛嬰醫院,由院本部、黃埔院區和東山院區三個院區組成,是華南地區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我國和東南亞一帶久負盛名,2004年被評為「香港人最信賴的中國內地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