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學城送花
1. 潘知常的人物故事
潘知常:「高參」 、「軍師」 、「顧問」一肩挑
對於學術界,潘知常是位著名的美學家、傳播學家。同樣對於媒體和南京市民來說對他也該是再熟悉不過的,長期以來,他在地區形象、政府形象、旅遊形象、企業形象方面完成了許多成功的策劃,是著名的政府高參、企業軍師。而且,他還是媒介顧問,媒介策劃是他的強項。蜚聲全國的民生新聞 —— 《南京零距離》、《直播南京》、《1860新聞眼》都是他直接參與策劃的品牌欄目。目前,他還擔任了海南廣播電視總台業務顧問、海口廣播電視總台業務顧問、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新聞中心業務顧問等等,奔波於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合肥等地。當被問及媒介策劃的奧秘,他淡淡一笑,說:講「好故事」與「講好」故事!這,是他所關注的,亦是他在教學中所要求於學生的。 做客廳新聞
潘知常教授經常對學生說:要一手抓學術,一手抓業務。而且兩「手」都要硬。他自己也是如此。在「業務」方面,連多年從事媒介的人對他都很佩服。這個業務,就是「媒介策劃」,在這個方面,他應該說是頗具盛名。他所參與的一系列關於民生新聞的成功策劃,讓南京這座城市在新聞傳播業界很是紅火了一陣。當談到這些成功的媒介策劃時,潘知常教授顯得很坦然,他說,「我當初的想法是要把節目做成架橋式的,最好是個立交橋,而不要做砌牆式的節目。是想讓電視媒體成為『信息的綠色通道』,做南京人真正關心的信息……是客廳新聞,做到講『好故事』與『講好』故事……」,他的這個簡單而單純的想法正是後來在南京家喻戶曉的《南京零距離》、《直播南京》、《1860新聞眼》等品牌欄目的雛形。現在,這些欄目真的成為了南京的新聞「立交橋」,也真正成為了百姓所喜愛的「信息的綠色通道」。
在潘知常教授的眼中,民生新聞的真正成功不僅僅在於做到了「三貼近」,而更在於媒介說話方式改變。有別於之前的寫論文式的新聞播報方式,民生新聞帶來的是一種講故事式的新聞播報方式。民生新聞的出現真正體現了百姓的知情權這一新聞根本要求。對於如何做好在電視上「講故事」,潘知常教授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城東與城西同時發生車禍,作為報道的地方媒體,倘若只是簡單的報道說是發生兩起車禍,一個在城東,一個在城西,這樣是無法吸引人的。報道者要在兩起車禍中找到不同點,兩起車禍中或許城東的是因為醉酒駕車,而城西的是因為違章駕駛,這些內在的特殊點是人們所關注的,從這個特殊點出發,就可以找到民生新聞所需要的故事了。而南京的民生新聞的品牌欄目有著如此高的收視率,也證實了講故事式的新聞播報方式的魅力。
對於潘知常教授策劃成功的幾個品牌欄目,潘教授笑著說,「在這方面,我也沒有做出多少成績,只是其中的許多人中的一個,而且盡力而已。……我參加了江蘇、南京的許多媒介欄目的策劃。重要的如江蘇電視台的《南京零距離》,這個欄目被稱之為『中國社會新聞節目的革命的發起者』,也是『民生新聞』的始作俑者。在節目策劃之初,我也是應邀參與的策劃者之一。後來南京市委宣傳部的部長和南京電視台的台長也希望我幫助他們策劃一檔類似的節目。這樣,我和其他幾個專家又參加了南京電視台的《直播南京》的策劃。現在,這兩個節目在江蘇的收視率都是最高。在這以後,我又參與了江蘇衛視的《1860新聞眼》等節目的策劃。」他的這番真實而坦然的談話,多少讓我們明白,這些讓南京人耳熟能詳的欄目,潘知常教授的策劃都是必不可少的。 全國示範的典型
不僅僅是南京媒體,潘知常教授還為政府形象的塑造做過眾多很成功的策劃。南京市民們非常熟悉南京的市民精神:「開明開放、誠朴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還有2003年非典時期南京市民抗擊非典時非常熟悉的著名口號:「非典終將倒下,城市精神永存」;以及2003年的「萬朵鮮花送雷鋒」活動等。這些,其實都是出自潘知常教授之手。
2003年的「萬朵鮮花送雷鋒「的活動就是其中最成功的範例,並且成為了全國學雷鋒活動的一個典型。宣傳部門每年都要組織「學雷鋒」,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潘教授建議他們「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要計算投入產出」,要盡量少做或者不做「勞民傷財」的事情。宣傳部門的領導很開明,就讓潘教授負責策劃,他就出了「萬朵鮮花送雷鋒」這么一個主意。具體來說就是,在全市宣布,從2003年3月2號到4月2日,在每個區的「文明辦」都設二十四小時開通的熱線電話,任何人只要你見到了身邊的好人好事,都可以打電話推薦,經過核實後,如果事實屬實的,就馬上派香車美女給對方送鮮花。宣傳部從廠家搞了幾輛贊助的車,裝成花車,找了幾個漂亮女孩,天天去送花。結果,送了一個月,南京人都很歡迎。市民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生活變得可愛了,南京變得可愛了。這正是潘教授所要的效果,因為他在講美學時經常強調,審美不是牛虻,而是蜜蜂,審美就是在生活里發現可愛的東西。潘知常教授經常講,「確實,在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是我們卻一定要『常念一二』。社會上固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總還有『一二』好的地方,因此我們要『常念一二』,並且要將它『儲蓄』起來,要儲蓄愛、儲蓄美、儲蓄光明,並且把它們發揚光大」。後來,這個策劃被中央「文明辦」作為成功策劃以文件附件的形式下發到全國,要求各地學習。
不僅如此,潘知常教授還參與了南京的第一屆「世界歷史名城博覽會」的策劃,使得「世界歷史名城博覽會」成為樹立南京形象的一項重大活動。2004年潘知常教授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要把南京建設為「和平南京」,指出南京要左右開弓,要打兩張牌,一張牌是:「文化」,一張牌是:「和平」。現在,經過他和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文化南京」、「和平南京」,已經成為全市的共識。 數目龐大無法細數
除了成功的媒介策劃和政府策劃,潘知常教授的地區形象的策劃同樣做的很成功。例如,南京仙林大學城的文化特色策劃,南京河西新區的文化特色策劃,南京白下區的形象策劃,南京市的城市形象策劃,江蘇文化大省建設的策劃,蘇州沿江旅遊形象的策劃以及淮安、連雲港等地的旅遊形象策劃等等,還有一些較小的策劃,由於數目很多以至於潘知常教授都無法一一細數。直接點說,在南京大學潘知常教授絕對是最繁忙的教授之一,各種不同的策劃活動使得他經常一刻不停地奔波於全國各地。而在南京大學的新聞傳播學院,潘教授的科研項目也是最多的。這讓我們聯想到:他曾經以自己的智慧為多少地方雪中送炭,或者錦上添花啊?!
正如所有了解潘知常的人說的那樣,潘教授的話會讓人眼前一亮,他在談話間會在不自覺間就緊緊吸引了對方的注意,他往往從一點出發,但是又發散出去,左右逢源,再加上一流的口才和記憶力,總是能把一場哪怕是話題枯燥的談話也變得多姿多彩。對於潘知常的采訪結束也是在這樣的生動交談中進行,而且,也是在這樣的快樂中結束的,帶著潘知常教授一貫的自信與睿智……
(原文載《江蘇科技報》2007年1月13日,記者:施頡婧)
2. 合肥大學城
我也是在這邊上學的,化裝品是不大還賣的,最主要的是飾品,真金白銀的就不要賣了,學生是買不起的,像那種,30元以內的,還是比較吃香的,但是要精,看上去漂亮就好.
我建議你同時找2見門面,連門的,男女分開的,這種的店未來是主流,一間是男生進的,一間是女生進的,這樣的話相對來說男女首飾的價格是保密的,送出去就有面子了...(女生店,男生是絕對不能進的)
所以東西只要好看,便宜他們就願意買,克服了許多人愛面子,便宜的不好意思買的毛病...
聽我的建議,一定有的賺....
3. 能夠在合肥工業大學就讀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這個問題具體的校區應該有不同的回答,因為合工大校區比較多。
我在宣城校區念了兩年了,總體上覺得還湊合吧,宣城校區相比於主校區的地理位置更適合安心學習,因為周圍都是山而且離市中心,萬達廣場也比較遠,平時如果課業繁忙是沒什麼時間出去消遣的。當然有的學期課程比較少,偶爾也可以和室友一起出去吃個飯。
宣城校區最大的優勢就是建校晚,設備新,教學樓有兩棟(新安,敬亭),圖書館有一棟,可以說給大家學習的教室還是很充足的。在課程比較密集的時候,學校還會安排老師在晚上給大家解答問題,有什麼疑惑可以去問當天負責的老師。
值得關注的地方就是這些。